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哪些国家进行了变法

作者&投稿:嬴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国七雄中哪些国家进行了变法~

魏国:吴起、李哩变法,楚国:李哩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

主要内容有:

措施:
“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废除封分制、建立县制、编制户口、“什伍连坐”;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平斗桶、权衡、丈尺”颁布标准度量衡器;
“燔诗书而明法令”。

李悝是战国前期著名的法家人物,在魏文侯时期任相国,在列国中率先进行变法。变法的内容主要有:①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食有劳而禄有功,使 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根据功劳和才能选拔任用官吏,用任人唯贤的官僚制度取代任人唯亲的世卿世禄制。②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要求农夫努力耕作, 充分发挥土地的效力和潜能,提高粮食产量,扩大收入,从而达到使国家富强的目的。③实行平籴法,维持经济秩序。具体做法是:丰收之年由国家用平价购进余粮 储备起来,防止粮价暴跌而伤害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灾荒之年国家将丰年储备的粮食平价出售,防止粮价暴涨而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④建立法律制度。颁布《法 经》,在社会上宣传《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提倡法制。李悝的变法取得了成功,使魏国很快富起来,成为战国初年 的头号强国。

吴起是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熟谙兵法,善于用兵,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魏文侯是欣赏吴起的才干,任他为西河守。魏文侯死,吴起受到政敌的排挤,自 魏入楚,受到楚悼王的重用。一年之后,被提升为令尹,主持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是围绕着两个问题进行的:①废除贵族特权,打击贵族势力。②整顿吏 治,革新政治。“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裁汰无关紧要的冗官,将节省下来的开支用于养兵。要求官吏“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 容,行义不顾毁誉”(《战国策•秦策三》),一心为国效力。经过变法,楚国初步改变了“贫国弱兵”的局面,在对外战争中屡屡获胜,“于是南平百越,北并 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然而,变法影响到旧贵族的利益,及悼王死,被贵族乱箭射杀。吴起死后,变法 随之失败。

齐威王的改革措施
齐国的改革主要在齐威王时期。齐威王即位初期,一度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严重局面。针对齐国“百官荒乱”的局面,齐威王在淳于髡和邹忌的协助 下,对吏治进行了整顿,同时要求广开言路,鼓励臣民书谏谤议。他曾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 耳者,受下赏。”将齐国从封闭专制的政治羁绊中解放出来:“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从此,齐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国力也 随之强盛起来,“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

申不害在韩国的改革
战国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55年,韩昭侯起用申不害为相,实行改革。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 主张以“术”治国。申不害所讲的“术”,主要是指国君任用、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君臣之能者也。” (《韩非子•定法》)国君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符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并根据考察的结果进行赏罚,提拔重用忠诚可靠 之臣,贬除狡诈奸滑之人。最好采取隐密的权术,表面上不露声色,装作不听、不看、不知,使臣下捉摸不透国君的真实意图,实际上却可以听到一切、看到一切、 知道一切,这样就可以做到“独视”、“独听”,从而“独断”。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需要指出的是,申不害的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效果远不如魏、秦等国。

赵国的改革
赵国继魏国之后也进行了改革。赵烈侯时,公仲连任相国,他主持了赵国的改革。公仲连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化人民、建立选官制度和改善财政方面。公仲连推荐了 牛畜欣、荀欣、徐越等三位有才之士。他们分别向烈侯提出了改革的建议,“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徐越侍以节财 俭用,察度功德”。赵烈侯委三人以重任,并奖赏荐才有功的公仲连。

燕国的改革
燕国的改革始于燕王哙(前320—前314年在位)。六国的改革早已完成,致力于合纵连横,而燕国尚未改革,国弱民贫,处境险恶。燕王哙苦身忧民,“不安 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甚至亲自参加农耕活动。但他轻信鹿毛寿的进言,竟仿效传说中的尧舜禅让,将国家拱手交给子之。燕内乱外患并起,几乎亡国。昭王 即位后,“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经过昭王的励精图治,燕国走上了富国强 兵之路。

