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就看苏东坡

作者&投稿:米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苏东坡,名苏轼,号东坡先生,我们都知道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了词的豪放派分支,又是著名的书法家,历史书中就有“苏黄米蔡”之说,同时又是画家,美食家,现在有人笑称其是北宋最大的吃货。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苏东坡的一生其实是跌宕起伏的一生,是一个充满逆境的人生,特别是他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豁达的人生观,即使是在千年之后,对我们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以致于现在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人生若有不快乐,只是未读苏东坡”。

苏轼少年就聪敏好学,七岁读书,八岁入学,深得老师称赞。当然,其父苏洵的家教也是极为严格,几十年后苏轼流放海南时,有一天做梦父亲让其背诵《春秋》,苏轼想起来自己连一半都没有背完,突然给吓醒了。

二十岁那年,苏轼进京参加了进士考试,一考就是第二名。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在评卷的时候,看到苏轼的卷子,看其文章写的特别好,本想让其为第一名,可是欧阳修以为这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的卷子,为了避嫌,刻意将其压为第二名。也就是说,苏轼本来就是第一名的。

大文豪欧阳修对这位后生也是极为推崇,他曾拿着苏轼写给他的谢呈跟梅尧臣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还对其儿子说:你们记得,更三十年,无人道着我也!

但是就在苏轼风光满满的时候,突然从家乡传来了噩耗,苏轼的母亲在老家眉山病逝。于是,苏轼不得不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三人赶紧赶回老家,置办母亲的丧事。可怜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二十年,却不能分享到他高中的一丝快乐。

守丧结束后,苏轼回到了京城,没过几年,苏轼忽又逢丧妻之痛。夫人王弗时仅二十七岁,只有一个儿子,还不满七岁。虽然他们的婚姻只有十年,而且十年里正是丈夫外出求取功名的艰难时期,聚少离多,但是苏轼对夫人的敬爱却是永远不衰。十年后,当他梦见夫人时,作下了那首著名的《江城子》:

更为糟糕的是,距亡妻不到一年,父亲又病逝,苏轼再次回家守丧。

等到这次守丧回来,京城已经发生了大的变化,王安石开始主导变法,而苏轼恰好又是反对变法的一员,在改革派的攻击之下,苏轼自请调出京城。于是被任为杭州通判。

这次出京,虽说是自请,但也是出于无奈,好在到了杭州之后,他被西湖的美景所吸引,能够寄情于山水。游西湖,访名僧。在这里,他留下很多名篇。

到杭州三日,苏轼就去西湖孤山访问名僧,去时,刚好天色晦暗,似要下雪,加上初见西湖,于是作下《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诗:

一天,苏轼独上钱塘门外昭庆寺前的望湖楼喝酒,天忽阵雨,他尽情观赏了湖上的雨景,醉书绝句:

一日,饮酒湖上,初晴后雨,作诗二首,其一:

此篇一出,在西湖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杭州,苏轼在寄情于山水的同时,并没有消沉,而是努力为杭州的百姓做事。由于西湖长期没人整修,于是他主导将淤泥全部挖出,修筑了长堤,就是现在著名的西湖苏堤。同时,还在西湖中建了三座小石塔,后来逐渐演变为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映月”。

杭州三年后,苏轼被调往密州,在这里虽然很短暂,但是在这里苏轼成为了伟大的词人。

两首著名的《江城子》都出自于此,首先就是上文讲到的悼念亡妻的一作,另外一篇《密州出猎》则成为豪放派的第一篇代表作:

还有那在中秋之夜因思念弟弟子由而作下的名篇《水调歌头》:

虽然苏轼不在京城,但是他的政敌们并没有忘记他,只要有机会,就会继续攻击他。不久,有名的乌台诗案爆发,这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轼被逮入狱,在狱中受尽了折磨,历时一百多天,后来在太皇太后的帮助下,才释放出狱,被贬黄州。

北宋时,黄州是一个非常贫瘠的地方,然而正是在这里,苏轼活出了他自己的人生。

就在去黄州的路上,苏轼看见城外群山连绵不绝的竹林,然后俯望长江,心里便在想:这里竹林这么多,竹笋一定很鲜嫩,更有长江里的鲜鱼,吃的不用愁了,有了吃的,其他都好办了。

也正是如此,在黄州,苏轼经常亲自下厨,自创菜肴。他还写下了自创鱼羹的详细做法:

苏轼盛赞黄州的猪肉最美。作《猪肉颂》曰: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他做的红烧猪肉,后来成为了一道名菜:“东坡肉”。

苏轼还从一个道士那里求得一个秘方,自己私酿蜜酒。

在黄州的城外,是一个四周冈峦起伏中间一方五十亩大的平地,这是一块荒地,苏轼在那块荒地上亲自开荒,自种黄桑,虽然辛苦,但是苏轼心里却甚感满足,他还给这块起了个名字,叫“东坡”,自称“东坡居士”,自此开始,他被称作苏东坡。

在黄州,苏轼也留下一些著名的诗词。一日,苏轼去距离黄州三十里的沙湖,回家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都琳得很狼狈,但是苏轼却似乎不觉有雨,安步徐行。雨后天晴,作《定风波》:

