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为了保命做出了什么样的事情?

作者&投稿:上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戎用什么办法保命的?~

公元302年12月,西晋河间王司马颐、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洛阳的齐王司马同。齐王见二王的兵力从东西两面夹攻京城,异常恐慌,急忙召集文武群臣讨论对策。
尚书令王戎建议说:"今二王大军有百万之众,来势凶猛,一时难以抵挡,不如暂时让出大权回到封国,这是保全平安的惟一良策。"王戎堕厕保命王戎的话音刚落,齐王的一个心腹怒气冲冲地吼道:"身为尚书,理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怎么能举手投降,让大王回到封国去呢?从汉魏以来,王侯返国,有几个能保全性命的?说这种泄气的话,应该杀头!"在场的百官一听,个个面如土色,因为齐王对这个心腹的意见言听计从。
王戎一看大祸临头,急中生智,装作很难受的样子说:"老臣刚才服了点寒食散,药性发作,所以胡言乱语。现在我感到肚子疼,我先去一趟厕所。"王戎急匆匆走到厕所,故意一脚跌了下去,弄得浑身屎尿,臭气熏天。齐王和众臣看后都捂住鼻子大笑不止。王戎趁出去换衣服之机溜掉了,免去一场杀身之祸。

生活中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到王戎那么冷静分析又睿智,往往是有什么好处了就会跟风上,做那些摘李子的人,最主要的还是要动脑筋分析问题

王戎是晋初名士,出身琅琊王氏这样的高门,后来位至三公。身家富、身份贵,王戎却是有个名吝啬鬼。《世说新语》的俭啬篇九则故事,王戎一个人就占了四则。

王戎大量置办田地水碓,产业遍布全国各地,洛阳一带更是无人能比。作为家财巨富的大地主,老头老太经常一起昼夜不停地亲自算账,恨不得算计到一分一毫,忒小家子气了。

女儿出嫁后向王戎借了一笔钱,由于拖的时间比较久,便没个好脸色看。自己亲生的姑娘,不给钱就算了,借钱至于催得这么紧吗?



侄子结婚时只不过送了区区一件单衣,后来居然又索要回来,确实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至于怕家里的好李子卖出去后被人得到种子,便挨个把李核钻破,那更是精于算计到了奇葩的地步。

差不多同时期的王济、王恺、石崇等辈,则是挥金如土,奢侈无度,虽然暴殄天物的行为被人诟病,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豪爽之举。相比之下,王戎这样抠抠搜搜就显得猥琐不堪,自然遭到鄙视。王戎甚至还舍不得让自己享受点好的,更被认为是个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守财奴。别说是讲究风度的魏晋名士,就是寻常百姓,恐怕也会认为,这人简直俗气得紧。

可就是这个王戎,早年却是竹林七贤之一。即使排名最末,才华风度也应该是当时一流水平。竹林领袖阮籍、嵇康生性高傲,按理能入其法眼的,不说绝对脱俗,起码也应该淡泊名利才对,怎么可能接纳这么俗气的人物?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王戎前后截然相反的表现,总不至于是基因突变忽然转性吧?必然有一个是伪装出来的,那么到底哪个才是王戎的真面目?

骨子里俗却想表现得不俗,恐怕不那么容易,更不至于还能凭借装出来的气度和阮籍等人交游多年,那么只能是王戎不俗而后来装作俗气。

一、

关于王戎吝啬的故事,因为饶有趣味,流传度比较高。唐人编撰《晋书》,全部录入王戎本人列传,内容只是大同小异,坐实了王戎吝啬的形象。然而《世说新语》也还有两则王戎早年面对钱财不动心的记载,《晋书》照样采信,但由于故事趣味性不足,相对而言就不大为人熟知。

王戎的父亲王浑在凉州刺史任上去世时,故吏赠送的礼金达到百万,王戎没有收受。王戎后来任侍中时,南郡太守刘肇用一百丈细布送礼,王戎予以婉拒,但是回了一封很客气的感谢信。这两件事《世说新语》分别录入德行篇和雅量篇,给予的是正面评价。



爱鱼的猫儿,居然不吃腥,着实令人惊诧,看来王戎似乎是吝而不贪,也算是吝啬鬼中的一股清流。这或许就是王戎的金钱观:不是我的千金不取,是我的锱铢必较。只是把自己的钱袋子捂得紧紧的,却不会贪得无厌的死命往家里捞,只当守财奴,不作吞金兽。

本不属于自己的钱财,哪怕再多,不拿也无伤脾胃;已经属于自己的钱财,哪怕再少,放走也痛如割肉。父亲故吏赠送的礼金,地方官员赠送的礼物,那是外来钱财,因此可以大大方方放弃;而已经到手的家产,自然要精打细算,一件单衣、一笔欠账,都必须要收回,不能有半点损失。

