《上书谏吴王》全文翻译

作者&投稿:烛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书谏吴王》全文翻译~

上书谏吴王(原文)(汉)枚乘
臣闻得全⑴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⑵,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⑶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⑷术也。故父子之道⑸,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原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⑹。
夫以一缕之任⑺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马方⑻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⑼;系绝於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⑽。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⑾。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⑿,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⒀,弊⒁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却背而走,迹逾多,影⒂逾疾,不如就阴⒃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⒄,一人炊之,百人扬⒅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⒆。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⒇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太山之霤21穿石,殚极之绠断干22。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23使之然也。夫铢铢24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25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26,足可搔27而绝,手可擢28而抓,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砻蹐底厉29,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30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注释:
1、全,完备,指行为完美无瑕。
2、聚,村落。
3、三光,日月星。不绝三光之明,指无日食月食,金木水火土等星运转正常。古人以为日食等现象是上天对帝王的警告;日月星不发生异常现象,这是天下有道所致。
4、王(wàng)术,王天下之术。
5、语见《孝经�6�1圣治》。这里说“父子”下面说“臣”,这是说父子君臣的道理是一样的。
6、这话的意思与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中的“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的意思相近。恻怛(dá),等于说恻隐,有怜悯的意思。
7、任,负担。
8、方,将。
9、系,用如名词,指缕。镇,压,指加上重量。
10、这是说出得来与出不来,其间相差极微。隐喻能不能从灾祸中逃出来,决定于今日,已经很急迫了。
11、脱,指脱离灾祸。
12、累卵,堆叠起来的蛋。
13、天命,天所赋予的。上寿,指百岁以上。
14、弊,尽,指享尽。
15、景,影的本字。《文选》即作“影”。迹,脚印子。
16、阴,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17、汤,热水。凔(chuàng),冷。
18、扬,指以勺舀起沸水再倾下,使之散热。
19、这是说:我所见甚远,养由基只见百步之内,与我相比,养由基等于是未知操弓持矢。
20、纳,接受。与下文“绝”字为反义词。
21、溜(liù),本指水从屋檐流下来,这里指山水流下山。
22、极,桔槔上的横木。绠 (gěng),汲水的绳子。干(干),通“榦”, 指井梁。这话大意是说:桔槔上横木所系的绳子可以断干。
23、靡,通“摩”(依王先谦说),摩擦。
24、铢(zhū),古代量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石,一百二十斤。
25、径,直接。
26、如,《文选》作“而”,今依《汉书》。蘖(niè),树木被伐去后新长出来的嫩芽。
27、搔,这里指用脚趾挠。
28、擢,拔,揪。拔,指拔出来。
29、砻(lóng),也是磨。底厉,《文选》作“砥砺”,也是磨。
30、树,动词,栽。
上书谏吴王(译文) 孙加荣
我听说“能够行为完美无瑕的人一定会昌盛,做不到的人就会灭亡。”舜没有立锥之地,而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而能够在诸侯之间称王。汤武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上天日月星辰运行正常,没有发生特异的自然现象,对下不伤害百姓的心,是因为用仁政来治理天下。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忠臣不惧怕杀头而(对君主)进行直谏,处理事情没有缺漏或错误的谋划,功绩流传万世。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献上愚笨的忠心,希望大王对我的话稍微考虑一下以表现您的怜悯之心。