一日,苏轼舟游赤壁,想到了三国时期的那场赤壁之战,写下了著名的《赤壁怀古》:

在黄州待了四年三个月后,苏轼终于离开了黄州。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守旧派重新掌控了朝政,于是,苏轼再次被召入京。

在入京之前,苏轼还在江淮一带漂泊了一段时间,畅游了庐山,还在南京与王安石会面坐谈,虽说他们两人的政见不同,但是对彼此的为人以及文学水平都是欣赏的。

同时,在去南京的路上,苏轼的小儿子不幸夭折,这给苏轼的打击很大,他请求朝廷让他暂住常州,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常州,苏轼爱吃的性格又体现了出来。常州出了名的河豚让苏轼尝不绝口。当地有一仕绅,特地烧了河豚鱼请他,全家女眷躲在屏后窥视,要看这位大名士吃了如何品评。只见此老坐上桌后,下箸大嚼,一言不发,偷觑的妇人们甚为失望。正在此时,苏轼夹了一大块,狠狠说道:“也值一死。”即时放入口中。请客的主人,全家大悦。

后来苏轼回到了京城,虽说这次不再是王安石主政,但是司马光那种对所有新法全部废除,只要是王安石的政策都要废除的态度,苏轼并不赞同,加上苏轼特立独行,又绝不迁就别人,很快就又离开了京城。

后来,更是一贬再贬,1094 年绍圣元年。59 岁的苏东坡先发配岭南,4 月被贬英州。6 月再贬惠州。

即便在惠州,苏轼也不改吃货性格,不容易买到肉,便和屠户商量,买官宦人家不要的羊脊骨来啃。他还给弟弟写信说: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骨间亦有微肉,热煮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书,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落后的惠州,生病没药医,瘴毒更是普遍,苏轼到达后不久,便立即搜购药材,做药施舍给当地的百姓。同时又修桥梁,做这些,他那微薄的积蓄很快就囊空如洗,他却认为从此一身轻了。

绍圣四年。62 岁的苏东坡再贬儋州。

儋州就是现在的海南,在宋朝时那是不毛之地。不仅无肉无鱼,吃的东西都要靠大陆海运过去,遇上大风,就会立即断市,这时,甚至都要吃菜羹。菜羹吃厌了,苏轼的儿子苏过相出办法用山芋做羹,美其名曰“玉糁羹”,苏轼吃了,拍案叫绝道:“色香味皆绝,天上酥酏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

在海南,苏轼依旧手书药方不倦,他不仅收录药方,而且还时时亲自尝试野草闲花入药。给他的生活也带来了一些快意。

元符三年四月,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得以回归大陆,但是在北归的途中,于第二年8月在常州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纵观苏轼的一生,虽说其取得了很多伟大的成就,但是却充满了坎坷,尤其是在其人生的后半段,生活极其艰辛。然而不论在何种困境下,苏轼就表现出了极其乐观的人生态度,不为生活所打败,不为环境所打败。从他留下的那些著名诗句就能很好的体会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即便今天,读起来也顿感人生的轻快。 所以林语堂说:“苏轼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看苏东坡,我们就很容易想到我们的诗仙李白,两人都是天才人生,同时似乎又隔绝人间,略带仙气。现代学人叶嘉莹分析这两大诗仙的不同,以为李白是“仙而人者”,东坡则是“人而仙者”,他有着我们常人一样的烦恼和痛苦,但是他能超越凡俗,以超然的人生态度获得解脱。




苏东坡:人生的三重境界
所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在这里完成了对苦难的跨越,从自我宽慰到走向更加通透和旷达的人生。为什么我觉得《定风波》这首词的境界千百年来无人可比呢,就是因为它并不是纯粹的在展现作者自己的豁达,他的豁达是从泥泞里长出来的,是我们所有的人在经历苦难都必须要走过的...

如何理解这句话“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呢?
因此世人感叹:“人生若有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是告诉人们,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应该学习苏东坡,不管境遇如何,都应该做一个制造快乐的人,能够放下过去、面对现实、享受当下。乐天性情 被贬黄州时,苏轼喝酒后到家已是三更,家童早已酣睡。苏东坡多次敲门都没回应。他只好跑去江边听了...

你更欣赏苏东坡还是王安石?
个人更欣赏苏东坡。原因如下:1、喜欢欣赏苏东坡的文学才华。他一生写过许多文章、诗、词、赋,画过许多画。最让人震撼的是《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和《赤壁赋》,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人不喜欢这首词和这篇赋的。2、喜欢富有文学才华的苏轼,不是由于文辞的华美,而是因为充满在文字之间的那份达观豁...

【急求】一篇关于“走进苏轼”的文章~
夕阳将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无力的阳光伴着漫无目的的脚步,“林断山门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相同的无奈让我又一次轻轻走近了苏东坡。夕阳下的小河边,碧草茵茵,清澈的河水,点点涟漪,我仿佛望见了东坡先生驾一叶扁舟,缓缓而来。晚风吹起他乱如旌的白发,“唯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他...

