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怎么样了?

作者&投稿:淫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融小时候让梨,长大以后怎样了呢?~

带你了解长大后的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

"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君臣、父子、兄弟等关系的一种倡导。尽管这些标准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有些落后,但其中蕴含的追求家庭和睦的精神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
提到"父慈子孝",人们脑海中可能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慈父、孝子形象,但要说"兄友弟恭",相信许多人最先想到的都会是以"让梨"之举赢得举世盛名,后来成为一代大儒的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出自于《世说新语》,说的是孔融年仅四岁时和兄弟们一起吃梨,对于普通孩子来说,都是认为拿越大的越好,但孔融却"辄引小者",人们问他为什么拿小的,他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尽管年纪很小,孔融却懂得礼让兄长的道理,因此这个故事在后世广泛流传,成为了教育孩子的典范。
长大后,孔融成为了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在文学、政治、思想领域都很有建树。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孔融长大后却被指责极其"不孝",还惨遭曹操杀害。

据《后汉书》记载,孔融十三岁那年失去了父亲,他为此"哀悴过毁,扶而后起",也就是伤心到不能站立。由于孝行感人、才华又出众,数年后孔融直接被司徒杨赐征辟为掾属,负责暗访贪赃枉法的官吏。
这段时期,孔融刚正不阿,从来都是直言不讳,因此人们也都十分敬畏他,不过,这样的性格也给他带来了麻烦,那就是一次他拜访大将军何进,门人没有及时通报,他便直接离开,这样不给面子的行为差点就导致何进要派人直接杀掉他。

何进死后,董卓进京,这位西凉军阀想要废黜少帝,改立献帝,好进一步把持朝政。董卓的这种不合礼数的做法当然是孔融无法接受的,所以为人直率的他当庭与董卓展开了一场言辞激烈的辩论。对于其他反对者,董卓大不了一杀了之,但孔融身份特殊,又是名士,因此他也只好将其送到北海担任国相。可以说,若不是孔融圣贤后人、一时名士的身份,他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孔融的毛病,一是过于心直口快,二就是常有惊人言论。建安元年(196)时太傅马日磾出使山东,途中数次寻求袁术的帮助,结果后者不但夺走前者作为使者的符节,还硬要他留下给自己当军师。作为汉朝老臣,马日磾不堪受辱,当时就呕血身死。消息传回朝廷,人们都夸赞马日磾的忠心,但孔融却表示马日磾身为汉朝上公却取媚奸臣,不给他定罪就不错了,不必将其厚葬。

官渡之战曹操获胜后,其子曹丕迎娶了原本是袁熙妻子的甄宓,孔融见到这种行为又忍不了了,当即写信给曹操道:"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我们知道,武王讨伐纣王后并没有将妲己赐给自己的弟弟周公,这显然并非是单纯引经据典。实际上,这是孔融在讽刺曹操,认为他虽然代表朝廷四处征伐,实际上和袁绍是一路货色,都不利于汉王朝的复兴。

此后的十余年里,孔融就像是和曹操对上了一样,对于曹操发布的政令,他常常是毫不留情地对其中不足之处加以批判,但曹操顾及自己爱才的名声所以一直忍耐。建安十三年(208),面对孔融的我行我素和无情批判,忍无可忍的曹操终于选择了将其诛杀并弃市。
正如上文多次强调的那样,在那个年代想要诛杀孔融这样具有知名度的人士需要充分的理由,为了尽量维护自己的形象,曹操派出了路粹。
得到曹操密令后,路粹上书陈述了孔融的数条罪行来弹劾他。首先,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卿金刀'。"也就是说,汉室衰微时,担任北海国相的孔融曾招揽军士,并表示自己是孔圣人后代,配得上拥有天下。其次,孔融身居高位,却诽谤朝廷、不遵守规矩礼仪。
罪行之三,是孔融与祢衡聊天时曾声称"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也就是说,孔融认为父母之所以生下子女是出于情欲,且母亲怀胎生育仅仅是像把一件东西寄存在桶里,不久后拿出而已。

在那个极度重视孝道的社会,孔融这番话相当具有颠覆性。我们无法知道此话是孔融亲口所说还是凭空诬陷,但他小时因让梨知名,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杀的经历,确实能够让人感到十分的"讽刺"。

   “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孔耻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自幼品性善良、尊敬兄长的美好形象。然而,四岁孩童的让梨之举,仅仅是他人生中一个稍纵即逝的片段。长大后的孔融在乱世中从政失败,以不孝、谋反罪被处死。这给世人留下了又一个难解之谜: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将孔融处死? 

