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不过两百万的西夏国,为啥能凑出五十余万“大军”?

作者&投稿:蓟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其先祖在唐朝末年即担任定难军节度使,至五代十国时已掌握了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

北宋王朝建立后,定难军选择了归附,但保持了相对独立地位;982年,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入朝,献上了西北五州,宋朝中央势力就此进入当地。

但党项李氏族人李继迁却不愿归附,开始兴兵反抗,宋太宗一朝始终无法将其彻底平定,到宋真宗朝更是妥协承认了李继迁的地位,并将自己仍保持相当控制力的五州归还于党项李氏。

如果李氏政权仅仅只有这五州之地,并不足以掀起巨浪,但因在与宋朝的斗争中,窥得其外强中干的软肋,此后遂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

至李德明时,其率军不断西进,逐步控制了河西走廊;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位,六年后其建西夏国,正式称帝。

西夏建国后迅即对宋朝发起了大规模攻势,此时正是宋仁宗朝,宋军总兵力虽有百万人之众,但却屡战屡败,最后的和议结果竟然还要向西夏输送大量银绢。

当然,和平只是暂时的,自西夏建国起,其与北宋的战争就没有停止,与辽国也有征战。而在北宋和辽接连灭亡后,西夏依然存在,其彻底覆亡还要在北宋靖康耻一百年后的1227年,才为蒙古军所灭。

相较于辽、宋、金等国,西夏的疆域和人口都难与之匹敌,然而其自元昊称帝起竟然享国近200年,并多次击败了宋、辽大军。

毫无疑问,西夏相对强悍的军事力量是其能长期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而在史籍记载中,西夏之兵多者达到了50余万人之众,西夏人口不过200万人上下,它是如何打造了这么一支武装力量呢?本文我们就来简要探讨下。

一:西夏的疆域和人口

谈论西夏的军事力量,我们首先要对西夏的疆域和人口有个基本了解。

前面提到,西夏的基本盘是夏、绥、银、宥、静五州,夏州在今陕西横山,绥州在今陕西绥德,银州在今陕西米脂,宥州在今陕西靖边,静州也在今陕西米脂。

所以,西夏的基本盘其实是在今陕西的西北部,在李继迁和李德明时代,其对外扩张加剧,相继攻克了灵州、凉州、甘州地区,到李元昊称帝前又攻克了瓜州、沙州、肃州,在河西走廊一线大大拓展。

同时,西夏在建国时还占据有龙州、盐州、安州、韦州、会州、兰州、丰州等地。

以今天的地理划分而论,上述地区全部纳入则西夏疆域的大致范围是今宁夏大部、陕西西北部、甘肃中西部、青海一部、内蒙古一部,疆域面积为80万平方公里左右,大致是北宋疆域的四分之一略多。

史籍对其当时的疆域概括为: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

北宋中后期,宋朝对西夏战事有所进展,后者疆域的东侧和南侧有所缩小,北宋灭亡后,其疆域又有所扩大。

但不管怎么说,西夏的疆域范围是不算小的,至少比我们在地图上直观的感觉要大些。不过其控制区内多沙漠、戈壁,有三分之二的国土不适于人类生存,因此其人口密度远低于北宋控制区,而且西夏人口大多集中在东部,西部人口较少,且主要在集中在州城附近。

由于西夏史料比较少,现在并没有其官方统计的人口数量,故而对其总人口大多是估计。

《中国人口史》认为,西夏人口的峰值出现在李元昊建国称帝的1038年,约为243万人,因与辽宋的战争旷日持久,人口减少。到辽和北宋相继灭亡后,西夏人口则只有100多万。

