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辨别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倒装、宾语前置…

作者&投稿:牛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如何分辨最好有比较全面~

一、状语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1.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泽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
“泄出于两峰之间”是“于两峰之间泻出”,介宾结构“于两峰之间”后置,可译为“从两峰之间奔泻而出”。
4.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试用于昔日”是“于昔日试用”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昔日”后置,可译为“在往日任用”。
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假借于藏书之家”是“于藏书之家假借”的倒装,介宾结构“于藏书之家”后置,可译为“从藏书的人家借书”。
7.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学于太学”是“于太学学”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太学”后置,可译为“在太学学习”。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1.屠惧,投以骨。 (《狼》)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大事”后置,可译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三)其他。
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伤仲永》)
“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装,介宾结构“自扬州”后置。译为“从扬州
回来”。

二、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1.介宾倒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前面。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谁”为疑问代词,“与”是介词。
何以战? (《曹刿论战》)“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何”为疑问代词,“以”是介词。
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挨到天亮呢”。“何”,疑问代词,“由”,介词。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
2.谓宾倒装。
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装,可译为“不放松抄写”。“之”,代词,代抄写,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
“为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可译为“不知道它”。“之”,代词,代春意。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5.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自信”即“不信自”的倒装,可译为“不相信自己”。“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
“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1.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
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2.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全石以为底”是“以全石为底”的倒装,可译为“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五)其他,表强调。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2.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可
译为“大雁离开衡阳”。

http://wenku.baidu.com/view/8687f31614791711cc791790.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17e2dd254b35eefdc8d33336.html

首先,句子成分要能区分得清,这是最基本的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A.莫我肯顾 正常顺序:莫肯顾我
B.古之人不余欺也 正常顺序:古之人不欺余

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有两种类型:
(1)动宾结构(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要前置)
例:A、豫州今欲何至? 正常顺序: 豫州今欲至何?
属动宾结构,至,动词;何,代词。(以下情况类推)
B、沛公安在?(动宾)
(2)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
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
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
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
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前置
例: A.何功之有哉?
有何功(有什么功劳?)
B.唯马首是瞻。
类似于“唯命是从”“唯才是举”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
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

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

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正常顺序: 居高之庙堂(高高的庙堂),出远之江湖(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该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其中“之”是结构助词“的”,整句话意思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放在中心词前修饰中心词的就是定语,如“美丽的校园”,“美丽的”就是定语,校园是中心词。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定语“利”、“强”却在中心词“爪牙”“筋骨”的后面,所以被称为“定语后置”。
正常顺序: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繁重之赋税。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之马,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之人,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约与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之食客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尝贻余一核舟。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沛公军霸上兵十万。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正常顺序:青于(从)蓝取之,而于(比)蓝青。
(靛青这种染料从蓝色蓼草中提取出来,却比蓼蓝更青)
B、王尝语暴以好乐。
正常顺序:王尝以好乐语暴。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的太不明智了!)
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虚词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而”所连接的两部分处于平等地位,物高下之分,有时候可以对调。这个考试中经常考。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蟹的六条腿和两只钳子,都是属于蟹肢体的一部分,属于同等地位,故为并列关系。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常考)
“而”连接的两部分,后者比前者的程度更加深一步,就可判为递进。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常考)
“而”连接的两部分,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关系。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常考)
这个很明显,最容易判断。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而”连接的两部分,通常后者为动词,前者的动作是来修饰后者的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跂而望,望是中心词,你是怎样去眺望的呢,是“‘跂’而望”,踮起脚后跟去眺望。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一、状语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1.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泽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1.屠惧,投以骨。 (《狼》)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三)其他。
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伤仲永》)
“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装,介宾结构“自扬州”后置。译为“从扬州回来”。
二、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1.介宾倒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前面。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谁”为疑问代词,“与”是介词。
2.谓宾倒装。
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装,可译为“不放松抄写”。“之”,代词,代抄写,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
“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1.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
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2.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全石以为底”是“以全石为底”的倒装,可译为“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五)其他,表强调。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2.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可译为“大雁离开衡阳”。


文言文中如何判断状后句宾前句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如: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2、疑问句中代词...

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形状;情形;景象;陈述;描写;文体的一种,一般用于下对上叙述事情诉讼;大概等。文言文状的意思 ①形状;……的样子。《核舟记》:“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②情形。《信陵君窃符救赵》:“具告以欲死秦军状。”③景象。《岳阳楼记》:“予观巴陵胜...

