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拜伦为何长期漂流国外?

作者&投稿:潭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英国诗人拜伦为何长期漂泊国外?~

乔治.戈登.诺艾尔.拜伦(1788—1824年)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鲁迅先生誉之为"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诗人们的"宗主".他那些热情洋溢、雄浑壮阔的诗篇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因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就是这位在当时名满天下的诗人却于1816年4月永远离开了自己的故土,流浪他乡异国,直至1824年4月在希腊迈索隆古翁病逝.只是在死后诗人的遗骸才被运回英国安葬,而他的心脏却永远留在了希腊的土地上."英国哟!我爱你,尽管你有那么多缺陷."拜伦远走他乡后,曾在意大利威尼斯含泪写下了这一感情真挚的诗句.
可见诗人还是深深眷恋着自己祖国的,可是他又为何要在1816年远离故国家园,并从此一去不复返呢?对此,世界各国的文史专家们长期争执不休,未有定论.总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英国著名史学家麦考莱认为是英国上流社会的毁誉无常才最终导致了拜伦的出走.1809年拜伦首次出国漫游,先后到过葡萄牙、西班牙、马耳他、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地,于1811年底回国.这次历时二年多的旅行
开阔了拜伦的视野,所见所闻使他诗情迸发,在途中写下了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第一二章.这些诗作回国发表后,震动了欧洲诗坛,拜伦一举成名,即刻成为英国第一流的诗人、社交界争相邀宠的红人.特别是伦敦那些年轻贵妇们常常以能与诗人同饮共舞为荣,她们迷恋的是诗人的名声、地位和少年英俊.可是二年后,伦敦城的显贵们却又对拜伦的言行颇多微词.
为了寻求解脱,1815年1月拜伦与密尔班克小姐结婚.但一年后,这次匆促的婚姻即以妻子离家分居而告结束.消息传开,拜伦发觉他一夜之间便已身败名裂.把婚姻制度的神圣视为信条的中产阶级齐声谴责拜伦的残酷无德,上流社会的沙龙更是视之为魔鬼怪兽,对诗人闭门不纳.这和《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刚出版时的情形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拜伦感到莫名其妙,无法忍受.我国学者范忠存先生在其所著《英国文学史提纲》中也说,当《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头两章等诗篇发表时,拜伦"一觉醒来,成了大名",在好几年中都享有非凡的声誉.但随着同妻子的离异,舆论界又转而反对拜伦,这使这位骄傲者中最骄傲的人饱尝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淡薄.社会的遗弃终于迫使拜伦离国他走,一去不返.
另一说认为拜伦是由于其政治信仰而见弃于英国统治阶级.吴富恒主编的《外国著名文学家评传》"拜伦"条即指出,拜伦的各种传记作者竭力掩盖拜伦与英国统治阶级之间的鸿沟,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拜伦在议会里的大胆演说,他的诗歌所表现出的政治及宗教方面的自由思想,都使统治阶级对他仇恨日深.于是他们在诗人私生活方面制造种种"丑闻",挑拨他妻子同他离异,唆使社会舆论谩骂拜伦是叛徒、国王的诽谤者、道德的破坏者、拿破仑的颂扬者等等,使诗人在社会上处处受到打击.对此,拜伦认为:"如果那些低语、私议和传言是真的,我对英国是不合适的.如果不真,英国对我是不合适的."所以说,表面上拜伦最终是由于被迫害而不得不离开英国,"其实,他是被英国统治阶级逐出自己的祖国的."苏联学者叶利斯特拉托娃所著《拜伦》一书亦持类似的看法.叶氏指出,拜伦自1809年进入上议院后就表示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和贵族寡头反动统治的深恶痛绝,梦想在英国建立起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且在上院仗义执言,为工人破坏机器活动辩护.这一切使他成了英国统治阶级急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于是有人私下说项拜伦,劝其改变政治观点,否则将进行政治迫害.而拜伦表示拒不让步,"他们至多不过使我离开这个社会.对这个社会我一向不奉承,一向没满意过."最后,诗人忍受着内心痛苦离开了祖国,想暂时得一喘息,再来给敌人一个更大的打击.
最后是家庭婚姻变故说.亨利.托马斯和黛娜.莉.托马斯合著的《英美著名诗人传》认为,拜伦不是那种喜欢成家立业的人,而他的妻子密尔班克却是英国社会中见识平庸的女人,她幻想按照自己的形象改造拜伦,为拜伦所不能忍受.于是密尔班克找来医生为拜伦作检查,硬要诗人承认有神经病.这一企图失败后,密尔班克就于1816年带着幼小的女儿离开了拜伦,要求分居,并放出谣言说拜伦和其同父异母姊奥古斯塔有乱伦行为.于是,因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而登上文坛高峰、集伦敦名望于一身的奇才——拜伦,终因婚姻生活的破裂而一落千丈,成为众矢之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被迫变作流浪异乡的逐客,到国外去追求放浪自在的私生活.
笔者认为,上述诸种解释皆在情理之中,但又不尽其然.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既是事物发展必然性的表现,同是也不能否认诱使这种必然性成为
现实的偶发因素的作用.那么,促使拜伦决定永远离开英国流落异乡的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又是什么呢?

