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白话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作者&投稿:主父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话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其实白话文的发展历史很漫长,早在唐宋时期就出现了白话文学。宋代的话本,明清时期的《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都可以见证白话文的发展历程。虽然在那个时期就有白话文学出现,但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等原因,占据主流位置的仍然是文言文。

不过到了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因为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致力于推翻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从此成为了写作的主流。

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一直占据主流位置的文言文,最终会被白话文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言文自身比较晦涩难懂以外,这就使得它不能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而白话文简单通俗,其是以当下人们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形式,人们在交流或者写作的时候变得更为方便,使得语言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
当然,白话文可以替代文言文成为书面语,五四运动是个重要契机,胡适等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幸运的是,他们为之所做的一切努力收获了重大回报。

虽然我们中华民族文言文发展历史悠久,其中的文化底蕴深厚,不过,毕竟对于大众来说还是不够通俗易懂,而白话文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了现今这个时代,既可以感受古文的美妙,又可以享受白话文通俗易懂所带来的简单与便利,让我们有机会更直截了当的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爱意。

中国【新文化运动】后开始使用白话文,以前是【繁体字】。
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 1935年8月2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次年2月宣布废止。 1953年毛泽东主席指出:“作简体字要多利用草体,找出简化规律,作出基本形体,有规律地进行简化。汉字的数量也必须大大减缩。只有从形体上和数量上同时精简,才算得上简化。” 1954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改组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直属于国务院。1955年1月中国文改会拟定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1956年1月《汉字简化方案》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为慎重起见,方案中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从1956年2月至1959年7月先后分四批推行。 1964年5月文改会编印出《简化字总表》。经过补充、调整,简化字由方案收录的515个增加到2236个。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发布“二简字”,试用一段时间(约八年)后,因为字形过于简单且混乱而宣布废除。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又对原来总表中的个别字进行了调整。

中国的白话文是从清末出现的。

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清末的“新文体”是夹用口语的“通俗文言文”。“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象小脚放大的“语录体”。三十年代的“大众语”提倡彻底的口语化,文体改革趋于成熟。

汉语主要白话文主要有四种,他们分别是官话白话文(京白)、吴语白话文(苏白,如右图)、粤语白话文(广白)以及韵白。除了以下四种,还有很多白话。未能识别属于何种方言大类的,统称为“土白”。我们生活中所常说的白话文,是指官话白话文。

扩展资料

白话文的特点:

白话文,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综观“五四”白话文运动,它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展开。

这场运动不只是“语言内部的自足变革”,它同整个思维观念的革新及国家现代化运动紧密联系。“白话”与“文言”的较量,很大层面上也是两种不同价值体系与社会意识形态的撞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话文



白话文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等,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

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在全社会上普遍应用的。

胡适作为白话文运动的首倡者,他深谙思想内容与文体形式的关系,“我也知道有白话文算不得新文学,我也知道新文学必须有新思想和新精神。“

五四前后,革新思潮澎湃,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旧文学不是指旧时期的文学,而是指旧性质的文学,它的特点是文体是文言的,内容是新颖的,思想是革命的。

扩展资料:

“白话文”与大众口语有紧密关系。

白话文比文言文更容易,可以清楚表达人们说话时的意思,文言文,很难理解字面意思,一定要用脑筋,经过反复思考才知道所表达的意思。

白话文是中国发展的需要,它简练,通俗易懂。以白话文运动为发端的文学革命,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有重要作用 。

现代书面白话文语言仍然有着各种不同的层次,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参与社会书面对话的人都必须掌握像文言文那样与自己现实日常口头语言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套独立的话语体系。

因为现代各种不同专业的话语体系都是在现实日常口头语言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种种在现实日常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也能具体运用在现实日常口头语言的交流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话文