怎么辨别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倒装、宾语前置…
回答:首先,句子成分要能区分得清,这是最基本的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A.莫我肯顾 正...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搞不懂,很混乱,可以说一下怎么辨...
一、判断宾语前置的方法宾语前置是古汉语独有的语法,而宾语前置在文言文的句子中,主要有两种,一是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述词时,与其所带宾语组合构成的述语短语,可以宾语前置;一是介词与其所带宾语组合构成的介宾短语,可以宾语前置.也就是说,在文言文中,只有述宾短语和介宾短语可以构成宾语前置的语法. 1、述宾短语构成...

语文文言文中怎么分辨判断句和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

文言文中,状语从句(介宾短语)怎么辨别?
在文言文中除了副词和介宾结构可以做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也相当普遍。比如: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夜”做时间状语,“狐”做方式状语(像狐狸一样)。(《陈涉世家》)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做方式状语(《鸿门宴》)③变姓名,诡...

语文文言文中,定语,状语,表语都是怎么看出来的?
所谓的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就是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人或事,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先定语,后状语,再补语。。。语文中无表语。。。定语。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状语,...

文言文状语后置怎么判断
文言文中状语后置可以通过介词进行判断。当你在文言文中看到类似于于……之……或乎……之……的句式时,就可以判断这是状语后置。于和乎是介词,后面的之是助词,用于连接动词和状语。例如,在句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引导的状语于周郎放在了动词困的后面,表示被动语态。又如,生乎吾前...

文言文中的宾语,状词,副词,谓语分别是什么
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一般可分为两类:1),简单谓语 由动词(或短语动词)构成.可以有不同的时态,语态和语气.Westud'yforthepeo'ple.我们为人民学习.2),复合谓语:情态动词+不定式 Icanspeakalit'tleEng'lish.我可以说一点英语.3、表语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系动词如be之后,说明主语...

怎么判断文言文的里的词性和句式那词性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南和县13684477791: 关于语文文言文技巧怎么分辨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倒装句,还有句子中的形容词意动、动词意动、名词作状语.急啊! -
陆逄重组:[答案] 修饰形容词和动词的叫状语,状语放在形容词和动词后面叫状语后置.例如:宴于宋——正常语序是:于宋宴.形容词在名词前修饰名词叫定语,把定语放在名词后面叫定语后置.例如:蚓无爪牙之利——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宾...

南和县13684477791: 古文中怎么能快速判断是不是状语后置 -
陆逄重组:[答案] 状语后置概念: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

南和县13684477791: 如何准确找出文言文的各种句式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等等 -
陆逄重组:[答案] 这个比较容易的,只要有信心,记一下就行啦. 首先,记熟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然后根据熟记的类型去判断,百分百准确.句式类型如下,慢慢记一下,一定行. (一)、判断...

南和县13684477791: 怎样判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老师说的弄不清楚啊、有没有简单明了一点的说法 -
陆逄重组:[答案] 小憨、瓦是小吖…… 高中的倒装句我给你归类一下好了1.宾语前置:就是宾语放在动词前面了2.状语后置:就类似“我在家里等你”、它倒装后就成了“我等你在家里”这就是状语后置了3.主谓倒装:就类似“我等”变成了“等我”4.定语后置:就...

南和县13684477791: 语文文言文里的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怎么区分 -
陆逄重组:[答案] 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书愤》)“中原北望”应理解为“北望中原”.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

南和县13684477791: 如何区分语文的文言文中的句式?像一些常见的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等的一些文言句式.要有例句哦, -
陆逄重组:[答案] 文言文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文言文句式结构有: [编辑本段]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

南和县13684477791: 文言文中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怎么区分? -
陆逄重组: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

南和县13684477791: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怎么判断,什么是状语后置之类的 -
陆逄重组: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南和县13684477791: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怎么区分? -
陆逄重组:[答案] 这些属于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一...

南和县13684477791: 怎样判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
陆逄重组: 小憨、瓦是小吖…… 高中的倒装句我给你归类一下好了1.宾语前置:就是宾语放在动词前面了2.状语后置:就类似“我在家里等你”、它倒装后就成了“我等你在家里”这就是状语后置了3.主谓倒装:就类似“我等”变成了“等我”4.定语后置:就类似“我爱可爱的你”变成了“我爱你可爱的” 这么形象的描述、懂么?不懂再问我-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