用一根线的负担,系起千钧的重物,上面悬挂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面靠着不可测度的深渊,虽然我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担心线将断绝。马就要受惊,却去击鼓惊吓它;系物的线将要断绝,又给它增加重量。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在接好;重物掉进深渊,不能在把它取出来。形势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能否避免祸患只在一念之间,当中连一根头发都容不下。假使能听从忠臣的话,所有的行动一定能够免于灾祸,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累起的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改变自己的做法,比翻过手掌还容易,比泰山还安稳。现在要享尽天赐的寿数,享尽无穷的乐趣,终保王侯的威势,不从做翻掌这样的事情出发,来得到像泰山那样的安稳,却要趁着累卵的危险,经历登天的困难,这就是我心中最大的疑惑。
若有人对自己的影子和脚迹有所畏惧,那人欲逃避现实,回首狂奔,结果脚迹愈多愈乱,影子随身在后,追逐得更快,不知在阴暗处歇息一会,影子与足迹自然而然地消失无踪。想让别人听不到,不如不说话。想让别人不知道,不如不做。想让热水凉下来,一个人烧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没有效果,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烧火。不在那里采取决断的措施,却在这边施救,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养由基,是楚国善于射箭的人。距离杨叶百步远,射箭百发百中。杨叶那么大,能够百发百中,可以称得上善射了。可是他射箭的距离,只在百步之内罢了,和我比起来(自己所见甚远),简直不懂得射箭。福的产生有它的开端,祸的产生有它的起始,接受福的开端,止住祸的起始,祸从哪里来呢?
泰山上流下的水能够穿透石头,拉到尽头的井绳可以磨烂井栏。水不是穿石的钻,井绳不是开木的锯,不断的磨损才使它这样。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一定会有差错;一寸一寸的量,到一丈就会有差错。以石和丈来称量,简便又少出差错。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足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这是凭借它没有长成,没有形成之前。打磨砥砺,看不见它的损坏,终究会毁坏;种树养畜,不见它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大;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说明: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枚乘(?—公元前140),字叔,西汉初时淮阴人。初与邹阳等在吴王濞手下供职,任郎中,以文辞著称。吴王谋反,枚乘上书谏阻。吴王不听,于是枚乘与邹阳等至梁孝王门下。吴王起兵后,枚乘又上书劝谏。七国反叛平定后,景帝拜他为弘农都尉(弘农,汉郡名,在今河南灵宝县东),不久,辞去。武帝即位,召他进京,死在路上。枚乘善于辞赋,所作《七发》今传于世。《汉书》有《枚乘传》。
附:上书重谏吴王 枚乘
  昔秦西举胡戎之难,北备榆中之关,南距羌笮之塞,东当六国之从。六国乘信陵之籍, 明苏秦之约,厉荆轲之威,并力一心以备秦。然秦卒禽六国,灭其社稷,而并天下,是何也?则地利不同,而民轻重不等也。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修戎狄之义,而南朝羌笮,此其与秦,地相什而民相百,大王之所明知也。今夫谗谀之臣为大王计者,不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以为吴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
  夫举吴兵以訾于汉,譬犹蝇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天下闻吴率失职诸侯,愿责先帝之遗约,今汉亲诛其三公,以谢前过,是大王威加于天下,而功越于汤武也。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富实于天子;有隐匿之名,而居过于中国。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军行数千里不绝于郊,其珍怪不如山东之府。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脩治上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深壁高垒,副以关城,不如江淮之险。此臣之所为大王乐也。
  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汉知吴有吞天下之心,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袭大王之都;鲁东海绝吴之饟道;梁王饰车骑,习战射,积粟固守,以逼荥阳,待吴之饥。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夫三淮南之计不负其约,齐王杀身以灭其迹,四国不得出兵其郡,赵囚邯郸,此不可掩,亦已明矣。今大王已去千里之国,而制于十里之内矣。张韩将北地,弓高宿左右,兵不得下壁,军不得太息,臣窃哀之。愿大王熟察焉!

