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一 人教版 所有计算公式 及 高考复习重点 求发

作者&投稿:储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思想政治必修一。课本内容、或者重点人教版的要全,复习用的给30分!!!!!!!!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6、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考点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考点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而言,主体地位--整个公有制地位)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考点四、公司经营与发展
1、企业。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②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9、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考点五:劳动和就业
1、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1)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
2、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
④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3、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平等就业观。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人们还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媒体广告、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等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考点六: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3、做法: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考点七: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合法的所有人民币或者外币储蓄机构,储蓄机构等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获得利息。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储蓄存款的分类。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考点八: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
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坚持科学发展观。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率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②兼顾公平,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考点三、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收入与支出
2、财政收入
3、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4、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6、①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②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③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④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7、财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2)人民生活有保障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考点二、市场秩序
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1)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
3、市场交易原则:
(1)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
(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考点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1)市场调节的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
考点4、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考点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5)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6)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2)贸易全球化将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3)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际风险。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3、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4、(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
1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我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出口不仅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且可以享受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贸易,我国可以利用谈判来解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上的摩擦,维护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信息,了解国际贸易的规模、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国际贸易变化的新动向。
2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2)中国"入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意义。
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商品生产
3、商品经济
4、商品的使用价值
5、商品的价值
6、交换价值
7、一般等价物
8、货币
9、价格
10、商品流通
11、流通手段
12、纸币
13、通货膨胀
二、基本问题
1、构成商品的条件
2、商品和劳动产品的异同、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异同
3、商品生产出现的条件
4、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6、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用关系图表示)
7、商品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8、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异同点
9、货币的本质及其与货币的职能之间的关系
10、货币具有哪几种职能?
11、商品流通的公式表示是什么?
12、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13、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有何异同?
14、纸币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15、行哪些职能?
16、人民币的发行权归谁、谁又负责发行的具体事宜?
17、商品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哪几个因素确定?
18、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通货膨胀的表现是什么?
19、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解决通货膨胀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0、通货紧缩的表现是什么?
2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
23、价值规律的作用
24、商品为什么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25、供求和价格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国有经济
2、集体经济
3、混合所有制经济
4、所有制结构
5、个体经济
6、私营经济
7、外资经济
8、按劳分配
9、资源、资源配置、资源优化配置
10、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11、市场经济
12、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
13、宏观调控
14、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基本问题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什么作用、具体表现是什么?
3、集体所有制的地位是什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集体经济、为什么?
4、农村集体经济的表现是什么、有何特点、又有什么优点和作用?
5、为什么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6、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几种形式?它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什么地位?
7、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所有制结构?
8、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9、如何正确对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
10、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1、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13、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哪几种形式?
14、市场经济具有哪些一般特征?
15、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平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6、为什么说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17、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法制性?
18、为什么市场经济要具备开放性?
19、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0、市场的作用?
21、国家为什么需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2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3、宏观调控主要有哪几种手段?
24、为什么说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6、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什么样的作用?
27、如何正确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8、为什么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9、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一、名词解释:
1、市场主体
2、企业
3、企业法人
4、法人
5、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
7、有限责任公司
8、股票
9、股东
10、股息
11、经济效益
12、劳动成果、劳动消耗
13、企业兼并、强强联合
14、企业破产
15、厂长(经理)负责制
16、企业的信誉、企业形象
17、正当竞争
18、不正当竞争
二、基本问题:
1、市场主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3、为什么说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4、企业的建立须具备什么条件、履行怎样的程序?
5、法人和自然人有什么区别?
6、我国的公司种类有哪几种?
7、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给股份制企业定性,关键看什么?
9、国有经济尤其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支柱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上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其出路是什么?它的存在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1、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有何影响?
12、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则提高经济效益对国家有何重要性?
1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14、实行企业兼并的意义是什么?
15、强强联合的意义是什么?
16、为什么说“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17、如何正确对待企业兼并和破产?
18、如何正确对待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19、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机制是什么?
21、为何要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
22、企业经营者要具备哪些素质?为什么?
23、企业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24、正当竞争的手段有哪些?正当竞争有何作用?
25、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是什么?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
3、农业
4、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
5、第三产业
6、劳动者的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义务
