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作者&投稿:诺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说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

作者:山色归读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见文尾。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一般认为是孔子说的。所谓“俑”是指中国古代丧葬中用来陪葬的偶人。
作为象征殉葬奴隶的模拟品,在东周墓中逐渐采用,秦汉至隋唐盛行,北宋以后逐渐衰落。“其”是一个语气助词,用来表示揣测。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通常理解为:第一个用俑陪葬的人,大概会断子绝孙吧!我们现在常常用“始作俑者”指代恶劣风气的开创者。
孔圣人一生践行谨言慎行、三缄其口,并且他还多次教诲自己的弟子“君子绝交,不出恶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说话要文雅、有文采,否则流传不会久远)。
这种直白、气急败坏地咒人家断子绝孙的话,很难想象出自温文尔雅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口。
我们认为,“后”并非指后代,而是指后祀、祚命,即子孙的后福。“其无后乎”意思是别看你现在是贵族,再这样倒行逆施、穷凶极恶的话,你子孙后福就难保了。
当然语言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后世在引用时有所引申、发挥完全可以理解。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不仅理解上历来有争议,就是出处也存疑。它在孔子自己的著作中也没有,在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中也找不到,首见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也就是说孟子在与梁惠王讨论治国理政过程中,史无前例地引用了孔子的这句话。孟子并没有解释“其无后乎”的确切含义,但言谈之中对“始作俑者”的鄙视、厌恶态度溢于言表。
孔子为什么要骂用俑陪葬的人呢?其实孟子已经给出了答案——“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就是用与真人十分相似、逼真的“俑”来陪葬引起了孔子的极度不满。
我们知道周朝以前的商代,奴隶主、贵族中广泛采用活人殉葬。依照他们的逻辑:生前奴隶是奴隶主的附属品、“哞哞叫”的工具,奴隶主死后奴隶为其主子陪葬不过是破费了一些“工具”、“附属财物”,是很自然的事情。
“活人”做殉葬品。这是奴隶制社会的一个特征。
后来进入封建社会,以“俑”代之,可以算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这些陪葬的偶人由木、石、陶、铜等不同材料制成,以陶制的为多。
但是相对于活人殉葬,用陶俑陪葬不是更仁慈的表现吗?为什么引起孔子如此强烈的不满?这段话的语境是怎样的?
其实略微了解一下古代中国的丧葬史就知道:商代流行活人殉葬;周取代商后予以禁止,转而采用“刍灵”即草人来取代活人。
宋朝朱熹说:“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随护、护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
后来觉得模拟的“仿人”似乎也不人道,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天运”篇中也出现过“刍狗”,即祭祀时甚至一度舍弃“牺牲”等真实动物祭品,而采用草扎的狗来代替活狗作为祭品。
也就是说,在活人殉葬和俑殉葬之间有个草人殉葬阶段。草人代替真人殉葬是遵循周礼的。
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些诸侯国渐行奢华风气,使用更加像人的精致俑人来殉葬,使得用俑人代替草人成为可能和炫耀的资本,这是生产力的进步,却是文明的退步。
看来孔子如此厌恶发明俑人殉葬的人,自然是赞同俑人以前的丧葬之法了。但是孔子决不是赞同活人殉葬,而是赞同使用草人。
俑人不过比较像真人,孔子尚且大为恼火,“仁”是孔子学说的根本,一个提倡仁慈的人,怎么可能推崇用真人殉葬呢?
宋朝的大学问家朱熹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阐释就是“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与孟子的观点是一样的。
尊王复礼一直是孔夫子的追求,孔子谴责的是“始作俑者”跨出了第一步(僭越周礼),这种行为一定会被后来人所效仿和跟随。
那么一个僭越礼乐制度的的行为或者风气,如果不加以声讨,使之恢复到之前“理想”的行为和制度(周礼),那么最后一定会发展到弑君谋逆,刺王杀驾,所以他认为正是“礼崩乐坏”导致了后来的春秋战国乱象。
这才是孔夫子谴责的实质——有了第一个次挑战,就会有后人的第二次,和再后来人的无数次僭越周礼,乃至“是可忍孰不可忍!”,可见不可不止!
俑人的出现尽管是生产力的发展,但在孔子看来确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如果把孔子的话,放到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就不难发现,他是希望兴复周礼,以免文化的倒退和礼制上的混乱。
同时,儒家一向主张“厚养薄葬”。虽然用俑来代替人没有那么残忍,但是儒家思想中,这种以象征人的塑像来代替真人殉葬,其实从内心来说,还是轻贱人、奴役人的表现,都是不人道的,和真人殉葬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儒家以仁爱待人,以人殉葬自然是野蛮的、残暴的。孔夫子其实反对殉葬,更反对把陪葬品做得太像真人(比如俑),用几分像的草人意思一下就够了。
依照荀子的说法,陪葬品不必一定有,丧葬陪葬品也不必太在意,重点是对待生者的态度,用俑陪葬有点逃避应有的现实责任的意思。
所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原意是:“第一个用俑陪葬的人,(尽管目前是贵族,这么倒行逆施下去),大概(那些人的)后世子孙的福分难保!”
当然,这个“难保”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或许不能继续富贵尊荣、子嗣兴旺,发展到极致不就“断子绝孙”了吗?这样看来,本文开头那种理解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孔子说的这句话已历经数千年,其实它在“至圣”、“亚圣”说的众多格言、教诲中并不十分突出。只是近代有一位伟人在特定时期、特定场合反复引用了这句话,才让这句话在神州大地广为人知。
伟人以其坦荡的襟怀,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承担了对于“左”倾错误的责任。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有两条罪状:一个,一千零七万吨钢,是我下的决心,建议是我提的,结果九千万人上阵,补贴四十亿,“得不偿失”。第二个,人民公社,我无发明之权,有推广之权。但是始作俑者是我,推不掉。……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无后乎?中国的习惯,男孩叫有后,女孩不算。我一个儿子打死了,一个儿子疯了,我看是没有后的。
一个大炼钢铁,一个人民公社。大跃进的发明权是我,还是柯老?我同柯庆施谈过一次话,我说还是我。你那个属于意识形态,你有没有责任?……
从此闯下大祸,九千万人上阵。始作俑者是我,应该绝子绝孙!
既然无论是古圣先贤,还是近代伟人,都曾纠结于这句话,我们普通人有空时不妨静下心来,好好体味一下这句话的前世今生!
欢迎交流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翻译】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他是断子绝孙的。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指第一个用俑封杀活人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衍生成语”始作俑者“,意思是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译文】孔子曾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扩展资料:
争议:
1、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应当放在其语境中。《孟子·梁惠王》章中,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呢?在此语境中,推断孔子是持否定态度的。
2、商朝时期流行真人殉葬,周朝予以禁止,转而采用草人来取代活人。后来有些诸侯国渐行奢华风气,使用更加像人的精致俑人,这其实在开历史的倒车。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孔子的话是希望恢复周礼,以免文化的倒退。
3、为始作俑者含义正名,认为真正含义,是指“开始作俑来殉葬的人,难道就绝后了吗”。孔子时代,已经普遍采用俑人代替活人殉葬,推责用俑替人殉葬的人绝后,和事实逻辑不符。况且孔子认为“仁者爱人”,用俑代人来殉葬免除人死之灾的人是仁者,孔子应当是持肯定的态度。
4、近来,有一些学者指出,“后”的解释应为“后来人”。草人代替真人殉葬循周礼,而社会生产力发展,使用俑人代替草人成为可能和炫耀的资本。
“始作俑者”跨出了第一步(僭越周礼),这种行为一定会被后来人所效仿和跟随。这才是孔夫子谴责的实质:僭越周礼,不可不止!那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解释为——“第一个开始做陶俑殉葬的人,他不会有后来人(所效仿)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始作俑者