上书谏吴王(原文)(汉)枚乘
臣闻得全⑴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⑵,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⑶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⑷术也。故父子之道⑸,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原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⑹。
夫以一缕之任⑺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马方⑻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⑼;系绝於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⑽。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⑾。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⑿,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⒀,弊⒁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却背而走,迹逾多,影⒂逾疾,不如就阴⒃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⒄,一人炊之,百人扬⒅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⒆。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⒇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太山之霤21穿石,殚极之绠断干22。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23使之然也。夫铢铢24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25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26,足可搔27而绝,手可擢28而抓,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砻蹐底厉29,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30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注释:
1、全,完备,指行为完美无瑕。
2、聚,村落。
3、三光,日月星。不绝三光之明,指无日食月食,金木水火土等星运转正常。古人以为日食等现象是上天对帝王的警告;日月星不发生异常现象,这是天下有道所致。
4、王(wàng)术,王天下之术。
5、语见《孝经•圣治》。这里说“父子”下面说“臣”,这是说父子君臣的道理是一样的。
6、这话的意思与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中的“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的意思相近。恻怛(dá),等于说恻隐,有怜悯的意思。
7、任,负担。
8、方,将。
9、系,用如名词,指缕。镇,压,指加上重量。
10、这是说出得来与出不来,其间相差极微。隐喻能不能从灾祸中逃出来,决定于今日,已经很急迫了。
11、脱,指脱离灾祸。
12、累卵,堆叠起来的蛋。
13、天命,天所赋予的。上寿,指百岁以上。
14、弊,尽,指享尽。
15、景,影的本字。《文选》即作“影”。迹,脚印子。
16、阴,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17、汤,热水。凔(chuàng),冷。
18、扬,指以勺舀起沸水再倾下,使之散热。
19、这是说:我所见甚远,养由基只见百步之内,与我相比,养由基等于是未知操弓持矢。
20、纳,接受。与下文“绝”字为反义词。
21、溜(liù),本指水从屋檐流下来,这里指山水流下山。
22、极,桔槔上的横木。绠 (gěng),汲水的绳子。干(干),通“榦”, 指井梁。这话大意是说:桔槔上横木所系的绳子可以断干。
23、靡,通“摩”(依王先谦说),摩擦。
24、铢(zhū),古代量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石,一百二十斤。
25、径,直接。
26、如,《文选》作“而”,今依《汉书》。蘖(niè),树木被伐去后新长出来的嫩芽。
27、搔,这里指用脚趾挠。
28、擢,拔,揪。拔,指拔出来。
29、砻(lóng),也是磨。底厉,《文选》作“砥砺”,也是磨。
30、树,动词,栽。
上书谏吴王(译文) 孙加荣
我听说“能够行为完美无瑕的人一定会昌盛,做不到的人就会灭亡。”舜没有立锥之地,而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而能够在诸侯之间称王。汤武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上天日月星辰运行正常,没有发生特异的自然现象,对下不伤害百姓的心,是因为用仁政来治理天下。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忠臣不惧怕杀头而(对君主)进行直谏,处理事情没有缺漏或错误的谋划,功绩流传万世。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献上愚笨的忠心,希望大王对我的话稍微考虑一下以表现您的怜悯之心。
用一根线的负担,系起千钧的重物,上面悬挂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面靠着不可测度的深渊,虽然我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担心线将断绝。马就要受惊,却去击鼓惊吓它;系物的线将要断绝,又给它增加重量。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在接好;重物掉进深渊,不能在把它取出来。形势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能否避免祸患只在一念之间,当中连一根头发都容不下。假使能听从忠臣的话,所有的行动一定能够免于灾祸,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累起的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改变自己的做法,比翻过手掌还容易,比泰山还安稳。现在要享尽天赐的寿数,享尽无穷的乐趣,终保王侯的威势,不从做翻掌这样的事情出发,来得到像泰山那样的安稳,却要趁着累卵的危险,经历登天的困难,这就是我心中最大的疑惑。
若有人对自己的影子和脚迹有所畏惧,那人欲逃避现实,回首狂奔,结果脚迹愈多愈乱,影子随身在后,追逐得更快,不知在阴暗处歇息一会,影子与足迹自然而然地消失无踪。想让别人听不到,不如不说话。想让别人不知道,不如不做。想让热水凉下来,一个人烧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没有效果,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烧火。不在那里采取决断的措施,却在这边施救,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养由基,是楚国善于射箭的人。距离杨叶百步远,射箭百发百中。杨叶那么大,能够百发百中,可以称得上善射了。可是他射箭的距离,只在百步之内罢了,和我比起来(自己所见甚远),简直不懂得射箭。福的产生有它的开端,祸的产生有它的起始,接受福的开端,止住祸的起始,祸从哪里来呢?
泰山上流下的水能够穿透石头,拉到尽头的井绳可以磨烂井栏。水不是穿石的钻,井绳不是开木的锯,不断的磨损才使它这样。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一定会有差错;一寸一寸的量,到一丈就会有差错。以石和丈来称量,简便又少出差错。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足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这是凭借它没有长成,没有形成之前。打磨砥砺,看不见它的损坏,终究会毁坏;种树养畜,不见它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大;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说明: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枚乘(?—公元前140),字叔,西汉初时淮阴人。初与邹阳等在吴王濞手下供职,任郎中,以文辞著称。吴王谋反,枚乘上书谏阻。吴王不听,于是枚乘与邹阳等至梁孝王门下。吴王起兵后,枚乘又上书劝谏。七国反叛平定后,景帝拜他为弘农都尉(弘农,汉郡名,在今河南灵宝县东),不久,辞去。武帝即位,召他进京,死在路上。枚乘善于辞赋,所作《七发》今传于世。《汉书》有《枚乘传》。
附:上书重谏吴王 枚乘
  昔秦西举胡戎之难,北备榆中之关,南距羌笮之塞,东当六国之从。六国乘信陵之籍, 明苏秦之约,厉荆轲之威,并力一心以备秦。然秦卒禽六国,灭其社稷,而并天下,是何也?则地利不同,而民轻重不等也。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修戎狄之义,而南朝羌笮,此其与秦,地相什而民相百,大王之所明知也。今夫谗谀之臣为大王计者,不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以为吴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
  夫举吴兵以訾于汉,譬犹蝇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天下闻吴率失职诸侯,愿责先帝之遗约,今汉亲诛其三公,以谢前过,是大王威加于天下,而功越于汤武也。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富实于天子;有隐匿之名,而居过于中国。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军行数千里不绝于郊,其珍怪不如山东之府。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脩治上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深壁高垒,副以关城,不如江淮之险。此臣之所为大王乐也。
  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汉知吴有吞天下之心,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袭大王之都;鲁东海绝吴之饟道;梁王饰车骑,习战射,积粟固守,以逼荥阳,待吴之饥。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夫三淮南之计不负其约,齐王杀身以灭其迹,四国不得出兵其郡,赵囚邯郸,此不可掩,亦已明矣。今大王已去千里之国,而制于十里之内矣。张韩将北地,弓高宿左右,兵不得下壁,军不得太息,臣窃哀之。愿大王熟察焉!

