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许行重点句式

作者&投稿:习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重点句式~

1.判断句式
2、省略句式
3.被动句式
4.倒装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式中,没有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的概念,从句是英语的概念,不是汉语的概念。文言句式中,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正常的语序,宾语应该在句子谓语或者介宾短语中介词的后面,文言中为了强调宾语,把它提前到谓语或者介词的前面,形成了宾语前置。例如:
1、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城濮之战》)(何,作为宾语放在谓语“求”的前面)
2、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安,作为宾语放在了谓语“在”的前面)
3、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 许行)(奚,作为介词“为”的宾语,放在了前面)
正常情况下,定语是放在中心词前面的。如果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就形成了定语后置。例如:
1、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 察今》(有涉江者,是“楚人”的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把其顺序调整过来: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铿然有声者,是“石”这个中心词的定语,放在了后面。翻译: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文言文许行重点句式
1.文言文重点句式文言文重点句式:(一)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显著特点,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而古代汉语中的“是”主要作指示代词用,汉魏以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1)用“.者,.也”表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用“.,.也”表示.如:“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3)用“.者,.”表示.如:“愽鸡者袁人,素无赖.”(4)用“.,.者也.”表示.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5)用“为”“乃”“则”“即”等词表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6)用在谓语前加“非”表示否定判断.如:“此非空言也.”(7)用“是”表示判断.如:“巨是凡人.”2、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其常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于”作标志.如:“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2)用“见”作标志.如:“秦城不可得,徒见欺.”(3)用“见.于”作标志.如:“臣诚恐见欺于王.”(4)用“为”作标志.如:“兔不可复得而为宋人笑.”(5)用“为.所.”作标志.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6)用“被”表被动.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7)主谓之间直接构成被动.如:“举孝廉不行.”3、倒装句(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卿欲何言?”()用“之”“是”“之为”“唯.是.”把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定语后置:()中心词十之十定语十者如:“马之千里者”()中心词十定语十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中心词十数量词如:“尝贻余核舟一”(4)状语后置:()用“于”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放在动词谓语后.如:“战于长勺”()用“以”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放在动词谓语后.如:“覆之以掌“4、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而衰”.(3)省略宾语如:“余闻而愈悲.”(4)省略介词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练习: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1、子瑜者,亮兄瑾也.2、臣之所好者,道也.3、梁父即楚将项燕.4、而君幸于赵王.5、使不辱于诸侯.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7、行将为人所并.8、牧以谗诛.9、痛哉斯言.10、不腆敝邑.11、未休关西卒.12、古之人不余我欺.13、卿欲何言?14、沛公安在?15、石之铿然有声者.16、人马溺死者甚众.17、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18、玉斗一双.19、师不必贤于弟子.20、与备会于当阳长板.21、具告以事.22、王语暴以好乐.23、欲以击柱.24、收天下之兵,聚于咸阳.25、度我置军中,公乃入.26、莫我肯顾.27、唯余马首是瞻.28、何辞为?29、当是为谷中溪水冲激而成.30、刘备天下枭雄.(二)文言固定句式所谓固定句式是文言文表达中的一种习惯用法.它用在相对稳定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一种通常是较为固定的意义.下面就文言常见的固定句式做些归纳说明.1.不亦……乎这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型,它是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可译为“不是……吗”或“不也是……吗”.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2)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2.何以……为(恶用……为、奚以……为)“何”是疑问代词,“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颛臾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2)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刘邦也醒悟了,于是又骂道:“大丈夫安定诸侯,就是真王了,要假王做什么?”3.何……为“何”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或“怎么”;“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放在句尾,可译作“呢”.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如今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这种情势)怎么能告辞呢?(2)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马中锡《中山狼传》)——这牛不过是禽兽而已,又为什么问(它)呢?(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记》)——上天让我灭亡,我为什么要渡江呢?4.何……之有这是表反问的惯用型,其中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可译为“有什么……的”或“有什么……呢”.特别注意,“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宾语中心的定语.如:(1)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宋国有什么罪?(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这好比把肉投给饿虎,有什么功效呢?5.何……之……在古汉语中,这是一种常见的惯用型,用来表示反问,这里的。
2.文言文的句式是谓大同判断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介宾短语后置句天下为公判断句是代词,这谓叫做典型的主谓宾结构天下名词为是与上基本同中间介词于起作用,地己放它后面做宾语修饰弃和藏这两个动词做状语,在古文里这种结构要放后面,也就是后置中国历代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大同”社会政治思想上。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征战不断,在这样的岁月里,人们自然更加向往和谐,希望战争停息,邦国和平安宁。孔子认为,这是礼崩乐坏、政治失序带来的恶果,他总结历史,反思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形成了他的儒家理论学说。