这句话,典出《孟子 - 梁惠王上》原文是: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论语中并没有这句话,这句话来自孟子的转述,也就是说,这话也许不是孔子说的,是孟子假托的。当然这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另外,孔孟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学术体系,就算是孟子假托的,孟子对俑的看法也应该符合仁的观点。而且这篇文章中,孟子是对梁惠王讲述仁政的道理。所以,更难想象,孟子引用的孔子的话是说人殉更好。好,我们具体看这句话。

未看孟子原文的时候,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最初的理解是,始作俑者(不用人殉者),其无后乎(难道就断子绝孙了么?)?也就是说,你看不用人殉的帝王将相,后代不也很兴旺发达么?就是说,人殉不是必要的。

朱熹的观点是“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就是说,朱熹认为以前的葬制,陪葬的是一捆草,只是略有点象人,而后来的木俑,陶俑,非常象人,所以孔子说这是不仁的,骂他们绝后。但是实际上我们知道人殉是世界各国早期文化中都有的。所以,俑的殉葬方式应该是晚于人殉的.
但是,从孟子的原文的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的意思应该是,“孔子说,‘最早以俑殉葬的人,他们断子绝孙啊!’,孔子这么说是因为俑象人形,(这是不仁的啊)。何况让自己的人民冻饿而死呢,(那就更不用说是非常不仁的啊)”也就是说,孔孟连以俑殉葬都反对(因为不仁),更何况是以人殉葬呢。