白话译文:

我听说“能够品行完美无瑕的人,就会功业昌盛,丧失了完美品行的人,事业就会衰落。”舜没有立锥之地,却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而能够在诸侯之间称王。

汤武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对上没有出现日月星的异常天象,对下不伤害百姓的心愿,是因为有用来称王天下的策略。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忠臣不逃避严厉的惩罚而对君主进行直谏。

处理事情没有缺漏或错误的谋划,功绩流传万世。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献上愚笨的忠心,希望大王以怜悯之心对我的话稍加考虑。

用一根麻绳的负重,系起千钧的重物,上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临深不可测的深渊,即使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担心麻线将断绝。马就要受惊,却去击鼓惊吓它;系物的线将要断绝,还要给它增加重量。

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再重新接好;重物掉进深渊,不能再把它取出来。出的来与出不来,其间的差距微小得连根头发都放不下。假使能听取忠臣的话,所有的行动一定能够免于灾祸,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堆叠起来的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

改变想要做的事情,比翻过手掌还容易,比泰山还安稳。现在要享尽天赐的寿数,享尽无穷的乐趣,终保王侯的威势,不从做翻掌这样的事情出发;深处泰山那样的安稳境地,却要冒着累卵的危险,经历登天的困难,这是让我非常疑惑的。

有人对自己的影子和脚迹有所畏惧,他转身奔跑,结果脚印却更多,影子随身在后,追逐得更快。这样不如在背阴的地方停下来,影子与足迹也会消失。想让别人听不到,不如不说。想让别人不知道,不如不做。

想让热水凉下来,一个人烧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没有效果,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烧火。不在那里采取决断的措施,却在这边施救,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养由基,是楚国善于射箭的人。距离杨叶百步远,射箭百发百中。

杨叶那么大,能够百发百中,可以称得上善射了。可是他射箭的距离,只在百步之内罢了,和我比起来,简直是不懂拿弓持箭了。福的产生有它的开端,祸的产生有它的起始,接受福的开端,止住祸的起始,祸还从哪里来呢?

泰山上流下的水能够穿透石头,拉到尽头的井绳可以磨烂井梁。水不是穿石的钻,井绳不是开木的锯,不断的摩擦才使它这样。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一定会有差错;一寸一寸的量,到一丈就会有差错。以石和丈来称量,既直接又少出差错。

那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脚趾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在它没有长成,没有形成之前挖出。打磨砥砺,看不见它的损坏,一段时日后终究会毁坏;种树养畜,不见它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大。

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原文: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原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

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

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泰山之霤穿石,殚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抓,据其未生,先其未形。

砻蹐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出处:出自西汉初时辞赋家枚乘的《上书谏吴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适时吴王刘濞为汉高祖刘邦兄刘仲之子。初为沛侯,因破黥布有功,封吴王。孝文帝时,吴太子人见,侍奉于皇太子,后被杀。吴王“由是怨恨,稍失藩臣礼,称疾不朝”,并有谋反之心。当时,枚乘正为吴王郎中,了解这些情况,反对吴王谋逆,于是写下这篇《上书谏吴王》。