孔子希望重整社会秩序,恢复古代圣王之治,他对于社会政治的最终追求,就是他的“大同”社会理想。有关孔子“大同”思想的记载见于《孔子家语》和《礼记》两书的《礼运》篇。
以前,由于对《孔子家语》的记载心存怀疑,人们谈论孔子政治理想时往往依据《礼记》,其实,认真研究后不难发现,《礼记》的记载经过汉人整理改编的痕迹非常明显,相比之下,《孔子家语》的记载更为真实可靠。[2]据《孔子家语》,孔子关于“大同”理想的表述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不闭。
谓之大同。孔子认为,“大同”是指的大道实行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天下是人们所公有的,选举贤能的人为政,人与人之间讲求诚信,和睦相处。
所以人们不只亲爱自己的双亲,不只爱护自己的子女,使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够安享晚年,所有的壮年人都有用武之地,年老丧夫或丧妻及失去父母、残疾的人都得到很好供养。人们痛恨财物被丢弃在地上,被糟蹋浪费,但并不一定为自己所有;痛恨力气不出于自身,但并不一定为别人效命。
因此阴谋诡计被遏制而不能施展,劫掠偷盗、叛逆犯上的事也不会发生,所以外出也不用关门闭户。以前,人们不信《家语》,历来阐述孔子的社会理想都以《礼记》中的《礼运》篇为依据,致使孔子“大同”说的一段已经失去本真。
在该篇中,与《礼记·礼运》相比,《孔子家语·礼运》更显古朴真实。孔子没有说到三皇五帝,也没有说到“小康”,那种以此来论证孔子主张回复到“原始共产主义”时代,认为孔子思想倒退的看法是不对的。
孔子所理想的“大同”社会乃是指夏、商、周三代“圣王”时期,并不是指一般所认为的所谓“三皇五帝时”。孔子所说“大道之行”的时代具体是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时期,在孔子看来,三代“圣王”之后,就是“大道既隐”的时期。
孔子认为,“大同”是曾经存在的社会,它存在于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时期。孔子认为,这是一个十分理想的社会状态。
“大同”的“同”,郑玄注《礼记·礼运》曰:“同,犹和也,平也。”郑玄以“和”、“平”释“同”非常正确,“大同”社会正是人类之间“和”的理想状态。
据《论语·子路》,孔子还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此处的“同”是苟同、无原则的趋同,与“和”有别,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同”与“和”的矛盾,它只是说明“同”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和”而已。
孔子关于“大同”的论述中,处处都可以理解成为他在诠释或描述着一个“和谐”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圣道”大行,天下为公,社会管理者惟贤是举,选才任能;人与人之间平和相处,互相扶持;彼此没有争斗,各尽其力;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生活都能够得到保障,而且物尽其用,人人各尽所能,盗贼不作,夜不闭户。
很显然,没有“和”,就没有这一切,人与人之间就不能相互扶持,就没有人人各得其所,就没有社会风气的井然有序。可以说,人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和谐社会里。
孔子的大同理想是社会富足前提下的和谐,它与不少小国寡民的社会政治主张不同。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例如,道家所主张的便是小国寡民的模式,《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农家代表人物许行的理想是“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尉缭子》记载兵家任务尉缭的主张是“使民无私”,认为“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墨子》记载墨家主张“各从事其所能”,“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吕氏春秋》则记载了杂家的均平主张,认为“公则天下平”。
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是中国历代的追求,然而,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应当以物质财富对人们基本生活的满足为前提,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片面的“公平”,只是共寒共饥不是真正的和谐。孔子的认识就是如此,他希望各尽其力,也希望“各从事其所能”,但他并不认同狭隘的“公平”,否则,“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养”就无从谈起。
孔子也曾经谈到“贫”与“寡”的问题。《论语·季氏》记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孔子相信,有封国。
3.翻译文言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对。”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孟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难道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又种地又兼着干。”孟子说;“这样说来,那末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又种地又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是带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当唐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大水乱流,到处泛滥。草木生长茂盛,禽兽大量繁殖,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胁人们。鸟兽所走的道路,遍布在中原地带。唐尧暗自为此担忧,选拨舜来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烧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逃避躲藏起来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让它们流入海中;掘通妆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让它们流入长江。这样一来,中原地带才能够耕种并收获粮食。当这个时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即使想要耕种,行吗?”后稷教导百姓耕种收割,种植庄稼,庄稼成熟了,百姓得以生存繁殖。关于做人的道理,单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化,便和禽兽近似了。唐尧又为此担忧,派契做司徒,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的道理教给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唐尧说:‘使百姓勤劳,使他们归附,使他们正直,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向善之心,又随着救济他们,对他们施加恩惠。’唐尧为百姓这样担忧,还有空闲去耕种吗?”“唐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把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把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惠,教导别人向善叫做忠,为天下找到贤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找到贤人却很难。孔子说:‘尧作为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效法天。广大辽阔啊,百姓不能用语言来形容!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的人啊!崇高啊,有天下却不事事过问!’尧舜治理下,难道不要费心思吗?只不过不用在耕种上罢了!”陈相说:“如果顺从许子的学说,市价就不会不同,国都里就没有欺诈行为。即使让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没有人欺骗他。布匹和丝织品,长短相同价钱就相同;麻线和丝絮,轻重相同价钱就相同;五谷粮食,数量相同价钱就相同;鞋子,大小相同价钱就相同。”孟子说:“物品的价格不一致,是物品的本性决定的。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您让它们平列等同起来,这是使天下混乱的做法。制作粗糙的鞋子和制作精细的鞋子卖同样的价钱,人们难道会去做精细的鞋子吗?按照许子的办法去做,便是彼此带领着去干弄虚作假的事,哪里能治好国家!”


