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用意是什么?真的是想封侯吗

作者&投稿:阳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吴三桂是个典型的军阀,善持两端,左右逢源,干什么事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先。
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前,崇祯下诏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害怕损失实力,想着先让唐通等人和李自成鹬蚌相争,他坐收渔利,既得勤王之功,又能保存实力,所以一路上磨磨蹭蹭。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他还在半道上,李自成就已经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这时,摆在吴三桂面前的只有三条路,要么死拼为国尽忠,要么投降另谋富贵,要么投降关外的满清。
当时的李自成并没有忽视吴三桂这支军事力量以及他镇守的锁钥重地山海关,他派明朝降将唐通去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开出封侯的条件。吴三桂在大势所趋下,为了给自己重新找个好前程,为了保全家人性命(当时他家人在北京),他权衡了一下,还是决定投降李自成,为此他甚至还对部下进行了试探:
今闯王使至,其迎之乎?抑斩之乎?
部下皆曰:今日死生惟将军命。
结果吴三桂都走在去北京的半道上了,遇到从京城逃出来的家人告诉他,他的父亲吴襄被拷打追赃,爱妾陈圆圆被掳走,吴三桂派出的密探也证实了这个消息是真实的,这个事情史学界一直有争论,但共同结论是吴襄被抓是真实的。
而在当时情况不明了的情况下,吴三桂是宁可信其有,他不再相信李自成了,他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他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因此他马上停止前进,带领所部兵马立刻折返,一路劫掠杀向山海关。这样以来,吴三桂就和李自成彻底决裂了,他发誓“讨贼”,誓与农民军不两立!其实到了这步田地,吴三桂只有倒向满清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吴三桂降而复叛,李自成只能带兵去剿灭或者重新招抚了。
吴三桂此时面临的是满清和李自成的两面夹击,以他的军事力量不足以同时两线作战。既然和李自成决裂了,那就只有转向满清求助了。吴三桂知道李自成不会放过他,他动作很快,马上派出信使去联络满清的实际掌权者多尔衮,结果信使在半路上就遇到了满清的大队人马。原来多尔衮已经获悉农民军攻打北京,因此尽起满清精兵,想趁火打劫,从中分一杯羹。多尔衮看了吴三桂的亲笔信后,马上改道杀向山海关。
吴三桂和多尔衮书信来往两次,双方其实是在试探谈判,吴三桂的第一封书信上只说是借兵,报仇后许诺裂土以酬,这从吴三桂给多尔衮的书信可以看出来:
三桂初蒙我先帝拔擢,以蚊负之身荷辽东总兵重任。王之威望,素所深慕,但春秋之义,交不越境,是以未敢通名,人臣之谊,谅王亦知之…………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诚难再得之时也。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但多尔衮却很精明,他知道吴三桂已经无路可走了,要趁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收降吴三桂,进而鼎定中原,夺取天下,因此他开出的条件很优厚:
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福贵,如河山之永也。
当初李自成只是开出封侯的条件,多尔衮直接抛出王爵来诱惑。
吴三桂看信后有些动心了,只是他还想要的更多,因此回信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从他的第二封信就可以看出来。
今三桂已悉简精锐,以图相机剿灭,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逆贼可擒,京东西可传檄而定也。又仁义之师,首重民安,所发檄文最为严切,更祈令大军秋毫无犯,则民心服而财土亦得,何事不成哉!
最后这句“何事不成哉”大有深意存焉,一切尽在不言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自成来得快,已经跟吴三桂干了一仗,双方互有伤亡。多尔衮到了跟前却磨磨蹭蹭,他要借机迫使吴三桂投降。救兵如救火,吴三桂无奈之下,只好亲自跑到清兵大营面见多尔衮,高兴的多尔衮感叹:天下在掌中矣!双方就合作的具体条件展开了谈判。
吴三桂的目的很明确:请大军共诛李贼耳!
多尔衮的目的也很明确:吴三桂投降,以及出兵助战应得的报酬。
吴三桂给出的报酬,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 寻找到崇祯的太子,在南京重建大明政权;
二. 以黄河为界,以北归清,以南归大明,两国通好,互不侵犯;
三. 请清兵入北京,不得侵犯明历朝皇帝陵寝,也不得伤害百姓。
三个条件以前两条最为重要。
问题是吴三桂的要求能实现吗?他对时局的估计是只要打败农民军,就算大功告成,南北即可议和,以黄河为界,他身居两国之间,可收南北之利,成为一方大的诸侯。他的这种军阀心态在后来起兵叛清的时候再一次暴露出来,在势如破竹饮马长江的大好形势下驻足不前,导致战争形势逆转,这是后话了。
以当时满清的实力,能得到这样的利益是和多尔衮的预期不谋而合的,双方在对付农民军的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很快达成了共识,杀马盟誓,吴三桂剃发,多尔衮出兵。
结果合力杀败农民军后,清兵入关,多尔衮却闭口不提当时的协议,这从后来吴三桂起兵叛清的檄文中可以看出来:
吴三桂在讨清的檄文中公开声讨多尔衮“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而清朝对“背盟”一事不敢正面反驳,避而不答。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因此,吴三桂接引清兵入关,最初也只是想借兵复仇,寻机成为一方诸侯,只是后来形势不由人,虽然剿灭了农民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加之自己实力不济,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最后也算识趣,干脆死心塌地地为清朝卖命了,最终成了清朝的平西王。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三月十九日吴三桂率军到达山海关,继而率兵西进京畿...