拜伦(1788~1824)是欧洲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出生于伦敦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父母感情不和,幼小的拜伦成了他们发泄怒气的对象,因而,养成了拜伦忧郁、孤独、反抗的性格。他在剑桥大学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开始发表诗集及评论,初露锋芒。

拜伦
1809~1811年,拜伦第一次进行漫长的国外旅行,这次旅行,使他了解到南欧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就是依据这次旅途日记写成,长诗的出版使拜伦成了英国的风云人物。他回英国后,集中精力写政治讽刺诗,攻击保守党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然而,政治气候的恶劣和个人生活的不幸,一方面使拜伦的忧郁、孤独感和反抗精神增强,一方面也产生了悲观情绪。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东方叙事诗》、《希伯来叙事诗》等。这些诗以东欧、西亚为背景,塑造了一些富有叛逆精神,与命运作斗争的“拜伦式的英雄”形象:他们同社会尖锐对立而孤军奋战,进行个人反抗;他们蔑视社会“文明”,傲世独立,对前途失望;他们为个人自由和爱情幸福奋斗的结局往往不是失败,便是死亡。
1816年,拜伦在英国上流社会的诽谤与打击下,愤然离国,从此侨居异乡。在瑞士时,拜伦结识了雪莱,并受到他的乐观积极的思想影响。拜伦这时创作的《普罗米修斯》、《路德分子之歌》,表现了革命者坚毅的斗争精神。在意大利期间,拜伦积极参加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为革命活动提供经费,购买武器弹药,被推举为该组织的领导人。诗人从意大利的革命斗争中吸取力量,进入了他的创作高峰时期,如哲理诗剧《曼夫莱德》、神秘剧《该隐》和长篇诗体小说《唐璜》都完成于此时。1823年拜伦到希腊参加民族起义军的活动。他卖掉自己的庄园,毫无保留地用于希腊革命。他亲自参加劳动和训练,总是置身于最危险的地方。长期的奔波和操劳,损坏了他的身体,1824年逝世。他把自己的财产、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希腊的独立事业。
拜伦以他巨大的文学成就成为欧洲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篇洋溢着民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情。他是无畏的战士,也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他的成就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诗人拜伦为何长期漂流国外?大家都知道,拜伦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诗人,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盛誉。他1788年出生于伦敦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伦离开英国移居意大利,之后在漂流的生活中写了许多歌颂自由的诗篇,未完成的《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1823年初,希腊民族运动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正义斗争,不幸于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从1812年离开英国之后,拜伦在有生之年就再也没有重返故土。

有人说,拜伦流亡国外的原因是他的政治信仰与英国主流思想相抵触,所以只好离开国家避难。还有人说,拜伦之所以远走他乡,是因为他的个性不容于英国上流社会。也有人说,拜伦离开英国是因为婚姻变故。但是流传更广的说法是,因为拜伦的私生活混乱,致使他的声誉受损,所以不得不离开英国。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拜伦做出永远不再返回故土的决定呢?或许这其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所以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悬案。