见刘濞欲反,上书劝阻,未被采纳,遂去吴而至梁,为梁孝王门客。吴楚七国反时,再上书劝刘濞罢兵,又未被采纳。汉景帝召拜为弘农都尉。汉景帝召拜为弘农都尉。汉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入京,死于途中。



臣听说:“做到行为完美无瑕的人就能兴旺发达,做不到的就会灭亡”。舜没有立锥之地,但得到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的地盘,却能在诸侯中称王;商汤王、周武王最初的领土也不过百里。对上不使日月星辰发生反常的天象,对下不伤害百姓民心,这是治理天下的方法。所以父子、君臣的道理是天生相同的。忠臣不畏避重,罚直言进谏,办事就不会疏漏,建立的功业就将流芳百世。 臣枚乘愿意披露肝胆,把心里话都讲出来报效大王,愿大王怜惜臣的一片忠心,对臣的话稍加留意。
只用一根绳线,系上千钧重的东西,悬挂在无限高的地方,垂到无法探测的深渊,即使非常愚蠢的人,也会为它快要断绝而表示哀怜。马刚受惊,又击鼓去吓它;绳子要断了,还加上重压。绳子在空中断了,无法重新接上;东西掉进深渊,很难再捞上来。出得来与出不来之间的差距,小得连头发丝都容不下。 能听取忠臣的意见,任何事都一定能免于灾祸。如果一定按现在的想法去做,将比堆积鸟卵还危险,比登天还难。改变现在的想法,比翻转手掌还容易,比泰山还要安稳。如今大王希望达到上天赐予的高寿,享用无穷的欢乐,凭借着强大的国力,不着眼于易如反掌的计划,不采取泰山一样安稳的方案,而想寻求堆积鸟卵一样危险的办法,走登天一样困难的道路,这是愚钝的我非常迷惑的地方。
有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足迹的人,转身背向影子奔跑,结果足迹反而更多,影子也移动得更快。不如到阴处停下来,影子和足迹就全消失了。想让别人听不到,不如自己不说。想让别人不知道,不如自
己不做。想让热水冷却,如果一个人烧火,让一百个人舀水散热,也没有用,还不如抽掉柴薪,熄灭火焰。不从那一方面根治,而从别的地方解决问题,犹如抱着柴禾救火。养由基是楚国的射箭能手。在离杨树叶一百步远的地方射箭,他能百发百中。杨树叶就那么大,又是百发百中,可以算是好射手了。可是他所能达到的.目标,只在百步之内,跟臣枚乘的远见相比,他简直是还不知道怎样使用弓箭。福是有原因的,祸是有来由的。接受福的原因,杜绝祸的来由,祸能从哪里来呢?
泰山的流水能滴穿岩石,汲水的绳索能磨断井梁。水不是穿石的鉆头,绳索不是断木的锯子,石穿木断是长期逐渐的磨损所造成的。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时就一定会有误差;一寸一寸地量,量到一丈时就一定会有出入;如果用石称,用丈量,直接测出的结果就很少出现差错。十人才能合抱的大树,初生的时候也像枝上的嫩芽,脚一碰就会断,手一提就可以连根拨起,是因为它还没有长大成形的缘故。磨石相互,摩擦,平时看不到它的磨损,到一定时间就会磨坏了;栽树养畜,平常看不见它的成长,到一定时间就会感到长大了;积德行善,一时看不到它的好处,到一定时间就会显出效用;背弃礼义,一时看不出它的坏处,到一定时间就会身败名裂。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并身体力行,我说的这些是永世不变的道理。

