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有苦有乐,那么什么才是苦呢?

作者&投稿:承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说人世间的七苦是哪七苦~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 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
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病苦。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人生第七苦——怨恨会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因为心的特性是攀援执着外境,当有一个明显的外境可以攀援时,不管是苦还是乐,心都会相对稳定,也叫做安心。因此,他们认为不断找到更好的可攀援对象是能安心的方式,当然能快乐是更好的,即使不行,体验痛苦也让他们有活着的踏实感(这也是自残的心理原因)。实际上,佛法说的是心不用攀援外境,也能自安,而这种自安的方法不会因外外境的改变而变化,因此是最大的快乐,而这种方法是人人可以实践学习到的。

八苦 
  【释义】: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法苑珠林·八苦部》
  【出处】: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序》:“悲哉六识,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
  【示例】:
  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生时的众缘逼迫,就是苦。我们住胎时,子宫是最小的牢狱、胎儿手脚没法伸直、缩成一团,好像坐监牢,痛苦极了。此外,子宫里的种种不净,如羊水、血等,我们都得忍受,真苦;胎儿出世时,要从小小的阴道中钻出来,有如两座山压顶,母亲受苦,婴儿也受苦,这是每个做母亲的人都晓得的,所以婴儿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另外婴儿的皮肤很细嫩,一出世接触到冷热空气,身体好像针扎那么痛苦。此外,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觉得比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无依无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种苦。
  2、老苦:我们的身心衰损,朽坏,生出种种的苦受,身体老化,慢慢的不听话,不中用;而我们的心逐渐没力,想东西也越来越迟钝,样样不如人,因而觉得苦不堪言;人老不中用,皱纹满面,腰弯背娄,老态龙钟,做不了事情,苦死。有些老年人在家无所事事,又担心被子女遗弃、孤寂与疏离难以挣脱,寻取温暖与亲情难得;年轻力壮时,高朋满座,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谁也没料到晚年的境遇却是如此的孤单,寂寞与凄凉。
  3、病苦:身体的四大不调,百病丛生,所以苦。病有种种,有些病很轻微,有些病很严重,有些暗病不容易查知,结果暴病而终。最可怕的是牙痛,痛到呱呱叫,家人都要让你三分,真正来讲,“吃”是病,贪东西也是病,但这些是属于心病,这儿讲的是身病。我们的身体有如机器,终归会变坏,变换就是病苦。
  4、死苦:我们的寿命享尽,病逝,或是天灾人祸众缘逼迫而终。临命终时,死的境象令人难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有些人死时,吓的面色变青,死相可怖;有些人在死时,不愿死去,双手抓的紧紧。如果有一天我们发觉双手不能动弹,一定苦的要命;人要死的时候,身体各部分慢慢的动弹不得,内心一定很恐慌,这就是死苦。大家都知道这生、老、病、死苦,甚至已经麻木了,无可奈何的接受;大家说反正都要死、想它做什么?但是没人讲反正要病嘛,理它干嘛?当你病了,会呱呱叫,病苦来时,就受不了。当死还没来临时,你嘴巴大,爱讲大话,当它来时,你就怕死。如果有人用刀指着你,你会吓的要命,那就是怕死--死苦;还没动到你,就吓到如此这般,等死期到来时,更不用讲了。
  5、怨憎会苦:我们和冤家、仇人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这就叫做怨憎会苦。比如一对夫妻,婚姻生活美满,恩爱,过后吵架闹翻了,但是为了儿女,夫妻之缘难断,必须天天见臭、面脸臭;或是打工仔,虽与老板不和,但为了家计,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欢的老板见面;还有某些同事,跟你吵过一次架后,两人见面就不说话,因为某种业因缘,你不能离开他,天天要会面,这就是怨憎会苦。
  6、爱别离苦:与至亲,相爱的人乖离分散,所以苦。因为某一些因缘,所心爱的人儿离你远去,你舍不得,所以感觉到苦。比如做父母亲的,女儿出嫁或是儿子出国留学,思念总在分手后开始,常挂心头。有的伤心流泪,哭哭啼啼;有的睡不着,吃不下。这些还不太严重,严重的是男女之间的情爱,相爱的人却偏偏被拆散,很多情侣就因此跳楼殉情。在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东方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缠绵伟大的爱情故事,常使同情他们的人泪流满襟。
  7、求不得苦:我们用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结果还是得不到,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为人的欲望太多了,这样多的欲望我们没法实现或得到,所以是苦。
  8、五取蕴苦:我们对五蕴(既是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聚合)的身心产生执著,称为五取蕴。取是执取的意思。五取蕴刹那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坏,所以是苦。

苦苦,是世人即有生死之身,已经够苦,加上众苦逼迫,简直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
坏苦,是偶而出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
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
生苦,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三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五者,种类。谓人品有贵富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是名生苦。
老苦,老苦有二种:一者,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是名老苦。
病苦,病苦有二种:一者,身病。谓四大不调,众病交攻。若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倔强。二者,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是名病苦。
死苦,死苦有二种:一者,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二者,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是名死苦。
爱别离苦,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是名怨憎会苦。
求不得苦,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是名求不得苦。
五阴盛苦,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也。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不令显发也。盛即盛大之义,谓前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故名五阴盛苦。
以上皆是人世间之苦事!可见,人生世间无非是苦!

失去就是苦。

人世间有三大苦:爱别离、求不得、憎怨会。爱别离:即与心爱的人分离;求不得:即追求的目标无法实现;憎怨会:就是偏偏与你憎恶的人在一起生活。


红尘皆苦,但是这三种苦楚,就算是最亲近的人也别说!(有道理)
诉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无法释怀,沉溺在苦海里,若不自救,一生都无法上岸。倘若,你能将世间苦痛想开,看淡,不慌张,不怨恨,苦而不言,痛而不语,把烦恼苦痛都吞了,认了,算了...一切独自承受了,待一切苦难都过去,你会发现,其实一切都没有那么糟糕,一切都会...