如果以史籍文献入手的话,对西夏人口的估计可能会更少些。

1072年,王安石曾说:今陕西一路(注:当时陕西之下有四路),即户口可敌一夏国,以四夏国之众当一夏国,又以天下财力助之,其势欲扫除亦宜甚易,然终不能使夏国畏服。

当时陕西路的总户数约为130万户,四分之一则是30余万户,以一户五人而计,西夏大约有160万人口。

此时,宋夏大规模战争已经持续了30余年,西夏大量人力被损耗,若是30年前宋夏开战之时,其人口还要更多些。

如果再考虑到宋人向来低估西夏实力的因素,那么在西夏建国时期,其总人口在200万甚至更多些也是有可能的。

但若是要达到有些观点认为的300万人以上,恐怕可能性是很小的,而就现在学术界的研究状况来说,其实估计西夏人口在200万人已经是上限。

而以下限来说,则有120万人之说,因此学术界对于西夏人口的估计大致就是在120万人到200万人之间。我们取其中数,为200万左右是与西夏实际人口相差不会太大的。

二:西夏的军事制度

西夏政权是从定难军节度使时期一脉相传的,而自北宋王朝建立时,其势力范围都不算大。

但势力范围不大,却也不是很好惹的。五代中不乏对定难军用兵的,却都无功而返,而这个区域并不威胁到中原政权,故而五代大多对定难军都是拉拢,当然定难军也会出兵响应其归附的中原政权。

而想要做到既不被人欺负,也不被人忽视,没有一定的本钱是不行的。

当时在定难军五州之地,是党项人的基本盘,当然也有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而在其割据时期,当兵者则几乎全部是党项人。

党项部族是全民皆兵的制度,族中的男丁除老弱外,都要承担作战任务,在危急情况下,老幼乃至于妇女也要参战。

到李元昊时,整理了党项部族军的军制,使得兵员征发更加规范。

当时党项部族以一家为一帐,以族帐为最小单位进行征派,男子在15岁到60岁称为丁,每家有两丁,则以其中强壮者为正兵,以另外一人为负赡 ,所谓正兵就是战斗兵,而负赡则是杂役,两人合称为一抄。

如果家里有四丁的话,则编为两抄,丁壮再多的话则称之为空丁。

由于李元昊发动对宋战争后,兵员急缺,党项部族军不足以应对战争,因此后来这一制度实际上推广到了全国民众,故而西夏实际上是全民兵役制的国家,在人口总额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动员出数额巨大的军队。

在军国体制下,西夏男丁大都愿意充当正军,平时训练的积极性很高,参战热情也很高。

因此《资治通鉴长编》中称:(西夏)人人能斗击,无复兵民之别,有事则举国而来。

西夏在控制了河西之后,其东西方向面对的作战对手和作战环境均不相同,李元昊于是分全国为左右厢,设十二监军司,各立军名,驻防在各军事要地。

其中左厢为神猛军司、绥州监军司、宥州嘉宁军司、威州监军司、西寿保泰军司、卓罗和南军司;右厢为朝顺军司、甘州甘肃军司、瓜州西平军司、黑水镇燕军司、白马强镇军司、黑山威福军司。

监军司的设置是西夏对各地方实现军政控制的重要一步,此后监军司的名称有所变化,数量也有所增减,但始终存在,其对地方兵员的把控是西夏能够动员巨大军力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西夏军兵大部分是不脱离生产的,平时为民,战时则为兵,而且其还要自备甲胄弓矢,连粮食也要自带。这就使得其养兵的成本大大降低,尤其相比当时的宋军来说。

在西夏军中,只有正军和军官才能得到少量武器装备。

凡正军给长生马、驼各一;团练使以上:帐一、弓一、箭五百、马一、橐驼五,旗、鼓、枪、剑、棍棓、粆袋、披毡、浑脱、背索、锹钁、斤斧、箭牌、铁爪篱各一;刺史以下无帐,无旗鼓,人各橐驼一,箭三百,幕梁一。

而为什么叫长生马呢?因为倒毙了,还要赔偿,故而谓之长生。

在西夏军中,真正能脱离生产,而且具有精良制式武器装备的,其实只有西夏国王的精锐亲兵以及各部族、军头的亲兵。

当然,这样的动员机制下,也并非没有缺点。如西夏军队的可持续作战能力并不强,同时军队的战斗力差异明显,整体战力难说很高。

比如其在对宋战争中,很难做到持久作战,而其针对建制宋军的围歼作战中,即便得手往往自身的损失也是极大的——但损失大,往往却能打赢。

这主要是夏军能集中相当多的兵力于一路,以十余万之众围攻宋军一两万人的机动精锐,即便自身的损失大,那么也是可以做到的,宋仁宗时期对西夏作战的几次重大失利都是这样发生的。

三:西夏兵员的数量

既然西夏是全民兵役制,那么其能动员的军力数量有多少呢?