1魏国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
2楚国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
3韩国韩昭侯时期的申不害变法
4赵国赵武灵王时的“胡服骑射”
5齐国齐威王时期的邹忌变法
6燕王哙时期的子之变革,以及燕昭王时筑黄金台招揽贤士
7秦国秦孝公先后两次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商鞅 在秦国进行了 《商鞅变法》 申不害在韩国进行了 《申术变法》 李俚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

基本上都实行过,只不过秦国最彻底,历史书上是这么说的,事实上是秦国运气好而已,分裂太久了,需要一个国家来统一,秦国赶巧了,就这样

战国七雄都变法了

战国时期(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之前的时代为春秋,都是后世史家为研究这两段时期的历史,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历史上并不存在春秋、战国这样的朝代。
“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参见秦统一中国之战。
伴随着私田制和铁器的广泛运用,社会新兴阶层的崛起,战国时期的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上迎来变革的高峰。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国的雏形。

目录
[隐藏]

1 历史

1.1 起始年份争议之说

1.2 七强并立形势的形成

1.3 战国前期各国的变法改革

1.4 合纵连横和战争的变化

1.5 秦的统一

2 文化

3 经济

3.4.1 粮食作物的种类

3.4.2 土壤分辨和田地的等级

3.4.3 粮食作物的分布

3.4.4 蚕桑业的发展及麻的分布

3.1 土地私有化

3.2 农业

3.3 水利

3.4 农作物以及漆园、果园等的分布

3.5 农业生产技术

3.6 农业生产、管理及政策

3.7 手工业

3.8 商业

4 技术

4.1 农业技术

5 相关条目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链接

历史[编辑]
起始年份争议之说[编辑]

周朝分期图
有关战国的起始年份,史学家一直存在各种争议,共有7种说法。

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 吕祖谦《大事记》记载始于周敬王三十九年,接续《春秋》之后。

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史记》为周元王元年) 实际当司马迁因战国各国史籍被秦国付之一炬,遂采纳秦史书《秦记》所载,定战国始于前476年[1]。

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为周元王二年) 主要是周敬王的年数有异说。《左传•哀公十九年》所记“冬,叔青如京师,敬王崩故也。”以周敬王在位有四十四年,故明年为周元王元年,为战国之始。

前468年(周贞定王元年) 清人林春溥《战国编年》、黄式三《周季编略》及近人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记载始于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接续《左传》之后。

前453年(周贞定王十六年) 也有学者认为,前453年三家灭智,七国争雄局面已经形成,应该以此作为战国的开始。

前441年(周哀王元年) 近人朔雪寒在《孙子兵法论正》书中提出此说[2]。

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北宋司马光成书的编年史《资治通鉴》则以‘三家分晋’一事代表周礼崩坏,群雄竞逐,而定战国始于前403年[3]。
七强并立形势的形成[编辑]

战国初期形势图

战国七雄形势
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
后来晋国内乱,以智氏、范氏、中行氏和韩、赵、魏六家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并,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后,以智伯瑶为首的智氏,于前455年联合韩、魏两家合兵攻赵,把赵襄子围在晋阳,决汾水灌城。韩、魏突然和赵氏联合起来,于前453年消灭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将晋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绛州(今山西翼城东南)外,也都瓜分了。这时的晋国国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见三家大夫(三家分晋)。齐国卿族田氏到陈完的第五世孙田恒,联合鲍氏,灭了当时专权的栾、高二氏篡夺齐国政权(前386年田氏代齐)。后来燕国崛起,秦国中兴,及其它一些小国陆续的被吞并或沦为附庸。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主要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小国尚有东周、宋、卫、中山、鲁、滕、邹、费等,至战国时期结束时除被秦国沦为附庸的卫国外都先后被七国所吞并。与七雄相毗邻的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北面和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匈奴、义渠,南面有巴蜀和闽、越。至秦统一,通过列国的兼并战争和自发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迁徙,这些少数民族多与中原民族融合,有些则保持了原有的民族风貌,部分如匈奴则与中原成对立姿态。
战国前期各国的变法改革[编辑]

