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作者&投稿:天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则成语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绝不是一个学问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震聋发聩的名言传世。

  赵普原本是淮南滁州的一名乡村教师。公元956年,为了争夺淮南江北地区,后周大将赵匡胤率领大军与南唐守军在滁州打了一场恶仗。由于得到了赵普的帮助,赵匡胤大获全胜,为他日后的帝业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从此以后,赵普便被视作心腹,如影随形地追随赵匡胤建功立业。宋朝建立后,赵普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又辅助宋太祖统一了南中国。到了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赵普一生先后三次做宰相,这在宋代并不多见。按理说,赵普身居宰相高位,又是颇受倚重的开国元勋,只须照章办事即可功德圆满、善始善终,可是,赵普的仕途却一波三折,并不顺利。概言之,赵普的后半生是:因专横跋扈而受制约、因贪图钱财而受猜忌、因不学无术而受轻蔑、因结党徇私而遭罢黜。就其秉性来说,来自大臣的不满,来自皇帝的约束、猜忌,甚至是罢黜,都不是不能忍受,使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君臣上下对他的轻视。而“半部《论语》治天下”正是在他第二次为相时的一句牢骚不平之语。

  宋初君臣认为,鉴于五代时期“大者称帝,小者称王”、“群犬交吠”般纷乱政局的根源在于藩镇拥有重兵,不受中央节制。而要避免宋朝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就必须“兴文教,抑武事”。为了培养更多的文士,中央政府“崇建太学,教养多士”,还迅速恢复和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加紧选拔文人充实各级官僚队伍。宋太宗更是明确提出,要“与士大夫治天下”。君臣上下,注重文教蔚然成风。

  相形之下,赵普的学力已明显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宋史》卷256本传记载:“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太祖曾多次向赵普问及前朝制度,他都无以对答。最使赵普难堪的一件事发生在宋太祖乾德初年,事情的经过是:“乾德建元,太祖谓古所未有,韩王(赵普)称誉,卢(多逊)曰:‘王衍在蜀,曾有此号。’太祖大惊,以笔涂韩王面曰:‘尔怎得及他!’韩王经宿不敢洗”。这段话出自赵绍祖《读书偶记》,《宋史》卷三《太祖本纪》也记载此事,却多有不同,言太祖还说了一句话:作相须读书人。分明是说,你赵普并不是一个读书人,而不是读书人就不能做宰相。如此看来,赵普后来在仕途上的失意就成了必然。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赵普罢相,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这是他自当年滁州之战结识赵匡胤以来,第一次远离政治中心。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普第二次出任宰相。赵普由野入朝,几年间朝中任用了更多的文人,已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赵普昔日不学无术的劣势也就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君臣们也越发认为赵普的学养不够了。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记载:“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就是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的“原生态”。从赵普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其强烈的情绪化色彩,这完全是一种牢骚不平之语:言外之意是说,我读书范围是不出《论语》一书,可我当年能够靠它帮太祖平定天下,现在仍然能够靠它辅佐陛下您把天下治理好。现今满腹经纶的文臣儒士遍布朝野,哪个又能有我的功劳大、能力强呢?——恐怕这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那么,赵普的一句牢骚话何以会如此引人共鸣、传之久远?依笔者浅见,一为《论语》一书影响之广,一为“治天下”之意识深得士子之心。《论语》一书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自战国初年成书以后,在儒家经典中并不占重要地位。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诗》、《书》、《礼》、《易》、《春秋》为儒学“五经”;到了东汉因倡导孝道,在“五经”之外又加上《孝经》和《论语》,变成了“七经”,这是《论语》第一次跻身于“经”;到唐代变化较大,除了《诗》、《书》、《易》不作变动,将《礼》分作《周礼》、《仪礼》和《礼记》,另加《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称作“九经”,《论语》未被列入;到唐文宗太和年间,在“九经”的基础上增加了《论语》、《孝经》和《尔雅》,称“十二经”;到了北宋年间,又加《孟子》称“十三经”,《论语》得以保留。——从汉代到宋代,《论语》几次作为儒家典籍跻身“经书”之列。但是,即使同样是“经书”,也要依照篇幅长短划分等级,《论语》因其篇幅过短,只被看作是“小经”,所谓“小经”就是“大经”的辅助读物,而更多的时候,《论语》是被当作“经”之下的“传”或“记”来看待的。所以,《论语》一书长期作为妇女儿童启蒙课本使用,唐代墓志记载不少妇女居家“常读《论语》”,杜甫在其《最能行》一诗中写道:“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诗中讲的就是这种情况。直到五代后期,赵普在滁州乡下对村童教书,授课范围想必不出《论语》,自己只知道《论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论语》地位的真正提高,是在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连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并为之详作“集注”,影响深远,《论语》历史性地提升到“大经”的地位。到元明清三代,“四书”完全取代了“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论语》也成了士子必学之书,所以赵普这句话备受学子关注。

  其次,儒家倡导“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要学以致用;要为帝王师,主张“格君心之非”。南宋时期的事功学派坚守了这一点,赞赏“勃然有以拯民于涂炭之心”,主张以天下为己任。后世对这种天下意识得到了很好的继承,这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大优点。所以,赵普的“治天下说”能够引起士人的强烈共鸣。

  综观赵普个人的“功名事业”,可谓隆隆其始而未能克终,而他“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牢骚不平之语,反倒成了“千古名言”!其中奥妙,耐人玩味

