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所说富民,教民,保民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投稿:邱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分析孔子和孟子在处理人口,富民和教育三者的关系问题上有何异同~

事实上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其实中国古代的学者很早便注意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需求,社会经济、政治、军事都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在这我主要谈一下经济对教育的影响。《论语.子路》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到卫国去,冉有替他驾车。“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从这段话里,我们看出孔子将众多的人口,富足的财富,发达的教育作为立国三要素。“庶”意为“人口”,孔子认为充足的人口是最基本的,没有人口就谈不上治国,但人既有口要消费,又有手能生产,所以第二步就要发挥人手的作用,使之富裕起来,以满足人们的消费之需。有了物质生活作为基础,最后才能发展教育,这也就是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样再把教育搞好了,国家才算治理好了。孔子对“庶、富、教”三者的排列明显反映出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而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孔子“德治”思想的发展。怎样实行仁政呢?他提出“保民”、“养民”和“教民”的具体纲领。
“养民”,就是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并尽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人民丰衣足食,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定和进步。
孟子多次提出“不违农时”,保证农民能够正常地从事生产,把它作为施政的最起码条件。对于老弱孤苦者,孟子则主张养老。他说:“过去周文王治理岐地,耕田的人交税的比例是九比一;从政的人有世代承袭的俸禄;在关口与市场,只检查却不收税;湖泊里打鱼不加禁止;处分犯罪的人不株连到妻子儿女。年老了失去妻子的人叫做鳏,年老了失去丈夫的人叫做寡,年老了没有儿女的人叫做独,年幼的失去父亲叫做孤;这四种人是天下最穷苦却无处求助的人。周文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一定先想到这四种人。”
为了达到“养民”的目的,孟子认为必须保证农民获得足够的生产资料———土地。他提出“制民之产”的具体主张,因为有了固定的产业,百姓的思想就稳定了。
孟子所说的“教民”,是让人人都懂得封建伦理道德(礼义)。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又明白礼义,犯罪的人自然就会减少,社会就可以安定,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因此,孟子认为教民比养民还重要。他说:“仁德的言论不如仁德的音乐更能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更能获得民心;百姓敬畏良好的政治,百姓喜爱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政治获得了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育获得了百姓的拥护。”
孔孟“保民”、“养民”与“教民”的仁政纲领,与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民富易治”和“治国必先富民”的思想不谋而合。其中孟子“制民之产”的主张———也就是百姓要富裕就要有土地,有恒产才有恒心———在今天看来都很有现实意义。回顾我们改革二十多年的历史,小平同志正是以这样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改革事业。他从农村改革开始,把土地分给农民,并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这些正是“制民之产”、“藏富于民”的仁政纲领的体现。

“制民之产”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句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翻译成白话就是“因此圣明的君主规划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孟子为什么要强调君主应“制民之产”,原因有二:
一是儒家强调仁义,君主应该使百姓远离饥饿冻馁,拥有良好的生活条件。
二是从巩固统治的角度来讲,只有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够稳固君主的统治。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孔子“德治”思想的发展。怎样实行仁政呢?他提出“保民”、“养民”和“教民”的具体纲领。
  “养民”,就是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并尽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人民丰衣足食,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定和进步。
  孟子多次提出“不违农时”,保证农民能够正常地从事生产,把它作为施政的最起码条件。对于老弱孤苦者,孟子则主张养老。他说:“过去周文王治理岐地,耕田的人交税的比例是九比一;从政的人有世代承袭的俸禄;在关口与市场,只检查却不收税;湖泊里打鱼不加禁止;处分犯罪的人不株连到妻子儿女。年老了失去妻子的人叫做鳏,年老了失去丈夫的人叫做寡,年老了没有儿女的人叫做独,年幼的失去父亲叫做孤;这四种人是天下最穷苦却无处求助的人。周文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一定先想到这四种人。”
  为了达到“养民”的目的,孟子认为必须保证农民获得足够的生产资料———土地。他提出“制民之产”的具体主张,因为有了固定的产业,百姓的思想就稳定了。
  孟子所说的“教民”,是让人人都懂得封建伦理道德(礼义)。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又明白礼义,犯罪的人自然就会减少,社会就可以安定,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因此,孟子认为教民比养民还重要。他说:“仁德的言论不如仁德的音乐更能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更能获得民心;百姓敬畏良好的政治,百姓喜爱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政治获得了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育获得了百姓的拥护。”
  孔孟“保民”、“养民”与“教民”的仁政纲领,与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民富易治”和“治国必先富民”的思想不谋而合。其中孟子“制民之产”的主张———也就是百姓要富裕就要有土地,有恒产才有恒心———在今天看来都很有现实意义。回顾我们改革二十多年的历史,小平同志正是以这样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改革事业。他从农村改革开始,把土地分给农民,并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这些正是“制民之产”、“藏富于民”的仁政纲领的体现。