上书谏吴王(译文) 孙加荣
我听说“能够行为完美无瑕的人一定会昌盛,做不到的人就会灭亡。”舜没有立锥之地,而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而能够在诸侯之间称王。汤武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上天日月星辰运行正常,没有发生特异的自然现象,对下不伤害百姓的心,是因为用仁政来治理天下。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忠臣不惧怕杀头而(对君主)进行直谏,处理事情没有缺漏或错误的谋划,功绩流传万世。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献上愚笨的忠心,希望大王对我的话稍微考虑一下以表现您的怜悯之心。
用一根线的负担,系起千钧的重物,上面悬挂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面靠着不可测度的深渊,虽然我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担心线将断绝。马就要受惊,却去击鼓惊吓它;系物的线将要断绝,又给它增加重量。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在接好;重物掉进深渊,不能在把它取出来。形势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能否避免祸患只在一念之间,当中连一根头发都容不下。假使能听从忠臣的话,所有的行动一定能够免于灾祸,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累起的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改变自己的做法,比翻过手掌还容易,比泰山还安稳。现在要享尽天赐的寿数,享尽无穷的乐趣,终保王侯的威势,不从做翻掌这样的事情出发,来得到像泰山那样的安稳,却要趁着累卵的危险,经历登天的困难,这就是我心中最大的疑惑。
若有人对自己的影子和脚迹有所畏惧,那人欲逃避现实,回首狂奔,结果脚迹愈多愈乱,影子随身在后,追逐得更快,不知在阴暗处歇息一会,影子与足迹自然而然地消失无踪。想让别人听不到,不如不说话。想让别人不知道,不如不做。想让热水凉下来,一个人烧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没有效果,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烧火。不在那里采取决断的措施,却在这边施救,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养由基,是楚国善于射箭的人。距离杨叶百步远,射箭百发百中。杨叶那么大,能够百发百中,可以称得上善射了。可是他射箭的距离,只在百步之内罢了,和我比起来(自己所见甚远),简直不懂得射箭。福的产生有它的开端,祸的产生有它的起始,接受福的开端,止住祸的起始,祸从哪里来呢?
泰山上流下的水能够穿透石头,拉到尽头的井绳可以磨烂井栏。水不是穿石的钻,井绳不是开木的锯,不断的磨损才使它这样。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一定会有差错;一寸一寸的量,到一丈就会有差错。以石和丈来称量,简便又少出差错。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足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这是凭借它没有长成,没有形成之前。打磨砥砺,看不见它的损坏,终究会毁坏;种树养畜,不见它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大;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说明: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上书谏吴王(原文)(汉)枚乘
臣闻得全⑴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⑵,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⑶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⑷术也。故父子之道⑸,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原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⑹。
夫以一缕之任⑺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马方⑻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⑼;系绝於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⑽。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⑾。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⑿,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⒀,弊⒁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却背而走,迹逾多,影⒂逾疾,不如就阴⒃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⒄,一人炊之,百人扬⒅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⒆。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⒇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太山之霤21穿石,殚极之绠断干22。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23使之然也。夫铢铢24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25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26,足可搔27而绝,手可擢28而抓,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砻蹐底厉29,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30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注释:
1、全,完备,指行为完美无瑕。
2、聚,村落。
3、三光,日月星。不绝三光之明,指无日食月食,金木水火土等星运转正常。古人以为日食等现象是上天对帝王的警告;日月星不发生异常现象,这是天下有道所致。
4、王(wàng)术,王天下之术。
5、语见《孝经�6�1圣治》。这里说“父子”下面说“臣”,这是说父子君臣的道理是一样的。
6、这话的意思与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中的“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的意思相近。恻怛(dá),等于说恻隐,有怜悯的意思。
7、任,负担。
8、方,将。
9、系,用如名词,指缕。镇,压,指加上重量。
10、这是说出得来与出不来,其间相差极微。隐喻能不能从灾祸中逃出来,决定于今日,已经很急迫了。
11、脱,指脱离灾祸。
12、累卵,堆叠起来的蛋。