这和押小博大的赌徒心态正好相反,王戎想必从来不肯赌博,因为不肯冒着损失属于自己的钱财的风险去下注,博取那本不属于自己的彩头。

试图论证王戎前后巨大反差的合理性,挖空心思也只能圆到这个地步了,但终究还是显得有些勉强。更大的可能性,还是王戎本性并不是贪财的人。确实也有不少人提出,王戎是为了避祸而自污,故意装出一副吝啬的样子。

二、

王戎避的什么祸?避的是惠帝时期权力斗争的祸。

竹林之游大概是在曹魏正始年间,后来七贤逐渐分道,王戎和山涛一样,都选择了投靠司马氏出仕做官。王戎还算是官运亨通,参与了平吴之战,凭借最有含金量的军功进爵县侯。武帝朝先后当过侍中、光禄勋、吏部尚书,惠帝朝则在担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务之后,终于官拜司徒。虽然小有起伏,官路看起来还是很圆满的。

然而正是王戎官当得最大的惠帝时期,却也是最危险的时期。皇帝不怎么聪明,皇后贾南风乱政,引发八王之乱,宗室诸王争夺权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斗得你死我活。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朝臣、名士或主动参与,或被动卷入,丧命的不在少数。王戎这一时期任职于中枢要害位置,确实很容易牵连进去,一个不留神就有性命危险。



王戎是个很有政治能力的人,看人也好,分析形势也好,向来言出必中。王戎不待见已有高名的族弟王敦,后来王敦果然造反。王戎劝王衍对还没发迹的孙秀给予品评,后来孙秀得势后大报私仇,王戎、王衍却得以幸免。钟会伐蜀前与王戎道别,王戎预言伐蜀必然成功,但却未必有好结果,最后果然如王戎所料。

以这样的眼光,王戎不可能看不出形势的险恶,想办法保全自己也是很正常的反应。古人明哲保身,常见的方式是装作贪财好利,表示自己没有野心,避免受到猜忌,战国名将王翦、西汉功臣萧何等都用过。

但王戎当时的处境还有些不同,风险不是被皇帝猜忌,而是可能被动卷入某个阵营,因此不能照搬这些功高震主人物的办法。王戎得显得自己没什么能耐,避免被参与斗争的王爷们拉自己入伙。那么装出一副小气巴拉的样子,让别人觉得自己就这么点出息、就这么点格局,不失为比较好的选择。事实上这一招是有效的,当时确实就有了王戎不适合台辅重任的时论。回头再看那几则吝啬的故事,越看越觉得大有表演痕迹,故意把自己搞得俗不可耐。

富豪石崇为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所杀,临刑时曾恍然大悟地认为孙秀是想夺取自己的财产,给人以钱多招祸的误解。其实真正原因还是石崇确确实实参与了权力斗争,他本来就得罪了孙秀,并和潘岳谋划撺掇齐王囧诛杀赵王伦和孙秀,只不过被对方先下手为强而已。王戎虽然也算有钱,但只要把头缩起来,就不至于惹火上身。小气抠门无非让人看不起,终究还是人畜无害。



三、

其实一开始王戎似乎还想有点作为,可惜都没成功。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诛杀辅政的杨太后之兄杨骏夺得大权后,王戎曾劝参与行动并因此得势的东安公繇不要专断刑赏,但对方不听。任尚书左仆射负责吏部事务时,还主导了在官员任命上增加试用期的甲午制改革,结果被人弹劾差点丢官。

大概是从这时开始,王戎对政局放弃治疗了,反正没得救,别把自己搭进去。于是专心营造吝啬鬼的形象,不再多言多事。选人用人的事一切依照旧例,再也没有什么破格举动。甚至在贾后坑害太子这样的事件中,已升至司徒的王戎都一直保持沉默。



王戎一言不合惹怒齐王冏差点被杀,为了保命只好借上厕所的机会,假装五石散药性发作掉入粪池才逃过一劫。为了保命,举身赴粪池这种肉体自污都做得出,那么扮演一下吝啬鬼,把自己名声搞臭也算不了什么

王戎为了保命装作没站好,摔进厕所里面,然后借机说自己要回家换衣服,这才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只能说是十分机智了。

王戎为了保命借着上厕所的机会,假装五石散发作掉入粪坑。这样才逃过一劫。

王戎要显得自己没什么能耐,避免被参与斗争的王爷们拉自己入伙。于是装出一副小气的样子,让别人觉得自己就这么点出息、就这么点格局,是保住性命的最佳选择。


春秋历史上第一妖姬掀起晋国无尽战争
另一边,得知消息的重耳和夷吾为了保命,只得返回封地,以求自保。晋献公得知后,当即派兵捉拿这两个逆子。最终重耳逃到了狄国,夷吾逃到了梁国。至此,骊姬所有计划全部完成,他的儿子奚齐也顺利成为世子。接下来便是最后一步了。骊姬派人除掉了自己的同伙——梁五和东关嬖五,以杀人来灭口。事已至此...

