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作者&投稿:侯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毛泽东同志指出:

“感觉到了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泽

东选集》

第一卷

)

这里所说的理论,

就是理性认识。

在高二哲学认识论的教学中,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一对重要名词。

教育和培养学生坚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

思维方法,

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某些现象,

能够从本质上予以分析,

防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

者的内涵、区别、辩证关系及认识上的误区等问题作一些阐述。

一、两者的内涵与区别

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到发展到理性认识的

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在实践中由接触现象(认识事物的现象)

到把握本质(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过程。人们在实践中,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于人

的感觉器官,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来,产生和形成

感性认识。

1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现象、

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

知觉和表象三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形式实现的。



觉是客观对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产生是主体的感觉器官接受来自外界事物的各种状况、属性等信息的刺

激,

并将客体的信息通过神经传达到大脑的相应部位引起的意识现象,

是物质的

刺激向意识的最初转化。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起点,

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它反映的

只是一个侧面、

一个局部特征,

而不是事物的全貌。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

高一级的感性认识,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觉反映。

表象是在感觉和

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是感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

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

感性认识是主体的意识同客体的直接联系,

它既不

是人脑中先验的东西,

也不是客观对象的信息自然而然地流入人脑的结果,

而是

在主体同客体的实际相互的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2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通过抽象思维达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内部联

系的认识。

感性认识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的局限性在于只是对事物的表现现

象、外部联系的认识,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

因此,

人们的认识不能停留于感性认识,

必须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实践的

基础上,

人们对事物感觉、

知觉和表象经过多次反复,

对感性认识提供的信息进

行加工、概括,便在认识过程中产生了一次飞跃而进入理性认识。

毛泽东同志在

1946

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

当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的数字,只是现象,而现象是暂时的、可变的、临时

性的因素,

属于感性认识。

代表反动的是暂时多变的,

而代表进步和正义的则是

稳定的,本质是稳定的因素。如果只看现象,是肤浅的认识,而抓住本质,长远

地看问题,

才是高水平的理性认识。

毛泽东同志的认识正是抓住了当时种种现象

中的可靠的东西,

才有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正是以此正确

认识为指导才鼓舞了斗志,提出了有力对策,使革命取得胜利。

认识了现象,

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现象不是本质,

现象再丰富仍然是现象,

反映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同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相比较,

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当然无法与正确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相比,感性认识不是理性认

识。所以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

更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

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当我们正确地

认识了商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

对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变化,

企业兴衰的原因的理

解就深刻得多;

当我们理解了热的本质和热力学规律,

对各种热现象的认识也就

深刻得多了。

二、两者的辩证关系: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

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

①两者与各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

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

生实际的接触后获得的,

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观的,

具有直接性。

理性

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获得的,

它与认识对象

的联系是间接具体的,

具有间接性。

②两者反映的方式不同。

感性认识通过器官

相互接触,

形成关于认识对象的生动的、

直接的形象,

它以具体形式的方式反映

对象,

具有形象性。

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从现象中揭示本质,

从偶然性中揭

示必然性,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抽象性。③两者反映对象的深度、层

次不同。

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

表面性和外部联系;

理性认识反映

的则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正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所以,从感性认

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一次的飞跃。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仅是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的,而且是辩证统一的。①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果把人脑比作一个“加工厂”,

把理性认识的成果比作成品的话,

感性认识就是

“原材料”或“半成品”。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

否则,

理性的东西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承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这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

发展到理性认识。



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

目的决定的。

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

象和外部联系,

而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获得理性认识

去能动地指导实践。

必须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承认这一点,

就是在认识

论上坚持了辩证法。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在现实的认识过程中,

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

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

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的感觉是理性的感觉,犬的嗅觉

大大地超过人的嗅觉,

但它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远不及人类。

人的感觉又必须

通过理性来表达,不仅有词语、语句,还有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知识去感知

外部对象。同样,理性中感性的因素,理性的东西也通过感性来表达现。对抽象

的概念、理论的解释,往往如果

用一个形象比喻、图示表示,往往可以使人豁

然开朗,这都需要借助于感性形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的基础是,

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

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

识的过渡与飞跃,也是最终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三、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四个误区:

误区之一:

感性认识就是事物的现象,

理性认识就是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认识

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二者的

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都属于主观认识范畴,

是第二性的东

西。

而现象和本质及其规律都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是第一性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感性认识和现象,理性认识和本质、规律之

间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认为感性认识就是事物的现象,

理性认识就是事物

的本质,实质上就是将反映与被反映的对象混同,也就是将

主观与客观混同。

误区之二: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正确的。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必然存在着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这两种情