13、天命,天所赋予的。上寿,指百岁以上。
14、弊,尽,指享尽。
15、景,影的本字。《文选》即作“影”。迹,脚印子。
16、阴,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17、汤,热水。凔(chuàng),冷。
18、扬,指以勺舀起沸水再倾下,使之散热。
19、这是说:我所见甚远,养由基只见百步之内,与我相比,养由基等于是未知操弓持矢。
20、纳,接受。与下文“绝”字为反义词。
21、溜(liù),本指水从屋檐流下来,这里指山水流下山。
22、极,桔槔上的横木。绠 (gěng),汲水的绳子。干(干),通“榦”, 指井梁。这话大意是说:桔槔上横木所系的绳子可以断干。
23、靡,通“摩”(依王先谦说),摩擦。
24、铢(zhū),古代量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石,一百二十斤。
25、径,直接。
26、如,《文选》作“而”,今依《汉书》。蘖(niè),树木被伐去后新长出来的嫩芽。
27、搔,这里指用脚趾挠。
28、擢,拔,揪。拔,指拔出来。
29、砻(lóng),也是磨。底厉,《文选》作“砥砺”,也是磨。
30、树,动词,栽。
上书谏吴王(译文) 孙加荣
我听说“能够行为完美无瑕的人一定会昌盛,做不到的人就会灭亡。”舜没有立锥之地,而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而能够在诸侯之间称王。汤武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上天日月星辰运行正常,没有发生特异的自然现象,对下不伤害百姓的心,是因为用仁政来治理天下。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忠臣不惧怕杀头而(对君主)进行直谏,处理事情没有缺漏或错误的谋划,功绩流传万世。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献上愚笨的忠心,希望大王对我的话稍微考虑一下以表现您的怜悯之心。
用一根线的负担,系起千钧的重物,上面悬挂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面靠着不可测度的深渊,虽然我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担心线将断绝。马就要受惊,却去击鼓惊吓它;系物的线将要断绝,又给它增加重量。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在接好;重物掉进深渊,不能在把它取出来。形势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能否避免祸患只在一念之间,当中连一根头发都容不下。假使能听从忠臣的话,所有的行动一定能够免于灾祸,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累起的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改变自己的做法,比翻过手掌还容易,比泰山还安稳。现在要享尽天赐的寿数,享尽无穷的乐趣,终保王侯的威势,不从做翻掌这样的事情出发,来得到像泰山那样的安稳,却要趁着累卵的危险,经历登天的困难,这就是我心中最大的疑惑。
若有人对自己的影子和脚迹有所畏惧,那人欲逃避现实,回首狂奔,结果脚迹愈多愈乱,影子随身在后,追逐得更快,不知在阴暗处歇息一会,影子与足迹自然而然地消失无踪。想让别人听不到,不如不说话。想让别人不知道,不如不做。想让热水凉下来,一个人烧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没有效果,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烧火。不在那里采取决断的措施,却在这边施救,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养由基,是楚国善于射箭的人。距离杨叶百步远,射箭百发百中。杨叶那么大,能够百发百中,可以称得上善射了。可是他射箭的距离,只在百步之内罢了,和我比起来(自己所见甚远),简直不懂得射箭。福的产生有它的开端,祸的产生有它的起始,接受福的开端,止住祸的起始,祸从哪里来呢?
泰山上流下的水能够穿透石头,拉到尽头的井绳可以磨烂井栏。水不是穿石的钻,井绳不是开木的锯,不断的磨损才使它这样。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一定会有差错;一寸一寸的量,到一丈就会有差错。以石和丈来称量,简便又少出差错。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足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这是凭借它没有长成,没有形成之前。打磨砥砺,看不见它的损坏,终究会毁坏;种树养畜,不见它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大;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说明: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枚乘(?—公元前140),字叔,西汉初时淮阴人。初与邹阳等在吴王濞手下供职,任郎中,以文辞著称。吴王谋反,枚乘上书谏阻。吴王不听,于是枚乘与邹阳等至梁孝王门下。吴王起兵后,枚乘又上书劝谏。七国反叛平定后,景帝拜他为弘农都尉(弘农,汉郡名,在今河南灵宝县东),不久,辞去。武帝即位,召他进京,死在路上。枚乘善于辞赋,所作《七发》今传于世。《汉书》有《枚乘传》。
附:上书重谏吴王 枚乘
  昔秦西举胡戎之难,北备榆中之关,南距羌笮之塞,东当六国之从。六国乘信陵之籍, 明苏秦之约,厉荆轲之威,并力一心以备秦。然秦卒禽六国,灭其社稷,而并天下,是何也?则地利不同,而民轻重不等也。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修戎狄之义,而南朝羌笮,此其与秦,地相什而民相百,大王之所明知也。今夫谗谀之臣为大王计者,不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以为吴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
  夫举吴兵以訾于汉,譬犹蝇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天下闻吴率失职诸侯,愿责先帝之遗约,今汉亲诛其三公,以谢前过,是大王威加于天下,而功越于汤武也。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富实于天子;有隐匿之名,而居过于中国。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军行数千里不绝于郊,其珍怪不如山东之府。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脩治上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深壁高垒,副以关城,不如江淮之险。此臣之所为大王乐也。
  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汉知吴有吞天下之心,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袭大王之都;鲁东海绝吴之饟道;梁王饰车骑,习战射,积粟固守,以逼荥阳,待吴之饥。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夫三淮南之计不负其约,齐王杀身以灭其迹,四国不得出兵其郡,赵囚邯郸,此不可掩,亦已明矣。今大王已去千里之国,而制于十里之内矣。张韩将北地,弓高宿左右,兵不得下壁,军不得太息,臣窃哀之。愿大王熟察焉!


