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邸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意思~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释义:形容不要轻信传闻。

(1)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就个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因此,耳听未必为虚。

(2)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可以凭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如实体现。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扩展资料: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的哲学道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意味着一个人看到的和别人说的不同,他看到的可能是真实的情况,而他听到的往往是错误的。不亲眼所见,就不应该相信自己听到的。

然而,眼见为实不一定是真。因为事物分为真理和幻觉,如果眼睛看到幻觉,把幻觉误认为真理,他们就会把幻觉误认为现实。

(1)感性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与客观事物的接触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理解。感性知识是理性知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但感性知识所知道的现象中有大量杂乱无章、片面甚至虚假的东西,所以感觉器官的感觉和看到不一定是真的。

与此同时,现象有真实的事实和虚假的表象,它们以消极的方式扭曲了表达的本质,掩盖了本质。仅靠感性知识或幻觉是不可能正确认识事物的。

(2)人们的认知活动有两种类型,其中学习认知活动就是从别人总结的东西中学习。虽然他们被听到了,但也可能是真的。

(3)对于见与听、实与虚应作具体分析,眼见的可能是实,也可能不实;耳听的可能为虚,也可能不虚。不能笼统地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出处:汉代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段落节选:

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义。”豹曰:“敢问全功成名布义为之奈何?”

文侯曰:“子往矣!是无邑不有贤豪辨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往必问豪贤者,因而亲之;其辨博者,因而师之;问其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因而察之,不可以特闻从事。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释义:

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担任邺郡的长官,并勉励他说:你为邺郡长官一定要做到成全大功,广施仁义,名扬天下。西门豹说:“怎么样做才能成全大功,广施仁义,名扬天下呢?请明示。”

魏文侯说:“你去吧!天下无处不有贤智豪杰善辩博识的人,到处都有喜欢揭人短处,避人长处的人。你到那里后,一定要访问那些贤智豪杰的人,多亲近他们;多请教那些善辩博识的人,向那些喜欢揭人短处,避人长处的人了解,并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去深入调查,不能光根据某个人反映的情况办事。

耳闻不如眼见,眼见不如亲自去走一走,走一走不如亲自动手去做一做。一个人初到一个地方当官,就好像突然进入暗室一样,什么也看不见,待时间长了才逐步看清,看清了就可以定出治理的办法来。有了治理的办法,政令就可以推行了。

扩展资料

哲学含义

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

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就个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因此,耳听未必为虚。

2、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可以凭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

事物的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如实体现。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说苑·政理



释义: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拼音: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翻译:耳朵听见的,不如眼睛看见的,眼睛看见的,不是自己亲自实践得到的。

例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哪怕是亲戚朋友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如亲眼见到更让人信服。

扩展资料

哲学含义

1、感性认识是 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占有 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就个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因此,耳听未必为虚。

2、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可以凭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如实体现。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它是说听别人讲和自己看到是不同的,看到的可以是真实情况,而听人讲往往是虚假的,道听途说,没有亲眼所见就不要相信。但眼见是不是一定为实呢?其实不一定。因为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如果眼睛看到的是假象,把假象误认为是真象,就会把虚误认为实了。
来历..应该没有把,是根据字面意思来的

耳听为虚;只听别人说是假的
眼见为实;只有自己捡到,才是真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什么意思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释义:形容不要轻信传闻。(1)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就个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因此,耳听未必为虚。(2)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可以凭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现...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是什么意思?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意思是:亲眼看到的一切较为可靠,而仅仅通过耳朵听到的传闻或信息往往难以确保其真实性。以下是对这一表达 一、基本解释 “眼见为实”强调的是直接的视觉经验或观察结果的可信度。人们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或事物,往往是最直接、最真实的。而“耳听为虚”则表达了一种对...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什么意思
释义: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拼音: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翻译:耳朵听见的,不如眼睛看见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意思
释义: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拼音: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翻译:耳朵听见的,不如眼睛看见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什么意思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的意思。出自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因此,耳听未必为虚。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什么意思?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拼 音 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出 处 《 说苑·政理》释 义 形容不要轻信传闻 哲学含义 (1) 感性认识是 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占有 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就个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因此,耳...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意思
1.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一句成语,用来告诫人们不要轻信传闻,而应该以亲眼所见为准。2. 这句话的意思是,听来的消息不如亲眼看到的可靠。它强调了亲眼目睹的重要性,认为亲眼所见比听说的更真实。3. 成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出自汉代刘向的《说苑·政理》,原文是“夫耳闻之,不如...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意思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什么意思
1、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2、“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它是说听别人讲和自己看到是不同的,看到的可以是真实情况,而听人讲往往是虚假的,道听途说,没有亲眼所见就不要相信...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什么意思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意思是指听到的不一定真实可靠,亲眼看到才是真实可信的。解释如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是中国古老智慧的结晶,它强调了直观经验的重要性,即直接的视觉感知往往比仅仅通过听觉得来的信息更为可靠。首先,“耳听为虚”并不是说所有听到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意思。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意思是: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情,没有亲眼所见的可靠;亲眼所见,又不如亲自尝试去做。【例子】熟...

广州市15354199960: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汉语成语) - 搜狗百科
訾馨甘草: 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五:“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听人说的靠不住.”刘真《春大姐》:“玉春娘嘴里虽没有说出,心里可老是相信着那句老话: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广州市15354199960: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解释 -
訾馨甘草:[答案]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它是说听别人讲和自己看到是不同的,看到的可以是真实情况,而听人讲往往是虚假的,道听途说,没有亲眼所见就不要相信.但眼见是不是一定为实呢?其实不一定.因为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如果眼睛看到的是假象,...

广州市15354199960: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比喻什么? -
訾馨甘草: 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实的,耳朵听到的是虚假的.这是一句俗语,不是比喻句.所以没有什么比喻,意思指的是要亲眼看到才能确定事情的真假,听别人讲的都不相信.

广州市15354199960: 请你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俗话做出科学的解释. -
訾馨甘草:[答案] 耳朵听到的是大脑对声音的反映,而声音可能是人为的,有误导的可能;而眼睛所见是大脑对图象的反映,必须有客观的物象才成立.所以,相对于耳朵听到的,眼睛见到的将较为真实

广州市15354199960: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话怎么理解? -
訾馨甘草: 听别人说的不一定就是他们说的那样,这可能是虚假不存在的,只有亲眼看见的才是真实存在的

广州市15354199960: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什么意思? -
訾馨甘草: 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广州市15354199960: 真的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吗?为什么啊? -
訾馨甘草: 哈哈,看来你是不明白的,因为这个耳听为虚是指别人告诉你的事,眼见为实是指自己看见的事情, 相比起来,自己看见的事总比从别人耳朵里面听见的要真实吧. 但是这个眼见为实也并不是都是真的,因为有假戏真做啊. 呵呵 厉害吧 兄弟

广州市15354199960: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成语及解释 -
訾馨甘草: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 基本释义 形容不要轻信传闻. 出 处《说苑·政理》

广州市15354199960: 请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俗语做出科学的解释 -
訾馨甘草: (1)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就个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因此,耳听未必为虚. (2)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可以凭人们的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