      孔融的确是个博闻强记、才华横溢的学者、文人,但绝不是个精通实务、善于用人的政治家。不具备政治才能却仍想混迹于官场,稍有自知之明的人就该收敛行事、虚心做人。可才气颇高的孔融仗着犀牙利笔,目空一切。虽说他对古之治国方略、教化方针相当熟悉,与人辩论援引古今,达到“玩而诵”的程度,也因此深得曹操佩服,但他处处与人针锋相对,言辞犀利地讽刺挖苦,久而久之,终于祸从口出。 

      平定北方之后,曹操下令南征讨伐刘备、刘表和孙权等人。而孔融极力劝阻,逞言强辩。先说刘备、刘表是汉室宗亲,不可讨伐;又说孙权虎踞江东,不易攻取;甚至直言如果攻之就是兴无义之师,有失民望。曹操终于忍无可忍斥退孔融,并下令再有谏阻者一律处死。但是孔融走出曹府后仍然仰天长叹:“以无义之师讨伐仁义之师,岂有不败之理?”

      曹操听闻如此狂言,加之此前被孔融一而再再而三地挖苦反对,盛怒之下便派人秘密搜罗孔融的狂妄之言,终于以不孝、谋反等罪名将他置之于死地。没想到小时候懂得让梨的孔融,长大后居然变得如此狂妄。直到赤壁之战前,曹操必须稳定自己的后方,对于那些不安定分子的言论,他采纳了零容忍的态度。 



带你了解长大后的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融长大后去辅佐曹操了,结果由于顶撞曹操被杀了。

长大后的孔融对于治国方略大有见解,但是说话过于刚直,对当时的权臣曹操常常出言不逊,讽刺曹操,使得曹操大怒,将其杀害。

长大后,他被曹操以不孝的名义给斩杀了,可见常说的从小看大并不准确。


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虽然孔融小时候就懂得礼让,但是长大以后的他却是另外一个样子。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来形容残暴,杀戮,没有责任感,不孝顺。孔融异常的残暴。他被人推荐去担任高官,这也把自己残暴的一面暴露了出来。当地并不太平,常常有叛乱。老百姓生活也很艰难,当地的税收始终满足不了朝廷的要求。按道理及时处理几...

孔融因小时候让梨而出名,长大后又做了哪些事情?
孔融长大后为就名士差点身死,效忠汉室鞠躬尽粗。一、救名士差点身死,刚正不阿得罪宦官。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自幼聪明,谦虚有礼,长大后也是颇有才干。据说当时名士张俭被别人陷害前来找孔融的哥哥避祸,但孔融哥哥不在,张俭就准备走了。孔融便说我哥不在难道我就不能收留你吗?于是张俭便留下来了。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意思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意思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重兄长的道理,从小就应该知道。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尊重兄长从小时候开始。孔融让的不仅仅是一个梨,而是包含着对兄长满满的尊重之情。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我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应该懂得谦让,...

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长大之后是什么样子?
可能正是因为孔融小时候让梨给了他很大的勇气,他长大后从谦虚到清高,从清高再到孤傲,从孤傲再到骄傲,在从骄傲到不可一世、目无礼法,最终身死名裂。长大后这样的孔融,老师又怎么会让大家学习呢?所以说长大后的孔融不好说。

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说?
不遵超仪”等罪株连孔融全家,连一对几岁的儿女都没有放过。可能正是因为孔融小时候让梨给了他很大的勇气,他长大后从谦虚到清高,从清高再到孤傲,从孤傲再到骄傲,在从骄傲到不可一世、目无礼法,最终身死名裂。长大后这样的孔融,老师又怎么会让大家学习呢?所以说长大后的孔融不好说。

让梨的孔融,长大后为什么因不孝被处死呢?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事情发生在孔融四岁的时候,小小年纪的孔融就知道将个头大的梨让给兄弟们,成为了一千多年来我们教育孩子的榜样。连《三字经》中都有“融四岁,能让梨”的说法,可见这个故事的深入人心。但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孔融生活的三国时期,他的结局却非常悲惨,是...