出土的燕国士兵头盔

齐国首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复原模型

出土的铁剑

青铜戈
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出现与使用,取代了石器而与青铜器同时并进使用,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而春秋时的井田制被取消。农业进一步发展,各国人口增多。手工业的冶铁、青铜器铸造、漆器、丝织业的生产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得到大力发展。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加剧。诸侯国兼并土地战,争夺生存空间,代替了春秋时期政治上的霸权争夺。
这些发展也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世袭的等级制度被瓦解,一些过去的贵族失去了地位,而另一些那个时候的平民通过经商或其他的机会致富,甚至成为政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官僚制度发生了变化。
为了应付这些变化,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变法。最早开始改革的是魏国。魏文侯在前445年继位后,师从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家人物,招揽了一大批人才。之后又启用魏成子、瞿璜、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等人,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领域进行了改革。
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悝被文侯任命为相邦,是文侯、武侯时期变法的关键人物。他吸取各国成文法的长处,编写了《法经》,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
他提倡“尽地力之教”,要求农民勤劳耕作、提高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国家的收入。“平籴法”则是他的另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在丰年官府向农民征收一定数量的余粮,遇上荒年就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平价输出,以保证粮价稳定。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农民破产、流徙,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使魏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约前409年,赵烈侯用相邦公仲连进行改革,在政治、财政用法家,教导用儒家。前382年,楚悼王用吴起实行吴起变法,“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第二年楚悼王逝世,吴起也被楚国贵族乱箭射死。前360年前后,齐国起用邹忌“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实行改革,国力大增,与魏国冲突。齐国以孙膑为军师,发动桂陵之战(前354年)、马陵之战(前342年),战胜魏国。韩国初期曾进行改革,但不彻底,造成一些混乱。前351年,韩昭侯起用申不害,以“术”变法。
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进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使秦国后来成为最为强大的国家。
前344年魏惠王召集逢泽之会,率诸侯朝见周天子,首先称王。
中原边境的外族与中原的发展也息息相关。匈奴、东胡、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威胁导致了战国长城的修建,秦、燕、楚、魏等国都修筑“限戎马之足”的万里长城。
合纵连横和战争的变化[编辑]
战国初期,魏国先霸于战国。自从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就开始强盛起来。文侯、武侯两世,屡败齐人。西面侵入秦之河西,派李悝、吴起守西河、上郡,一再挫败秦国的进攻。到武侯子惠王时,实行改革,更加强盛。前361年,惠王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从此更加紧了对宋、卫、韩、赵等国的进攻。
在魏国进一步强大的同时,齐国由于齐威王的改革,秦国由于商鞅变法而都强大起来。前354年,由于赵国夺去了魏国的附庸卫国,魏国就起兵伐赵,率宋、卫联军围攻赵都邯郸,次年破之。于是,赵国向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师,前往救援。孙膑认为魏国的精锐部队在赵,内部空虚,乃引兵疾走大梁,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备,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取得大胜,生擒其主帅庞涓(《孙膑兵法·擒庞涓》)。但在前352年,魏惠王调用了韩国军队联合打败了齐、宋、卫的联军,齐国不得已向魏求和。次年,魏国便迫使赵在漳水之上结盟,并把邯郸归还赵国,魏在东线取得了胜利。
此时的秦国,于前354年打败魏军于元里,攻取了河西的少梁;前352年又攻入魏的河东,一度攻取了安邑;次年又包围固阳,迫使归降。后来,魏国和齐、赵先后结盟讲和。到公元前350年,魏又回头向秦反攻,曾围攻上郡的定阳(今陕西延安市东),结果秦孝公在彤(今陕西华县西南)与魏惠王相会修好,因而魏在西线也取得了胜利。
魏惠王二十六年(前344年),魏惠王与十二国诸侯在逢泽之地会面,率诸侯朝见周天子。但后来在前341年马陵之战,惨败给齐军,太子申被杀。前340年的吴城之战,魏国被秦商鞅击败,主帅被俘,不久被迫将河西割于秦国,数战皆败的魏国一直也再没有复兴起来。
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国占领燕国,后退兵。此后燕国由燕昭王即位,广纳贤才,图谋向齐国复仇。
楚国于前313年至前311年间三次大战秦国都失败。但却在前306年趁越国内乱,攻占了吴国旧地,但之后数次被越国收复。在与越国的长期战争中,国力亦有削弱。
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中山为赵所亡,中山王被放逐至肤施。前287年,赵、魏、韩、燕、楚五国军队联合攻秦,秦被迫割地给赵、魏以求和。
前286年,齐国攻灭被诸国垂涎的宋国,引致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兵于前284年围攻,齐军于济西迎击却被联军重创,齐兵退守临淄,临淄被燕军攻陷,齐湣王出逃,辗转到齐的莒,楚军出兵佯称救齐,齐湣王被楚将淖齿杀害,城内军民奋起杀死淖齿,齐失七十余城,只余下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和即墨两座城池。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使燕惠王撤掉大将军乐毅。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但国力大衰,开始走向没落。
前280年楚国逆长江上游攻秦,欲收回巴国旧地,结果遭秦反攻。前279年楚国被秦军于鄢之战(今湖北宜城东南)大破,几十万军民被白起放水淹死,前278年连首都郢也被秦将白起所攻陷,被逼迁都到陈,楚国诗人屈原痛感国家沦亡,投汨罗江自尽。前241年,楚国又迁都到寿春,躲避秦军,再也没有能力对抗秦国。


