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什么意思?怎么产生的?

作者&投稿:司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大纲:了解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族制度

2、时间跨度:西汉至隋唐。

3、重要名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四世三公

4、重要人物:汉武帝、曹丕、隋文帝、王导

中国贵族制度起源于奴隶制社会,发展于封建制社会,在西周分封制时期达到鼎盛。从天子到诸侯,再到卿大夫和士,逐级进行权力授予而形成了等级贵族制,他们处于社会金字塔的顶端,拥有各种特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优先于其他阶级,且特权世代相传。

贵族们衣食无忧,在文化上多体现出遵守规则、诚实守信、英雄崇拜、好勇尚武、珍惜荣誉等精神风范。

然而,到战国和秦汉,随着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贵族阶层逐渐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官僚阶层、地主阶层为基础是世族,真正的“贵族”只剩下一个人,至高无上的皇帝!

世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世族不但是一个社会阶层,对应的世族制度则是从两汉到魏晋最主流的选拔任用官员的体制,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士族集团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直到隋唐时期,国家开始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选拔人才,门阀制度才逐渐地被科举制度所取代。

从经济基础上看,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世族门阀制度形成的社会基础、历史根源。

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从上到下管理国家要依靠世族官僚阶层的支持,这是政治需求。

世族制度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社会制度,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与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

庶族又称“寒门”,也即普通身份的民众,包括中小地主,农工商人,中下级军官等。他们没有特权,没有声望,地位较低,与世族相比,庶族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尊卑高下完全不同;两个阶层之间几乎互不来往、互不通婚、甚至不同席而坐。

汉初的人才制度开始用察举制,要求地方上向中央举荐贤良方正的人才。

汉武帝时代采用董仲舒建议崇尚儒术,开始以儒术取士。取士标准包括德行、学问、法令、谋略四个方面的内容。对举荐上来的人要考察孝廉和才能,称为“举孝廉”。举孝廉的对象是地方低级官吏和通晓儒家经书的儒生。

因而官僚们世代重视学习儒家经典,从而能一代一代被优先选拔或推荐入官。后来举荐权被豪门士族把持,出现只重门第和声望,忽略才能的现象,至东汉时逐渐形成了名门望族累世公卿的状况。

例如:弘农杨氏,代表人物是杨彪杨修父子;颍川荀氏,代表人是荀彧荀攸叔侄;汝南袁氏,代表人物是袁绍袁术兄弟,就是鼎鼎大名的“四世三公”的袁家。

在世族门阀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曹丕建立魏国后推行全国的九品中正制起了重要的作用。

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在中国古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负责官员评定与选拔的人叫中正官,将人才分为九等,分出品第,加以评语。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的优势参与政权。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被评为中下品以下的人显然是与仕途无缘的庶族寒门。到西晋时更加忽视才德标准的风气,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世族门阀实力强大到何种程度?东晋王朝的建立,晋皇室司马睿如果没有以王导为首的世族的支持是登不上皇位的。后世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名言。

1、官吏选拔只重门第,不看才德,这样的官吏享受特权但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显然不能长久,而且必然导致官场黑暗与腐朽。

2、两晋、南北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给下层才能之士提供了一些机会。

3、东晋末发生的刘宋夺位以及侯景之乱,使晋朝南渡士族遭受极大冲击。

4、士族制度在隋唐科举制实行后开始动摇了,走向没落。

1、士族制度贯穿整个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决定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官僚门阀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特别尖锐,这些矛盾与世族主政的局面有关。

3、士族地主经济强化了封闭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腐朽集团的代表。

4、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作为北方移民核心的士族地主成为开发南方经济的组织者,他们在南方建立许多田庄,对经济开发起了推动作用。

5、士族生活优裕,有条件从事文化事业,他们倡导个性自由,蔑视礼法,文学作品富有想象和浪漫色彩,因而东晋南朝时期在哲学、文学、书法、绘画、科学等思想文化领域有较大的成就。

后面两个是进步的一面。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什么意思
这个主要是说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意思
出处:《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到了西晋,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们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殷灼曾对晋武帝说:“令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

上品五寒门,下品无士族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上品,下品,势族各是指什么
这句话有三种写法:1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2.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3.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族是世代作官的家族。势族是权势极大的家族。士族是在南北朝时期重门阀,别于庶民,自成一特殊阶级的缙绅之家的等级。下品是古代官品制的“九品中正”制度的下三品,即下上、下...

是什么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一现象?
若品评为下下,则称为愚人。“九品中正法”取消了考试,取舍与否,取决于中正官的品评。显然,品评需要制定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当时制定的品评标准有72条之多,中正官根本记不住。于是,72条标准形同一纸空文,剩下只有一条品评标准,即家世出身,结果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中正官高下...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出自那个朝代 谁写的诗文
晋初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人才选拔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指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实现了“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说的是我国什么
这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刚开始是为了选拔人才,根据推荐和评语来踏上仕途。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什么意思?
出处:《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到了西晋,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们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殷灼曾对晋武帝说:“令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
魏晋南北朝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子弟中选拔,而庶族子弟但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由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

仙居县13668647408: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出自那个朝代 谁写的诗文 -
夫饰保和:[答案] 晋初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人才选拔制度.

仙居县13668647408: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指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
夫饰保和:[答案] 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实现了“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

仙居县13668647408: 请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shi族 -
夫饰保和: 这句话有三种写法.1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2.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3.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族是世代作官的家族.势族是权势极大的家族.士族是在南北朝时期重门阀,别於庶民,自成一特殊阶级的缙绅之家的等级.下品是古代官品制的“九品中正”制度的下三品,即下上、下中、下下的三品,是属于低官品的官员.原句出处: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宋书˙卷九十四˙恩幸传˙序:郡县掾吏,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 查看原帖>>

仙居县13668647408: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出自那个朝代 谁写的诗文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 出自那个朝代 谁写的诗文 -
夫饰保和:[答案] 晋初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即人才选拔制度.

仙居县13668647408: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意思? -
夫饰保和:[答案] 三种写法: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族:是世代作官的家族.势族:是权势极大的家族.士族:是在南北朝时期重门阀,别於庶民,自成一特殊阶级的...

仙居县1366864740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
夫饰保和:[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沿用了汉代的选官制度,以察举、辟署、征召为主,辅之以任子等其他形式,并以九品中正制为选官之基础.... 无报於身,必见割夺;有私於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其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

仙居县13668647408: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夫饰保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到了西晋,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们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殷灼曾对晋武帝说:“令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途)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这样,九品中正制已不再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也是西晋政治迅速走向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

仙居县13668647408: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采取什么制度 -
夫饰保和: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采取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

仙居县13668647408: 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
夫饰保和:[答案]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由魏吏部尚...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

仙居县13668647408: 九品中正制的内容是什么? -
夫饰保和:[答案]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曹魏建立后由吏部尚书陈群提出.《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中... 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以此制选官.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和科举是实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