中国的白话文是六朝的时候开始出现的。

一、由于历史的变迁,书面文字原地不动,而人们日常交际的口语却必然要发生变化,所以大约从六朝起文言文便与口语有了明显的脱离迹象。

可是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语音的差异并不妨碍人们阅读上的理解,所以言文不一致不是什么迫在眉捷的事情,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二、也因为先秦两汉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写的,而这部分作品又是汉文化的源头,所以后世历朝历代的文人们就自觉地坚持了一种仿古文创作,这等于是人为地加剧了言文不一致的局面,并最终形成了汉语长期的言文不一致。

三、而恰恰是这种貌似背离了语言发展规律的创作行为,却造就了汉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断绝的奇迹,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表达了汉文人在文化态度上的绝对自信。

扩展资料:

胡适称“由初唐到晚唐,乃是一段逐渐白话化的历史。敦煌的新史料给我添了无数的佐证。”为确立“白话文”正宗的书面语地位,他极力寻找“历史的依据”。

因此,在他那里“白话文”是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指与“官方文学”、“庙堂文学”相对的歌谣、语录、弹唱等形式的“民间文学”、“平民文学”,“一千八百年前的时候,就有人用白话作书;一千年前,就有许多诗人用白话做诗做词了。”

一言蔽之,在胡适看来,每个朝代都有“白话文”的存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白话史”。周作人则认为“现在的用白话的主张也只是从明末诸人的主张内生出来的。”

首届“公安派文学”讨论中,许多学者认为“公安派推崇白话文学可视为‘五四‘新文学之前驱’”一般地,我们认为从北宋到清末是“白话文”潜伏、蓄势、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作品有宋元的话本、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明清的小说如《水浒传》、《金瓶梅》等等。

“白话文”作为一个“口号”与“术语”的出现与晚清白话文运动有紧密联系。“新诗派”的先行者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力主“诗界革命”。

南社主将柳亚子主持《自治白话报》,文章以白话文为主。这期间“有裘廷梁等呼吁提倡白话文”。1887年出现了近代最早的。

胡适白话报——《申报》的副刊。“根据现今能找到的资料,清末最后约十年间,出现过140份白话报和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话文







“文言和白话,实物是古已有之,名称却是近几十年来才流行的。”两者都是书面语,不同是“文言,意思是只见于文而不口说的语言。白话,白是说,话是所说,总的意思是口说的语言”。(张中行《文言与白话》)可见,同口语的亲疏远近是文言和白话最大的区别。

但事实上,文言同口语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只不过是所谓的口语标准不同而已。因为文言文是建立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口语则是以唐宋以来的北方话为基础的,今天大家使用的白话文,即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语,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在汉语发展的最初阶段,言文是合一的,我们现在觉得那些深奥莫测的古文典籍其实就是当时的白话著作。比如让人感到“佶屈聱牙”的《尚书》,其中的“诰体”大多便是当时记录下来的口语,《汉书•艺文志》说:“《书》者,古之号令。号令于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号令”就是“告示”, “其言立具”则说明是没有经过润色文饰、立刻写成的告示。再比如《诗经》,我们知道其中的“风”多为民歌,这也可以肯定有不少是口头直接创作的。而另一部《论语》,则更是孔子的一部语录,与口语的关系自不待言。

由于历史的变迁,书面文字原地不动,而人们日常交际的口语却必然要发生变化,所以大约从六朝起文言文便与口语有了明显的脱离迹象。可是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语音的差异并不妨碍人们阅读上的理解,所以言文不一致不是什么迫在眉捷的事情,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同时也因为先秦两汉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写的,而这部分作品又是汉文化的源头,所以后世历朝历代的文人们就自觉地坚持了一种仿古文创作,这等于是人为地加剧了言文不一致的局面,并最终形成了汉语长期的言文不一致。而恰恰是这种貌似背离了语言发展规律的创作行为,却造就了汉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断绝的奇迹,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表达了汉文人在文化态度上的绝对自信。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一些符合人们口语交际习惯的口语作品,从《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开始,到敦煌变文、唐宋语录、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一路下来,应该说每朝每代都曾产生过数量不少的白话作品,但它终究未能撼动文言文的统治地位,绝大多数只能散落在民间。

