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高于孔子...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吗?

作者&投稿:丑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AD项说法明显错误;董仲舒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ACD均错。朱熹吸收了佛道思想创立了理学,发展了儒学,使儒学发展到思辨化的阶段,故选B。

思辨性
即脱离社会实践,在书斋中,通过抽象的思考、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的哲学。万物要经辨识,才会区别物与物之间的差异;万事要用辩证眼光看,方能分清事与事之间的联系。
宋明理学作为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分支,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思辨性。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相对而言,儒家滞后了。
宋代的理学家们认识到,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在宋明儒学家看来,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性伪说”,董仲舒的“阴阳灾异世界观”,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够充分,要么是混乱不清或者错误,或者实际上已误入歧途。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一方面借鉴道、玄甚至是道教和佛学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
吸收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形上学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扩展资料:
宋明理学除了“思辨化”的另一个特点:
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特别强调义理,其实就是强调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无论是哲学层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都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
理解宋明理学:
“理学”一词,是指当时学者们从道统观念出发所说的符合先秦儒学精神的正统儒学。
程颢“自家体贴出”了“‘天理’二字”,这就将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表达成“天人一理”的形式了,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也就被“理”代替了,宋明理学也就由此得名。
宋明理学所谓的“天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所谓万物只是一个天理。
朱熹更把天理视同三纲五常,升格为人性的最高境界,由此推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论断。王阳明的心学则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将良知视为天理。

朱子高于孔子,正是说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看这篇论文
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史上是进人了一个新阶段,特别在儒学哲理化方面作出了贡献。宋代的理学正宗,一般列举有濂、洛、关、闽四大学派,宗主是周敦颐、二程(程颢、程颐)、张载和朱熹,他们分别被称为理学的开山祖、奠基人、集大成者。

  关於儒学的哲理化问题,由於其自身思想的特点和国情的需要,儒家的政治伦理学不大著意於思辨性的提高。但经过魏晋面北朝到隋唐时期玄学和佛教的冲击,一些正统派的儒家,感到对佛、道的驳难时,虽然政治上可以压倒对方,而理论上却显得贫乏,如韩愈就是例子。不过韩愈虽然反佛,但他的道统还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李翱的灭情复性说,虽说是羽翼《中庸》,其实所要恢复的却是清净寂灭的佛、老本性。但他这样经过一番论证,思辨性却大有提高。所以从反对声中来融合佛老思想,从而为儒学的哲理化,又开出一条可供应用的途径。

  周敦颐(公元1017—1073)一向被认为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但他留下的哲学著作不多,主要有一篇二百多字的(太极图说)和不满三千字的《通书》,却奠下了他在理学家中的崇高地位。他所以取得这种成就,是由於他在当时儒、佛、道思想矛盾融合的形势下,对於《老子》和道家的「『无极』、《易传》的『太极』、《中庸》的『诚』,以及五行阴阳等思想资料进行熔铸改造,提出『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物则不通,神妙万物”的动静观,以及“主静立人极”的伦理观等合题,从而对宇宙生成、万物变化,到建立符合封建统治的人伦道德标准等方面,都把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作出了词约义丰的概括。

  但是由於周敦颐的著作,其中多是概括性的哲理语言,而提出的又多是论点和论纲,并未作系统的、具体的阐发和论证。逭一方面固然给人以启迪,留有参详余地;但另方面却又容易使人产生歧解。从而出现了「惟周子著书最少,而诸儒辨论,则惟周子之书最多」(《宋四子抄释·提要》)的情况。周敦颐的学说,後来贯穿朱熹的辨论和解释,对儒学的哲理化起到重要作用,下一部分再为详说。

  张载(公元1020—1077)生活年代与周敦颐同时。他虽然也被称为理学创始人之一,但思想理路与周子不大相同,在哲学世界观上他是坚持气化论,而有别於程、朱的理本论。张载提出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两重人性起源论。他认为天地之性是善的,就是仁义礼智,是人的形体未形成之前已经存在;气质之性则有善有恶,是人的形体形成之後才有的。两者关系是∶「 形而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宋张载撰:《正蒙·诚明》中华书局编校本,1978年8月,页23。)
在张载之前,对人性善恶往往只从道德上立论,他却把仁义礼智说成是天赋的善性来源,从而将儒家的道德伦理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这就为後来理学家普遍推出「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提供人性上的理论依据。