孔融小时候让梨,长大以后怎样了呢?
可以说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成为现代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典型的例子。孔融也因此给我们留下的是特别善良,尊敬兄长的这一美好形象。然而,孔融在四岁让梨的这一举动,其实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长大以后的孔融是怎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呢?为什么他在最后竟然是因为不孝谋反之罪而被处死的呢?今天...

四岁时让梨的孔融长大后真的杀兄弑母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孔融四岁让梨长大以后杀兄弑母,是一个大大不孝的人,这是一款网络反差效果的闹剧,深深把一个好人抹黑的一塌糊涂。我们先来看一下孔融那个神秘的哥哥叫孔褒。后汉书孔融列传里面说到,当时孔融十五六岁,中常侍侯览权倾天下,有一个叫张謇的人被侯览记恨,下令捉拿。张謇是哥哥好友,他无奈之下只能...

融四岁能让梨后面两句是什么
融四岁,能让梨,后面两句是弟于长,宜先知。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尊重兄长从小时候开始。孔融让的不仅仅是一个梨,而是包含着对兄长满满的尊重之情。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我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应该懂得谦让,兄弟姐妹之间应当友好相处,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故事是这个样子的...

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长大之后是什么样子的?
孔融小时候因为"让梨“一事,被人们称赞为懂事且孝顺。但成年以后不知道为什么,他在经常在各种场合下发表言论,说其实父母对孩子没有什么大恩情,他们生孩子就像是把瓶子里水倒出来一样。这话且不论对错,但在当时以孝治天下时代,这等于是犯了大忌。3、惹怒曹操被杀 孔融在曹操手下为官时,...

岳塘区19818026388: 孔融轼母的故事?
睢缸银多: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是长大之后的孔融却因为弑杀母亲而被曹操杀了,这个原因不仅很是让人匪夷所思,毕竟一个小时候这么懂事的孩子怎么会丧失了本性...

岳塘区19818026388: 孔融长大后是怎么样一个人?
睢缸银多: 让梨而有名的人

岳塘区19818026388: 孔融长大后成了什么官 -
睢缸银多: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岳塘区19818026388: 让梨的孔融,长大了是怎样一个人?具体是怎么死的? -
睢缸银多: 孔融和关公(关羽)都是同一时代的人.就象关公那样,他也为了保卫汉朝丢了性命.关公是以英雄事迹扬名,孔融则以学问与礼让见称.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后代.他生于公元153年.他曾出任北海(现时的山东省)太守,所以又名孔北海...

岳塘区19818026388: 孔融轼母的故事? -
睢缸银多: 孔融当时是北海相,走在路上他看到一个人在坟边哭,走进才知道是这个人的爹刚去世,直到这个事情,孔融居然把这个人杀了,理由是孔融觉得他哭的不够撕心裂肺,不够伤心.看官的人看到之后以为他是个很孝顺的人,其实真实原因并不是这样子.孔融曾经这么说过自己爹娘:亲爹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孝敬的,当时生孩子只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罢了;生自己的母亲更别说了,只不过像是一件容器而已,装的东西到日子出来了,那个容器也就没有用了.原文是这样说道: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孔融还说过闹饥荒的时候,如果东西不好吃才拿给别人吃.

岳塘区19818026388: 孔融10岁的故事 -
睢缸银多: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

岳塘区19818026388: 谁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 -
睢缸银多: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

岳塘区19818026388: 孔融四岁让梨 但是长大后说过:“亲爹有啥可孝敬的,亲娘也没啥特别的,不过是个装东西瓶子 -
睢缸银多: 所以呢,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教导我们最老爱幼,但是后续却没有人告诉

岳塘区19818026388: 有关孔融让梨的故事(完整的)快! -
睢缸银多:[答案]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

岳塘区19818026388: 两个关于孔融的故事要有小标题 -
睢缸银多:[答案] 1孔融让梨;2羞辱陈炜 让梨我就不多说了,说第二个吧. 有人夸孔融聪明,可陈炜不以为然,说:”十岁的神童,二十岁的才子,三十岁的庸人.可见,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并不聪明,反而愚笨.” 孔融听完,说:”那先生小时侯肯定聪明!”此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