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里面蔺相如和廉颇,最后都是何种结局?

作者&投稿:方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将相和的主角,廉颇和蔺相如,后来都是什么结局呢?~

对于将相和这个典故,很多人相信都曾经听说过。故事的主角,就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


战国末期,秦国实力越来越强,逐渐威胁到与其接壤的赵国。赵国当时有一位很有名的老将军,名叫廉颇。廉颇常年为赵国抵御秦国大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同样是在这个时候,赵国又出了一个人,叫做蔺相如。蔺相如本是赵国一个普通的大臣,后来秦国提出,想要用地盘换取赵国手中的和氏璧。赵国虽然明知这是秦国的圈套,想要白拿走宝物,却不想给出任何回报。但当时秦国势大,赵国国王也没没有办法。就在这个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带着和氏璧远赴秦国。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蔺相如到了秦国之后,凭借自己的智慧,不但保住了和氏璧,而且也让秦国见识到了赵国抵御外敌的勇气和决心。从这次事件当中,还产生了一个成语,叫做完璧归赵。再后来,回到赵国之后,蔺相如名声大震,同时也被赵王委以重任。


但是,赵王对蔺相如的重视,却引来了老将廉颇的不满。廉颇认为,自己常年抵御秦国,功劳应该比蔺相如更大,所以经常刁难蔺相如。对于廉颇的刁难,蔺相如确实难得的大方起来,为了国家的大义,避免和廉颇冲突。廉颇知道这件事后,也深感羞愧不已,便自己带着荆条去蔺相如府上请罪,这也是成语负荆请罪的来历。
廉颇登门之后,两人彻底变成了好朋友,为赵国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两人一文一武,也被视作后世朝堂和睦的典范。
但是,你知道后来蔺相如和廉颇的结局是什么吗?
实际上,两人都是抱憾而终!


在廉颇负荆请罪这件事发生几年之后,当时在位的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登基。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变得越发强大,相比之下,赵国则变得更加的衰微。
同样是在这个时候,蔺相如则是重病缠身,廉颇也已经老迈。新登基的赵孝成王,对国家的认识不够清楚,反倒是想要大干一番。面对蔺相如和廉颇提出的保守策略,赵孝成王弃之不用,转而去信任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再之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因为赵王太过信任赵括,让赵括去领兵对付秦国,结果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一战,赵国被秦国坑杀了四十万大军,自此之后,实力彻底一蹶不振。
当时已是重病缠身的蔺相如,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直接气的吐血而死。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睢“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参见长平之战)。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问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蔺相如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五万人。
长平之战后,秦国趁势包围赵都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持续一年多,幸有魏公子信陵君窃取兵符相救得以不灭,但国力已大减。

燕以赵大伤于长平,以丞相栗腹为将,针对赵国“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的状况,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举兵攻赵。赵使廉颇为将,指挥了著名的帔代之战。他将全军分为两路,一路由乐乘率领直趋代地,抗击西路燕军,一路亲自率领,迎战燕军主力于帔城(今河北柏乡县北)。廉颇指挥为保卫乡土而同仇敌忾的赵军,采取集中兵力打敌正面的战法,首战告捷,挫敌兵锋,打掉了燕军的嚣张气焰。接着,他率领赵军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燕军主帅被斩,惊慌溃退。廉颇抓住燕军败退之机,立命赵军乘胜追击,长驱500里,于前250年进围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燕王喜眼看燕国危在旦夕,只好答应赵国提出的割让5城等全部要求,向赵国求和。廉颇因功封信平君,为相国。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前245年,带兵攻取了魏地笼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说明赵国国力又有恢复。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现在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之后李牧成为朝中重臣。

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年)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拔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此时,泰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臣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

赵王迁三年(前233年)赵将扈辄为秦将桓齮(又称樊于期)所败,丧师十万。秦又自北路进攻赵的后方,形势危急,赶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南下反击秦军,在宜安(今河北蒿城县西南二十里)大破秦军,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此战给秦国以沉重打击,李牧因功被封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复攻赵番吾(今河北省平山县南),李牧出兵迎战,再次重创秦军,但赵国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赵王中计,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从命,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撤换了司马尚。赵国临战而亲佞臣诛良将。三个月后,秦将王翦乘势急攻,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颜聚,赵国灭亡。

对于将相和这个典故,很多人相信都曾经听说过。故事的主角,就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