治天下,就是管理天下。半部《论语》就可指导统治者管理天下,说明《论语》是一部宏观管理学的精品著作,赵普读了此书,"次日临政,处决如流",确实对宏观管理有指导作用。日本一些企业家把《论语》当作职工必读书,并用《论语》上的观点实行企业管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可见《论语》也可以作为微观的企业的管理学著作。

希望对你有帮助更主要的应该是,反映了儒学思想博大经深,以及孔子他老人家的超凡境界吧。

与西方传统管理和中国古代法家相比,孔子的管理走的是另一个极端,他强调德治,强调以伦理道德去教化人民。因此,一部《论语》,细细读来,最主要成分是两个:一是“为政”,也就是管理;二是“修德”,也就是伦理道德的修养和完善。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其中,伦理道德是内在的,“为政”、管理是外在的。
孔子管理思想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体系。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和,中庸, 仁,忠恕,富民,德治,教化,正己,礼,义利等。


宋开国丞相赵普增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
政策,对于结束长期政治动乱、实现中原统一是有贡献的,但作为一代名相,他胸中缺少学问,而以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当然妨碍他作出更积极的贡献。所以说治国很简单(半部论语就可以了),但治理好国家确不是那么简单的是,在赵普一生中,看不到他造福人民直接的政策,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_百...
现任宰相赵普就是不情愿,也不得不改投孔门之下,找起儒家经典诵习,以便重新被太祖划归读书人的行列.宋初君臣急于在儒家经典中寻找治世良方,至圣先师孔子的言论集<论语>最终成为宰相的急救章.之后,日理万机的宰相每天下班回家,便把自己关在房间,一声不吭地攻读起语录来.他持之不懈,到晚年终有所得,...

北宋开国丞相赵普曾经说过"论语只天下"有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赵普说的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因为早年读书不多,没有很多学问,对历史典故也不熟悉。等他做了宰相以后,太祖经常劝他读书。因此,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打开箱子,拿出一部书,仔细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便得心应手。家人习以为常,却不知道他读的是...

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有什么含意?_百度...
赵普所说的目的只是解释何以如此学浅。大道至简、小道至繁、邪道至玄。再有,领袖、领导不是事事亲力亲为就能国泰民安的,最重要的中国是创立、发展核心价值观或共同愿景,在此上身体力行,做表率。其次,要公平选拔任用管理架构的人才,发挥领导团体的整体力量,由团体再领导全体人民。人才尤其要从人民...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_百度知 ...
按理说,赵普身居宰相高位,又是颇受倚重的开国元勋,只须照章办事即可功德圆满、善始善终,可是,赵普的仕途却一波三折,并不顺利。概言之,赵普的后半生是:因专横跋扈而受制约、因贪图钱财而受猜忌、因不学无术而受轻蔑、因结党徇私而遭罢黜。就其秉性来说,来自大臣的不满,来自皇帝的约束、...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 ...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可见赵普的意思是:以儒家思想教化民众。在这则典故故中:知识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有所运用自己仅有的知识,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宋初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说明论语有什么作痛?
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书。等到这位宰相死后,人们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天下了。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知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曾被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没念过什么书,只是会半本《论语》,但他治理国家很好,而且主要从该书中寻找智慧。据说他老年时仍在读该书。

宋朝宰相赵普曾留下什么的佳话
他成为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的幕僚。赵匡胤破南唐的滁州后赵普任幕府推官,之后宰相范质奏调赵普任渭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死,柴宗训即位,是年七月,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曾担任过宰相。[1]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凤泉区13921708137: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内容要简洁 -
阎奖丁苯:[答案] 这是一个典故.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其真正意义在...

凤泉区13921708137: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目的? -
阎奖丁苯:[答案] 宋史·赵普传》载: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少年时当过小吏,没有学术,也不喜欢读书.后来当了宰相,宋太祖经常劝他读书.他一旦读书以...

凤泉区13921708137: 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曾说过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什么目地? -
阎奖丁苯:[答案] “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

凤泉区13921708137: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知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
阎奖丁苯:[答案] 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凤泉区13921708137: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含意 -
阎奖丁苯:[答案] 说明论语这本古代典籍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它不仅能提升个人的修养,而且对于古代帝王对天下的治理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论语通过对个人的影响,使整个社会都朝着大同方向发展.

凤泉区13921708137: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
阎奖丁苯:[答案] 半部论语治天下 并非专指统治阶级 依靠论语治理天下 而是说 作为基层百姓大众们 学习 论语 自我素质得以提高 达到老子所说的 无为而治 天下大治

凤泉区13921708137: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什么目的? -
阎奖丁苯:[答案]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谁而来 : 被称作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可谓宋朝的第一文臣.但那没有学历的出身和以吏道治世的方法,日益与赵氏天子所热衷的道德文章潮流格格不入.赵匡胤是在马上得天下的,也深知不能以马上治天下的道...

凤泉区13921708137: 宋朝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了什么? -
阎奖丁苯:[答案]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知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论语》是孔子的著作,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古代被当做正统思想,书里面涉及到了诗,书,礼,乐...

凤泉区13921708137: 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求答案 -
阎奖丁苯:[答案]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知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凤泉区13921708137: 宋朝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同不同意?理由. -
阎奖丁苯:[答案] 《论语》是孔子死后,孔子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根据各自的记忆,回忆的孔子在世时与他们的谈话,实际上是一部对话录,以极简洁的方式阐述了孔子及儒家所主张的治国之道. 正因为如此,赵普才会有凭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因为《论语》...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