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周游列国看他的坎坷仕途

作者&投稿:廖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夹谷会盟初展英才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起初他在鲁国做官,主张以德治天下。在他的治理下,鲁国蒸蒸日上,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景象。随着鲁国的强大,对邻近的齐国产生了威胁。于是齐景公设计了“夹谷会盟”的鸿门宴,希望借此除掉鲁定公。不料孔子早识破了他的阴谋,并运筹帷幄,沉着应对,既保全了国家的尊严,又却得了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半途而废弃官离鲁

        为了“强公室”,他推行“堕三都”的计划,由于触动了大卿们的根本利益而最终失败。再加上鲁国当权者沉迷歌舞淫乐,又听信小人的谗言,不再重用孔子。孔子一心为国,却苦于报国无门,为了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却四处碰壁。只好弃官离鲁,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漂泊生活。

            屡遭磨难初心不改

      他门首先来到了卫国,虽历经磨难,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只好选择离开。接着准备去晋国,却险些丧命于黄河,他临河而叹。感叹自己的一天天老去,却一直找不到施展才华抱负的机会。辗转他们又来到了宋国,不想因反对铺张浪费遭到当权司马——桓魋的恐吓,最终被驱逐出宋。在去郑国的途中与弟子失散,于是独自坐在城外东门口等候,由于多日的风餐露宿,他穷困潦倒,狼狈不堪。弟子们们四处寻找他的下落,后来一个郑国人告诉他们,说:“东门那里站着一个人,身高九尺六寸,上下眼眶平而长,额头饱满。……虽然这个人长的很体面,却一副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样子,显得很狼狈,好像失去主人没有家可以回的狗一样,不知是不是你的老师?”弟子们照郑人的描述果然找到了孔子,并将郑人的话说给孔子。面对别人的嘲讽,他不仅不生气,还夸郑人把他比作丧家之犬很形象。由此可见孔子虽屡经挫折与打击,甚至已经到了穷困潦倒的境地,但依然保持良好的风度,这种达观超然的气度又有几人能做到呢?(丧家之犬是一个成语,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后因小人当政,他不得不离开了郑国后,而后又去了陈,却由于战乱再次离开。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对楚昭王十分敬佩,认为他是一个从谏如流,不迷信鬼神的贤明君主,所以一心想到楚国去。恰巧楚昭王派使臣前来邀请孔子前往。于是孔子决定率众弟子经陈去楚,蔡是必经之地。由于连年战乱,到处是难民,途中粮食被抢,师徒们忍饥挨饿,以草皮野果为生,生活艰难。屋漏偏逢连阴雨,此时陈蔡两国的大夫听说孔子一行要去楚国,因害怕孔子辅佐楚国使其强大而对自己不利,于是派兵将他们团团围住,打算活活困死他们。可是身处险境,孔子依然弹琴唱歌、讲道诵读。看着师傅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心直口快的子路忍不住跑来质问孔子:“老师难道感觉不到我们已经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了吗?”控死慢条斯理地说:“真正的君子,即使到了困厄之时,也能镇定自若;小人一遇到穷困就沉不住气,脾气暴躁,不能坚守原则。”他又说:“犀牛不是老虎,却在旷野中疲于奔命,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坚持用仁道治理国家难道错了吗?我们有啥错,以至于落得如今被围困的地步呢?”子路回答道:“也许是我们没有真正达到仁和智的境界吧,所以别人不信任,也不重用我们吧!”孔子很不满意子路的回答,又说:“仲由啊,你以为有仁德的人就一定会获得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因不食周粟而死在首阳山的事情呢?怎么还会有比干被挖心的祸事呢?因此,一个有仁德的人绝不会因为一时的困厄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子路出而子贡入。孔子又问子贡同样的问题。子贡回答:“也许是您的仁道学说太宏大了,所以哪个国家能容得下您,您是否能稍微降低一下标准呢?”孔子不满地说:“你要知道,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一定获得丰收;优秀的工匠有一手好技艺,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所以君子主张用自己的政治学说治理国家,却不能保证为世道所容。现在不思考怎样发扬自己的学说,反而去追求怎样被世人接受,你的目光太短浅了。”子贡出而颜回入。孔子同样问他。颜回答:“别人不接受,那是他的事。如果主张不够完善鲜明,哪是我们的耻辱。如果主张完善却不被重用,那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正确的主张不被人采纳,自己应该坚持下去,这才是君子的本色。”孔子欣慰地说:“颜回啊,如果你将来拥有许多财富,我愿意给你当管家。”颜回不愧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的话道出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多么难得啊,即便是在最穷困的时候,孔子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这就是孔子人格魅力所在吧。在被围困的第七天,楚国大夫叶公听说孔子等人被困,变帅军队前来搭救,并护送其去楚。一天一行人准备渡河去负函,却找不到渡口。环顾四下,只见两个隐士在耕田,子路便上前寻问渡口所在。虽知那人却不回答,反问:“车上坐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那人说:“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说完不再理会子路,又开始忙手中的活。子路把听到的话告诉孔子,孔子长叹一声说:“我们不可能和鸟兽一样生活,既然和天下人住在一起,那就要为老百姓谋取幸福,这就是我们一直奔走四方,游说各国执政者,希望改变世道的原因。隐居山林、逃避社会,这不是君子该干的事。正因为天下无道,我们才要周游列国,寻求贤明君主以改变世道,否则我便不用参政了。”身居乱世却能洁身自好,四处碰壁却不改初心,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晚年归鲁潜心教育