战国七雄分别是哪几个国家?
1.秦国——都成雍,商鞅变法后迁至咸阳。疆域包括陕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块)、河南西部(一小块)、甘肃东南部、四川部分。2.齐国——都城临淄(山东淄博),疆域包括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一小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的部分地区。3.韩国——都城平阳(山西临汾),后迁至新郑(河南新郑),...

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些国家?
在战国时期这个混乱的历史阶段,虽然存在过除了战国七雄之外的其他诸侯国,但是总地来说,真正实力足够强劲,从何时间长的还是我们所熟知的战国七雄,那么当时的战国七雄地图板块都属于现在的哪里呢。一、秦国 秦国在战国时期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战国时期,因为兼并战争的频繁使得各个国家的领土经常发生变化...

战国七雄中哪些国家进行了变法
1魏国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 2楚国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 3韩国韩昭侯时期的申不害变法 4赵国赵武灵王时的“胡服骑射”5齐国齐威王时期的邹忌变法 6燕王哙时期的子之变革,以及燕昭王时筑黄金台招揽贤士 7秦国秦孝公先后两次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战国七雄是哪些国家?
2、魏国:魏国,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七国分别是:齐国 楚国 燕国 韩国 赵国 魏国 秦国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些国家?
尽管战国时期还有越国、蜀国、宋国等大国,以及郑国、邹国、费国等规模较小的国家,但他们的实力和影响力均无法与七雄相提并论。最终,七雄中的秦国脱颖而出,国力最为强大,而其他六国,即所谓的"山东六国",都位于崤山以东地区。这六个国家的主要城市包括咸阳(秦国的都城)、郢都(楚国的都城)、...

