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明哲保身反丧命

作者&投稿:乔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

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更能体会到中国历史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

李斯——明哲保身反丧命的“软骨头”

李斯在秦始皇时任丞相,战国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李斯先于吕不韦手下任郎官,后秦王任他为长史、客卿,后升为廷尉。李斯是个历史上功过、毁誉各半的人物。

秦始皇依靠他不论国别、任人唯贤的谋略而统一了全国。作为一个有能力的政治家,他在秦统一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他这人骨头不硬,又与赵高合谋篡改诏书,贪图富贵,助纣为虐,因而最终又葬送了秦王朝,自己也被赵高陷害致死。

李斯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开始只做了个郡中的小办事员。但他不甘心就这样在社会底层了此一生,他决心改变环境,去谋求一种滋润的人生。

于是,李斯辞去了小办事员的职务,来到了齐国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拜荀况为师,同韩非子一齐学习“帝王之术”。

李斯学成之后,分析形势,准备寻觅施展才华、攫取荣华富贵的舞台。他纵观七国,认为只有秦国已经奠定了一统天下的政治、军事、经济基础,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发展。

公元前247年5月,李斯来到秦国都城咸阳。当时正赶上秦庄襄王刚死,13岁的嬴政继位。皇帝太小,国家大事就都由丞相吕不韦说了算。到了秦国的李斯就投到了吕不韦的门下。吕不韦很快就看出李斯是个人才,就让他参与朝政。

后来,吕不韦又把李斯推荐给了秦王。李斯见了秦王,便对秦王分析天下大事,认为秦国已对六国形成了压倒之势,应该吞并六国。

秦王嬴政早有并吞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心大志,听了李斯的这番话当然感到十分过瘾。于是,他立即提升李斯为长史,没事就跟李斯研究治国方略。在秦国迅速壮大的过程中,秦王又拜李斯为客卿。很快,李斯就天下闻名了。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刚刚统一,该如何管理疆土?众官说法不一。秦始皇权衡利弊,毅然同意了李斯的主张,把全国分为36郡(后又增设南海、桂林、象郡、九原,共40郡),郡中设守、尉、监等官员。

郡下设县,县设令、长(万户以上为令,万户以下为长),主管一县政务。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领取俸禄,不得世袭。

李斯上书力驳分封,在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李斯还辅佐秦王制定了一系列诏命和法令。这些措施,在当时功效显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期间,李斯升任丞相,秦始皇对他十分器重。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第五次出行。这年七月,秦始皇来到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生了病,病得很重。

于是,他便命赵高写遗诏给公子扶苏,诏书中说:“把兵权交给蒙恬,赶快来参与丧事,到咸阳会齐,然后再行丧礼。”遗诏还没有送出,始皇帝就去世了。遗诏和玉玺都在赵高那儿,只有胡亥、李斯等少数人知道皇帝已死。

李斯认为,始皇之死,会引起举国慌乱,何况又是死在巡游途中,生前又未确立太子。他唯恐诸子争位,天下生变,于是决定秘不发丧。

赵高扣留了赐给扶苏的玉玺与遗诏,说服胡亥,伪造诏书,假托始皇之命,诛杀扶苏,改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开始有些顾虑,让赵高同丞相李斯商议一下再定。

赵高便去找李斯。李斯一时难以接受,说:“老赵,这样干不厚道吧?皇上活着时对咱们可是不错呀,我怎么能不按他的既定方针办呢?”

赵高的脸一下拉长了,他说:“老李,你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现在这事明摆着呢,你要是同意与我们合作,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你要是不干,不但你自身难保,恐怕别人也要跟你遭罪了!你不是光棍一条吧?……”

赵高的话还没说完,李斯的汗就流下来了,他颤抖着说:“老赵,你别说了,我全听你的!”

就这样,李斯最终同意与胡亥、赵高合谋,立胡亥为太子,假传始皇诏命,赐死扶苏和蒙恬。然后,马不停蹄,秘密运送始皇的尸体回到京城。

胡亥靠着不正当的手段当上了秦国的二世皇帝,但却没有什么高招统治朝野,驾驭臣下。

据史书记载,秦二世先后戮杀大臣蒙毅、蒙恬等,诛杀12个公子,并在杜县将10个公主肢解。他还不顾民怨沸腾,横征暴敛,大兴土木。

对于二世的胡作非为,李斯全都看在眼里,但他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想用这样的办法保全自己。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关东豪杰纷纷响应。李斯这才感到大事不好,但他已经回天无术了。这时候的秦王朝濒于土崩瓦解。秦二世这个时候还不知死活,每天不上朝,把朝政全交给赵高处理,自己在后宫享乐。

李斯对皇帝的昏庸和赵高的专权感到不满,多次上书给皇帝,但奏折根本到不了皇帝的手上。赵高觉得留着李斯终究要坏他的事,便想除去李斯这个眼中钉。

于是,他找到李斯,对他说:“函谷关以东现在造反的人越来越多,皇帝却还让百姓修建阿房宫,而且一天到晚就想着玩儿,也太没心没肺了。我想劝阻皇帝,但是,我的地位太低,说话没有分量。而这正是您该管的,您怎么不去劝劝呢?大伙可都看着您呢!”