  在认识论上,张载又提出「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两个认识来源,本来这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但张载却把两者对立起来,认为「耳目内外之合」的感性认识是浅薄的,是「闻见小知」,而『德性所知,不萌於见闻」(《正蒙·大心》,同前注,页24)。他要达到「穷神知化,与天为一」的境界(《正蒙·神化》,同前注,页17)。主张「大其心」去『合天心」,直接去把握无限的宇宙总体,所谓『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正蒙:天道》同前注,页15),这就为理学家们的天人合一宇宙论提供了认识上的根据。

  张载虽然在世界观上坚持气化论,但由於他在人性论和认识论上的两重性观点,承认『上知下愚』有『不可变者也』(同注②,页23)。应用到社会人事方面就形成为『理一分殊』理论,他写的《西铭》因此受到程颐的重视,後来又为朱熹所充实和发挥,对儒学的哲理化,继续起著先导的作用。
程颢(公元1032—1085)、程颐(公元1033—1107)兄弟,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俩虽曾受业於周敦颐,辈分也比张载为晚,但在正统理学中的地位却超过周、张,在儒学哲理化的过程中起到划时代的重要作用。

  二程是首先明白无误地将『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程颢曾经自负地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宋程颢、程颐撰:《河南程氏外书》,卷12, 《二程集》中华书局王孝鱼点校本,1984年8月,页424)可见这是前无古人的独家创造。当然『理』或『天理』这个词早巳使用,但作为世界的本体,成为造化之本,万物之源,则确是二程的创举。他们承认张载的气化论,但反对作为本体。理由是『凡物之散,其气遂尽,後复归本原之理.』所以『天地之化,自然生生不穷』,而『往来屈伸,只是理也』(《河南程氏遗书》卷15,同前注,页163、页148)。他们认为气是有聚散、生灭的,并不是永恒的绝对体,所以从本体论来讲,『天下只有一个理』(《河南程氏遗书》卷18,同前注,页196)、『理者,实也,本也』(《河南程氏遗书》卷11,同前注,页125)、『所以谓万物一体者, 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河南程氏遗书》卷2下, 同前注,页33)。即只有理才是真实存在的唯一本体。

  二程既强调『天下无实於理者』(《河南程氏遗书》卷3,同前注,页66),但又不能和具体实物混同,因此又说『理,无形也』(《河南程氏粹言》卷1,同前注,页1175)。即是说『理』不是实有其形,而是实有其体,这是永恒绝对不变的。所以说『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上头来,更怎生说得存亡加减。是佗元无少欠,百理具备』 (同注⑩,页31)。

  二程遗个『理』本体,既不同於有聚散生灭的气化物,又可以避免佛、道的虚无本体有归於空虚寂灭的危险。二程『唯理唯实』的观点,把本体界定为体有而非无、形化而不空的绝对体,这显示出理学比佛、老有更高的思维水平。

  在周、程之後对儒学哲理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南宋的朱熹(公元1130—1200年),他是宋代正宗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二程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但『理』怎样会成为宇宙的本体?他是与周敦颐所讲的,『太极』联系起来,并且用很大气力为之辩解,并作出详细的阐释和论证。

  本文上面讲过,周敦颐写的《太极图说》,由於是词义丰的概括,容易使人产生歧解。同时他制作的《太极圃》虽说是对《易传》的阐发,但正如朱彝尊在《太极图授受考》中所说『自汉以来,诸儒言《易》,莫有及《太极图》者。惟道家者流,有《上方大洞真元妙经》,著太极三五之说,其 後,『衍有无极、太极诸图』。黄宗炎在《太极图说辨》中,则指出周敦颐的《太极图》是来自陈搏的《无极图》。这些说法似都有所根据。在我国早期的道教著作,如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就是把周易、黄老学说和炼丹术结合在一起,以阴阳交合和八卦相配的学说来阐明炼丹成仙的理论。後来的道教徒并推衍出许多图式,既是讲炼丹术,又是讲宇宙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扬弃了其中炼丹术的内容,使之成为宇宙发生论的式。但是他虽将道教的《无极图》改头换面,却由於保留下『无极』这一术语,故为陆九渊兄弟所诟病,并断言周说以无极加於太极之上不合儒家宗旨。