简单幼儿成语故事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

易如反掌什么意思?
易如反掌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成。一、拼音 易如反掌 [ yì rú fǎn zhǎng ]二、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释义: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累起的蛋...

谈何容易相似成语………
1、难如登天 [ nán rú dēng tiān ] 形容难办的事。引证:石田衣良《灰色的彼得潘》:每个人连自己都有无数个难以理解的表情了,还要去想像别人会有些什么表情,真可谓难如登天。2、谭何容易[ tán hé róng yì ] 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五福...

什么如反掌的成语
易如反掌 [yì rú fǎn zhǎng]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出 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例 句 你精通德文,要把这段文字译成汉语,那当然是~的事啰!

扬什么止什么的成语
枚乘在《上书谏吴王》中告诫吴王:“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垒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但固执的刘濞不听,枚乘与邹阳等怕被刘濞加害,当时梁孝王刘武...

易如反掌什么意思?
易如反掌 【解释】: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又,“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示例】:藩台又叫首府、首...

易如如什么成语有哪些
易如反掌 [yì rú fǎn zhǎng]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出 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例 句 你精通德文,要把这段文字译成汉语,那当然是~的事啰!

安如泰山是什么意思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易如反掌的主人公是谁?易如反掌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易如反掌出自何处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又,“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易如反掌的历史典故 唐太宗时期,有一次唐太宗听说高丽大臣墨黎元杀死...

意如反掌是什么意思
易如反掌 (yì rú fǎn zhǎng )【解 释】反:翻转。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极容易办。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成。【出 处】《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又,“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合川市18364594798: 求枚乘《上书谏吴王》原文以及翻译! -
成王婵西乐:[答案]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原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

合川市18364594798: 求邹阳 《上书吴王》原文及译文 -
成王婵西乐: 原文:上书吴王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

合川市18364594798: 上书谏吴王(节选)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①,足可搔而绝②,手可擢而抓,据其未生,先其未形③.磨砻砥砺④,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⑤,不... -
成王婵西乐:[选项] A. 防微杜渐 B. 温故知新 C. 礼尚往来 D. 得寸进尺

合川市18364594798: 上书谏吴王 - 之翻译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
成王婵西乐: 假设用一跟头发来绑住很重的东西(跟千钧一发类似,古人常说千丝万缕,“丝、缕... 有可能是隐指,吴王的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头发跟重物的系法)是已经决定好...

合川市18364594798: 古代汉语翻译 -
成王婵西乐: 基本字义1. 到:~此.自始~终.从古~今.~于.以~.甚~.2. 极、最:~少.~亲.~交(最相好的朋友).~诚.~高无上.~理名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中的“至”意思是:待到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中的“至”意思是:极、最

合川市18364594798: 上书谏吴王愿的意思 -
成王婵西乐: 臣听说:“做到行为完美无瑕的人就能兴旺发达,做不到的就会灭亡”.舜没有立锥之地,但得到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的地盘,却能在诸侯中称王;商汤王、周武王最初的领土也不过百里.对上不使日月星辰发生反常的天象,对下不伤害百...

合川市18364594798: 间不容发是什么意思 -
成王婵西乐:[答案]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合川市18364594798: 上书谏吴王(节选)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①,足可搔而绝②,手可擢而抓,据其未生,先其未形③.磨砻砥砺④,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⑤,不... -
成王婵西乐:[选项] A. 防微杜渐 B. 温故知新 C. 礼尚往来 D. 得寸进尺

合川市18364594798: “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翻译是什么? -
成王婵西乐:[答案] 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累起的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改变自己的做法,比翻过手掌还容易,比泰山还安稳. 枚乘,上书谏吴王

合川市18364594798: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解释此句与重点字义 -
成王婵西乐:[答案] 临渊羡鱼 lín yuān xiàn yú 〖解释〗渊:深潭;羡:希望得到.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