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前面一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穰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上句是什么~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 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经历,颇多难言之痛,至闷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实在可谓“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诗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 《宿驼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就是这样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读李商隐的诗,常常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隔”字。而这个“隔”字,孕育其中的则是无尽的“怨”和“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是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怨;“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情人之间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也暗含着“隔”,那是情真意笃的夫妻之间无以剪烛夜话的惆怅和凄苦。这一个“隔”字,无疑还是诗人枯立于人世的写照,又正是这“隔”字,造成的太多的距离,成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大痛。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全诗紧紧扣住了诗题的“寄怀”,诗中的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无不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凭藉,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诗人虽然与友人“身隔”,而却无不在祈盼着“情通”,这或许就是诗人所说的一种“心有灵犀”吧。 这样看来,晚唐的那雨声,便也一直滴到今天,滴在我们的心上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

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经历,颇多难言之痛,至闷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实在可谓“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诗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

《宿驼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就是这样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读李商隐的诗,常常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隔”字。而这个“隔”字,孕育其中的则是无尽的“怨”和“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是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怨;“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情人之间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也暗含着“隔”,那是情真意笃的夫妻之间无以剪烛夜话的惆怅和凄苦。这一个“隔”字,无疑还是诗人枯立于人世的写照,又正是这“隔”字,造成的太多的距离,成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大痛。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全诗紧紧扣住了诗题的“寄怀”,诗中的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无不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凭藉,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诗人虽然与友人“身隔”,而却无不在祈盼着“情通”,这或许就是诗人所说的一种“心有灵犀”吧。

这样看来,晚唐的那雨声,便也一直滴到今天,滴在我们的心上了。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霜飞晚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诗名是啥?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求采纳

《红楼梦》“留得残荷听雨声"哪个字和原诗不同,作者为何将这个字改动...
李商隐原诗是“留得枯荷听雨声”,但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将“枯荷”改成了“残荷”,“残”比“枯”更贴近林黛玉的生活,林妹妹的人生并不枯萎,相反她是明艳鲜丽的,只可惜林妹妹的人生注定残缺,这也让整部小说都笼罩着一层悲剧的色彩。林妹妹在四岁的那年就失去了亲生母亲,虽然外祖母可怜见...

留得残荷听雨声
是李商隐的诗句,也在《红楼梦》里出现过,林黛玉说她最不爱李商隐的诗,但却偏偏只喜欢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所谓诗无达诂,我也只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残荷”象征年老,而且孤独,因为荷叶残枯的时候,往往周围的“同伴”也都已经七零八落了。斑斑点点的雨滴打将下来,可以想象那时气氛凝重,...

红楼梦中林黛玉最喜欢的李商隐的一句诗 林黛玉有没有说过:"我的眼里只 ...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 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一段。

"留得残荷听雨声"和"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
心境不同的感觉,前一句有一种悠然自得闲情逸致的在窗台上欣赏风景聆听万物的感觉。后一句就感觉人生波折不断困难中冒雨前行的无奈何和悲凉不得已的感觉。

请问"谁家秋院无风入,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话什么意思?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摘自红楼的,描写的是一番凄凉的景色,谁都会有孤独的时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自己慢慢的品尝和体会。

绝唱的阅读答案
赏析: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4.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5.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

《宿骆氏亭怀寄崔雍崔衮》李商隐 本诗相关的背景人物 以及怎样理解 讲解...
竹坞无尘水槛清,——竹林中了然无尘,栏杆外溪水清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远隔数城也要向君传递对君的相思之情 秋阴不散霜飞晚,——秋天阴霾之气萦绕不散的傍晚霜雪飞舞 留得枯荷听雨声。——荷塘中只留得片片枯叶,还有我在旁听着冷雨打叶声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8651...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留得残荷听雨声”,雨声自然是有的,细细腻腻,听起来苏苏痒痒的,就像诗的声音在心灵中回荡,是凄清的美的触动。大路上坑坑洼洼有大片的积水,淹没着凋零的枫叶,隐约透着血的颜色。 “秋天摧残了自己,以凄寒的姿容向大自然昭示哲理。而生命不解风情,沉溺于永不释怀的萧衰与不自信,最终让白雪飞霜来填补视觉的空白...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出自何处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词是: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

长安区17839474465: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全诗是什么? -
谈广奥力:[答案] 出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作者: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长安区17839474465: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谁的诗句,可以列出原文 -
谈广奥力: 1、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嫌弃大观园中的荷叶已经残败,随口叨叨说破荷叶可恨,要遣人拔去.黛玉却偏偏和他争论,说平时并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独爱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于是宝玉听到黛玉的...

长安区17839474465: “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全诗是什么? -
谈广奥力: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赏析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

长安区17839474465: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哪为诗人哪首诗里的啊?
谈广奥力: 是李商隐的诗句,也在《红楼梦》里出现过,林黛玉说她最不爱李商隐的诗,但却偏偏只喜欢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出自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

长安区17839474465: 留得残荷听雨声 是谁的诗句,可以列出原文及解析吗?以及对意境的说明 -
谈广奥力: 原诗是“ 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译诗: 竹林如屏,无纤尘, 青青栏杆,池水漾, 碧波澄,空际启思神, 遥想那,崔家兄弟, 城关叠叠,相...

长安区17839474465: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谁的诗? -
谈广奥力:[答案] 残荷听雨,典故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中写道: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长安区17839474465: "留得残荷听雨声"选自哪里? -
谈广奥力: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长安区17839474465: 李商隐的诗 留得残荷听雨声 哪位请告知上句 -
谈广奥力: 散不尽,似愁秋云,更那堪,晚来霜风凄紧,留几扇,残叶败荷,待秋雨,滴滴敲打——到天明.鉴赏:读李商隐的诗,只能是体会和品味.力求把握诗作的审美意象 ,并且调动读者自己类似的心理经验,才可能沟通,才得以交流,而其他的办...

长安区17839474465: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谈广奥力:[答案] “枯荷”一般都写作“残荷”.原诗是借写景抒发其对朋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在那阴霾沉罩不散,晚来霜飞的秋日黄昏里,水里的荷叶早已凋残,却仍留得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此句在原诗中,极为悲凉,有一种在...

长安区17839474465: 绝唱的阅读答案 -
谈广奥力: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亭亭: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2.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⑤⑥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2分)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3.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