  对周敦颐这些来自道教的思想,二程是采取回避态度。他们既不提及(太极图》,也没有讲过无极。到了朱熹时由於陆氏兄弟的驳难,他不能不为之洗刷,认为周敦颐发明《太极图》,是『不由师传,默契道体』,是.『得之於心,而天地万物之理,巨细幽明,高下精粗,无所不贯,於是始为此图以发其秘尔』(朱熹:《再定太极通书後序》,《朱文公文集》,卷76,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编缩印明刊本,页1398)。

  不过朱子只是用「默契道体」。「得之於心」一类的话为周说辩解是不够的,他必须对无极与太极的关系问题作出新的解释。办法是对《太极图说》的首句作原则性的修订,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他看到《宋史实录》中原来所载的《图说》,首句是「自无极而为太极」,九江本则作「无极而生太极」。这是明白说出无极是在太极之先,痕迹过於明显。他提出这些本子是增字失误,却断定首句应为『无极而太极」,并对此作了新解:『周子所谓无极而太极,非谓太极之上,别有无极也,但言太极非有物耳.』『极,是道理之极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只是一个实理.『无极而太极,正所谓无此形状,而有此道理耳.」(《周子全书·太极图说·集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1938年3月,页5)朱熹不像二程那样对太极加以回避,他把太极解释为总天地万物之理,又只是一个实理,这就将周、程的思想联系起来,并加以概括提高。对无极与太极的关系,他是巧妙地排除无极在太极之先或是产生太极的印象,使《太极图说》中的道教思想,得以消弭无形;而儒学传统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却以『理』这一最高范畴的普遍形式上升为宇宙本体,从而取代董仲舒儒学中『天』的地位。自是儒家的天命论演化为天理观,天人感应的神学发展为天人一本的理学。儒家思想缺乏思辨性的弱点,随著朱熹等人的努力而得到改善和加强,特别在哲学世界观方面,朱熹对儒学哲理化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熹既将太极解释为总天地万物之理,这总的理只有一个,就是「理一」。但这个「理」又是无所不在的,是规定着万事万物所以然的道理。这个总的理有不同的分布点,就是『分殊』。朱熹对此加以阐释说:「本只是一太极(理), 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 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94,上海:中华书局,王星贤点校本,1986年3月,页2409)「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朱子语类》,卷6,页99)这里所讲的就是「理一分殊」,是朱熹在促使儒学哲理化的过程中,所完成的一项重要理论建构。

  上面朱熹讲的『理一分殊』,这种理论是来源於佛教华严宗的「一多相摄」。朱熹对此并不明言,只是认为佛教也有这种思想。他说:『释氏云:『一月普现一切水(月),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释氏也窥见得这些道理.』(《朱子语类》,卷18,页399)他这里说的就是『月印万川』的比喻,佛教和朱学都以此形象地说明一多相摄、理一分殊和万殊一本的理论,自是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秩序,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政治伦理道德,都被说成是至高无上的天理,就像天空皓月一样普照大地。在天理的笼罩下, 人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本分,依从天理行事。这即是说,只要人们接受「理一分殊」的理论说教,就会自觉自愿地去遵守封建道德伦理纲常。自是儒家世界观经过哲理化的改造,
从取得的社会功效来说也是大有提高。