《洗铅华》讲的是什么故事?
《洗铅华》是一部古装剧,讲述的是唐朝晚期至五代时期,武林人士文霞因缘际会踏入宫廷的故事。《洗铅华》是根据元遗山人《送董与几》改编的古装剧。《洗铅华》的作者是元遗山人,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送董与几》《青楼集》等。以下是该剧的主要情节和狗血剧情:文霞的身世之谜 文霞是一个孤儿,被一...

历经磨难不忘中兴的悲情英雄——唐王隆武帝
随着抗清形式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聚集抗清,不久朱聿键在福州正式称帝,改元隆武,隆武政权正式建立,随后建立隆武朝廷。 隆武帝朱聿键立志抗清复兴大明,隆武朝廷也初见规模,但是隆武朝廷却并没有做出任何复兴之举。 朱聿键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孤家寡人,他有复国中兴的决心,但是没有实力,隆武朝廷就是一盘散沙,其中势力最大...

为什么说扶不起的阿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求好玩点的游戏 好看点的小说
一个妃子,如此淡定,这让身为皇帝的人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她该痛器流涕,该呼喊叫冤,该抓住机会诱惑万尊之首的他,来保命才是。可是,该死的她,居然只是淡淡扫他一眼,“皇上什么时候来要我的命?我好早做准备。《扶摇皇后》考古界“红发魔女”挖墓挖得动静太大,墓室坍塌光荣做了烈士。 十七年后,穿越到五洲...

推荐宫斗小说
游戏人间的白风夕不得不回到她另一个身份——才名满天下的风国惜云公主,随即继位为王。面对丧父之痛,与昔日朋友兵戎相见之无奈,和夫君彼此猜疑之孤苦,她能否在家国大业与爱恨情仇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天下,最终将落入谁人之手? 一块白玉,一袭白衣,一种凤啸九天的武功,这个率性女子,在江湖和家国之间摇摆;一块...

假王压真公是何意?
周王室和诸侯.国也从未承认过楚的王号,楚成王和宋襄公争.霸时,宋襄公就曾嘲笑楚成王是“假王压真公”。

奉化市17326961874: 读一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想一想今后会发生什么50字左右? -
张残万迅: 故事启示:1.仔细观察,善于动脑,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情也能办成.2.不一定事事都要随大流.不从众,才会出众!

奉化市17326961874: 道旁李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张残万迅: 道理: 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要多注意观察和思考,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从王戎的这件事情中,我们也能看出他具有逆向思维的能力.而且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细小的行为,我们不仅能看出他自幼聪明过人,还能看出小小年纪就有一种克制和自律.因此,在品行方面一定要自律. 扩展资料: 王戎不取道旁李典故: 故事讲的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伙伴们出去玩儿,发现路旁有几棵李树,上面结满了果子.枝头被压得沉颠颠的,看上去像是熟透了.于是,他的伙伴们一个个都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旁边一动不动. 有人就问他,王荣回答说:这树就长在大路旁边,那么多人经过却没有人摘.可见这李子一定是酸的.其他人一尝,果然是酸的.

奉化市17326961874: 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看道边李,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
张残万迅: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追随他人遇事要冷静沉着.

奉化市17326961874: 紧急!!中国古代神童故事有哪些..?要200字 -
张残万迅: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

奉化市17326961874: 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 -
张残万迅: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望采纳!

奉化市17326961874: 观察的小故事100字 -
张残万迅: 观察与思考王戎是我国西晋时期一位大将军.他幼年时就很聪明,注意观察和思考.有一次,王戎和一群小伙伴到郊外游玩,当时正是李子成熟的季节.王戎和伙伴们走了很长时间,累得口干舌燥,突然看到不远处的路边有一棵高大的李树,...

奉化市17326961874: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300字)? -
张残万迅: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奉化市17326961874: 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 -
张残万迅: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 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 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后来有一次, 两人曾经共同...

奉化市17326961874: 从道旁苦李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
张残万迅: 如果是魏晋王戎的那个故事,就是要善于观察,冷静视之,不要做墙头草,跟风不好...

奉化市17326961874: 哪里有爱动脑筋的故事 -
张残万迅: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