另有说法,孔子的时代,一般认为是先有各种俑殉,才有人殉,比较接近朱熹的看法。孔子的骂,就是骂俑殉的发展最终带来了人殉。这种说法也符合仁的观点。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孔子是认为不该把人形的东西用来陪葬。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成语】: 始作俑者( shǐ zuò yǒng zhě),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原文:曰:“庖(páo)有肥肉,厩(jiù)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piǎo),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
【翻译】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他是断子绝孙的。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指第一个用俑封杀活人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衍生成语”始作俑者“,意思是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意思是:开始制作俑的人,难道他自己就没有后代吗?比喻那些无端生事、肇始恶例的人将会受到报应,其不良行为会影响后代。详细解释如下:在古代中国,俑是一种陪葬品,通常为陶制或木制,用以模拟人类活动,象征着死者在来世的生活。始作俑者指的是最早开始用人形俑陪葬的人。这种...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何含义?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意思是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应该让他断子绝孙。含义是孔子从“仁爱”理念出发,抨击模拟殉葬的“不仁”之举。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节选: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意思?
1、句中字词解释:(1)始:起头,最初,与“终”相对。(2)无后:没有后嗣。(3)象人:木偶人;泥人。2、原文: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

孔子说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出自孔子之口,他骂第一个做坏事的人断子绝孙典出《孟子 - 梁惠王上》原文是: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从...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
“始作俑者”一般是这样解释的:第一个干坏事的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也就这样理解: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应该让他断子绝孙。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里,“绝后”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并且还和孝顺联系在了一起:对父母不孝顺的事情大的有三件,自己无后而使家族...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意思是:开始制作俑的人,难道就没有后代吗?这句话是一种强烈的指责,表示对始作俑者的行为深感不满和愤怒。以下是 一、基本含义 “始作俑者”字面上解释为“第一个制作俑的人”。在古代,俑是一种用于陪葬的陶制人形物,代表活人的形象。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死后之事...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解释
1、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按照字面理解就是: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作为一句单独的引用语,这句话常常被冠以多种解释,而要理解这句话,还得先回到它本身的语境中来看。2、孟子是在告诫梁惠王,用人形的陶勇陪葬都让人深恶痛绝,更应该体谅...

福田区19335812146: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
祖卓强力:[答案] 始作俑者,典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意思是,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

福田区19335812146: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什么意思 -
祖卓强力: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 之也.“始作俑者”一般是这样解释的:第一个干坏事的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也就这样理解:第一个干坏事的人(或者恶劣风气的第一个带动人)应该让他断子绝孙.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里,“绝后”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并且还和孝顺联系在了一起:对父母不孝顺的事情大的有三件,自己无后而使家族的血脉无法传承是三者中最大的不孝.

福田区19335812146: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有何含义 -
祖卓强力:[答案] 意思是:第一个发明用陶俑殉葬而使活人殉葬成为风俗者,他大概不会有后代吧.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孔子的话:“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福田区19335812146: 孔子的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指什么啊?如果是说反对人殉,那么具体的字面翻译又是什么呢? -
祖卓强力:[答案]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梁惠王上》).是孟子和梁惠王对话,对这句话历来有多种解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代表了孟子对“始作俑者”的鄙视和反对.但是孔子的原意就需要分辨,我们...

福田区19335812146: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出自孔子之口,他骂第一个做坏事的人断子绝孙,一般而言,孔子很少骂人的,说明这件事情的可恨度是那么... -
祖卓强力:[答案] 这句话,典出《孟子 - 梁惠王上》原文是: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福田区19335812146: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表示了他的什么思想? -
祖卓强力:[答案] 现行云云大家译这句多为 孔子说:首先想到以俑倍葬的人,大概没有子孙继嗣的福分了吧!按:上古多以活人殉葬,后觉得不仁遂以俑代替,这麽做在俗人眼人犹以为仁,在圣人看来却是,不得活人而殉死,还要以人俑代人,其欲人殉之心也甚,故...

福田区19335812146: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其的意思 -
祖卓强力:[答案]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的“其”:表示诘问,难道的意思. 这是孔子的话,现在很多人都把这句话形容是一种脏话,表示是断子绝后的意思,其实这句话应该这样翻译——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第一个做出(某件)坏事的人,难道就怕会断了自己后路吗?

福田区19335812146: “始作俑者”语出《孟子.梁惠王》篇,意思到底是什么?难道我们要盲从朱熹四书集注的说法?? -
祖卓强力:[答案] 原文: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译文: 孔子说:最先开始用土陶踊殉葬的统治者,他们(并)没有断绝子孙后代.(为什么他们这样做呢?因为他们心中有仁,所以取消了残酷的活人殉葬方式)...

福田区19335812146: “始作俑者”是什么意思? -
祖卓强力:[答案] 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编辑本段]典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福田区19335812146: 关于孔子孟子的故事,急! -
祖卓强力:[答案] 孟子故事: 1.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