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何会持续长达42年?

作者&投稿:锺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之所以会持续长达42年的原因在于,无论是魏国,蜀国,还是吴国,这三个政权都有着优秀的统治者,在这些优秀的统治者的带领下,又有着无数优秀且杰出的人才。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些人才,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给各自所属的政权续了命,这也就导致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长期存在并且持续了42年的时间。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这些人才都在各自所服务的政权当中,找到了发挥个人能力的平台,并且得以在这个平台当中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们都力图维护这些政权的稳定,只有这样,才有了自己继续表现的机会。这也就是那个特殊的混乱时代得以持续四十二年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这三个国家的国君也是影响这个鼎力局面得以持续多年的原因。不管是魏国,蜀国,还是吴国,这些政权的国君都具有一定的治国能力和征战能力,还有其中最为重要的知人善任的能力,这些能力导致了那些人才得以为他们所用。

在曹操的打拼之下具有了初步的雏形之后,他的儿子曹丕得以让汉献帝退位成功建立了正式的曹魏政权。作为魏国的统治者,曹丕不仅在文学方面有着一定的造诣,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式。在他的带领之下,魏国日益强大,成为三国时期最为强盛的国家。

刘备,身为汉室宗亲,建立了蜀汉政权。蜀汉政权是他从无到有,一手建立起来的。在他的手下,有无数的优秀将领为他卖力,包括卖命。他还得到了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谋士诸葛亮的辅助。

东吴政权也是如此,在孙权的治理下,防守江东。

正是因为这些君主的优秀,还有他们手下的人才的辅助,才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多年。




哪次古代著名战役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夷陵之战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战役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因...

三国鼎立是怎么形成的
1、三国鼎立的形成: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

三国时三足鼎立局面是什么样的?三人各占据了那里
3、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为魏,建都洛阳。公元221年,刘备自称汉帝,建都成都,史称蜀国或蜀汉。公元229年,孙权也在江东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从此,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中国进入了“三足鼎立”的三国时期。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过程是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刘备建立汉(史称蜀),定都成都,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

从何时起,三分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魏蜀吴 是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次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孙权接手父兄基业开拓江东,刘备屈居江夏随时准备争夺天下。过程: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胜,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荆州,这样孙权、刘备、曹操三分天下的雏形开始出现。215年,刘备夺取了四川,曹操拿下了汉中,孙权统一了南方。作为赤壁之战的战果,孙刘平分了荆州。至此,三国鼎立基本形成。

为什么会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如下:1、农民起义的推动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由于起义军规模较大,朝廷不能有效镇压。东汉政府就改州刺史为州牧,加重其权力,希望可以快速的扑灭起义力量。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军阀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占领更多的地区,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于是,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从地理条件说,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在经济上。再加吴蜀联合,攻虽不足,守则有余。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是怎样形成的
回答:三国形成:官渡之战确定了曹操在中国北方霸主的地位.(曹袁之争)赤壁之战后形成了孙刘割据南方局面(曹与孙刘之争)夷陵之战后魏蜀吴格局基本形成(孙刘之争)石亭之战后三国确立形成(此战后三国格局五十年无大变)

寒亭区19137845939: 魏蜀吴力量对比悬殊,三国鼎立局面为何还能维持下去 -
呈牧小儿: 但并没有影响北方格局,而且还消灭张鲁,同时在逍遥津一战,积蓄自己的军事力量,但在魏国来说还是有决策上的失误,西蜀由此转衰,后诸葛亮虽然又与孙权结盟,也是在互相培植新的野心家,这其中就有那么一个野心家,并接受曹操的册...

寒亭区19137845939: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魏国占据绝对优势为什么还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呢 -
呈牧小儿: 有时数据说明不了什么,重要的是人心,当时的情况是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内部还是有矛盾,也就是对"士"的态度,孙刘因为有曹操这个强大的威胁,内部也暂时得到稳定.魏蜀吴对“士族”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短暂的命运.

寒亭区19137845939: 东吴顶住了魏蜀两国的两次重大进攻为什么还会灭亡?? -
呈牧小儿: 晋灭吴,出动了大军二十余万人,由王浚、杜预、王浑等人率领(《资治通鉴》卷81);而吴国全国兵力只有23万人(《三国志》卷48《孙皓传》注引《晋阳秋》),其中一半以上在各地驻防,集中在荆州、江淮前线防御的不足十万人.兵力...

寒亭区19137845939: 如何评价三国鼎立的局面 -
呈牧小儿: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

寒亭区19137845939: 三国鼎立维持了多少年? -
呈牧小儿: 一共维持了60年三国鼎立编辑本词条介绍的是三国鼎立(汉语词汇),更多含义,请参阅三国鼎立(多义词).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又有同名...

寒亭区19137845939: 三国时期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
呈牧小儿: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延续近百年.

寒亭区19137845939: 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是怎样形成的
呈牧小儿: 曹操自陈留起兵以来,借助着夏侯氏与曹氏的家族势力和启用郭嘉、荀彧等智谋之士... 从而奠定了曹孙南北对峙的形势. 鉴于江东孙氏在赤壁之战后与曹操依然实力上差距...

寒亭区19137845939: 三国为何会兴,因何而亡? -
呈牧小儿: 要明白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啊.三国因分而兴,又因分而亡.在分裂中兴起,又在分裂中灭亡,它的出现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我想还是寓于必然之中的!

寒亭区19137845939: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
呈牧小儿: 从历史的方面讲,我认为既不是进步也不是退步,因为鼎力局面形成后,当时各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没有变化,如果说大国吞并了小国,这样的话从总体上看算的上是进步,但鼎力只表明三国的势力从此相对均衡,并不意味着朝统一方向发展.但是鼎力后混战局面暂时结束,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发展,这点不可否认.楼上有两个人说历史总是前进的,你们的说法我很不同意,历史总体上是前进的,但不意味着总是前进的,难道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二战)也能算是历史的进步么?

寒亭区19137845939: 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多少年
呈牧小儿: 准确的说从公元229年孙权即皇帝位,魏汉(蜀)吴三国正式建立.公元263年汉(蜀)灭亡,三国鼎立不复存在,只剩下两国.因而真正意义上的三国共同存在的时间为34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