《隆平集•夏国赵宝吉传》中提到:在(李)德明时,兵十余万而已,曩霄(元昊)之兵逾十五万。《东都事略•西夏传》则提到曩霄(元昊)有兵十五万八千五百人。

既然提到了10余万、15万和15.85万的兵员数字,那么其也不大可能是空穴来风。

但从后来元昊对宋的战争来看,西夏根本不可能就这么一些兵力,所以上述这个兵力数字其实应当指的是党项部族兵或者说是西夏的机动作战部队兵力。

关于西夏军队的数量,《宋史•夏国传》中的记载流传最广:

自河北至午腊蒻山七万人,以备契丹;河南洪州、白豹、安盐州、罗落、天都、惟精山等五万人,以备环、庆、镇戎、原州;左厢宥州路五万人,以备鄜、延、麟、府;右厢甘州路三万人,以备西蕃、回纥;贺兰驻兵五万、灵州五万人、兴州兴庆府七万人为镇守,总五十余万。

这便是西夏50万大军的原始出处了——但是请注意,这个数字是有问题的,因为上述兵数相加的总和为37万人,而非50余万。

而《资治通鉴长编》中也有上面类似的记叙,其最终的统计为“总三十余万人”。

到底是30余万人正确还是50余万呢?

请大家注意,上面提到的兵力都是备和守,其极可能是各军司所属的地方军。因此明确提到的37万人可能就是地方军,而总兵力50余万人则是全国兵力的总和。

西夏有自己的精锐机动部队,史籍载:

选豪族善弓马五千人迭直,号六班直,月给米二石。铁骑三千,分十部,发兵以银牌召部长面受约束。

豪族善弓马的5000人,担任的是西夏国王的禁卫军,同时也是一支“质子军”;而3000铁骑,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铁鹞子”,由西夏国王直接掌握。

这两部共计8000人,是西夏最精锐的机动部队,跟其他部队不同,这些精锐是完全脱产的职业兵。

除了这两部分之外,西夏另有10万人的擒生军。

擒生军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专门从事掠夺人口、财产的“打劫”部队。关于这支部队的战斗性质是有争议的,有观点认为这是一支隶属于西夏中央的精锐机动部队,还有观点认为这只是一支辅助军队,只是在主力部队得胜后,趁机进行抄掠,以战养战。

西夏极其重视对外战争的掠夺,否则以自身国力无法支撑长时间的战争,故而专门设置“打劫”部队是可以理解的。

其战斗力高低暂且不论,但是相对守和备,这种掠夺性军队是专门为进攻作战而设置的,所以很可能是机动作战的编成。

如果以这10万擒生军,加上37万守备部队,加上8000王室精锐部队,再加上西夏的炮手军、水军、撞令郎(俘获汉人成军),总数倒是真有50余万人。

不过史料中,对这10万擒生军,是在“50余万”之外的“另”,单以文字理解,似乎这10万擒生军可能不在50万之内,但这其中可能有重复统计的问题。

在前面的统计中,西夏兴庆府和灵州的夏兵为12万人,但在同一文献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兴、灵之兵,精练者又二万五千,别副以兵七万为资赡。

其中专门挑选的精兵为2.5万人,7万人与之搭配的杂役,但其实这并不是全部。结合前面提到的西夏兵役制度,无论是兴、灵之兵还是其他地区列举了具体数字的军队,其实并非是常备之兵,而是所在地区为各军司所属的地方军壮总和。

以兴庆府和灵州地区来说,精兵比例占到了大约五分之一,剩下还有五分之一其实并不适合担负作战任务,如刚到服役年龄的少年和快60岁的老兵,其余的则是为精兵服务,充当杂役兵。

