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花鼓戏的唱腔分为几大类

作者&投稿:博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荆州花鼓戏音乐属打锣腔系。主要唱腔有高腔、圻水、四平、打锣腔和二百余种小调。剧种击乐来自江汉平原的民间锣鼓,锣鼓牌子有“挑千子”、“三起板”、“鬼挑担”、“牛擦痒”等76个。
唱腔分主腔和小调两大类,唱腔按行当的不同和年龄、性别、性格特征及音色、习惯使用音区、音域的不同,同一声腔形成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
以主腔为例,如为表现正旦的端庄、柔美和花旦的秀丽、妩媚时,其唱腔音乐华丽委婉;在表现小生的文雅、老生的敦厚、生角的刚健时,其旋律音域相对宽广苍劲;而在表现丑角的诙谐、夸张、怪诞时,其音域窄小,旋律简单。
主腔的演唱功能,除了大都具有抒情与叙事并重的共同特点外,每个声腔在具体表现上又有所侧重:有的以抒情为主,有的以叙事见长,有的能表现多种感情,有的对某种单一感情又能得以淋漓尽致的抒发。
荆州花鼓戏传统的演唱用嗓,艺人习称为"边本结合",即真假声相结合。其中,旦行多用边音,边本音转接上要求柔和自然。小生与须生的边本结合,要求刚柔相济。老生多用本嗓,声音要求敦厚苍迈。丑行则以本嗓为主,为突出幽默滑稽性格,常夹用边音演唱。在边本嗓结合运用中,有一种称为"标音"的特色唱法,演唱时需真声尾音急速向上滑向假声,或假声急速向下滑向真声。
荆州花鼓戏的润腔特色,主要表现在子腔、引腔、颤音等的运用。子腔艺人们称之为"腔中之腔",是在唱腔基本旋律上用前、后倚音所作的加花润饰;引腔为唱腔句逗的尾处时值较短的上行、下行或环绕的小腔;颤音,常用的有上、下颤音两种。上颤音多用在个别短促的音位上,起旋律装饰作用,下颤音多用在时值较长的音位上,借以表现人物的凄凉、悲痛情感。
主腔属于板腔体。唱词多为七字、十字句。传统的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唱腔高亢朴实,曲调音域宽阔,旋律进行中大跳较多;男女唱腔都用“本音”和“假嗓”相结合演唱,加上“唱、帮、打”三者紧密配合,形成了花鼓戏独有的演唱风格。主腔有高腔、悲腔、圻水腔、圻水败韵、四平腔、打锣腔、还魂腔等。
高腔,来源于田间劳动的薅草歌,农民薅草时,为持续繁重劳动的需要,往往以高亢的音调,悠扬的旋律来抒发感情以减轻疲劳。花鼓戏吸收其为主腔时,保留了这种声高且嘹亮的特点。由于旋律优美,抒情性强,男女老少都能哼唱,故群众对之冠以各种俗称雅呼。
如“骼髅腔”,即高亢、开阔的意思;“枯六腔”,意为意调很高,一般好嗓多唱“六”字调;“箍六腔”,由于唱腔抒缓,每唱六句唱词落一次板;“栈骼髅”,即优美动听的意思。此外,还有“骼髅花鼓”、“骼髅班子”等称呼,是花鼓戏最有代表性的唱腔之一。高腔善于抒发多种感情;如喜、怒、思、悲、恐、惊等,舒缓时如行云流水、激情时又紧张激烈。故又有“喜高腔”、“悲高腔”、“快高腔”、“慢高腔”等多种区别。
该唱腔男腔粗犷、豪放,女腔婉转柔和,且字句安排和行腔处理均较为灵活,可塑性也很强,演员和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和剧中人物思想感情的需要灵活安排,因而是荆州花鼓戏最有代表性的唱腔之一,一般多用于本戏中唱腔的演唱。由于高腔善于抒发悲怨深沉的感情,在许多剧目中被用于重点唱段。
悲腔是高腔的一种反调唱法,为女角色悲痛时专用。音域较宽,其唱腔酷似江汉平原农村妇女哭声,且“哟哎哟”及起伏较大的拖腔,更能抒发悲痛、压抑、痛苦的感情。由于高腔善于抒发悲怨深沉的感情,在许多剧目中被用于重点唱段。如《三官堂》中秦香莲的长段唱词就用高腔转接悲腔处理,其唱腔婉转凄切,如泣如诉,恰当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情感。
四平,是主腔中唯一用曲牌形式表现的唱腔,由起、承、转、合四句组成,故称四平。其曲调有刚有柔,适宜抒发喜悦、忧郁、思念等不同情感。四平虽然没有多样的板式变化,由于曲调和节奏甚为灵活,根据角色性别、年龄的差异,形成了不同行当的多种唱法,能较好的表现各种人物性格。
