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作者&投稿:止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构,其产生首先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奴隶社会,金属生产工具替代了原始社会的石器工具,生产水平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是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本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再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有了可以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在我国,一般认为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前2l00一前1600)。传说当时已有“库”“序”“校”三种教育机构。“库”是兼施养老与教育的机构,“序”具有明显武士教育的特点,“校”则已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军体性的教育机构。到了商朝(前1600一前1100)又增加了“学”和“营宗”。“学”已包含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即有一定的场所、有一定的学习内容和教与学的活动,标志着我国学校教育的成型。“誓宗”是传授礼乐,造就士子的专门机构。到西周(前1066一前771)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制,包括“成均”“上痒”“辟雍”“东序”“誓宗”“拌宫”在内的大学和小学,以及“塾”“库”“序”“校”等国学和乡学的两级学校。秦汉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明显提高,学校教育继续发展,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出现了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任务的“太学”。唐代,经过开国后一百多年的经营发展,官学制度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中央有六学二馆,地方有州学、府学和县学。此外还有大量的私学和书院。在西方,进入奴隶社会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古代学校。如古埃及的僧侣学校、书记学校、宫廷学校,古希腊、斯巴达的国家兵营式的公共儿童宿舍,雅典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高等学校等。到了中世纪,西欧又出现了为世俗贵族和僧侣贵族培养统治人才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1、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剩余产品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既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以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而使作为广义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教育逐渐演变为专门的、固定的行业。
2、学校教育的产生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一方面,统治者需要通过教育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专门人才和顺民;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需要通过教育宣传自己的主流意识。
3、学校教育的产生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文字的出现为学校教育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文字的发明是学校萌生的直接条件。”

扩展资料
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就是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进而出现为培养人才所采取的因材施庠者养也,校者教也,
序者射也教等教育之法,历史赋予学校的地位。二千多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引发了百家争鸣、孔子在大成殿的甬道开设杏坛以六艺而教众贤、宋朝的六大书院所承担着选俊功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丘逢甲等先贤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黄宗羲提出“公其非是于学校”,他认为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之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在南京晓庄学校之实践时,
还提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去”……直至如今现代化的学校,培养人这一性质也没有变化,因为这才是学校应有之义;只不过对于“培养人才”之内涵是更为丰富、更顺应人之个性发展国家需要及社会进步,也使学校更显生命与活力。

最初的教育活动与人类的生产,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人们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知识,技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逐渐增加,有些人就可以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脑力活动;同时语言文字也在丰富和发展。这样,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便逐渐孕育产生了,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

据考证,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特殊场所,这就是学校的萌芽。青少年在这里接受一些训练,学习自理,参加社会劳动,如建筑房屋、耕种、收获,照看牲畜等;学习唱歌.跳舞、游戏,学习礼仪和行为规则。



学校的发展:

在殷商时代,人们上学的地方叫“庠”。到了周代,就叫做序。所以到了后来,故人依旧以庠序作为学校的代称。

国学:先秦时代的学校分为两类,一个是国学,另一个是乡学。国学是天子或者诸侯设立,包括太学和小学。太学和小学都传授六艺,但是各有侧重,太学以礼乐为主,小学以书数为主。

乡学:乡学是地方设立的,比如州郡县设立。是与国学相对的一个机构。

稷下学宫:这里讲一个比较有名的学术机构。就是战国时期齐宣王设立的稷下学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百家争鸣的发源地。设于临淄稷下。是当时法家、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农家等各派的汇集之地。兴学论战,评论时政,教徒授业。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首次大碰撞。

太学:封建时代的教育机构与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时代或设立太学,或设立国子监,名称不一,制度有变,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学府,生员被称为“太学生”或者“国子生”。

国子监:汉魏时代设立的太学,西晋改为“国子学”,隋朝的时候改为“国子监”,从此,国子监就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的学府,兼最高教育行政机构。

书院:唐宋至明清时代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一般都是私人建立,聚徒讲学,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有四大书院。明代的时候,我们所熟知的有东林书院,培养了杨涟、左光斗等一批东林党人士。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逐渐增加,有些人就可以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脑力活动;同时语言文字也在丰富和发展。