因为这是首都区域,精兵的装备和待遇要更好,故而其与杂兵、老幼兵的比例大约为1:3:1;而在其他区域,正兵与杂兵比例通常为1:1,如果再考虑到有部分军兵因过幼或过老不适合征战,首度以外区域精兵、杂兵与余兵的比例基本是2:2:1。

以这个比例来看,西夏37万地方军壮中,精锐战斗兵大致有12.5万人,为其服务的杂兵有17万人,其余7.5万人为老幼兵。

此外有10万人的擒生军,8000人的王室直属军,少数其他机动部队。

请大家注意,上述合计的这50余万人是西夏几乎所有丁壮的总和,是在其兵役制度下我们才称其为兵。

或者简单说,当时在西夏的田间街头上,能看到的男子基本都是“兵”,因为他们往往都会参加战斗。

甚至在西夏人口有限的背景下,其还征发了不少女性参军,称为是“麻魁”。

这些“兵”几乎都不是脱离生产的,甚至连作战时的装备、粮食都要自带,故而在北宋人眼中,西夏作战往往都是举国而来,而且宋人也很难把一些装备实在寒酸的西夏人称为是兵。

如韩琦即所言:

昊贼据数州之地,精兵不出四五万。以西夏当时的情况看,其进攻作战时王室直属军会出动,此外地方精兵至少要出动三分之一,其精兵也的确不过四五万,然而加上辅兵和擒生军之类,则往往有十多万人。

宋军当时在陕西一线有20多万禁军,但其分守上百处堡寨,陕西四路中每一路只有最多2万人的机动部队。

李元昊用兵比较诡诈,尤其情报获得精准,故而其往往能以大军围攻宋军一路兵,往往能够得胜。

宋朝吃了亏之后,继续推进堡寨战术,并大量招募当地土兵为“弓箭手”,与西夏争夺沿边的人口和土地。而“弓箭手”等土兵逐步承担了堡寨的防御后,陕西四路的禁军机动兵力就大为增加,这时候李元昊动员十多万丁壮,其中精兵四五万进攻就往往没有效果了。会面临既打不赢,也抢不到东西的尴尬境地,而当其自备粮食吃尽就不得不退军。

而由于动员了全国四分之一丁壮远征作战,又必然影响到生产,故而其才有了和意。

在后来的宋夏战争中,宋军经常攻入夏境,这时候就经常能看到西夏动员数十万人参战的记载了。

这实际上也很正常,因为其在本土作战,全民皆兵的动员效率要比远征作战高很多。宋军之所以失败较多,就是忽视了西夏这种举国动员的体制,往往由于轻敌和后勤因素而未能一举灭夏。

其实对于西夏这种已经完成了向国家转变的政权,而且其还具备一定的实力,想要一举灭国是不轻松的,更何况西夏地理环境恶劣,其在举国动员的体制下还广泛筑城,民间武力值充沛。

打这样的对手,就是类似唐灭高句丽那样的长期战争,以战争不断消耗对方,同时蚕食对方的战争资源,待时机成熟,才能收得成效。

北宋神宗之后,宋军在西夏南侧的开拓和沿边的不断筑城其实就是在打持久战。尽管因为宋军的冒进,失败了不少,但是西夏实力的下降是显而易见的。

若不是后来金国突然崛起,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西夏大概率是撑不下去的。只不过历史没有如果,随着辽国和北宋的接连被灭,西夏与金国接壤,国祚又延续了100年之久。



之所以能够凑出50多万的大军,还是因为她们的军队里面不仅有年轻的战士,还有老人和妇女,所以也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

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好战,所有的男人都可以成为士兵。

因为西夏国的地理位置距离中原很远,当时的汉人对他们不是非常了解,所以他们的人口估算误差很大。


西夏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还能在脱离北宋之后建立政权
北宋失利的同时辽朝也同样未取胜,在西夏与辽的河曲之战中,辽兴宗亲率10万精锐大败而归。大败宋辽后,没有选择与辽或北宋硬刚到底,而是继续之前的连横合纵之策,三国鼎立形成。西夏的独立对宋朝的影响远不止丢失一些领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战力量的缺失。原本中原王朝获取马匹有两个地方,一个是...