如“女四平”,委婉、缠绵,华丽多姿,以表现青、少年女性的喜悦、忧思等感情为主,并且也适于小生演唱,曲调较硬,多塑造风流、潇洒的形象,俗称“小生四平”。“男四平”爽朗、豪迈、刚直、果断,适于表现中年男子的性格。“老四平”苍劲、敦厚,以刻划下层的老年劳动人民形象见长。“丑四平”诙谐滑稽,曲调简单平直,为丑行角色所专用。
圻水,是抒情、叙事并重,而以叙事为主要功能的一种唱腔,其板式丰富且善于变化,能容纳大段唱词。如《访友》、《劝姑》一段均为七十余句。特别是《白扇记》一剧,道白极少,全剧六百余句唱词,均用圻水腔演唱。
花鼓戏艺人中有男怕《访友》、女怕《醉酒》(花魁醉酒)的说法,说明这些剧目内容既复杂多变,又唱词繁多,整个剧情都是唱来铺叙开发的。由于圻水唱腔亲切、流畅,助人劝说时如话家常,叙述悲痛往事如泣如诉,忧思寂寞时凄凉婉转,义愤争辩时又慷慨激昂。
所以,用圻水腔来表现复杂的戏剧情节,刻划不同人物形象,有它独到的长处圻水的抒情特色,多由“起板”和“慢板”体现,它也能抒发多种感情,往往在慢板后面就紧接着大段的叙事。这种抒情性的慢板与叙事性的正板、快板相连接,有起伏,有对比,极符合广大群众的欣赏趣味和审美习惯。败韵是圻水腔的一种变体唱法,情绪压抑感伤,多叙述不幸往事和异地相思感情,其调式、音阶均与圻水相同。
打锣腔,是一种专用的悲腔,男女均可。曲调深沉、悲怆,多用于中、老年角色诉述惨痛往事和抒发悲痛的情感;还魂腔由打锣腔演变而来,在传统戏中,为鬼魂飘游和叙述冤屈时所专用。两种唱腔,一般分别使用在情节与情绪需要的剧目中,也可前后连接歌唱。如《白蛇传》中白素贞的一段唱腔,生动地表现了打锣腔的悲凉。
除了四大主腔外还有小调,小调分单篇牌子、专用曲调、插曲三类,也是花鼓戏唱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单篇牌子是由一人载歌载舞、用一个曲调来抒发情感或叙述故事的腔调。它有如曲艺加彩装表演,边歌边舞,并可自由进入或退出角色,艺人称这种表演形式为“单篇戏”或“散花鼓”。如西腔、十枝梅、思儿腔等,已从专曲专用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板式变化的一曲多用的腔调。
其表现功能比一般小调有所加强,结构也逐渐向板式变化方向发展,唱腔除具有上、下句的反复以供叙事外,还有较为抒情的曲头(起板)引导,曲尾(落板)终结,形式日趋完鉴,特别是其音乐曲调与语言声调的密切结合,使唱、念浑然一体,十分协调,这也是荆州花鼓戏具有浓郁的江汉平原风格的重要因素。
插曲为花鼓戏中的附属曲调。即原封不动地照搬各地流行的民间小调及其它曲艺、戏曲剧种的唱腔,是剧中作“戏中戏”时插入演唱的时调小曲、地方曲艺及其他剧种的曲调,借以表现某种特定环景、特定人物的感情和心理状态,主要起丰富唱腔色彩的作用。如《美人瓶》为仙女唱歌;《过关》为艺女卖唱的故事。
通过这种“戏中戏”形式,演员可依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条件,即兴演唱各种调或其它曲艺、剧种唱段,以引起观众兴趣。所以,“插曲”在花鼓的演唱中,多种丰富色彩的作用。花鼓戏的传统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唱词多为七字、十字句。唱腔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情叙事,乡土气息浓郁,演唱内容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生动活泼,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这也是荆州花鼓戏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民间,男女老幼行走、劳作时都喜欢哼唱几段花鼓戏曲调,所以又有“干活不哼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之说。


