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客居洛阳写下一首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投稿:姓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一起来看看吧!
  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赏析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第一句“暗飞”二字可谓传神,“暗”字更是首句之关键。因为此时不知笛声自何处飞来,用此“暗”字,恰当非常,足见诗人亦是经过了细心推敲。此“暗”字寓意颇深。说笛声暗飞,似乎是为了来触动羁旅者的离愁别绪。此外,“暗”也有隐约之意,与诗的情境相呼应。“谁家”之“谁”与“暗”照应。第二句渲染笛声,形象而生动,“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整个洛阳城无处不萦绕着悠扬的笛声。这自然是诗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极妙,说“笛声“散入春风”,意即笛声随着春风均匀散布于洛城的各个角落。“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相得益彰,充分表现了洛城春夜之静谧,表达了诗人的思念故乡之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辞》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转载于古诗文网。


有关思念家乡的...
《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

与泰山有关的诗歌名句
登泰山小天下---孔子 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袁枚《登泰山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歌颂泰山的诗、句 “泰山岩岩,鲁邦所赡”--- - ---诗歌总集《诗经》《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

情侣名字超甜超宠溺那种500个_甜到爆的情侣网名_超级甜的情侣网名_很甜...
风起雁南下\/风雨满山川思君兮此方风化\/思卿兮彼岸蒹葭老故事\/旧情人执着你的执着\/温柔你的温柔久遇\/酒与对不起,闯进你心 \/没关系,正和我意青衣\/白客前世的劫\/今生的缘结局太多伤痛\/沉默跨过胸口超人我需要你\/把教主送回家长街听风\/短巷闻雨回头\/转身暖风与她\/清酒与你苔痕\/阶绿校园里的初吻\/校园里的爱情逗号...

犍为县13151248457: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
由狠灯银:[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品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

犍为县13151248457: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
由狠灯银: 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品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犍为县13151248457: 《春夜洛城闻笛》 -
由狠灯银: [编辑本段]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选自<<李太白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二十五.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编辑本段]译文第一种: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勾起我的思乡之情吗?第二种: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阳城.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犍为县13151248457: 春夜洛城闻笛是什么时候写的 -
由狠灯银:[答案] 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犍为县13151248457: 《春夜洛城闻笛》解释,诗眼和全诗情感, -
由狠灯银:[答案] 阵阵悠扬的玉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全诗扣紧一个“闻...

犍为县13151248457: 谁家玉笛暗飞升,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 -
由狠灯银:[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抒发了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译文 阵...

犍为县13151248457: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由狠灯银: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犍为县13151248457: 春夜洛城闻笛的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思想感情 -
由狠灯银:[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犍为县13151248457: 《春夜洛城闻笛》
由狠灯银: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1]. 此夜曲中闻《折柳》[2],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

犍为县13151248457: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洛城:洛阳.折柳:即... -
由狠灯银:[答案] (1)“闻”、夸张 (2)思念故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