关于苏轼在逆境中写的诗句
1. 苏轼在困境中写的乐观的诗.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分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学无止境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学无止境的名人事例: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学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过於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会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於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两个字:『...

苏东坡关于美景的诗句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此时春天还没有完全的过去,在那微风细雨的普照之下,柳枝都会倾斜着随之卖弄着舞姿,诗人也是尝试着登上那超然台上进行远远的...

苏东坡八境台诗词
苏东坡八境台诗词的内容如下:苏轼的《登八境台》诗,是他为孔宗翰的《虔州八境图》题诗。他当时并未亲见八景,只是通过孔宗翰的画来进行描绘。坐看奔湍绕石楼,使君高会百无忧。三犀窃鄙秦太守,八咏聊同沈隐侯。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贡台前暮霭寒。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白鹊楼前翠...

我眼中的苏东坡 500~600字
在苏东坡名气之盛,达于极点之时,他受到了所有的文人、朋友崇敬,在朝廷上又官居高位。他为坚持己见,饱受其苦,但他也从不后悔。因此苏东坡也更为人所佩服,在这方面,他所有的朋友辈都望尘莫及。由此看来,你就不能不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十分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了。在此,还有一个令...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的诗句是什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出自: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就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含义在里面。 最能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自然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了。苏轼【sū shì】(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藁城市13667673749: 写一篇关于逆境出人才的一篇议论文 -
於蚀甘草: 平静的湖水,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列别捷夫 天空不大晴朗,脚下总有泥泞,曲折的山路,难免会拌脚石,但是,请勿忘记,拌脚石也许正是激励你爬上巅峰的指挥棒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

藁城市13667673749: 逆境不能出人才? -
於蚀甘草: 谁说的逆境不能出人才? 说反了,应该是, 逆境最能出人才! 从古到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康熙因为逆境,成为好皇帝. 李白因为逆境,成为大诗人 苏东坡因为逆境,流芳百世

藁城市13667673749: 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你的看法是什么 -
於蚀甘草: 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我的看法如下: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苏轼.苏轼一生,沉浮于宦海,奔走于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苏轼关注人生、关注生命,关注人民的心胸不变,创造美、发现美的创作激情未减,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全新境界.贬谪生涯,使他深刻的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的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可以说,屡遭贬谪,才华未展,壮志难酬,是苏轼一生的坎坷与不幸.然而,也许正是这种不幸与磨难,这种逆境成就了苏轼登上宋代文学的皇冠,成为一颗最耀眼的明珠.所以说挫折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是一种磨练,而对于胆小的人来说,就是地狱般的存在! 以上是我浅薄的看法.

藁城市13667673749: 苏轼笑看人生的故事 -
於蚀甘草: 苏轼笑看人生的故事: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

藁城市13667673749: 结合赤壁赋 写一篇关于逆境中的超脱 苏轼的 -
於蚀甘草: 以前只知道苏东坡诗文书画横绝文坛,可说是在多方面均有较高造诣.但直到读《赤壁赋》,才知他亦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他对明月秋水的沉思与精当论解是跨越时空的.人虽在北宋,却说出了带有浓重的辩证唯物主义气息的话语,足见...

藁城市13667673749: 苏轼的人生态度 -
於蚀甘草: 豁达的人生态度寄情山水,力求超越虽遭贬谪,苏轼并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他常常登山临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美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在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苏轼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黄...

藁城市13667673749: 苏东坡被贬岭南时期的诗文及其南方风物? -
於蚀甘草:[答案]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五十九岁的苏轼在重掌朝政的新党的报复性致命一击下远贬岭南,在短短几个月的贬窜途... 岭海时期的生存环境诚然不容乐观,生活诚然很艰苦,但历尽沉浮而更加达观的苏东坡不会竟日苦吟作寒虫状,逆境中苏轼...

藁城市13667673749: 求写挫折的,与苏轼有关的作文,800字左右 -
於蚀甘草: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老夫聊发少年狂.希望这些关键词能帮到你.谢谢,望采纳!亲╮(╯ε╰)╭

藁城市13667673749: 逆境中的苏轼故事怎样完成了伟大事业 -
於蚀甘草: 眉州少年出才俊1不慕名利,谦虚做人兄弟俩为什么叫苏轼和苏辙呢,他们的父亲是这样解释的:苏洵的性格非常豪爽,但他感到这种性格在当时的社会对自己的发展不利,他希望儿子们不要像自己.比如一辆车,他的轮子、车辐、顶棚、...

藁城市13667673749: 你觉得苏轼是什么样的人 -
於蚀甘草: 从苏轼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很多,他虽然屡遭贬谪,可是,他从来不抱怨命运的不公.纵观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然而,从现存的苏轼大量诗文来看,苏轼的一生又始终是乐观的一生,积极进取的一生.这种身处逆境之中,既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胸怀,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态度,就是苏轼的人格魅力所在.千百年来,苏轼正是以这种旷达洒脱的精神气度影响后人,吸引了无数中国士大夫文人的歆羡仰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