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职官员如何参加科举考试

作者&投稿:吴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科举是什么职业的官员批改考生试卷~

  唐朝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明朝: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族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首先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最后才定型为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
先秦选拔人才的世官制度,一般都是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汉朝的察举制度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扩展资料:
科举前的人才选拔:
在春秋以前,没有专门的人才选拔方式,底层有识之士如果不是有大机遇根本无缘官爵,永无出头之日,只能被埋没在芸芸众生之中。这个时期实行的是“世卿世禄”,类似于古代皇帝的世袭制度,父亲的官位儿子继承,不管是愚蠢还是呆萌,位子都是他的。到了战国这种制度被逐渐废除。
秦始皇以武力统一海内,各项制度重新划定。秦朝的官员选拔制度和立国有很大的关系,"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意思就是说做官的途径就是开疆拓土,能打胜仗。
这是秦朝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注重的是大臣的军功,轻文重武。因此在秦朝要想当官就要多砍敌人的脑袋,这也是秦军作战勇猛的原因之一。
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更加完善,改善了秦朝的文武不平衡的现象。察举、征召、辟除、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并存,选拔人才的权利逐步向中央转移,但依旧比较零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古代在职官员如何参加科举考试与别的朝代不同,宋朝的现任官员是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的,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领导干部“充电”进修,提高学历文凭。
可是,由于此辈“特殊人才”在官场上已经混了好大一阵子了,沾染了一些官场的丑恶和腐败习气,因此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可不像一般士子那样相对规矩和本分,而是特别善于投机钻营、攀附关系。为此,聪明又理性的宋朝人在制度设计上对他们参加考试有了许多限制。
第一,普通考生都可以自由报考,但官衙里的在职官员要想参加科举考试,弄个“科班”文凭的话,首先得上报上级领导批准才可报名,即必须“所属先以名闻,得旨而后解。”
第二,凡是现任官员报考科举,必须举行“锁厅试”,也就是说另外单独设立考场组织这帮子国家的“特殊人才”专门进行考试。宋朝人实在是聪明,名义上不说这类在职官员是可能的“作弊高手”,而是说他们是有身份的人,考试么,总不能将他们与布衣混试,这也有失礼数,而实际上组织“锁厅试”,就是为了严密防范他们作弊。
第三,参加锁厅试的官员即使考上了,考得也很好,但不能成为状元,哪怕是殿试中的第一名,也要将他降为第二名。看来宋朝在职官员想要考一张文凭可比现在的官员难得多了。
宋朝的这些做法主要针对社会强势群体而设置,实际上是起到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因而说它是有一定的公平性的。
但明初朱元璋没有效法宋朝的做法,这大概是出于对元朝吏治腐败的教训。
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首开科举,至于何等样的人可以参加考试,当时就由大明中书省来议定。洪武四年七月,中书省向洪武帝奏定科举考试的对象时说:“凡是全国各地州、府、县学里的学生、民间俊秀子弟即优秀社会青年、学校里的教师和衙门里的胥吏等,只要有人想考科举的,都可以参加。”朱元璋当即回答:“科举初设,凡文字词理平顺者,皆预选列,以示激动,惟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由此看来,在明朝的官场里如果你没有一张“文凭”的话是很难混下去的,更没有再“回炉”的可能,连大学的板凳都没坐过甚至连校门都不认识就能拿到硕士或博士文凭这般荒诞之事绝对不会发生,事实上这也是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的相对公平和知识与“报酬”相对应的公平。
因此,明朝文职官员一般素质都比较高,大多能以天下为己任,即使退居乡间草泽还在忧国忧民。实际上明朝知识分子远不如宋代知识分子那样有那么高的地位,但明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绝不亚于宋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辞官回家教书时,还不忘将这样一幅对联挂在他的东林书院里,与学生们共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大明灭亡了,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至死都不降清,还不断喊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这跟明初的科举定制存在一定关系。


《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43集 武则天 音频(解说词)
能被直接任命为宰相,平民百姓也可能一夜之间变成高官,武则天曾一次性任命了舍遗、补阙六十人,破格提拔的官员们对武则天感恩戴德。制度上的突破显得更为重要,在科举制度上,武则天有两项新的举措,首先是大开科举,它是由皇帝临时确定考题下制进行考试的,科目很多,一般人和在职官员都可以参加,通过科举,武则天给那些沉寂...

古代皇帝上朝的时候,哪些官员才有资格参加?
清朝则是三品以上官员可以上朝,皇亲国戚中有爵位的也是可以上朝。清朝实行中央集权制,真正的早朝其实只有三品大元以上,或者有爵位的皇亲国戚。所以真正意义上清朝上朝只有二三十个人。相当于现在省厅以上、副国级干部。上朝并不是每个官员都可以有幸参加的,面圣议政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件需要门槛的...