文言文的句式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例如,道家所主张的便是小国寡民的模式,《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农家代表人物许行的理想是“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尉缭子》记载兵家任务尉缭的主张是“使民无私”,认为“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墨子》记载墨家主张“各从事其所...

表现能言善辩的文言文
1. 关于能言善辩的文章 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文言文疑问语气词句首
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如: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含有文言文虚词的句子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虚词:没有完整的词...

文言文发语词有哪些
②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这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许行》)③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荀子•议兵》)前三例都是引出议论的内容,后一例是对上文的总结。4.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

想法可以有 但是不可以去做 文言文是哪一句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想法”用文言文可以意译为“思”。“可以有”文言文词语能够用“许存”。“但是”用文言文词语可以是“然”。“不可以去做”用文言文词语可以是“非许行”。“想法可以有,但是不可以去做”用文言文可以这样说:思许存,然非许行也。

怎么判断文言文宾语前置
3、看看“之”或“是”的作用。它们经常起到宾语前置的作用。(唯利是图=唯图利;何厌之有=有何厌)4、用“自(自己)”作宾语,也常常前置。(举贤以自佐=举贤以佐自己)今天常用的自制、自杀、自刎、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都属于宾语前置,这是从文言文继承而来的。以上是主要的判断方法...

神农氏文言文
2. 用文言文阐述神农一生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

文言文倾之所有
例子:反其道而行~;言~成理。 2.用作书面语,人称代词,虚指。 例子:久而久~。 3.用作书面语,指示代词,这、那。 例子:~二虫。 动词 用作书面语,往。 例子:君将何~? 文言文用法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较多,用法也较复杂,有作代词用的,也有作助词、动词用的;区分起来也比较费劲。 若死记...

文言文疑问词有哪些,请给出它们的释义
②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许行》)③ 是何言也?(《夫子加齐之卿相》)④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许行》)⑤ 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记•魏公子列传》)⑥ 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

同心县18250509189: 课外文言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中的一句话,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求直译法翻译 -
勾音金青:[答案] 慰劳他们,安抚他 们,开导他们,纠正他们,辅助他们,保护他们,使他们创 所,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品德.

同心县18250509189: 高考考过的题型第二年不考了,还有必要复习吗? -
勾音金青: 高考试卷考的是思路,是知识点,做题方法,你复习他,是学习解题思路和知识点的贯通,如果你都能把握住这些点,你考试就没有问题了,因为你看一眼就知道在考什么知识应该怎样去解答

同心县18250509189: 文言文重点句式 -
勾音金青:[答案] 文言文重点句式: (一)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显著特点,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而古代汉语中的“是”主要作指示代词用,汉魏以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

同心县18250509189: 许文言文所学的句子并解释 -
勾音金青: 1、应允、答应.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不可不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2、表示大约的数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魏学洢《核舟记》自富阳至 桐庐一百许里.—— 吴均《与朱元思书》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同心县18250509189: 文言文的常用句式有哪些 -
勾音金青: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

同心县18250509189: 文言句式 -
勾音金青: 1.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 "……者,……也"系列:"……者,……也"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廉颇者,赵之良将...

同心县18250509189: 文言文特殊句式 -
勾音金青: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

同心县18250509189: 文言文五种文类句式
勾音金青: 文言文五种文类句式文言固定结构常见的有表疑问的、表反问的、表测度的、表感叹的和表判断的等五种.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与例如: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同心县18250509189: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是什么句式? -
勾音金青: 是被动句式,前后句的意思是:望群公于所是(登高作赋).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

同心县18250509189: 文言文句式
勾音金青: 第一句:感叹句. 第二句:反问句. 第三句:陈述句. 是排比句.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