荆州花鼓戏的唱腔分为几大类
荆州花鼓戏的唱腔分为几大类荆州花鼓戏音乐属打锣腔系。主要唱腔有高腔、圻水、四平、打锣腔和二百余种小调。剧种击乐来自江汉平原的民间锣鼓,锣鼓牌子有“挑千子”、“三起板”、“鬼挑担”、“牛擦痒”等76个。唱

随州花鼓戏的主要声腔
随州花鼓戏主要声腔有:“蛮调”、“奤调”、“彩调”、“梁山调”。由于经常与汉剧、河南梆子、越调等各剧种艺人搭台唱戏,使随州花鼓广泛吸收了多种声腔,并通过随州花鼓戏艺人的不断加工改进,使南北迥然不同的声腔艺术风格,统一于随州花鼓戏声腔之中,使随州花鼓戏的声腔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了浓郁的...

衡州花鼓戏的艺术特色
衡州花鼓戏的唱腔具有地域特色,受师道音乐和佛教音乐影响,曲调活泼,用呐子和锣鼓伴奏。主要有呐子牌子、川子调、小调三种声腔,并有少量杂腔。其音调高亢、热烈、抒情,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田野山歌风味。伴奏方面,衡州花鼓戏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以管弦乐为主,新中国成立前有“竹筒子”(胡琴)、唢...

衡州花鼓戏艺术特色
衡州花鼓戏的唱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师道音乐和佛教音乐影响,曲调活泼,常伴以呐子和锣鼓。其主要声腔有呐子牌子、川子调和小调,音调高亢、热烈,充满乡土气息。早期的"两小戏"以"呐子牌子"为主,后来引入"川子调",增加了表现力。小调则有民间小调和丝弦小调,各有特色。在伴奏方面,衡州花鼓戏...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荆州、成宁、宜昌、黄石七地市四十余县。楚剧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其题材...

东路花鼓戏的唱腔有哪几类?
东路花鼓戏是在当地民歌小调演变成的“哦呵腔”的基础上形成,并吸收了清戏的声腔和剧目。东路花鼓戏的唱腔分为正腔、小调和其他腔3类。正腔有“东腔”、“对腔”、“二行”、“火攻”、“叹腔”、“四平”、“二高腔”等,属板式变化体音乐。小调有“麻城调”、“扫台调”、“闹五更”等10...

花鼓戏的声腔特点是什么
湖南花鼓戏的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小调。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表演特点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

花鼓戏的特点
音乐曲调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打锣腔,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

湖南花鼓戏有几大流派?
长沙花鼓戏的声腔分为“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三大类。 前两类称为“正调”,有较固定的声腔格式、旋律特点;后一类的曲调旋律、节奏、调式都变化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来的民歌结构。长沙花鼓戏的过场音乐,曲调来源于民间歌曲和古典的曲牌。 长沙花鼓戏在“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了生、旦、净、丑诸行角...