拜伦是由于其政治信仰而见弃于英国统治阶级.吴富恒主编的《外国著名文学家评传》"拜伦"条即指出,拜伦的各种传记作者竭力掩盖拜伦与英国统治阶级之间的鸿沟,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拜伦在议会里的大胆演说,他的诗歌所表现出的政治及宗教方面的自由思想,都使统治阶级对他仇恨日深.于是他们在诗人私生活方面制造种种"丑闻",挑拨他妻子同他离异,唆使社会舆论谩骂拜伦是叛徒、国王的诽谤者、道德的破坏者、拿破仑的颂扬者等等,使诗人在社会上处处受到打击.对此,拜伦认为:"如果那些低语、私议和传言是真的,我对英国是不合适的.如果不真,英国对我是不合适的."

所以说,表面上拜伦最终是由于被迫害而不得不离开英国,"其实,他是被英国统治阶级逐出自己的祖国的."苏联学者叶利斯特拉托娃所著《拜伦》一书亦持类似的看法.叶氏指出,拜伦自1809年进入上议院后就表示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和贵族寡头反动统治的深恶痛绝,梦想在英国建立起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且在上院仗义执言,为工人破坏机器活动辩护.这一切使他成了英国统治阶级急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于是有人私下说项拜伦,劝其改变政治观点,否则将进行政治迫害.而拜伦表示拒不让步,"他们至多不过使我离开这个社会.对这个社会我一向不奉承,一向没满意过."最后,诗人忍受着内心痛苦离开了祖国,想暂时得一喘息,再来给敌人一个更大的打击.



乔治.戈登.诺艾尔.拜伦(1788—1824年)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鲁迅先生誉之为"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诗人们的"宗主".他那些热情洋溢、雄浑壮阔的诗篇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因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就是这位在当时名满天下的诗人却于1816年4月永远离开了自己的故土,流浪他乡异国,直至1824年4月在希腊迈索隆古翁病逝.只是在死后诗人的遗骸才被运回英国安葬,而他的心脏却永远留在了希腊的土地上."英国哟!我爱你,尽管你有那么多缺陷."拜伦远走他乡后,曾在意大利威尼斯含泪写下了这一感情真挚的诗句.




诗人拜伦为何长期漂流国外?
有人说,拜伦流亡国外的原因是他的政治信仰与英国主流思想相抵触,所以只好离开国家避难。还有人说,拜伦之所以远走他乡,是因为他的个性不容于英国上流社会。也有人说,拜伦离开英国是因为婚姻变故。但是流传更广的说法是,因为拜伦的私生活混乱,致使他的声誉受损,所以不得不离开英国。究竟是什么原因促...

《唐璜》 拜伦式英雄
1812 年,拜伦因创作诗体游记《恰尔德•哈罗尔德游 记》第一、二章,名声大噪,旋即因婚姻问题招致上流社会的恶意攻击。拜伦 1816 年 4 月 被迫离开英国,起初他侨居瑞士,1817 年到意大利。他先参加烧炭党人革命活动,后又赴 希腊参加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的解放斗争。1824 年,拜伦在行军中淋雨生...

曹植,拜伦,布鲁诺,谭嗣同,嵇康,周瑜的人物简介
布鲁诺信奉哥白尼学说,所以成了宗教的叛逆,被指控为异教徒并革除了他的教籍。公元1576年,年仅28岁的布鲁诺不得不逃出修道院,并且出国长期漂流在瑞士、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他四海为家,在日内瓦、图卢兹、巴黎、伦敦、维登堡和其他许多城市都居住过。尽管如此,布鲁诺仍然始终不渝地宣传科学真理。他...