  朱熹既然界定「理」或「天理」作为宇宙的本体,是哲学的最高范畴,那么人们又怎样去认识这个理呢?他一方面利用《礼记·大学篇》中讲「格物致知」的古老命题,作出更为详尽的发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几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朱熹撰:《大学章句·补格物章》,上海:世界书局,《四书五经》宋元人注本,1936年4月,页3)朱熹造段发挥是符合认识论原理的。因为认识就有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由「零细」上升到「全体」、由『现象」深入到「本质」的过程。朱熹所理解的格物致知就表明有循序渐进的意思。至於他讲的「一旦豁然贯通」这并不等於佛家的『顿悟』,因为它是在『用力既久』的格物基础上达到的,是由「积累」到「贯通」的认识过程,因而这是含有认识飞跃的合理因素。不过另方面朱熹确也碰到一个难点。即他的『理一分殊』理论,认定万事万物之理只是太极这一总体之理的分殊。而这个「无人身的理性」,它流行於物中就成为「在物之理」;流行於心中则成为「在己之理」。

  因此他所谓『格物致知』,表面上是人的主体作用於客体,但「物之理」与「己之理」都无非是太极之理的「流行」,所以两者之间的「对置」是虚假的,最後还得承认是「心包万理,万理具於一心」(《朱子语类》,卷9,页155),那么所谓「一旦豁然贯通」,与陆九洲讲的「心学」就难有所区别了。

  本文上面讲到,张载曾提出「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两个认识来源,并将两者割裂开来,朱熹是想弥补这个缺陷,所以提出『欲致吾之知,在即物以穷其理也。』但他又要讲「万理具於一心」,这就使『即物穷理』与『内心求理』两者之间难以协调,终於无法达到从感性到理性这一科学认识论的发展途径,这是朱熹思想中所难以解脱的矛盾和局限。

  本文上面还谈到,张载曾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两重人性谕,二程和朱熹对这种区分都甚为赞赏。朱熹认为:孟子讲性善,说人性中潜藏着仁义礼知『四端』,这只是说到天命之性,但对恶从,何来,由於『不曾说得气质之性,所以亦费分疏」(《朱子语类》,卷4,页70)。至於荀子主张性恶,『只见得不好底性』(《朱子语类》,卷59,页1389),却未能回答善从何来。即是说孟、荀的人性谕都各有偏颇,唯有张载、二程阐发的两重人性沦,使原来在道德上的善恶归属,上升到从本体论上来解决人性来源问题。因此朱熹称赞张载对两种人性来源的阐发是「有功於圣门,有补於後学」。『故张、程之说立,则诸广之说泯矣」 (问注②,页70)。而天地之性既是天理的流行,因此又被称为义理之性,性即理也,道德论与宇宙论合而为一,儒学哲理化的程度,又得到了提高。

  总的来说,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儒家思想哲理化的过程中,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儒学的理论思维水平得到提高,对此我们要给以应有的历史评价。

川菜多辣味,淮扬多本味。现在川味很流行,你认为是因为川菜更多地利用和保存了食材的营养和本味吗?


朱子高于孔子...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吗?
朱子高于孔子,正是说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看这篇论文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史上是进人了一个新阶段,特别在儒学哲理化方面作出了贡献。宋代的理学正宗,一般列举有濂、洛、关、闽四大学派,宗主是周敦颐、二程(程颢、程颐)、张载和朱熹,他们分别被称为理学的开山祖、奠基人、集大成者。 关...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如下:上联语带双关,一层意思是指人脸上都是眼珠子在鼻孔子上,另一层意思是说按常理孔子应该是穿在珠子上可是现在却反过来珠子穿在了孔子上。下联也是语带双关,一层意思是说男人都是先有眉毛后有胡须,另一层意思是说按常理眉先生应该比后生的胡...

从朱子和孔子的故事里(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呼得到了什么启迪...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是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材料一中朱子高于孔子材料中眉先生指谁
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下联:眉先生、须后生、后生长过先生" 眉毛先生出来,胡子而后生出来。但是胡子比眉毛要长。借指江山代有才人出,后辈超过前辈。

上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 下联是什么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胡后生,眉先生,后生长过先生。(备注:上联是说:因为眼睛在鼻子的上面,所以眼睛比鼻子高。下联是说:虽然胡须是后来长出来的,但是它比先长出来的眉毛还长[cháng]。朱子、孔子是专有名词;后生、先生也是专有名词)...