这一切,直至晚清才发生了逆转。其时外强凌辱,国运多舛,国人首先在文化自信心上产生了动摇,这是一个前提的条件,也是汉文化日后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正是这种心态,使得国人破天荒地把传统推上了被告席,历数其罪过,而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必然要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于是黄遵宪要“我手写我口”,裘廷梁则声称“崇白话而废文言”,可以说是开了白话文运动的先河。对于这样的情形,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本来每个时代对历史的反思都是一种正常反应,也是传统文化发展进步所必需要走的一步。但把国家衰败的责任推卸在传统身上,却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历史态度,然后再把这一罪过连坐到文言文,就更是荒唐之举了。可是由于面临着可能出现的亡国险境,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让国人最难接受的行为,任何冷静的思考都会被斥为反动思想不得彰显,而代表爱国的激进主义却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

于是到了1917年的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被推到极至。当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虽然是从改良文学的角度入物,其主旨却是倡导白话文,并认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他后来还专门写了一部《白话文学史》,就是来论证这个观点的。陈独秀也于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用“三大主义“来呼应胡适的“八条主张“。这一前一后,可以说是真正拉开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文体革命的帷幕,中国大地从此便没有了一个安静的时刻。 1918年《新青年》内所有文章改用白话文,《新潮》、《星期评论》等各类白话杂志也紧随其后,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版,白话文蔚然成风。1920年9月,教育部令国民学校一二年的国文,从本年秋季起,一律改用国语。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官方认可的合法地位。

可是当我们回首再重温这段历史时,却不难发现正是那些在白话文运动中的挥拳呐喊的领军人物们,其实恰恰是文言文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对文言应用的熟稔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熟识程度,都不是普通人可比的。他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出点瑕疵显然不是件难

古白话在宋元时期就出现了.
宋话本小说最早使用白话.如:<<碾玉观音>>;
明朝的<<三言>>,<<二拍>>也是古白话短篇小集.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也是古白话.
现代白活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第一部白话诗歌是胡适的<<尝试集>>.


中国从多少年是时候开始用白话文?
中国从唐宋时期开始用白话文。陈荣衮是提倡报纸改用白话的第一人。中国白话文发展历史:1、唐代韩愈(768-824)提倡散文,反对骈体,史称“文起八代之衰”。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骈体起源于汉魏,成熟于南北朝,讲究对仗和声律,四字六字相间,称“四六文”。韩愈反对这种注重形...

中国的白话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中国的白话文起源于清末时期。那时,文体改革逐渐展开,可划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起初,新文体是融合了口语的通俗文言文。到了“五四”时期,白话文如同放宽版的小脚——语录体,开始流行。到了三十年代,大众语进一步推动口语化,标志着文体改革的成熟。汉语中的白话文主要...

中国的白话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中国的白话文是从清末出现的。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清末的“新文体”是夹用口语的“通俗文言文”。“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象小脚放大的“语录体”。三十年代的“大众语”提倡彻底的口语化,文体改革趋于成熟。汉语主要白话文主要有四种,他们分别...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白话文?以前是什么文字?
中国在新文化运动后开始使用白话文,在此之前,使用的是繁体字。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1935年8月2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并在次年2月宣布废止该表。1953年,毛泽东主席指出,简化汉字应多利用草体,找出简化规律,制定基本形体...

我国在什么时候兴起了白话文运动
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一群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了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

现在我国用白化文吗
应该是白话文,现在中国用白话文。中国从唐宋时期开始用白话文,陈荣衮是提倡报纸改用白话的第一人。白话文相对于文言文,即用白话写成的文章,也称语体文。那么白话文也就比口语更加书面化。古代的正统文体是文言文。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视秦汉经典著作为范式,并随封建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强化而...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讲普通话的
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

中国最早将“语文”作为学科名称是在什么时期?
语文单独设科是在1905年。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设国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故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

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什么?
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4月,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白话文小说,也是现代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据鲁迅说,《狂人日记》的主题,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鲁迅曾说,...