课文老人与海
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

鲁滨逊漂流记梗概600字六年级下册作文5篇
拜伦曾经说过:“逆境时到达真理的另一条道路。”长期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一旦遇到坎坷崎岖,就很难把持住方向盘,然而鲁滨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想办法去克服,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在社会上也是很少有的。 5.鲁滨逊漂流记梗概600字六年级下册作文 鲁滨逊是一个爱航海、爱冒险的英国人。他去过世界各地,也遇到过许多...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拜伦曾经说过:“逆境时到达真理的另一条道路。”长期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一旦遇到坎坷崎岖,就很难把持住方向盘,然而鲁滨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想办法去克服,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在社会上也是很少有的。 《鲁宾逊漂流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引领不断向前。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

拜伦笔下多情男子是谁
得救后的航船在海上漂流12天后,船上再也没有可吃的东西了,水手们便开始吃人,老弱者成了首先被吃的对象,唐璜不忍心吃他的老师,被迫跳海离开了航船。他在海水中奋力挣扎,游到了西克拉提兹群岛(通译基克拉迪),被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救上了岸, 把他藏在海边一个山洞中。 这姑娘叫海甸(或...

求〈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笔记
他在非洲沿岸遭到海盗袭击成了奴隶,逃脱后在巴西开始经营种植业并发了财。为了补充庄园劳动力他登上了去非洲的航海之途。途中突遇风暴,他只身一人漂流到无人荒岛上得救。他在遇难船上运出粮食、衣物、工具等物,开始了岛上的流浪生活。在岛上,《圣经》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凭借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惜...

谁能告诉我一些励志短语
◆.拜伦在< 唐璜 > 写道: 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拜伦自己还是结婚了,为的是:我想有个伴儿,可以在一起打打哈欠. ◆.学会倾听沉默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 ◆.醉心于原则就是为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爱去死. ◆.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只能维持18~30个月,若过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2022怎么写
所以在生命道路的漫漫长河中,每个人对生命意义的定义截然不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家拜伦说过为伟大的事业而牺牲的人,绝对不算失败者。是啊,难道奥斯特洛夫斯基不是吗?那些为祖国和平而无私奉献一切的那些红军战士们不是吗?书中的保尔柯察金,是一个敢作敢当,有作为,有理想的好青年,是在我们心中不朽的伟大形象。 十四...

新华区18295352888: 求致大海读书笔记! -
柯秆赛美: 《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1824年写于高加索,诗人第二次流放之前.全诗共十五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二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

新华区18295352888: 英国天才诗人拜伦主要成就是什么?
柯秆赛美: 乔治•戈登•拜伦 ( 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是一^位伟大的英国天才诗人,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比如《恰...

新华区18295352888: 1810年,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横渡了哪一个海峡? -
柯秆赛美: 1810年著名诗人拜伦横渡了 赫勒斯滂海峡 ,揭开了近代横渡海峡史的第一页.世界上许多海峡都被人类所征服.横渡海峡已成为世界性的游泳活动 最著名的是每年一次的横渡法国加来和英国多佛尔之间的英吉利海峡(直线距离20.5海里).第一个被公认的记录是英国M.韦布1875年创造的,他从多佛尔下水,经历21小时45分游完全程.现在最好成绩是美国彭尼.金创造的,他的成绩是7小时40分.

新华区18295352888: 乔治·戈登·拜伦的人物评价 -
柯秆赛美: 拜伦搜寻英雄,并不是非限于东地中海各国和中世纪不可,因为给拿破仑加上一件浪漫主义的外衣是不难的.拿破仑对十九世纪时欧洲人思想的影响深极了;克劳泽维茨、斯当达尔、海涅、费希特和尼采的思想,意大利爱国者的行动,都受到了...

新华区18295352888: 拜伦是谁
柯秆赛美: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

新华区18295352888: 简析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的艺术特色 -
柯秆赛美: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代表作之一.《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先进人物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和失望,有“抒情史诗”之称.

新华区18295352888: 分析一下《唐璜》(拜伦) -
柯秆赛美: 《唐璜》(1818-1823)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这部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约16000行,共16章,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新华区18295352888: 外国文学史中“恶魔派”的名词解释怎么答 -
柯秆赛美: 恶魔派诗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做过批评,骚塞就称拜伦和雪莱是“恶魔派”.

新华区18295352888: 拜伦有什么爱国诗 -
柯秆赛美: 1816年10月拜伦来到意大利.当时意大利正遭受奥地利的奴役,革命运动正兴起.拜伦同为民族自由而战的爱国志士密切的交往,并在1820年参加了意大利有名的烧炭党的秘密组织,投身火热的斗争;在诗歌的创作中,他丢掉浪漫主义的幻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