李斯想劝谏皇帝,正苦于没有机会,如今听了赵高的话,便说:“我早就想提点意见了。可是,皇帝一天到晚也不露面,我想说话也没有机会啊!”

赵高见李斯中计,连忙说:“您如果想进谏,我替您注意着,等一有机会,就通知您。”于是,每当秦二世与宫女嬉闹时,赵高便派人通知李斯:“皇帝现在有闲空儿,你有什么意见就快去提吧。”李斯不知是计,他立刻进宫请求见驾。

像这种情况,连续出现了两三次。秦二世非常恼火。赵高便趁机向皇帝进谗言说:“陛下,沙丘废立的事,这个李斯可是参与了,现在,您已经被立为皇帝,他一定是觉得他这个丞相官小。我想,他是要您封他为王。”

胡亥听完这话果然很生气,赵高接着又说:“陛下,我听说李斯的儿子和陈胜挺好的,这次陈胜造反,说不定他儿子还参与了呢!”胡亥一听更生气了:“还有这事儿?我得派人好好查查!”

李斯知道事情原委之后,想面见皇帝,但皇帝正在甘泉宫观赏角力与杂技表演,李斯进不了宫,便上书极力替自己辩解,并诋毁赵高,言辞尖锐犀利。

二世皇帝根本不信李斯的话,还将李斯的话全部告诉了赵高。赵高说:“陛下,李斯这样干是想置我于死地呀,等我一死,他就要篡夺天下大权了!”

胡亥闻言,立刻将李斯的丞相免了,降为郎中令,接着又以谋反的罪名逮捕了李斯,交给赵高去审理。

赵高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受不过,只好屈招。他上书给皇帝,历数自己的功劳,企求能够得到赦免。这封信呈递上去,就到了赵高的手里,赵高命官吏将它丢弃,不准上奏。

赵高逼李斯屈招罪过之后,怕他更改口供,就派他的死党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等官员,对李斯轮番进行审讯。只要李斯一改口供,马上便严刑拷打。

后来,二世皇帝派人调查李斯的事,核对李斯的口供。李斯认为又与前几次一样,只要一说真话就受刑,所以没敢再更改口供,用书面形式,承认了自己的犯罪属实。

这正中了赵高的奸计。赵高把李斯的口供给皇帝一看,昏庸的皇帝说:“好呀,这回要是没有你,我就被李斯这家伙出卖了。”

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腰斩于咸阳。父母、兄弟、妻子三族也被夷灭。




第9自然段什么意思然段
第九段讲了仙鹤愚笨地向恶狼要报酬,险些丧命。狼的本性难移,仙鹤应懂得明哲保身,无论是财富什么,都没有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还要学会知足。

王戎为了保命做出了什么样的事情?
以这样的眼光,王戎不可能看不出形势的险恶,想办法保全自己也是很正常的反应。古人明哲保身,常见的方式是装作贪财好利,表示自己没有野心,避免受到猜忌,战国名将王翦、西汉功臣萧何等都用过。但王戎当时的处境还有些不同,风险不是被皇帝猜忌,而是可能被动卷入某个阵营,因此不能照搬这些功高震主...

唐中宗是武则天的什么人(唐睿宗是武则天的什么人)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其子李忠、李弘、李贤都遭遇了先被册立为太子、后因不得母后武则天的喜爱而被废杀的命运。后来,排行第三的李显被册立为太子,因李显的正妃已死,于是李显的一位颇有心计的侧妃韦氏便成为了太子妃。目睹了前面3个大哥的悲惨遭遇,李显决定明哲保身,在太子之位上处处小心谨慎,一切...

三国谈权,水浒讲义,红楼说情,西游言欲
起因皆源自清朝文字狱,文人为避免迫害,明哲保身,故而钻进旧纸堆里打发春秋,因而考据学为之大盛。考据学引经据典,校勘注疏,竭力还原历史原貌, “实事求是”,“无证不信” ,对史学是一种促进,然而,非要把文学和考据学拉上关系,大概是20世纪至今的特色。在四大名著里面,尤其是以红学著名,...

自古帝王多薄情:一道先帝遗旨,稀里糊涂的要了三朝老臣的命
汉景帝此语一出,窦婴就坐不住了。他也不管什么劝谏君主的技巧,什么明哲保身的方法,当场起身献酒给景帝,借机表示不能够擅自传位给梁孝王,破坏了规矩。话是讲痛快了,可后果也跑不掉。窦太后听闻气不打一处来,眼见小儿子做皇帝的最后一点希望破灭,不禁迁怒窦婴。而窦婴倒也识趣,不久后辞官闲居...