古代汉语与古白话文的区别是什么
3、起源不同 古代汉语: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远古指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古白话文: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

衡阳县17055965511: 中国什麽时候开始用白话文的 -
怀狱利莎: 白话 应该在语言成型之初就有的 康熙的时候普通老百姓还是跟咱们现在一样说白话 只不过差异在有一些流行词啦什么的跟现在不一样 但是基本上的还是一样的 康熙时期 官方文书一般是满 蒙 汉三种语言 .白话文其实一直在说,文言文只是书面语,很多底层的老百姓根本不懂,近代只不过加了一些新词汇而已,白话文一直就存在着

衡阳县17055965511: 中国的白话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
怀狱利莎: 鲁迅的 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清末的时候出现

衡阳县17055965511: 中国书面白话文什么时候开始的?
怀狱利莎: 这个要说到,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端于1915年《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主流是一群思想近代化的知识精英,以北京大学为基地而展开. 当然,目的是想首先使中国人实现近代化,然后中国走向近代. 所以,这次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由传统到现代,由愚昧到理性. 中国文学必然成为改良的目标,也是这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具体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主张书面文由文言文改成白话文,体裁当然要与时俱进. 所以,第一批新文学作品就面世了,

衡阳县17055965511: 白话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怀狱利莎: 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衡阳县17055965511: 文言文和白话文分别产生于什么年代 -
怀狱利莎: 文言文起源于商代甲骨文.战国以前正式出现文言文. 从当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和书写效率上来看,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殷王朝时期显然不具备创作产生与口语相对应的白话文的物质基础. 在殷王朝的后期,又出现了刻在青铜器上...

衡阳县17055965511: 中国什么时候出现简化汉字? -
怀狱利莎:[答案] 汉字简化的简史 简化字汉字由来已久,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 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汉字一直处于不...

衡阳县17055965511: 中国什么时候实行的白话文,在民国时期是不是还是说文言文,特别是官方语言古代的人,日常沟通也用之乎者也吗? -
怀狱利莎:[答案] 白话文一直都在说,因为古代读过书的人很少,至于文言文是类似于官方的语言,只在以简短的语言表达更多的意思.

衡阳县17055965511: “语文”这门课程是何时出现的?
怀狱利莎: 语文是一门新课程,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门课程才出现. 在废除科举之后,出现了一门课叫作“国文”,教授文言文.白话文兴起 之后,小学出现了“国语”的课程.1949年6月,人民政府采纳叶圣陶先生 的建议,取消“国文”和“国语”的名称,一律称为“语文”. 语文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语”指的是听说,“文”指的是读写.

衡阳县17055965511: 白话文的由来是什么?
怀狱利莎: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是古代书面语 言的一种,白话文之“白”,是与文言文之 “文”相对应而言的,意为不加修饰,是对日 常口头语言的照直记录.当然,语言从口头到 书面总是有所变化的,只是白话文与口头语言 基本上是一致的,不会差异到可能发生理解 困难的那种程度.白话文并非是近代才出现 的,而是自古有之,只是在古代,作为正宗书 面语言的是文言文,白话文是不登大雅之堂 的.历代的白话文基本是在通俗文学作品中 使用,如汉魏乐府民歌、唐代变文、宋元话 本、明清小说等.明清时期,虽然白话长篇小 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这一历史阶段代表 性的文学体裁,但是占据正统地位的仍然是以 文言文创作的诗文,白话文真正占据主流地 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衡阳县17055965511: 什么标志着中国白话小说的开端 -
怀狱利莎: 宋话本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