战国末期,秦国实力越来越强,逐渐威胁到与其接壤的赵国。赵国当时有一位很有名的老将军,名叫廉颇。廉颇常年为赵国抵御秦国大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同样是在这个时候,赵国又出了一个人,叫做蔺相如。蔺相如本是赵国一个普通的大臣,后来秦国提出,想要用地盘换取赵国手中的和氏璧。赵国虽然明知这是秦国的圈套,想要白拿走宝物,却不想给出任何回报。但当时秦国势大,赵国国王也没没有办法。就在这个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带着和氏璧远赴秦国。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蔺相如到了秦国之后,凭借自己的智慧,不但保住了和氏璧,而且也让秦国见识到了赵国抵御外敌的勇气和决心。从这次事件当中,还产生了一个成语,叫做完璧归赵。再后来,回到赵国之后,蔺相如名声大震,同时也被赵王委以重任。


但是,赵王对蔺相如的重视,却引来了老将廉颇的不满。廉颇认为,自己常年抵御秦国,功劳应该比蔺相如更大,所以经常刁难蔺相如。对于廉颇的刁难,蔺相如确实难得的大方起来,为了国家的大义,避免和廉颇冲突。廉颇知道这件事后,也深感羞愧不已,便自己带着荆条去蔺相如府上请罪,这也是成语负荆请罪的来历。

廉颇登门之后,两人彻底变成了好朋友,为赵国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两人一文一武,也被视作后世朝堂和睦的典范。

但是,你知道后来蔺相如和廉颇的结局是什么吗?

实际上,两人都是抱憾而终!


在廉颇负荆请罪这件事发生几年之后,当时在位的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登基。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变得越发强大,相比之下,赵国则变得更加的衰微。

同样是在这个时候,蔺相如则是重病缠身,廉颇也已经老迈。新登基的赵孝成王,对国家的认识不够清楚,反倒是想要大干一番。面对蔺相如和廉颇提出的保守策略,赵孝成王弃之不用,转而去信任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再之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因为赵王太过信任赵括,让赵括去领兵对付秦国,结果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一战,赵国被秦国坑杀了四十万大军,自此之后,实力彻底一蹶不振。

当时已是重病缠身的蔺相如,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直接气的吐血而死。


而老将廉颇,当时则是因为不再被赵王信任,赋闲在家。后来,赵国又被燕国进攻,廉颇再次率军抵御燕国,大胜而回,声望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就在这个时候,赵孝成王却又去世。下一任赵王忌惮廉颇的权势,再加上身边宦官的谗言,廉颇终于被迫流亡,先是逃到了魏国,后来又逃到了楚国,最后在楚国去世。




廉颇和蔺相如是怎么和好的
“蔺相如以口舌取功名,不过一介懦夫。他有什么气量?”虞卿说:“廉将军,秦王那么大的威势,蔺相如都不害怕,他怎么会怕你呢?蔺相如说,今天的秦国有点怕赵国,它所怕的,就是蔺相如跟廉将军的团结一致。如果你们俩互相攻击,那正是秦国所欢迎的事。那时,秦国就不怕赵国了,赵国就要遭受秦国...

蔺相如和廉颇
蔺相如原本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家的一名舍人。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悉,遗书赵王,愿以15城易璧。蔺相如在这危难关出使秦国。秦王接见赵使,接玉后又无意偿城,蔺相如智索国宝,严辞揭穿骗局。秦人欲以武力夺回璧玉,蔺相如“怒发冲冠”,“举璧睨柱”,表示与国宝共存亡的决心,...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说的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所以每当他见到廉颇之后都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蔺相如说的这些话被廉颇听到...

廉颇蔺相如之间怎样和好的
蔺相如听到这话,就经常留心,避免同廉颇会面。每逢朝会的时候,蔺相如常常托病请假,不去跟廉颇争地位名次排列的先后。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驾,他就连忙叫手下的人改走便道避开去。蔺相如的门客对这种情况愤愤不平。他们对蔺相如主:“您和廉将军同样都是上卿的大官,廉颇公然口出...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和廉颇是怎样和好的
您的胆子也太小了,这要我们怎么跟随,我决定离开你而去.蔺相如说当初在秦王那里(是指怒发冲冠,完璧归赵)我都没有怕过,怎么会怕廉颇将军呢,那是因为赵国现在要团结啊,我是丞相,他是将军,将相不和国家怎么会好呢,赵国怎么能够抵挡秦国呢.这句话后来廉颇知道了,很是惭愧,于是负荆请罪,两人和好....