    经过多年的漂泊,却始终报国无门。晚年带着遗憾孔子回到了故乡鲁国。历经战乱和风雨,十多年的游历生活不仅没磨灭孔子的志向,反而拓宽了他的眼界,进而大大地提升了他的修养之道。只可惜一片赤诚始终不能被重用,在一声“莫我知乎”的慨叹中决定不再出仕,开始潜心做教育。他整理文献编写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所谓的儒家“六艺”,为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他的有教无类,打破了受教育者的阶级界限,让广大劳苦大众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力。他因材施教,注重品德培养,堪称现代教育的表率。他一生致力教育,坐拥弟子三千,虽始终不得志,但却为国家培养了优秀人才无数。他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更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游时的心境是怎样的呢?
孔子当时在国内遭到排挤,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实行周朝时期的仁政,只好带领着自己的弟子离开鲁国周游天下。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期,孔子的心情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孔子三次抵达卫国却也三次离开卫国,这也是孔子的三个时期。第一次抵达卫国时:孔子的心情是愉悦的,以为大志将报,天下要按照他所规划的发生...

孔子周游列国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

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 探寻孔子周游列国的原因与意义?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周游列国的经历也成为了人们探寻孔子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径。孔子周游列国的意义也非常深远。首先,广泛接触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使得他的...

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与他在鲁国受到排挤有很大关系。孔子主张师法古人,恢复周礼,借以来稳定社会秩序,不过这种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市场,因而孔子在鲁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排挤,孔子因而出走,周游列国。当然,孔子周游列国肯定不是为了单纯的游玩,孔子肯定也是有他的目的的。那就是宣传他的政治和教育思想,...

孔子周游列国的原因
孔子不断地向各国宣扬他“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结果四处碰壁,甚至有几次因为得罪了贵族大臣,差点丢了性命,但孔子的意志非但没有消沉下去,反而更加坚定。 孔子到了蔡国的第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派兵援救陈国。楚昭王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就派人...>> 问题四: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内容 公元前497年,阳...

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的原因:第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宣传自己的道德理念。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相互征战,周初制订的礼乐制度破坏殆尽.他提出要恢复周礼、实行仁政治德治的政治主张,却不被鲁国的统治者接受,,所以孔子选择出去周游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第二是...

孔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周游列国的?他一共花费了多少年?
孔子出生在春秋年末,那时候的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各个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孔子的政治主张是恢复周礼,实行仁政和德治。不过,他的理想并没有被楚国的国君所接受,所以他开始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之旅,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实现理想的国度。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历尽千辛...

两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是否真的走遍了七国?
无论王朝怎么变化,孔子的地位都不会动摇。孔子周游列国,不仅仅是游山玩水。 他更重要的目的是讲授和传播思想。 今天只从旅行的角度来说孔子这14年的活动范围。 在这十几个国家中,除洛邑以外,很多人相信,在地图上不能正确指出他们的位置。 孔子周游列国的真实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到...