科学家故事
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

明朝有没有文字狱?
就像明朝中叶文人所评价的那般,明朝初年的官员们,“ 如履薄冰, 胆颤心寒, 明哲保身, 不思进取 ”,对此,我们也很难再求全责备,毕竟性命朝夕难保下,又有几人能够心无旁骛的处理政务呢? 可以说,明初“ 文人多不仕,饮醇酒足矣 ”的颓唐心境形成,与朱元璋动辄人头滚滚的杀伐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男子用拖鞋打生病父亲被拍,拍摄者为何不上前制止此行为?
拍摄者听声音是个女人的声音,她也并非没有制止,她有质问他在干什么,并且也告诉他不能在病房打人,还告诉这个男子自己要报警了,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制止男子的行为。但是男子并不听劝告,而且还认为自己没有错,在言语上对自己进辩护,挑衅拍摄者。拍摄者并非没有制止。制止一个人的行为有很多种方式...

卢肇中状元文言文
李固说身在牛李两人争斗漩涡涡的中,牛党头脸人物李宗闵、牛僧孺等人大都是科举正途出身出身,对新进士特别重视,而李坚持说又是赵郡李姓的世家子弟,与李党代表人物李德裕为宗,因此,他既然是牛党拉垅的对象,又是李党乐在接待的对象。同时,在朝中宦官专权。李固说,既要明哲保身,又要与邪恶势力争夺,事实属不易...

用出道造句(大约30个左右)
1、唯有法治沃方土可结出道德硕果。 2、她这个呕心沥血的作品,一出道果然一呜惊人。 3、一排排柳树凝视着烟雨朦胧,在水中影出道道倩影。 4、当代有些作家也患这种祢衡病,出道后写出几篇东西,立刻自我膨胀,立刻感觉失衡,立刻不知天高地厚,东南西北,立刻狺狺然如狂犬状,连祖先爹娘一律都不...

无为县17070453355: 李斯写的最后一封信的原文是什么 -
符党罗红: 李斯在狱中向秦二世写了一封信. 李斯在信中,历数了自己在担任丞相后犯下的种种“罪行”,一看这些罪行,会发现这些罪行没有一条能够成立,根本不是罪行,而是功绩! 李斯在信的开始部分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

无为县17070453355: 秦朝 李斯 说老鼠的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符党罗红: 《史记•李斯列传里》一段话,意思是:李斯少年时,家境贫寒,但李斯很小便聪慧过人,好学不倦.成人后,因办事干练,被人举荐为看管粮仓的小吏.有一次,他看到吏舍厕所中的老鼠,吃的是肮脏的粪便,又经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扰.李斯...

无为县17070453355: 我想知道李斯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性格是怎么样的? -
符党罗红: 李斯出生于中下层官吏家庭,对底层社会的生态非常熟悉.同时他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对解决猝发的社会冲突有着明确果断的手段. 但是由于他从出身环境中所养成的个性,所以他既缺乏基层民众的纯朴憨厚,又缺乏士大夫的清高自持,所以他夸权、奢靡、贪生、寡情、无义. 这种性格也导致他害死韩非、掩盖始皇帝驾崩的事实到最后被弃市.

无为县17070453355: 李斯怎么死的 -
符党罗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 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 诬陷李斯“谋反”,将其处以五种酷刑:黥刑(在脸上刺字)、劓刑(割掉鼻子)、断舌、砍趾后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无为县17070453355: 当一位老人栽倒在地的时候,王明同学刚要上前扶起老人,张伟拦住了他,劝他不要多管闲事;而李斯说
符党罗红: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一位老人栽倒在地的时候”,王明同学想帮助和扶起老人的想法是正确的.“张伟拦住了他,劝他不要多管闲事”,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是自私的,是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虽然说时有老人被好心救起后讹人事件的发生,但毕竟那是极少数人,不会影响社会风气向正义的方向发展,目前提倡正能量的也是要求人们弘扬优良传统,促进社会和谐,乐于助人的良好风尚.

无为县17070453355: 恩里由来生害,得意时须早回头 -
符党罗红: 意思是被当政者垂恩得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在从政前不可过分贪恋权位,应该抱着“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明哲保身态度[原文]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注释]快意:得意,心...

无为县17070453355: 李斯为什么背叛秦始皇? -
符党罗红: 为了权力.李斯对秦始皇尽心尽力,也是辅佐秦始皇完成六国一统的功臣之一,后来也成为秦朝的丞相,真的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斯的这个职务掌握了不小的权力.权力的欲望,让李斯放不下手中的权力,也不愿意失去手中的权力,但...

无为县17070453355: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驾税苦不早什么意思 -
符党罗红: 您这百度一下就知道,何必来问呢? 陆机雄才岂自保:《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李斯税驾苦不早: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就是说,陆机这个人有很大的才干,却也无法自保,李斯将被干掉的时候才想起急流勇退,可惜已经晚了.

无为县17070453355: 秦朝丞相李斯的最后下场应该是自作自受活该有的报应吧 -
符党罗红: 是的,走错路线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是他也是这么做··· 毕竟不选择胡亥,自己也是保不住地位的,扶苏会立蒙恬为相····

无为县17070453355: 地无四方,民无异闻.出自那篇课文?出处?? -
符党罗红: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的文章保留至今的均收在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中,共有3篇:《谏逐客书》、《论督责书》和《狱中上秦二世书》.“地无四方,民无异闻”出自《谏逐客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