宋神宗时期,宋军五路大军征讨西夏,为何惨败而回?
西夏立国以来,就与宋朝的战争不断,西夏李元昊时期更是打出了西夏的威风,西夏人数虽然不多,鼎盛时期人口不过300万。但西夏的体制可是全民皆兵,除了女人,男子...尤其是王安石的保甲法,效果非常显著,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必须出一人农闲时进行军训,为宋朝储备了百万级别的后备兵源,随时可以征调入伍。王安石还精兵简政,将...

5至6千万人口大国宋为何打不过百万人口的蒙古、金、西夏呢?
从这一观点来看两宋,发现两宋只是一个一元帝国,只有经济基础,没有武力保障。所以在战场上打不过二元帝国的游牧民族,最后只能用金钱来赎买和平。二、少数民族都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少数民族的男子,天生就是战士。虽然总人口少,但是能动员的士兵数量却丝毫不少,并且士兵的战斗力非常强。三、宋与辽...

6千万人口的大宋,为何打不过区区百万人口的金、辽、蒙古和西夏
纵使宋朝的经济实力确实是非常高,但是在当时想要让后勤保障达百万军队的需求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一方面的因素,使得宋朝当时不得不和少数民族一直以求和的方式进行共存。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在宋朝的时候,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结构和宋朝建立的国家结构完全不同。在经历过盛世唐朝的洗礼之后,...

神奇的西夏最终灭亡,它的后人去向何方?
除了迁徙到东部和南部的人民之外,还有一部分人民有其他的去处。二、投降国家虽然灭亡了,但是人民是无辜的。虽然金朝和元朝非常的好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民是非常宽容的。在西夏灭亡之后,西夏的很多人民都投降于金朝和元朝,而且金朝和元朝的人民也非常善待西夏的人民,两个朝代的人民在一起生活其乐...

两宋经济繁荣,为何没能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呢?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方面国家政治腐败,当权者贪生怕死,另一方面军事战斗力和凝聚力在僵化的政治制度下分崩离析。如果不卖国求荣,国家可能灭亡,所以,当权者甘愿受辱也不想着反抗。和两宋不同的是,辽国、金国、西夏等边境各国正处在发展的鼎盛时期,相比之下,两宋的战备情况就显得薄弱和不堪一击...

使用相同联盟政策的两朝三代,最后为何都走向了灭亡?
童贯是宋徽宗心腹,他一直在西北地区领导西军进攻西夏,西夏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要不是南方的方腊起义把西军吸引过去,西夏几乎快灭国了,不过灭西夏哪有收复...幅员辽阔,甲兵百万的辽国都灭不掉北宋,以当时人们的理解能力,谁又能预料到金国的南侵会那么的高效? 南宋联蒙灭金后直面强大的蒙古,鏖战半个世纪后被元朝...

古代历史上西夏有多么辉煌,竟然能够抗衡大宋?
“积贫积弱”的北宋年间,宋仁宗算是口碑不错的皇帝。这位皇帝在位时一心休_生息,北宋的经济文明建设红红火火,谁知却撞上了一件窝囊事:被西夏暴打。为什么常规禁军兵力近百万,且正处于经济繁荣时代的北宋,会被貌似实力欠佳的西夏打成这样呢?安西榆林窟中保存的西夏壁画中有“锻冶图”,画中两个...

万里无人烟,皇族被屠尽,西夏亡国时到底有多惨?
对于西夏末代皇帝李睍来说,他如果不想做亡国之君就要千方百计地守住最后的城池,当然,这种念想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因为兴庆府早被蒙古军围得水泄不通,外援断绝,缺衣少粮。而蒙古军呢,向来没有后勤供给的压力,他们粮草全是抢来的,或者带的肉干,这也是他们可以西征到欧洲的原因。不过,他们的限制...

熙河开边:拓土两千余里,收复“汉唐旧疆”,却只是虽胜尤败?
要说让宋神宗切齿痛恨的两个对象,无疑一个是辽,一个就是西夏,但相比较而言,恐怕恨西夏还要更甚一点。因为宋辽恩怨已久,又签订了澶渊之盟,已经百余年没有大干架了。再退一步说,连太祖、太宗那样厉害的人物,都拿辽国没有办法,子孙收不回幽云十六州,多少还是说得过去的。不过,西夏就完全...