古代有哪些官员有资格上朝?每次打官司都是同一个人吗?
皇帝执政,公大臣皆在朝。五月的新月节,皇帝和官员共同处理政务。董公作为丞相,自然要去。由此也可以看出,商朝是君臣之间的谈判活动。记载:“京中文武百官,皆任九职,日日期待上朝。这五篇文章已呈官、官、审、太仓博士,天天有人看。”但能进入朝鲜参加朝会的唐官员必须达到6级以上。“朔”...

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点什么
有趣的是,金代有勒令退休的制度,这个制度专门针对年老体衰但不愿意退休的官员群体。一旦被勒令退休,就不能享有薪俸。元代,致仕后家贫的官员享有半俸待遇。 明代,官员基本没有退休俸禄。不过,统治者会给予按照礼法退休的官员较好的政治待遇。退休官员虽然没有实权,却拥有品级,能够继续享有在职官员免税免役等特权。

古代早朝时参与的官员都是哪些职位?谁能说出一些
比如汉朝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宰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吏治。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九卿则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禄勋(掌门房)、卫尉(掌卫兵)、太仆(掌车马)、延尉(掌法律)、大鸿胪(掌礼宾)、宗正...

各个朝代的选拔官员制度
夏商周——世卿制(世袭制)汉——推荐任用制度(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推荐任用制度(九品中正制)隋唐元明清——科举考试制度

什么级别的官员可以参加朝会?
由于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的原因,每个朝代对官员参加朝会的级别要求是不同的。汉朝:由于汉朝的中央政府实行的是内外朝制度。能够参加朝会的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②九卿:太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③中尉、太子太傅、少傅、将作少府詹事、将行...

清朝科举之外做官的渠道
清朝的议叙对象,一是兢兢业业的老吏,可以有一定的比例议叙为官,二是低级官员。第三个当官的途径算是比较容易的。比如,国子监的监生或者贡生,清朝八旗官学里的官学生,学习期满,或者在朝廷需要时,参加统一考试,选拔为官。还有一些举人、秀才,有时也可以参加类似的考试。一般历朝历代在官员有缺口时...

古代的官员怎么产生的?
最后,成为官员的第三种方式学习。例如,完成学业的太学监生或宫生,清朝八旗官员的子弟,在朝廷需要参加统一考试并被选为官员时。有些学者和学者有时可以参加考试。一般来说,当各个朝代的官员出现空缺时,官员都会从这些学生中挑选出来去任职。以上就是清代做官除了科举之外的渠道。

如何行使选举权?可以选举哪些官员?
你要是农民的话,可以选举村委会主任,在所在选区选举县人大代表。你要是居民的话,可以选举居委会主任,在所在选区选举县人大代表。

兴庆区18965581512: 在唐朝什么样的人能参加科举 -
杭溥感冒: 在唐朝,以下几类人可以参加科举:1. 士人:士人是古代社会最低一级的贵族,他们通常会受到一定程度文化教育,因此可以参加科举考试.2. 平民:在唐朝,平民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虽然平民没有贵族的文化教育背景,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

兴庆区18965581512: 古代科举的程序 -
杭溥感冒: 以明清两代为例,在正式参加乡试以前,还要先参加“童子试”以便取得应试资格.童子试也分三级:县试、府试和院试.程序如下: 1、参加报名考试.参加考试的人,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称为“童生”.县试由知县主持,考期多半在每年的...

兴庆区18965581512: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简介 -
杭溥感冒:[答案]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兴庆区18965581512: 要成为唐朝的官员,需要通过哪种科目考试 -
杭溥感冒: 唐王朝于公元618年建国之后,李世民君臣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认为“致安之本,惟在 得人”.只有“任官惟贤才”,“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才能加强封建政权的基础,达到长治久安.基于以上的考虑,唐朝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

兴庆区18965581512: 中国传统的官吏选拔方式有哪些? -
杭溥感冒: 古代官吏任用方式种类繁多,大体如下 汉朝察举和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察举就是各地公卿郡守以及王侯每年向中()央推荐“贤良方正”、“孝廉”和“直言极谏”之士.被选荐的“贤良”经过皇帝亲自“策试”之后,即可被任命为官.征辟是皇帝或高级官吏直接聘任士人为官的一种方法.皇帝直接聘任士人为官叫征召;大臣聘任士人为官叫辟召.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开端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唐代的科举考试着重考核儒家经典,进士考试则重点在于诗赋.平常人和现任官吏都可以参加考试,考中以后,原为官吏的可立即升迁,不是官吏的由吏部授予官职.考生通过科举考试还须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为官.

兴庆区18965581512: 古代考试制度与现在考试制度 -
杭溥感冒: 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逐级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因此,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代开...

兴庆区18965581512: 古代科举是怎么考试的 -
杭溥感冒: 封建科举制度逐级考试的顺序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1、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各地考生在县或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

兴庆区18965581512: 科举考试的规则 -
杭溥感冒: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隋朝以前采用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盖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清代科举考试逐渐僵化,...

兴庆区18965581512: 有关“科举制”的资料 -
杭溥感冒: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兴庆区18965581512: 明清科举制度 -
杭溥感冒: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朝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