湖南花鼓调有多少种
益阳花鼓戏的唱腔主要由打锣腔、川调和民歌小调三部分组成,其代表性唱腔是“益路川调”和“八同牌子”。由于它们的表现力与表现容量较大,故剧目以正剧、悲剧为主,正生、正旦戏多于小生、花旦戏。代表剧目有《秦氏雪梅坐草堂》《芦林会》《青风亭》等。2、西湖派 流行于南县、华容、安乡一带。它与...

阳原县17518293719: 湖北什么戏曲出名
出刘迪先: 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为主要的三大剧种.另外发源于湖北的黄梅县的黄梅戏应该也算汉剧:汉剧是湖北主要地方戏曲,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

阳原县17518293719: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
出刘迪先: 湖北素有“戏曲大省”的美誉,现有22个地方剧种,有属于皮黄系统的汉剧,南剧和湖北越调;属于花鼓系统的东路花鼓,天沔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黄梅采茶戏,梁山调,提琴戏和文曲;还有属于高腔系统的清戏,以来外省传入的高台...

阳原县17518293719: 湖北的花鼓戏 -
出刘迪先: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花鼓子、天沔花鼓戏.它是明末以后在江汉平原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流行于原荆州所辖各地区,波及邻...

阳原县17518293719: 荆州花鼓戏的研究 -
出刘迪先: 荆州花鼓戏,因它生根于天门、沔阳一带,故曾经又名“天沔花鼓戏”.清道光年间在江汉平原的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荆州花鼓戏的唱腔曲牌约有八十多种,多是当地的民歌小调,主腔有“高腔”、“打锣”、“四平”、“圻水”,其他小调有“思儿”、“绣荷包”、“双撇笋”等.演唱时有帮腔.因受楚剧的影响,唱腔有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主要乐器有边鼓、竹梆、钹、大锣、马锣、小锣、唢呐等.打击乐器的曲牌约有二十多种.乐曲较豪放粗犷.

阳原县17518293719: 湖南花鼓戏 -
出刘迪先: 湖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其中有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的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常德地区的常德花鼓戏,流行于湘北岳阳、临湘一带的岳阳花鼓戏等等...

阳原县17518293719: 声腔区境花鼓的声腔分为哪几类?
出刘迪先: 声腔区境花鼓的声腔,大致可分打锣腔、川调、民歌小调3类.打锣腔:为长沙花鼓戏的主要声腔,其特点是一人启口,众人帮和,锣鼓接腔,不托管弦,腔流结合,与大...

阳原县17518293719: 什么是花鼓戏?
出刘迪先: 花鼓戏,又名“麻邑哈”、“花鼓灯”、“小鼓子戏”等.主要流行在豫 南光山、信阳、新县、罗山、桐柏、息县等地.早期的花鼓戏称为“打五 件”,就是一位演唱者用一木架上挂的锣、鼓、钹、小锣、板五件乐器,自奏 自唱.后来,发展为一男一女,一唱一和或者由生、旦、丑三个角色表演, 专人进行音乐伴奏,表演者往往借助手巾、扇子等道具,边唱边舞,旦角 有时还要踩跷.花鼓戏的音乐唱腔结构以板式变化体为主,可分为“慢 板”、“行板”、“快板”、“散板”和曲牌五大类,演员演唱时真、假嗓结合, 既高亢明亮又柔和婉转.

阳原县17518293719: 湖南花鼓戏简介???? -
出刘迪先: 湖南花鼓戏又称湘剧,源自于湖南益阳,后发展到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等地,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等之分,各具不同的风格.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

阳原县17518293719: 描写花鼓戏的文章有? -
出刘迪先: 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部分.它是湖南、湖北、安徽、 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而已. 湖南有:湘剧、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湘昆、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常德...

阳原县17518293719: 湖南花鼓戏有什么调? -
出刘迪先: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 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 1、川调 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2、打锣腔 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戏主要唱腔之一. 3、牌子 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4、小调 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