孟子所说富民,教民,保民三者之间的关系?
孔孟“保民”、“养民”与“教民”的仁政纲领,与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民富易治”和“治国必先富民”的思想不谋而合。其中孟子“制民之产”的主张———也就是百姓要富裕就要有土地,有恒产才有恒心———在今天看来都很有现实意义。回顾我们改革二十多年的历史,小平同志正是以这样的思想...

孟子的养民思想
以孟子为代表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永恒的思想主题,它是以人民为国家政治本体的一种思想体系,是近现代民主的原初观念形态。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决定政治成败是孟子民本思想的基本理念。孟子为提倡民权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并提出了以保民、养民、富民、教民为基本内涵的民生主张。

齐桓公晋文之事原文和译文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在当今社会中有没有孟子仁政思想的影子
在当今社会中有孟子仁政思想的影子。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今可以实现,孟子的思想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论述,体现民为国本的思想。 现代意义: 1.人不能肆意破坏自然,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仁意是最大的利益。 3.民富才能国强。 4.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

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基于这种背景,孔子将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严格遵循等级制,以恢复周礼的制度。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在修身做人方面有哪些思想
孔子在修身做人方面的思想有为政以德、民生与教化、先富后教、均贫富与均无贫。1、为政以德 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执政者应实行“仁政”: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

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历史意义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养民:一要制民之产,“是故明君必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的仁政就是要合理解决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二要使民以时,休养生息,徭役。孟子认为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就...

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爱民、富民、教民是儒学的核心价值之三 人与人之间是“相爱”还是“相贼”,是两种不同的价值选择。与把人与人之间看成是“狼”的关系相反,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亲相爱”。在中国文化中,不只儒家讲“仁爱”,而且道家讲“慈爱”,墨家讲“兼爱”,仁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它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民生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在其提出的救世主张中大都体现出明确的民生倾向。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同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富民、爱民的主张。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主张爱民、养民、利民、惠民、教民、...

以德治国是谁的主张?
德性是根本,德治是结果,德性是内部根据,德治是外部作用。孔子以德治国其他情况简介。孔子的“德治”思想在经济上重视民生,主张“富民”,薄敛厚施于民,他的富民政策是“富民”和“教民”;“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是为政者要务,强调了民信是立国之本,“百姓足”才能藏富于民。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7344078102: 孟子所说的“推恩”主要是指什么? -
针莘扶达: 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施行仁政,就要进行“推恩”,是指把自己的不忍之心推广到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社会的治理.仁政的具体措施,有保民、养民、教民等几项措施,不仅仅要让百姓生存,更要让他们有教养,这样就会确保王道仁政.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7344078102: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人政的内容 -
针莘扶达: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说服齐宣王施行保民的仁政的言论.说明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这是全篇的章旨. 孟子的保民和...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7344078102: 现代生活中可用《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的主张有哪些技巧 -
针莘扶达: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主张主要是亲民、养民,保民. 现代生活运用这些主张的技巧: 一、树立民为大的思想 老百姓的事情无小事,要重视老百姓的事情,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首要位置. 二、树立一心为民服务的思想 不要高高在上,老...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7344078102: 孟子有什么政治主张?! -
针莘扶达: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7344078102: 概括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
针莘扶达:[答案] 孟子的主要思想 以“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为主要内容 一、民本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他明确提出要“保民” ,要“与民同乐”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7344078102: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为 什么意思 -
针莘扶达: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中的为字意思是因为,由于.原句是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意思是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7344078102: 孟子的中心思想和主张? -
针莘扶达: 孟子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主张,二是经济主张,总括起来叫做“王道”或“仁政”.在他的这套主张中,处处都闪烁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光辉. 一、孟子的政治主张 孟子的政治思想很丰富,其中包括保民而王、与民同乐、民贵君轻、天与民归等内容. (一)、保民而王 战国时期,七个大国不断地发动兼并战争,都想以武力统一天下.孟子也主张天下应该统一,但统一天下不能靠战争,不能靠武力.那应该靠什么呢?他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二)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是忠恕之道的扩展和延伸,讲的是国君与百姓之间要相互 麻烦采纳,谢谢!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7344078102: 孟子的观点是什么? -
针莘扶达:[答案] 孟子的主要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