历史人物吴三桂简介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军入关
在清兵入关之初,这一旗号因有利于清政府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共同镇压李自成起义军,也一度为清朝统治者所容许。但从长远看来,这一旗号又和清政府取代明朝、建立其对全国的统治的总目标相矛盾。其次,吴三桂在降清之初,仍与明朝残余势力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对南京福王政权,他甚至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遗”。再次,和其他降官...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用意是什么?真的是想封侯吗
因此,吴三桂接引清兵入关,最初也只是想借兵复仇,寻机成为一方诸侯,只是后来形势不由人,虽然剿灭了农民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加之自己实力不济,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最后也算识趣,干脆死心塌地地为清朝卖命了,最终成了清朝的平西王。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什么意思,他和清朝与明朝什么关系,谁恨谁?…这一...
吴三桂是明朝时期镇守辽东的平西伯,后来投降清政府,是镇守云贵的平西王。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为了对付李自成,投降关外的多尔衮,引清兵通过山海关进入中原。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

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是真心投降还是另有目的呢?
他后来还为自己建立庙宇,以让后人供奉,以及由他勾结他部而引发的"三藩之乱"可以看出他引清兵入关并是真正的不为明朝雪恨,只不过想借清军之力消灭李自成,而后又蓄精养锐,准备自己起兵称王。历史总是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当一个的力量较弱时,而又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就需要学会适当地借东风,见...

吴三桂真的是因为陈圆圆才让清军入关的吗 ?
李白成却以为上了吴三桂的当,他认定吴三桂“引狼入室”,于是杀了吴三桂的全家。事情弄成这样,也许不是吴三桂本意,但此刻的吴三桂不能不报杀父之仇,也就“顺理成章”地放清军入关追剿李自成的部队。历史就这样在多种力量的纠缠中瞬间定格,谁都无法重新改写,、聪明的吴三桂,竟然也会被多尔衮玩...

吴三归三桂引清兵入关,真的是为了陈园园吗?
李自成若改变策略,以安抚为上,承认吴三桂的势力范围,承诺只保持名义上的隶属关系,并允以适当的军费资助的话,是可稳住吴三桂,暂保辽东现状的。但李自成并未从吴三桂此举察觉出某种胁迫的意味,仅仅理解为一种普通意义的“降而复反”,于是遣白广恩领兵两万前往援助唐通收复山海关。同时,又让吴襄作...

吴三桂6: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被全体汉人唾骂 重建大明更是没指望_百度知...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以汉人为本位的朋友们看来,是十恶不赦的事情。吴三桂也因此背负了几百年“汉奸”之名。但如果我们细细考察历史的话,会发现吴三桂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有一些可以谅解的地方。他之所以引清兵入关,初衷在于借清兵铲除李自成,恢复明朝。当李自成派人将吴三桂父亲吴襄的劝降信送到吴三桂手中...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真的是因为陈圆圆吗?
吴三桂是明朝山海关总兵,奉命驻守山海关,抵御关外的满清军队,他是明朝军功世家,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都官至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李自成率领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吴三桂从宁远入山海关,200里路程,走了十一天。同时李自成派唐通带4万两白银前...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为什么南明还会封他为蓟国公呢?
而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实则就是义举。得知清军打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南明朝廷当时一派欢呼雀跃。当时弘光政权还打算与清军议和,与清军平分江山,而对于“大功臣”吴三桂更是赏赉有加。为表彰吴三桂父子效忠明朝的行为。由弘光政权所任命的三人代表团,起草了七个文件,北使议和,场面十分隆重。

珠山区14794374830: 吴三桂为何要引清兵入关. -
仁毓长久: 有人认为,吴三桂让清军入关时的初衷只是为了借清军而消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或使两者两败俱伤,更有向多尔衮要求立明朝太子(明思宗的儿子朱慈烺)为皇帝.当时并没有投降之意,只是后来的局势发展导致身不由己,不应影响他做为爱国英雄的地位 也有人认为,在动荡的明清交际时代,吴三桂不过是忠于他和他家族的利益行事,所谓汉奸评价实在太过苛刻.更有人指撰写“圆圆曲”讥讽吴三桂的吴梅村本人,最后竟然自己去做到清廷的国子监祭酒侍讲,在道德高度上实在没有资格去写诗辱骂同样是投清的吴三桂.