况。

从这两个角度看,

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

都存在着正确与错误之分。

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得出感性认识不正确,

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结论,

关键是看它

们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此外也不能认为感性认识都是不可靠的,

正确的

感性认识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

某些片断,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正确

而又可靠的感性认识,我们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实现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

跃。

误区之三:

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并不是感性认识的机械相加,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一个质的飞跃。

要实现这一飞跃,

必须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

积极创造两个条件:

一是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这是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

二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

加工制作,

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则,即使占有

了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而没有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

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那么感性认识也只能是感性认识,

而不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误区之四: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

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虽然二者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特点有所不同,在二者的关系中,感性认识

是理性认识的前提,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但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

认识的唯一来源。

所以不论是感性认识,

还是理性认识,

也不管是何种途径获得

的认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实践。因此,认为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

来源于感性认识的观点是错误的。


理性中渗透着感性因素为何错了
首先,理性认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我们对一个事物更深层次、更高阶段的认识是基于对它表象的直接认识。如牛顿大大先是看到了苹果落地,再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其次,理性认识的表达手段是感性符号,诸如文字或是声音,感性认识不同,对事物理解程度也不一样。比如同一句诗,有阅历的人和涉世未深的人读...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什么意思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释义:形容不要轻信传闻。(1)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就个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因此,耳听未必为虚。(2)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可以凭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

认识的含义
认识 外文名 know 拼音 rèn shi 注音 ㄖㄣˋ ㄕㄧ 释义 人脑反映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思维活动 快速 导航 简介 辨析 认知方式 相关名言 词语概念 基本解释 (1) [recognize]确定某物。认识某人。(2) 知晓;认明 感到人能够认识客观真理。(3)[understanding;knowledge] 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感性认识...

理性的人有什么特点?
如“从民众的感性出发撰写广告语”、“按年轻人的感性制造MP3”等。感性的含义具有了更为积极的理解,由此可见,感性能力已成为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一种能力。 一般指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形成感觉,知觉和表象的认识形式或认识阶段,该词英文词来自于拉丁文sentise,表示知觉到和感觉到。亚里士多德把感性现象解释为...

杂谈185:怎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回答:我们通过实践已经感悟出最初学习原著理论就是不知道理论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去实践,都是为了得到而学,虽然也不断学习、交流,但是,却越学越没有方向。其原因就像祖先作用碗桌运动一样,明明是祖先高科技的作用但大家都跟着现象走向了迷信认为是鬼推磨。虽然流传了很多地区,也曾吸引很多人接触,但都...

《实践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是什么?它在当代有何...
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作用,从感性认识逐步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感性认识是基于直接经验和感觉的认识,而理性认识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推理、概括等思维活动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实践论》在当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常识性思维
例如,对于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中的有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在常识等表象思维那里,一说到有无、存在和非存在,人们就往往立刻会搜求头脑中熟悉的流行的关于有无的表象,进而借助于这些表象来把握它们的性质和关系.但若从表象出发,我们就完全不能理解有无的统一,不能正确理解老子的这句话.“有”概念...

费尔巴哈的主要哲学思想
费尔巴哈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并说:“人的感官不多不少,恰合在世界的全体中认识世界之用”并批判了不可知论和唯心论。费尔巴哈认为,必须以人作为思维和存在统一的主体和基础,才能正确解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和如何反映存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以及解决认识中...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怎样的?掌握这一过程有何重要意义?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2)从认识到实践,...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
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形容人们步入老年,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忙忙碌碌能更真实的看到自己的人生,清醒的认识这个世界,也更有一种豁达的心态,于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沙依巴克区13430347374: 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
燕图银杏:[答案]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系,具有直接性...

沙依巴克区13430347374: 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
燕图银杏:[答案]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

沙依巴克区13430347374: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什么? -
燕图银杏:[答案] 1.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理性认识:①它是在...

沙依巴克区13430347374: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 -
燕图银杏: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各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沙依巴克区1343034737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
燕图银杏: (1)区别:从内容上看,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形式上看,感性认识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事物,理性认识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

沙依巴克区13430347374: 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
燕图银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 1、相互区别: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

沙依巴克区13430347374: 简述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
燕图银杏:[答案]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其是生动的、形象的,为深入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两者关系:首先,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

沙依巴克区13430347374: 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简述感性认识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希望回答者可以先从概念入手,再具体谈~ -
燕图银杏:[答案] 简单地说: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叫感性认识,从理论中得来的认识叫理性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感性认识包括感觉、只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

沙依巴克区13430347374: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什么区别? -
燕图银杏: 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①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触后产生的,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理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

沙依巴克区13430347374: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
燕图银杏:[答案]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 1、相互区别: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