战国七雄是哪七个国家?战国七雄哪个国家最强?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战国七雄中除了秦国,还有哪些国家具备统一的实力?
在战国七雄中能够具备统一六国实力的,除了秦国还有赵国当时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国力非常强,要不是被秦国打败,也会趁机发展壮大,除了赵国以外,早期的楚国也具备一统六国的实力,在当时楚国的地盘儿最大,国家也最富裕,不过由于昏庸的君主,导致他们在重大决策上一错再错,最终走向了衰落。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战国时期除了七国外还有哪些国家
2、战国七雄指的是战国时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的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除了这七个诸侯国之外,还有像卫国、郑国、中山国等一些实力稍微弱小的国家,在弱肉强食的规则下,这些小国也只能依附于战国七雄,在七雄之争的夹缝中求生存。3、虽然最终是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了六国,但实际上秦国在战国七雄当中的...

战国七雄都有哪些国家?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东方六国,从此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期,进入了帝国时代。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灭亡;公元前229年王翦大破赵军,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公元前225年,秦王政派将军王贲攻魏,魏王出降,魏国灭亡。公...

铜仁市15838364901: 战国七雄中哪些国家进行了变法 -
种树五维:[答案] 1魏国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 2楚国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 3韩国韩昭侯时期的申不害变法 4赵国赵武灵王时的“胡服骑射” 5齐国齐威王时期的邹忌变法 6燕王哙时期的子之变革,以及燕昭王时筑黄金台招揽贤士 7秦国秦孝公先后两次任用商鞅进行...

铜仁市15838364901: 战国七雄中哪些国家进行了变法
种树五维: 1魏国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2楚国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3韩国韩昭侯时期的申不害变法4赵国赵武灵王时的“胡服骑射”5齐国齐威王时期的邹忌变法6燕王哙时期的子之变革,以及燕昭王时筑黄金台招揽贤士7秦国秦孝公先后两次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铜仁市15838364901: 战国时期各国都实行了变法 请举出战国七雄的变法者都有谁 -
种树五维:[答案] 魏国 李悝楚国 吴起韩国 申不害齐国 邹忌秦国 商鞅燕国 乐毅赵国 公仲连...

铜仁市15838364901: 春秋战国的历史,有哪些人物及哪些国的变法 -
种树五维: 春秋时,较出名的就是:齐国管仲改革,路过的土地改革“初税亩”,楚国孙叔敖的政策...战国时,战国七雄都进行了或大或小的改革,最有成效的是秦国商鞅变法.还有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改革;齐国齐威王时期邹忌辅助进行的改革;赵国赵烈侯时公仲连进行的改革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韩国申不害改革;燕国在燕昭王时的改革等.

铜仁市15838364901: 战国时,各国开展变法活动,最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的( );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 )变法. -
种树五维:[答案] 第一个是“魏文侯”(用了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为将.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变法图强)第二个是“商鞅”变法.这个百度百科上有自己查吧!

铜仁市15838364901: 战国时期有哪些国家实行了变法,改革家分别是哪些,结果怎样 -
种树五维: 魏国李悝变法.变法者李悝,在魏文侯时期变法,也就是三家分晋不久的事情,变法很成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但是后来魏国攻赵、攻韩,齐国两度插手风别再桂陵、马陵大败魏军,魏国国力从此衰弱,没有在崛起的时候. 楚国吴起...

铜仁市15838364901: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人在哪些国家进行过变法 -
种树五维: 齐国的管仲变法 郑国的子产变法 魏国的李悝变法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齐国邹忌的改革 韩国申不害的改革 秦国的商鞅变法

铜仁市15838364901: 请问在“战国七雄”中,各个国家是哪些人并且怎样变法的? -
种树五维: 韩---韩非的变法,但是不被采纳,去了秦国,法家思想的代表 秦---卫(商)鞅的变法,很知名,也成功了,不过太激进,影响了贵族阶级利益,最后还是被杀了

铜仁市15838364901: 战国时期燕国有什么重大的变法 -
种树五维: 战国七雄能成为七雄之一都是有两把刷子才能抢到一个位置的.大家是因为国力增强而成为七雄的.其实韩国和燕国的底子并不比中山越宋更厚.魏国李锂变法,(422BC)战国时期最早变法赵国公孙仲连变法(403BC),外加武灵王的胡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