珠山区14794374830: 吴三桂为什么要引清军入关 -
仁毓长久: 因为吴三桂在投降李自成的路上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权将军刘宗敏掳去,父亲吴襄被抓.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率军一路入京,看到都是官僚,地主变身乞丐,被李自成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因为李自成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其实李自成,刘宗敏,李过的大顺政权已经腐烂),相反吴三桂则是地主阶级的利益,这就给他们化了一条横沟,因为清军一除,刀就会架在吴三桂的脖子上.所以吴三桂回军山海关,结果李自成杀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况且多尔衮给他的是王爵,而他在大明仅是伯爵,所谓公侯子伯男,在大清上面还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是何等的荣耀,而且他们都是共同阶级官僚.

珠山区14794374830: 吴三桂为什么要放清兵入关?难道他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是有别的原因? -
仁毓长久: 吴三桂投靠清朝是有自己的考量,当时李自成坐拥百万之众,吴三桂投靠他只不过是明朝的败军之将,在新的大顺朝廷中必然不受重用;而清朝当时只有40多万人,并且被挡在关外,若是投靠清朝,不仅是带大开山海关之功归顺,且清军因此实力大增,他在清势力内的地位和前途便会得到很大的保障.陈圆圆之说大多都是无聊之辈的信口开河,此女在历史上留下的不过只是些只言片语,冲冠一怒为红颜只能算是种夸张说法.

珠山区14794374830: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仁毓长久: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原因,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投机,陈圆圆根本不在考虑之列.有句诗: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入北京后迅速的封建化,农民起义领导集团的集体腐化,政策上的适当(尤其是拷索北京官绅巨室以求财),使吴三桂意识到李自成集团必不能成大事,加上他的父亲也为刘宗敏所抓(为人子者,安得不忿?),因此,他投向了生机勃勃的满洲,(而多尔衮在拉拢吴氏方面亦颇费苦心),最终促成了清军入关.

珠山区14794374830: 吴三桂为什么要放清兵入关?
仁毓长久: 因为投李自成的待遇没有清兵那边好

珠山区14794374830: 吴三桂为什么放清兵入关呢
仁毓长久: 当然是两者都有, 做皇帝, 消灭李自成, 只是吴三桂聪明, 多尔衮也不蠢 (其实,这个情况与三国里面关于“官渡之战”差不多)

珠山区14794374830: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真的是为了陈圆圆吗?? -
仁毓长久: 是的,吴三桂背叛了清朝

珠山区14794374830: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到底为什么 -
仁毓长久: 在李自成攻占了北京之后,他一个人孤悬山海关,腹背受敌,只能二选一啊.而且李自成拿了他的父母跟老婆当人质,让他投降.他自作聪明留了条后路,在跟李自成和谈之前暗地里通知了满清的多...

珠山区14794374830: 吴三桂为何引清兵入关
仁毓长久: 因为明朝大势已去,而他又见李自成等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庸碌纸杯,而满清希望最大,而当时面对李自成的大军压境,只有投降满清才能得胜,赢得生机.

珠山区14794374830: 为什么吴三桂要引清兵入关,有没有诗句证明 -
仁毓长久: 有诗“冲冠一怒为红颜,恸哭六军皆缟素”,说的是吴三桂为了爱妾陈圆圆被霸占一怒之下降清,但事实上吴三桂降清并不是因为陈圆圆,而是出生草莽的李闯进北京城之后迅速腐化加上李闯对北京城内的前明遗老遗少们残酷的压榨政策使得本来还在权衡吴三桂开始倾向于降清,而后家人被杀、爱妾被霸占,此时李闯在未稳定吴三桂心思的时候进军北上意欲同清军作战,这让吴三桂陷入迷雾之中,以为李闯北上是为了先剿灭自己再同清军作战,权衡再三之下吴三桂选择了降清,而吴三桂降清出乎大大地出乎清军统帅的意料,更让清军主帅喜出望外,后来李闯在天时不利依然同清军决战溃败,出现连锁反应一溃千里最后被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