孔子周游列国如何赚取财帛?孔子的钱财观是怎样的?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过他在世的时候,他的思想理念并没有被多数人所认可。所以孔子才会坚持周游列国,来推广自己的理念,只是收获的成效还是有限。孔子出游可没人给他买单,所以需要自己赚钱,那孔子的赚钱之道究竟是怎样的呢?其实孔子也想富裕,但他的欲望不是很强烈,而且愿意从事卑微的工作,来为自己赚...

孔子周游列国成功了吗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因为他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但那个时候正是春秋时期,各国多想能拥有更多的土地,只有进行战争,所以不可能听他的,孔子的政治主张当时显得很迂腐。当时是战争频繁的时期,大国欺负小国,小国要发展自强。孔子却要先行礼仪,感化他人,是无法行得通的。当时各国急于要加强军事和...

久治县13897993427: 孔子的政治生涯顺利吗?
解衬复方: 孔子虽然是以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身份留名千古,影响中国历史几千年.然而,他一生也热衷于政治事业,胸怀一腔报国热血,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有...

久治县13897993427: 何以不仕?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周游列国,何以不仕?
解衬复方: 孔子大半辈子牺牺惶惶,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没有被诸侯任用、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孔子为什么不被当时的诸侯任用呢?孔子曾说:“道不同...

久治县13897993427: 孔子为什么到哪里当官,都不要他? -
解衬复方: 孔子虽然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但是仕途各种点蜡.论其原因,第一,他个性耿直,死脑筋,不懂圆滑之道;第二,他对时局的认识不清,请他做官的君主大多是看重他的社会声誉,而不是他的政治才能;第三,他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君主需要,春秋战国正是诸侯纷争的时期,软乎乎的仁政不符合各国君主野心勃勃的欲望.所以,孔子的仕途才如此坎坷.

久治县13897993427: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00字,尽量多写感想 -
解衬复方:[答案] 近些天,我阅读了《孔子的故事》一书,感受颇深.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孔子出生到他初入仕途、问道求政、辗转仕途、周游列国到孔子逝世的经历.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跌宕起伏,但我最敬佩的并不是他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意志,...

久治县13897993427: 为什么 孔子会明垂青史 -
解衬复方: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时候鲁国人.孔子早年,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少年时候就流露出惊人的才华.他广收门徒,弟子遍布各地,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从王公贵族到三教九流.他经常带着弟子乘着车,到处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受到诸侯国的热情款待.公元前501年孔子在鲁国被任命为中都宰,但仕途坎坷,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施展.后来辞掉官职,潜心研究学问,到着弟子到处周游.其中最有名的有72个.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对中国影响深远.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完全是遵循了孔子的儒家学说的思想.孔子不仅仅影响了中国,他还在不断的影响着世界. 你说孔子为啥名垂青史!

久治县13897993427: 为何孔子在古代没有当官? -
解衬复方: 年轻的时候,孔子周游列国,想当官,施展抱负.中年以后,心灰意冷,不再想当官,一心从事教育事业.

久治县13897993427: 读了孔子周游列国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
解衬复方: 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遇到挫折(孔子的主张不受各诸侯国重用),我们不应该消极避世,而是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回来后 潜心教学 终成一代圣人)我个人认为,如果他的主张得到重用,他就不是当今被人称赞的孔子了,他也就是一个良史大夫罢了,不过孔夫子的思想是不会被重视的.

久治县13897993427: 孔子周游列国对他以后的事业有帮助么,若是有帮助,是什么帮助 -
解衬复方: 增长了见闻,了解了社会发展变化情况,为传播治国安邦的理念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

久治县13897993427: 就孔子的一生看来,他30/40岁时真正达到而立/不惑了吗?
解衬复方: 个人观点认为,孔子30岁时显然做到“而立”,但40岁“不惑”则见仁见智,看怎么解释“不惑”这个词了.一、我们先看看孔子说的“而立”和“不惑”是什么意思?...

久治县13897993427: 孔子周游列国对他以后成就事业有帮助么 -
解衬复方: 1:有帮助.但是,孔子终其一生也就是成就了儒家思想而已.除了真正理解了解他的学生还有世人,没有哪个统治者DER他.2:生逢乱世而不得志,逝后名垂青史.思想被后人不断错解,误读,甚至断章取义以达不可告人的目的.3:鄙视妇女,将儒家思想中的尚武精神去掉,使儒家思想完全变为统治者的工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