乳源瑶族自治县17193627432: 历史上有哪些杀人狂魔?历史上有哪些杀人不眨眼的帝国?
花恒旨立: 杀人狂魔有1白起 坑杀赵军四十万之类的...战国时期他杀了要有一百万 2曹操 征陶谦是制造徐州大屠杀 其实他经常屠城 3黄巢 进了长安也是大屠杀 4铁木真 ...他横扫欧亚也杀了百万人吧 5忽必烈 种族灭绝 北方汉人基本让他杀了90%还...

乳源瑶族自治县17193627432: 开健身房一年能挣多少钱 -
花恒旨立: 健身房一年能挣多少钱还是要看实际的健身房运营. 自己单干没有任何的经验,两眼一抹黑在一个全新的行业肯定会踩很多坑,其中两点最为致命,一个是健身器械的购买还有就是健身房的后期运营以及前期的预售.所以自己单干的情况下,别说挣钱,不赔钱就已经很不错了. 除了自己单干,还有就是加盟,如果加盟的连锁品牌健身房有着资深的运营经验,那么健身房每年的营业额上百万也轻轻松松,而健身房的利润一般是营业额的25%-35%. 除了上面的一些表述之外,健身房的利润和你的健身房面积,地址都有很大的关系,健身房面积越大,所容纳的人就越多,同时,健身房运营的越好,那么健身房的利润就越高.

乳源瑶族自治县17193627432: 中国古代什么时期人口最少 -
花恒旨立: 三国后期人口最少,公元265年,三国加在一起人口总计才767万, 也就是当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曹奂禅位于他,改国号晋,史称晋武帝. 当时的人口少于到元初1274年的887万. 五胡十六国时期,当时北方汉人十不存一,南方也只有约不到5百万人 不要相信三国演义上面所说的 曹操有百万雄师 刘备有70万大军 那些都是小说里吹的三国时期曹操有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这2句诗足以证明当时人烟稀少了

乳源瑶族自治县17193627432: 一位古代老百姓一辈子大约要用多少银两? -
花恒旨立: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现代某些电视剧误导,好象古时候老百姓随时都带着银子上街,随便买个馒头要一两银子,简单吃顿饭上百两,给小二打赏也十几两,几十两,好象一两白银跟我们...

乳源瑶族自治县17193627432: 三国志11反董卓联盟剧本 刘备怎么发展 -
花恒旨立: 311这种存在bug,在狭隘的地形里,往往两个武将队伍就可以守住,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带一个有金刚、铁壁、不屈的副将会更好)在范围内可以修一座军乐台,如果你面前只有一个格子的路,带枪兵,两个格子的路带戟兵,不停的放...

乳源瑶族自治县17193627432: 宋代的社会生活的导游词 -
花恒旨立: 1. 衣:两宋时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百同社会阶层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着行业装;女服样式多;官民服不同.2. 食: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人多以羊肉为肉...

乳源瑶族自治县17193627432: 试述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
花恒旨立: 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是:依靠独特地域环境,方便的供购货渠道,大量流动的人口人脉,实时的资金周转量.

乳源瑶族自治县17193627432: 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士”的故事 -
花恒旨立: 士的介绍: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266368.html 故事: 战国初期魏王的老师田子方有一次乘车出游,在路上遇到魏太子击,太子击执礼甚恭,田子方不加理睬.太子生气了,质问...

乳源瑶族自治县17193627432: Mean“是什么意思? -
花恒旨立: v. 意思是, 打算, 导致, 意味 v. What does this word mean?v. 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v. 意思是v. What does this word mean?v. 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v. I mean that's his own decision to resign or not.v. 我的意思是说辞不辞职是他自己的决...

乳源瑶族自治县17193627432: 谁来介绍一下 液晶电视 等离子电视的区别 利弊 买哪个好 -
花恒旨立: 等离子电视(PDP)和液晶电视(LCD)都属于平板电视,它们就像双胞胎,虽然表面上十分相像,但本质上却有很大差别.其中两者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使用的面板不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