7、职业道德
8、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
9、社会保障制度
10、社会保险
11、社会救济
12、社会福利
13、社会优抚
二、基本问题:
1、三大产业的划分
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异同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农业的重要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5、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还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五环节?
6、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7、为什么说农业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8、完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9、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10、乡镇企业的作用
11、工业的地位是什么?
12、工业的作用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为何要着重发展建筑业和工业中的机械、信息产品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成为支柱产业?
14、我国的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15、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16、第三产业形成的原因
17、第三产业的作用
18、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19、我国要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格局?
20、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什么构成、又如何体现?
21、劳动权的地位
22、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23、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有何重要作用?
24、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有什么关系?
25、劳动者依法应履行哪些义务?
26、为什么说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27、为什么说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28、劳动合同的内容是什么?签订劳动合同时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遵循什么程序?
29、为什么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30、劳动者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1、我国的社保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它要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原则?又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高一政治复习要点
第一课 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商品生产
3、商品经济
4、商品的使用价值
5、商品的价值
6、交换价值
7、一般等价物
8、货币
9、价格
10、商品流通
11、流通手段
12、纸币
13、通货膨胀
二、基本问题
1、构成商品的条件
2、商品和劳动产品的异同、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异同
3、商品生产出现的条件
4、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6、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用关系图表示)
7、商品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8、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异同点
9、货币的本质及其与货币的职能之间的关系
10、货币具有哪几种职能?
11、商品流通的公式表示是什么?
12、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13、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有何异同?
14、纸币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15、行哪些职能?
16、人民币的发行权归谁、谁又负责发行的具体事宜?
17、商品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哪几个因素确定?
18、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通货膨胀的表现是什么?
19、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解决通货膨胀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0、通货紧缩的表现是什么?
2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
23、价值规律的作用
24、商品为什么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25、供求和价格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国有经济
2、集体经济
3、混合所有制经济
4、所有制结构
5、个体经济
6、私营经济
7、外资经济
8、按劳分配
9、资源、资源配置、资源优化配置
10、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11、市场经济
12、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和法制性
13、宏观调控
14、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基本问题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什么作用、具体表现是什么?
3、集体所有制的地位是什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集体经济、为什么?
4、农村集体经济的表现是什么、有何特点、又有什么优点和作用?
5、为什么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6、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几种形式?它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什么地位?
7、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所有制结构?
8、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9、如何正确对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
10、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1、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13、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哪几种形式?
14、市场经济具有哪些一般特征?
15、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平等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6、为什么说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17、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法制性?
18、为什么市场经济要具备开放性?
19、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0、市场的作用?
21、国家为什么需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2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3、宏观调控主要有哪几种手段?
24、为什么说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6、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什么样的作用?
27、如何正确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8、为什么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9、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一、名词解释:
1、市场主体
2、企业
3、企业法人
4、法人
5、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
7、有限责任公司
8、股票
9、股东
10、股息
11、经济效益
12、劳动成果、劳动消耗
13、企业兼并、强强联合
14、企业破产
15、厂长(经理)负责制
16、企业的信誉、企业形象
17、正当竞争
18、不正当竞争
二、基本问题:
1、市场主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3、为什么说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4、企业的建立须具备什么条件、履行怎样的程序?
5、法人和自然人有什么区别?
6、我国的公司种类有哪几种?
7、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给股份制企业定性,关键看什么?
9、国有经济尤其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支柱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上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其出路是什么?它的存在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1、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有何影响?
12、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则提高经济效益对国家有何重要性?
1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14、实行企业兼并的意义是什么?
15、强强联合的意义是什么?
16、为什么说“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17、如何正确对待企业兼并和破产?
18、如何正确对待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19、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机制是什么?
21、为何要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
22、企业经营者要具备哪些素质?为什么?
23、企业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24、正当竞争的手段有哪些?正当竞争有何作用?
25、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是什么?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
3、农业
4、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
5、第三产业
6、劳动者的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义务
7、职业道德
8、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
9、社会保障制度
10、社会保险
11、社会救济
12、社会福利
13、社会优抚
二、基本问题:
1、三大产业的划分
2、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异同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农业的重要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5、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还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五环节?
6、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7、为什么说农业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8、完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9、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10、乡镇企业的作用
11、工业的地位是什么?
12、工业的作用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为何要着重发展建筑业和工业中的机械、信息产品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成为支柱产业?
14、我国的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15、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16、第三产业形成的原因
17、第三产业的作用
18、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19、我国要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格局?
20、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什么构成、又如何体现?
21、劳动权的地位
22、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23、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有何重要作用?
24、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有什么关系?
25、劳动者依法应履行哪些义务?
26、为什么说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27、为什么说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28、劳动合同的内容是什么?签订劳动合同时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遵循什么程序?
29、为什么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30、劳动者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1、我国的社保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它要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原则?又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
、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
类劳动)