为什么说朱子高于孔子
朱子是朱熹,朱熹是宋明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而理学就是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朱熹继承和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儒学,体现了儒学的与时俱进性(这也是儒学能够兴盛千年的重要原因),不能理解为朱熹的成就高于孔子。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须后生、后生长过先生" 在这...
ls们对于朱熹(朱子)和孔子背景的介绍我就不赘言了,但需要声明的是,上联并不是说朱熹的成就高于孔子,首先孔子是万世师表,是教育的开创者,他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企及的,所以愚见以为这句是前后呼应,指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当然也包含作者对朱熹的肯定,他是理学的极大成者,“高”也就是此处...

上联:眉先生胡先生,后生反比先生长!有谁能对出下联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居然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确实长过先生清朝有名的翰林院大学士周起谓为官之后,一日,路遇曾经教书先生。先生见到周起谓便生出一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居然高于孔子?”“珠子”与“朱子”谐音。眼珠子长得高过鼻子,意为学生周起谓的地位比他还高。周起谓稍作...

材料一中国对联艺术宝库材料二日本科学
材料一:中国对联艺术宝库中有这样一幅非常典型的双关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材料二:日本科学史学家薮内清认为:“北宋时……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不存在科学不科学的问题。C项两人都有贡献,没有大小之分,甚至说孔子要比朱子的贡献更大些。D项明显错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子时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哲学,两者在表述上是有区别的(见新课程高中人民版人教版课本)。

施秉县17783979912: 材料一中朱子高于孔子的喻意是什么 -
却霞路成:[答案]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C )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使儒学成为...

施秉县17783979912: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 -
却霞路成:[选项] A.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 朱熹以后要步入仕途须读儒家经典 D. 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施秉县17783979912: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 -
却霞路成:[选项] 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 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 C. 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D.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

施秉县17783979912: 为什么说朱子高于孔子 -
却霞路成: 朱子是朱熹,朱熹是宋明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而理学就是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朱熹继承和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儒学,体现了儒学的与时俱进性(这也是儒学能够兴盛千年的重要原因),不能理解为朱熹的成就高于孔子.

施秉县17783979912: 眼朱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什么意思 -
却霞路成: 朱子,即朱熹,接指眼珠.孔子,即孔丘明,接指鼻孔.因为眼珠比鼻孔高,所以朱子的才学与修养比孔子高.

施秉县17783979912: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须后生、后生长过先生" 在这对联中,对于"朱子高于孔子"这句话隐含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 -
却霞路成:[答案] ls们对于朱熹(朱子)和孔子背景的介绍我就不赘言了,但需要声明的是,上联并不是说朱熹的成就高于孔子,首先孔子是万世师表,是教育的开创者,他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企及的,所以愚见以为这句是前后呼应,指的是江山代有才...

施秉县17783979912: 朱熹对儒家发展的影响 -
却霞路成: 朱熹进一步发挥了程颐的思想,把“仁”为“理”的道理讲得更加清楚.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理的含义:①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

施秉县17783979912: 材料一中朱子高于孔子材料中眉先生指谁 -
却霞路成: 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下联:眉先生、须后生、后生长过先生" 眉毛先生出来,胡子而后生出来.但是胡子比眉毛要长.借指江山代有才人出,后辈超过前辈.

施秉县17783979912: 大儒朱熹的儒学主张与孔子的正统儒家思想差别有多大?
却霞路成: 朱熹是宋代儒学集大成者,他对儒家思想发展所形成的理学 即其所谓的义理之学是以儒家的义理为宗旨的,也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哲理化.朱熹在《行宫便殿奏札》中突出...

施秉县17783979912: 朱熹与孔子的比较 -
却霞路成: 孔子比朱熹好的地方举一例说明,朱熹说男女不可接触,叔嫂间也同此,即使嫂嫂掉入水中,叔叔在旁看见了,也不能搭救,所谓男女授受不亲.他比孔子更封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