廉颇和蔺相如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蔺相如回答下人说,别国之所以不敢侵占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俩,如果我们俩搞得水火不容的话,那么别国就会侵占赵国。蔺相如说的这些话传到廉颇耳里后,廉颇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廉耻,急忙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蔺相如看到廉颇这么有觉悟,也不鞭打他,和他谈论了一番后两人结为好友。由于两人...

将相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

将相和为什么将是廉颇,相是蔺相如?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

廉颇和蔺相如是什么关系?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成语: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是刎颈之交,为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战国时期赵国。廉颇是将军,“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作为赵国军政首长,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是赵王的左膀右臂。战国七雄,赵国将...

双塔区15130149484: 将相和前2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 -
仰类风诺: 完璧归赵 蔺相如本赵国一门客,廉颇乃武将. 危难之时,蔺进入秦国,将秦王欲霸占的和氏璧给拿回来.有胆有谋.回赵国后升官. 渑池之会 赵王秦王渑池相会,蔺相如以“五步之内血溅大王”要挟秦王,使秦王欲诋毁赵王的奸计不得逞.升官为相,位居廉颇之上. 将相和(负荆请罪) 廉颇不服蔺相如,认为蔺相如凭嘴舌之功,不可居其上,并称“见必辱之”,蔺相如却躲着他. 后来得知蔺是为了国家的团结与安危,才让着他,廉很内疚,负荆请罪. 于是,将相和.

双塔区15130149484: 将相和的三个小故事的结果 -
仰类风诺: 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 “ 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该故事也被编为同名京剧和影视剧等,广为流传.

双塔区15130149484: 战国时期,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怎么死的?
仰类风诺: 廉颇是客死异乡,老死的. 蔺相如是死在壮年,病死的.

双塔区15130149484: 将相和将指谁?相指谁?将相不和的原因是(),最后他们终于在() -
仰类风诺:[答案] 将”指(廉颇 ),“相”指( 蔺相如),他们不和的原因是(蔺相如的官职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廉颇认为蔺相如没什么能耐,仅凭耍嘴皮子不应官居战功显赫的自己之上 );后来又和好的原因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

双塔区15130149484: 蔺相如和廉颇后来又怎么和好的 -
仰类风诺: 蔺相如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爽,到处放话说有他没我.但是蔺相如顾全大局,每次都避让廉颇,一而再,再而三,蔺相如的一个仆人说,廉颇将军要对您不利,您不想办法解决,先生您这样躲避廉颇将军,您的胆子也太小了,这要我们怎么跟随,我决定离开你而去.蔺相如说当初在秦王那里(是指怒发冲冠,完璧归赵)我都没有怕过,怎么会怕廉颇将军呢,那是因为赵国现在要团结啊,我是丞相,他是将军,将相不和国家怎么会好呢,赵国怎么能够抵挡秦国呢.这句话后来廉颇知道了,很是惭愧,于是负荆请罪,两人和好.

双塔区15130149484: 《将相和》续写蔺相如和廉颇和好后,以后会怎么样?会发生什么故事? -
仰类风诺:[答案] 蔺相如看见廉颇脱下战袍,背上了荆条跪在蔺相如的门口,就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他双手扶起了跪在他门口的廉颇,将蔺相如请到屋里坐着.坐下之后,蔺相如就问:“不知廉大将军如此前来,且这副扮样,有何事?”廉颇叹了一口气,接着便懊悔...

双塔区15130149484: 将相和这篇课文的3个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
仰类风诺: 完璧归赵:起因是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换赵国的和氏璧.经过是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诚意,就骗他说璧上有瑕疵夺回了和氏璧,毁璧相逼.结果是顺利的完璧归赵. 渑池会:起因是秦赵两国在渑池相会.经过是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以死逼着...

双塔区15130149484: 将相和中最后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什么对比之下蔺相如什么 -
仰类风诺: 最终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不顾全大局、只知道自己、很自私,对比之下,蔺相如顾全大局、为国家着想.

双塔区15130149484: 将相和主要写了赵国的大臣廉颇和蔺相如之间从什么到什么的过程 -
仰类风诺: 将相和主要写了赵国的大臣廉颇和蔺相如之间从(彼此不和)到(成为亲密朋友)的过程

双塔区15130149484: 廉颇蔺相如之间在将相和之后发生了那些事? -
仰类风诺:[答案] 关于蔺相如,《史记》中的记载就只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国力日强,他儿子赵惠文王在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等文武大臣辅佐下,政治清明,武力强大.公元前279年,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