2
、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


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①基本职能

形式:
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

形式:
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
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
、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

5
、纸币

①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
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
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
通货膨胀

过少易导致
通货紧


6
、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
、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
、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
、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
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
全等)

②支票
(含义: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
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
、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
、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
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
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
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复习提纲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
供求关系
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
、供求影响价格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
、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
格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
、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
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
、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
导致另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
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④在互补品中,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
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
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
2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
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五、消费及其类型

1
、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
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
、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一般说来,
二者成反比)
——缩小
收入差距

3
、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4
、消费类型:

①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
变化而不断变化。
6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
、消费心理:
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


从众心理
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
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复习提纲

③攀比心理
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
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
、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过于节俭不可取)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
符合人的健康和
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
5R
”)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
知识要点
]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
、生产决定消费——
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
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
费创造动力

2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
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
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
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
、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
、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即:
三个有利于)

三、公司的经营

1
、企业:
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③分类:按所有制标准划分,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④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
、公司:①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
的企业法人。

②形式:特殊形式(国有独资公司)和基本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同学你买本5.3,上面非常全。还有不知道你是哪个地区的,现在很多地方高考不考计算题了。


乌兰察布盟17745685833: 高中必修一的政治相关计算公式 -
书方济川: 问对人,当时就总结了很多政治的必备公式,给同学看了笔记,很多人都来向我借笔记... 1通货膨胀后的货币值(商品价格)=原货币 价值(商品原价格)/(1十通胀率) 2通货紧缩后货币值=原货币价值/(l十紧 缩率) 3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 4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 流通速度 5社会生产率提高后的商品价值量=原商 品的价值量/(l十提高的劳动生产率) 6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后的商品价值量= 原商品价值量/(l一降低的劳动生产率) 7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 消费支出总额x100% 8存款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9每股股票价格=(预期股息率x股票面额)/银行利率 10利润=总收入一成本

乌兰察布盟17745685833: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计算题公式 -
书方济川: 我以前回答过的:高中常用政治计算公式: 1通货膨胀后的货币值(商品价格)=原货币 价值(商品原价格)/(1十通胀率) 2通货紧缩后货币值=原货币价值/(l十紧 缩率) 3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4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 流通速度 5社会生产率提高后的商品价值量=原商 品的价值量/(l十提高的劳动生产率)6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后的商品价值量= 原商品价值量/(l一降低的劳动生产率) 7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 消费支出总额x100% 8存款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9每股股票价格=(预期股息率x股票面额)/银行利率 10利润=总收入一成本

乌兰察布盟17745685833: 求必修一的政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等公式是怎样的? -
书方济川:[答案] 没有公式的啦,关系如下: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成正比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成反比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商品的价值量仅与生产该商品...

乌兰察布盟17745685833: 求高中政治计算题所有的公式. -
书方济川: 公式1: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①纸币贬值率: 纸币发行量=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1-纸币贬值率)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 纸币发行量*(1-纸币贬值率) ②通货膨胀率: 纸币发行量=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1+通货膨胀率)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 ...

乌兰察布盟17745685833: 高中政治计算题公式 -
书方济川: 楼上肯定不是文科生.1、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zhidao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时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商品价值量是由社...

乌兰察布盟17745685833: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第一单元计算题详解 -
书方济川: 这是我精心组织的,如果你认为可以的话,给你一个肯定的评价,谢谢!1.(2010新课标卷全国)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

乌兰察布盟17745685833: 高一必修1 政治,地理公式??? -
书方济川: 常见地方时、区时计算有关的公式:1、日出地方时= 12 - 昼长 * 1/2 日落地方时= 12 + 昼长 * 1/22、时区序号 = (经度数 + 7.5)/ 15 取整数3、时区中央经线 = 时区序号 * 15 其他:1、正午太阳高度=90°- ∣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两地在不同半球用“+”,两地在同一半球用“-”)2、恰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 +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90°3、恰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 = 2 * 直射点的纬度

乌兰察布盟17745685833: 高中政治计算题公式汇总,急求!!多谢了!! -
书方济川: 1、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①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人数变化以后的商品总量=原来的商品总量*(1+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或者=原来的商品总量*(1+变化的人数)(假定原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人数为1).②单位商品价值量=...

乌兰察布盟17745685833: 谁有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全部公式,急求 -
书方济川: 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利息=本金*存款期限 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数量

乌兰察布盟17745685833: 高中政治所有的计算公式
书方济川: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的价格水平*待售商品的数量/货币的流通次数 2.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票面金额*预期股息率/银行利率 3.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4.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