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岩题壁的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关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油岩题壁》的写作背景如下:

1915年5月,18岁的叶剑英即将从梅县东山中学毕业。叶剑英此时正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读书,他不仅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诗文也很出色。而且他非常爱好军事,经常带领同学们开展军事体育活动,大家推他当“排长”。一天,叶剑英邀约学友数人登临油岩,触景生情,挥毫题壁,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油岩题壁》是近代革命家叶剑英所作的七言绝句。诗作前两句气势如虹,写作者登高放眼、慷慨高歌,回忆与同学拔剑角逐、演兵练武的情景,充满了壮志凌云、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后两句写作者在国难当头、兴亡未卜之际的忧思和感怀,表达了与天下苍生共命运、以救国强国为己任的宏大志向。

油岩题壁原文及翻译:

一、油岩题壁原文

《油岩题壁》作者:叶剑英

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

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二、油岩题壁翻译

1、放眼望去高高的歌声像彩虹,也曾经拔剑参与群雄争霸,我来节制这伤亡,慰问祝贺天下苍生一样的快乐。

2、油岩:位于广东梅县东山。

3、角(jué):比试。叶剑英在梅县东山中学读书时,自制了一把指挥刀,经常和同学们到郊外“打野仗”。

4、大同: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出自《礼记·礼运》。

“油岩”,广东梅县名胜之一。相传此处泉水如油,故名“油泉”或“油岩”。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在此吟诗作赋,抒发情怀。叶剑英到此凭高远眺,只见群山巍巍,松涛滚滚,有感于袁贼未除,烽火四起,不禁心潮澎湃,豪气盈胸。




题西林壁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1. 题西林壁关于写作的诗句 题西林壁关于写作的诗句 1.题西林壁的全部诗句 题西林壁的全部诗句: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

王冕的写作背景
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谘议参军,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

这几首诗歌!!写作背景啊!!!急死啦!!!加分啊!!!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是他在贞元三年(787年)在安徽苻离所写,此年他16岁。白居易少年时期家境贫寒...

观书有感创作背景
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著名诗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民国时曾设活水乡(今属上塘镇)以纪念朱熹。在南丰曾巩读书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书“书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书“墨池”二字。2、《观书有感二首》是...

求多首带有写作背景和赏析的古诗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李白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一直呆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 之召下山,在庐山上度过了夏、秋、冬三季,一共写了二十四首诗。【赏析】:从李白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虽然仍然把庐山当做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与...

搜集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的写作背景和相关资料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

蜀道难 李白全诗是什?
创作背景: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

关于李白的背景诗句及含义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王安石写书湖阴先生壁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失败,两次罢相。《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为他的邻居杨德逢(字湖阴)题写的诗歌。据历史记载,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两次罢相,晚年隐居于故乡金陵(今江苏南京)。在这期间,他与杨德逢交往密切,多次去杨家游玩。杨德逢是一名隐士,别称湖阴先生,所以王安石将他写在了邻居家的墙上。这首诗...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631172792: 苏轼的《题西林壁》的写作背景? -
訾黄氯普: 《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631172792: 杜牧《赤壁》的写作背景 -
訾黄氯普: 、《赤壁》 1、关于本文的作者. 《赤壁》作者杜牧,唐朝诗人.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回纥、吐蕃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631172792: 搜集《题林西壁》的写作背景 -
訾黄氯普: 写作背景:《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631172792: 题青泥寺诗壁的写作背景 -
訾黄氯普: 这是一首言志诗,作于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题于青泥市(今江西新干县境)萧寺壁间.此时,抗金局势一派大好,但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正加紧与金议和.诗中表达了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坚定信念,展示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节操.《题青泥市寺壁》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译文 堂堂的英雄之气直冲霄汉,为了洗雪国耻,愿意将生命奉献,斩除凶恶的敌人迎回君王的车驾,不为那封侯拜将谋求高官.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631172792: 题西林壁的写作背景
訾黄氯普:这是苏轼初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看到:正看庐山,高岭横空;侧看庐山,峭拔成峰;远近高低,形象各异.想到:为什么总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恐怕只是因为自身在这山中的缘故吧! 读了本诗想到:我们有时看问题,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因为我们身处其中,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631172792: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
訾黄氯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631172792: 题破山后禅院简介和写作背景 -
訾黄氯普: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631172792: 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的写作背景!! -
訾黄氯普: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东坡志林》载:“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可见这首诗是苏轼的精心力构,也是他勘透世情的杰作,悟彻人生的妙谛,此诗一出立成典故,雅俗咸通,竞相援引.两诗写作,一先一后,时间相隔34年,一写登飞来峰,一写游庐山,地点相去一二千里. 由此可知,王诗先于苏诗.也就是说苏东坡学了王安石.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631172792: 《牡丹亭》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訾黄氯普: 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明王朝正走向衰落.两千年来作为社会思想基础的儒学,已...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塑造了一个背叛礼教的形象,反对束...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631172792: 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写作背景 -
訾黄氯普:[答案]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