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竹在胸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缪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北宋苏轼的《胸有成竹》翻译: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

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跃起、鹘鸟降落一样迅速。这是与可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应该这样做,却不能做到,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这都是学习不够的毛病。

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筼筜谷在陕西洋县西北,谷中多竹。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兼好友,北宋画家,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曾画《筼筜谷偃竹》赠苏轼。

元丰二年(1079)正月,文与可病逝。七月,苏轼在湖州曝晒书画,看到文与可的这幅遗作,写了这篇题记。 

赏析:

这篇散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泪泪,毫无滞碍,所用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




成竹在胸的典故?
成竹在胸的典故出洋县北宋文学家、画家文同喜欢咏竹、画竹,以言志表其气节。他所墨竹意趣天成,独树一帜,被画坛称作“湖州画派”。文同主张,画竹时必先有成竹在。“成竹在胸”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汉中洋县。北宋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在任三年期间为官勤政,体察民情,他看到茶农负担过重...

胸有成竹的原文是什么?_百度问一问
胸有成竹的原文是“成竹在胸”或“成竹于胸”。出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摘要】胸有成竹的原文是什么?【提问】胸有成竹的原文是“成竹在胸”或“成竹于胸”。出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回...

成竹在胸出自哪里?
北宋苏轼的《胸有成竹》翻译: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

成竹在胸的意思
中文名: 成竹在胸:出处: 《文与可画__谷偃竹记》。拼音: chéngzhúzàixiōng。近义词: 信心百倍。成文用法:成竹在胸,用于比喻处事有定见,含褒义。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等。运用示例: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作律诗虽争起笔,尤贵以气格胜。须要成竹在胸,操纵随手。”清·刘...

成竹在胸意思
1、成竹在胸拼音:chéng zhú zài xiōng,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2、这则成语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其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等。

胸有成竹出自谁
胸有成竹出自苏轼。胸有成竹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最早出自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指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成语典故: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

成竹在胸的主人公是谁胸有成竹的典故是什么
胸有成竹出自苏轼的《文与可画__谷偃竹记》,讲的是北宋时期,有一个名叫文同的画家十分喜欢竹子,不论刮风下雨、炎热酷暑、寒冬腊月,都会取竹林观察竹子的形态,一看就是好长时间,在看的时候,还会去丈量竹子的尺寸,记录叶子的形态。在长年累月对竹子的观察之下,无论什么天气和情景下的竹子,...

胸有成竹的典故出自于哪人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典故】文与可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

胸有成竹的来历
胸有成竹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意思原指画竹子时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主意。成语故事:北宋时有一位学问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

成竹在胸的历史人物
典出洋县北宋文学家、画家 【 文同 】 喜欢咏竹、画竹,以言志表其气节。文同主张,画竹时必先有成竹在胸。语本 宋 苏轼 《文与可 画篔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上街区18674869688: 成竹在胸的典故 -
宓顾金康: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

上街区18674869688: 胸有成竹的原文是什么? -
宓顾金康: 胸有成竹的原文是“成竹在胸”或“成竹于胸”.出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上街区18674869688: 成竹在胸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宓顾金康: 典出洋县北宋文学家、画家文同喜欢咏竹、画竹,以言志表其气节.他所墨竹意趣天成,独树一帜,被画坛称作“湖州画派”.文同主张,画竹时必先有成竹在胸.“成竹在胸”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汉中洋县.北宋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

上街区18674869688: 成竹在胸这个四字词语故事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宓顾金康: 成竹在胸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语出】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人物】文同(字与可,号笑笑...

上街区18674869688: 胸有成竹出自谁的诗句 -
宓顾金康: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上街区18674869688: 胸有成竹的典故出自于哪人 -
宓顾金康: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典故】 文与可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望采纳

上街区18674869688: 成语初出茅庐、成竹在胸出自什么典故 -
宓顾金康: 初出茅庐:诸葛亮受刘备三顾出山,建功立业.现在比喻刚刚接触社会或某个行业.成竹在胸:苏轼善画竹,居室外种竹多丛,每日细心观察,每次画竹,都感觉“成竹在胸”,亦作:胸有成竹.现比喻早已准备好,计划好.

上街区18674869688: 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宓顾金康: 这个词的意思是成:现成的.画竹子时心中已有竹 的形象.比喻在行事之前心中已经有了成熟的 计划. 这个成语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谷偃 竹记》. 北宋时候,有一著...

上街区18674869688: 胸有成竹的来历是什么? -
宓顾金康: 成语故事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

上街区18674869688: 胸有成竹 这一成语是怎么来的?
宓顾金康: 来源于宋晁补之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