这样,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便逐渐孕育产生了,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

据考证,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特殊场所,这就是学校的萌芽。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 称为 “校”。

古代教育: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马车,书—阅读,数—算术。

孔子提出的"学而优则仕"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科举取士制度一方面使读书人获得了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的机会,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养;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几乎专门服务于科举考试,教学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科举制度一直延续了1300多年。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逐渐增加,有些人就可以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脑力活动;同时语言文字也在丰富和发展。

这样,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便逐渐孕育产生了。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据考证,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特殊场所,这就是学校的萌芽。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 称为 “校”。

现代学校分类

按阶段分,有大中小各级学校;按性质分,有实施普通教育的中小学校,实施专门教育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大学,以及实施特殊教育的盲聋哑学校、培智学校、工读学校等等;按办学形式分,有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和业余学校、函授学校等等;按管理体制分,又可分为公办学校、私立学校、教会学校以及民办学校等等。小学是对学龄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学校



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构,其产生首先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奴隶社会,金属生产工具替代了原始社会的石器工具,生产水平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是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本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再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有了可以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在我国,一般认为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前2l00一前1600)。传说当时已有“库”“序”“校”三种教育机构。“库”是兼施养老与教育的机构,“序”具有明显武士教育的特点,“校”则已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军体性的教育机构。到了商朝(前1600一前1100)又增加了“学”和“营宗”。“学”已包含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即有一定的场所、有一定的学习内容和教与学的活动,标志着我国学校教育的成型。“誓宗”是传授礼乐,造就士子的专门机构。到西周(前1066一前771)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制,包括“成均”“上痒”“辟雍”“东序”“誓宗”“拌宫”在内的大学和小学,以及“塾”“库”“序”“校”等国学和乡学的两级学校。秦汉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明显提高,学校教育继续发展,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出现了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任务的“太学”。唐代,经过开国后一百多年的经营发展,官学制度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中央有六学二馆,地方有州学、府学和县学。此外还有大量的私学和书院。在西方,进入奴隶社会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古代学校。如古埃及的僧侣学校、书记学校、宫廷学校,古希腊、斯巴达的国家兵营式的公共儿童宿舍,雅典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高等学校等。到了中世纪,西欧又出现了为世俗贵族和僧侣贵族培养统治人才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我国古代学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相传在虞舜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称之为“庠”的学校。高一级的叫“上庠”,近似国学的前身;低一级的叫“小庠”,近似乡学的前身。

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于是也就有了专门传授和学习文字的机构“成均”。这也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夏朝时学校分成了四种,按其级别的高下分别称之为“学”、“东序”、“西序”和“校”。商朝取代夏以后,又将这四种学校的名称改为“学”、“右学”、“左学”和“序”。

西周时较高级的学校,分别称之为“辟雍”、“成钧”、“上庠”、“东序”、“瞽宗”。其中“辟雍”最尊。在诸侯各国则有称为“泮宫”的学校,较低一级的学校,有每25家设立的“家塾”,也有每500家设立的“序”。

到了汉代,最高一级的学校称为“太学”,太学以下的学校有“东学”、“南学”、“西学”、“北学”等。魏晋南北朝时“太学”又称为“国子学”;北齐时则将其称为“国子寺”。至隋代,隋炀帝又将“国子寺”改名为“国子监”。此后,“国子监”之称一直沿用到明、清两代,但后来被称为“国子监”的已非以前性质的学校,而是一种实施教育管理的部门,至于各类学校则分别称之为“书院”、“书堂”、“私塾”等等。

至于“学”和“校”两字的合用,最早见于《诗经》,比较严格意义上的见于汉朝。《汉书•董仲舒传》上有“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汉书•循吏•文翁传》说:“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班固《东都赋》中也有“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之语,可见汉代学校已经盛况空前了。

学校的定义历史来源:

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就是学校)。孟子曰:“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从而出现为培养人才所采取的因材施教等教育之法,历史赋予学校较高的地位。二千多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引发了百家争鸣、孔子在大成殿的甬道开设杏坛以六艺而教众贤、宋朝的六大书院所承担着选俊功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丘逢甲等先贤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黄宗羲提出“公其非是于学校”,他认为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之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在南京晓庄学校之实践时,还提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去”……直至如今现代化的学校,培养人这一性质也没有变化,因为这才是学校应有之义;只不过对于“培养人才”之内涵是更为丰富、更顺应人之个性发展国家需要及社会进步,也使学校更显生命与活力。

由此可见,学校这一组织之特殊,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使命,自古至今,教书育人成了这一组织所特有的使命,多少千古伟人;便是从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历史空间,于是便有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学校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剩余产品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既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以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而使作为广义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教育逐渐演变为专门的、固定的行业;2、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一方面,统治者需要通过教育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专门人才和顺民...

学校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校产生的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4、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

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构,其产生首先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金属生产工具替代了原始社会的石器工具,生产水平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是私有制的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

不属于学校产生因素的是()。
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从而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的出现。

学校是怎么产生的?
学校自其诞生起,即是一种组织化了的社会单位,所谓组织,是指有意识地组织起来以达到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它是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这种社群有领导、有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和职责范围,有一套工作制度,有明确的目标,故称为社会组织。学校教育的功能 1...

学校是如何产生的?
这样,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便逐渐孕育产生了。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据考证,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特殊场所,这就是学校的萌芽。青少年在这里接受一些训练,学习自理,参加社会劳动,如建筑房屋、耕种、收获,照看牲畜等;学习唱歌.跳舞、游戏,学习礼仪...

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
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又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可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后来,人们专用塾称呼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庠、序成了乡学之名。学则和校合并,成为教育机构的通称,...

学校产生于什么社会
学校产生以后固然有着促进文化的作用,但奴隶主阶级不会先从文化发展,后从巩固政权的角度考虑设校问题。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必须把一系列统治者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的后代。一般地说,他们都需要学习军事、司法、敛财、巫术、文化艺术以及种种有关生产斗争...

什么是学校?
至于“学”和“校”两字的合用,最早见于《诗经》,比较严格意义上的见于汉朝。《汉书•董仲舒传》上有“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汉书•循吏•文翁传》说:“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班固《东都赋》中也有“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之语,可见汉代学校已经...

教育学 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并...

渭南市18877558542: 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
豆卢庆绪健: 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构,其产生首先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奴隶社会,金属生产工具替代了原始社会的石器工具,生产水平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

渭南市18877558542: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
豆卢庆绪健:[答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

渭南市18877558542: 我想知道学校是怎么来的
豆卢庆绪健: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在苏美尔,苏美尔的学校称“埃杜巴”,意思是“泥版书屋”,又可称书吏学校.其办学目的主要是为王室和神庙培养书吏或书记员,为统治阶级服务.20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安德烈·帕罗特在两河流域上游的名城...

渭南市18877558542: 学校的产生伴随着什么的产生而产生的 -
豆卢庆绪健: 学校的产生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生产水平提高,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是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本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再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有了可以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渭南市18877558542: 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
豆卢庆绪健: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有: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场所,教育设施、设备; (4)有足够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渭南市18877558542: 学校是怎么形成的?
豆卢庆绪健: 最初的学校...是孔子开的..叫私塾

渭南市18877558542: “学校”一词什么时候出现的 -
豆卢庆绪健: 16世纪夸美纽斯提出“学校”一词.

渭南市18877558542: 请问学校是怎么产生的,老师是从哪来的,学生又是怎么回事 -
豆卢庆绪健: 学校是因为有老师,所以产生了,老师是因为有学生,所以产生了,学生是因为有...对了,你学过物种起源吗?

渭南市18877558542: 中国的学校是怎么诞生的啊?
豆卢庆绪健: 从孔子的私塾开始发展的

渭南市18877558542: 学校这玩意到底是谁发明的?
豆卢庆绪健: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在苏美尔,这就是“泥版书屋”.20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安德烈·帕罗特在两河流域上游的名城马里发掘出了一所房舍,被认为是现今发掘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