佛教的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是哪两句话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有求皆苦,无求乃乐。这两句话出自《二入四行论》。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

快乐只有一种,而痛苦有千百种
        我常常不能理解,也以为一个人,不应该有那么多愁那么多苦那么多不快乐。因为我认为,在自强不息面前,一切的痛苦和不快乐,都可以淡化和升华。我甚至认为,一个人,陷入痛苦的深渊,或有什么不快乐,那就是,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得还不够。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你看完该视频有哪些感触?
最大的感触就是以后得好好生活,少一点抱怨,多一些努力,因为有时候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则视频爆火,我自己也反复观看了几遍。“二舅”身残志坚,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在苦难中寻找幸福,活得很励志。“二舅”原本是少年天才,成绩十分好,前途可以说是一片...

智圆法师《四法印——有漏皆苦》讲记节选……
解脱道行者的心态就像《七童女因缘论》所说:“破萨迦耶见,一切恶见母,何时我不乐,三有诸受用?”这些话非常关键。他由于对四谛有认识,就只在解脱道上祈愿。不是求欲乐、定乐、或舍受,而是求断萨迦耶见,从有漏世间中出离。 4、学法是治生死病 大家学了行苦,知道自己识田中有那么多烦恼种子、苦种子,这些种子...

一个人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永远受身体疼痛极疼之苦和心灵极苦活着,这么...
在生命的进程中,当痛苦、绝望、不幸和危难向你逼近的时候,你是否还能有心情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虽然无法避免痛苦,但“苦中作乐”却是谁也无法剥夺的权利。怎样才能苦中作乐呢?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就看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

请问佛教中的因果律适用于道教吗?
华严经云:“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说的是诸佛的法性都是一体的,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的清净法性也是一体的。法性圆融,自然一体,本无差别。那么,又哪来的佛道之别?所以我说过,信基督教也能成佛。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赠予道友四句:世间本来...

人间非乐土各有各的苦下一句
万人万般苦,苦苦皆不同。人生感叹的句子:1.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3.那些已经犯过的错误,有一些是因为来不及...

孩子离高考倒计时还有100天,家长写一句激励孩子的话,怎么写
孩子一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总是要经历些风雨的。而经历风雨的过程,就是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成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你所经历的,恰恰正是你的人生所必需的。你要知道,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孩子,100天有苦有乐,有...

能陪伴一生的才一定是真爱吗?
是的,一定是真爱,只是这份真爱没有当初恋爱的时候那么简单,当初简单到你们之间只有一份我爱你,经历了一生,爱过哭过痛过,苦过,这份真爱里面增加了责任义务,彼此相依相伴。这份真爱已经化成了无声无息的亲情陪伴,有你我心安。这份真爱让人踏实,或许没了当初轰轰烈烈的誓言,但是夜里翻身的旁边还有...

钟山县17169209750: 人世间有苦有乐,那么什么才是苦呢? -
函盾舒萨: 人世间有三大苦:爱别离、求不得、憎怨会.爱别离:即与心爱的人分离;求不得:即追求的目标无法实现;憎怨会:就是偏偏与你憎恶的人在一起生活.

钟山县17169209750: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 -
函盾舒萨: 从佛教的角度讲: 一、苦 梵语duh!kha 之意译.音译作豆佉、诺佉、纳佉.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苦与乐乃相对性之存在,若心向着如意之对象,则感受到乐;若心向着不如意之对象,则感受到苦.清净论道谓,苦具有嫌恶(du)与空虚(...

钟山县17169209750: 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苦 -
函盾舒萨: 佛教有八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这八苦我估计你应该知道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即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 苦的...

钟山县17169209750: 人生有八苦,具体指的是那些... -
函盾舒萨: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

钟山县17169209750: 人生八苦是什么? -
函盾舒萨: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钟山县17169209750: 人世间有三大苦? -
函盾舒萨: 人世间有三大苦:爱别离、求不得、憎怨会. 爱别离:即与心爱的人分离; 求不得:即追求的目标无法实现; 憎怨会:就是偏偏与你憎恶的人在一起生活. 只要是凡夫俗子,总不能避免这三大苦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所以,人生总有不顺心的事,总有遗憾的抉择.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放弃生活了?你看看那被大石压着的小草,虽受重负,但仍能顽强地生长!虽经风吹雨打,仍不失轻松自信,何逊青松梧桐?!

钟山县17169209750: 佛说的人间疾苦是什么? -
函盾舒萨: 佛学认为:贪嗔痴是人生苦难的根源,是人生三毒.还说“生 老 病 死 爱别离 怨憎恨 求不得 五阴炽盛是人生八苦”.

钟山县17169209750: 人生何为乐.何为苦. -
函盾舒萨: 人生就是这样有苦亦有乐,在我认为苦与乐没有所谓的标准,我们可以苦中作乐,忆苦思甜.有句话说痛并着快乐.

钟山县17169209750: 人生有八苦,都有哪八苦. -
函盾舒萨: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我等凡人,难脱八苦,因此坠入轮回地狱中. 人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

钟山县17169209750: 在人世间什么 是最苦的 -
函盾舒萨: 最苦在自怜,凡事错可过,改之则进;失却得,卸下则清明.但是如果久久纠缠于错、失、怜难以自拔,见世间欢喜则内心更苦,只是自怨自艾无人懂,心则更苦.自怜是最苦之根源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