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主要是描写什么?

作者&投稿:重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海上钢琴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Danny Boodman在头等舱上欲捡拾有钱人残留下来的事物时,却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缩写,于是Danny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Danny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Max在因缘际会下来到Virginian号加入乐队伴奏,也因此见识到这位传说中的海上钢琴师——1900,两人因此结为好友。而1900在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Jelly同船竞技钢琴琴艺之后,声势更是如日中天。但尽管Max再三鼓励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赋,1900却始终未曾踏足陆地一步。直到他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船舱之外清秀动人的女孩,并在感动之余创作了《1900's Theme》(即片头Max与乐器行老板所提到的不知名曲子)。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究竟1900会不会为了去寻找女孩而离开30多年来的船上生活?


影片解析

关于电影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当Max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

从战前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Max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1900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Max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Max这个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节,几个精彩的桥段更是令人吟咏不已,包括Max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Jelly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如何展现出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充斥的偏黄色系影像中,益发显得鲜明。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深度剧透 谨慎观看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当Max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

从战前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Max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1900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Max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Max这个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节,几个精彩的桥段更是令人吟咏不已,包括Max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Jelly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如何展现出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充斥的偏黄色系影像中,益发显得鲜明。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主人翁1900生于船 长于船 死于船
音乐,钢琴,船似乎就是他的一切。最令我泣不成声的就是属最后那段1900与麦士的那段告别,似乎自己就是麦士一样,为他的心灵而震撼,而感动,而哭泣。

这是最后1900与麦士的对话

城市是那么大
看不到尽头
尽头…
在哪里?
可以给我看看尽头吗?
当年,我踏上跳板,不觉得困难
我穿上大衣…
很神气
自觉一表人才
有决心
有把握
有信心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
是因为所不见
你明不明白?
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
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
除了尽头
没有尽头
我看不见…
城市的尽头
我需要看得见世界尽头
拿钢琴来说
键盘有始
也有终
有88个键,错不了
它不是无限的
但音乐却是无限的
在有限的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
我喜欢
我应付得来
走过跳板,前面的键盘…
有无数的琴键
事实如此,无穷无尽
键盘无限大
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
不是给凡人奏
是给上帝奏
唉,只是街道…
已经好几千条
上了岸,何去何从?
爱一个女人
住一间屋
买一块地
望一个景
走一条死路
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
漫无止境
茫茫无际
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
那样的日子怎样过?
我生于船,长于船
世界千变万化
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
既载人,也载梦想
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
在有限的钢琴上,我自得其乐
我过惯那样的日子
陆地?
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
是位太美的美女
是条太长的航程
是瓶太浓的香水
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
我没法舍弃这艘船
我宁可…
舍弃自己的生命
反正…
世间没有人记得我
除了你,麦士
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
你属于少数
你最好习惯一下
朋友,原谅我
我不下船了

只有自己去看才能真正体会他那颗接近神灵的心

一个从小到大都一直呆在船上,直到船爆炸,也没有离开的钢琴弹得飞快的人。

托纳托雷的电影《海上钢琴师》描写一个出生在船上的弃婴为黑人水手丹尼所收养,后来这个水手因为一次意外事故死了,天才的弃婴成了船上的钢琴师,靠演奏钢琴为生,他生于1900年,因此取名叫1900。
1900没有父母、没有国籍、连确切的生日也没有,他从生到死,一辈子都没有下过船——这显然是个意大利式的寓言。
略过中间的细节不谈,故事的关键是有限与无限,已知与未知的问题。电影的最后,小号手麦克斯回到已破旧不堪、即将被引爆的船上,劝1900下船,可1900觉得外面的世界对于他来说太大了,望不到尽头的陆地和城市,数不清的街道,太漂亮的女人,太奢华的生活——就仿佛是一架有无数个琴键的钢琴,而他却只能在88个琴键上演奏出曲子,他已习惯了生活在有限的空间当中。1900终于没有下船,麦克斯一个人落寞地走了,他不肯下船,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不是因为已知,而是因为未知,“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

这里面有一个自由与限度的问题,就是说,在哪种情况下我们才是更自由的,在有限的空间里,还是无限的空间里?
《海上钢琴师》的寓言事实上是假定了这样一种人生状态,即人生的一切选择都是已给定的、或者说是不由己的,当然,前提是1900不下船。生活在这样一种既定的、极端有限的状态之中,人生会渐渐变得可以计算。无国籍的海上弃婴身份,神奇无比的钢琴演奏天才,这些都是已给定的,因此,丹尼死了,1900就很自然地成了船上的钢琴师,靠演奏钢琴为生。这里面不存在选择的问题,因为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1900慢慢长大,船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熟悉维吉尼亚号的每一个房间、每一寸甲板,因此,他的人生一直是可计算的,在船上,他每走一步,都清楚接下来会看见什么,以及再接着该怎么走,而一旦下了船,他就不得不面对多样的选择、不得不面对不可计算的人生。

在《沉重的肉身》里,刘小枫说,有限性不是无限性的反面,而是自由的无限性的形式,人身的有限性是人的一种命定的自由。那么,维吉尼亚号对于1900来说,就是这样一种“命定的自由”。
我的意思是,只有在有限的、已知的空间里,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因为人只能理解有限,而不能理解无限;只能把握已知,而不能把握未知。一旦进入不理解、无把握的无限的未知世界,我们就只有放弃一切主观的选择,听任命运的拨弄——这才是最大的不自由。

加缪是不相信自由的,在《荒谬的自由》中,他说:“顾忌明天,确定目标,有所偏好,这些都预先假定了对自由的信仰,即使人们有时确认并没有体验到这种自由。但在此时,我清楚地知道,这种惟一能够建立真理的存在的自由是没有的。死亡犹如惟一的真理在那里存在。在它之后,一切则成定局。”
加缪始终有一种荒诞感,他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试图用理性来计算人生的每一步根本不可行,谁也不知道即将有什么样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因此,无所谓自由,也无所谓选择——就是说,我们都是盲人,对于盲人而言,选择走哪个方向并无意义,反正都是一片黑暗——从这个角度看,1900反而是最自由的,他的世界有限却光明,但这种自由只存在于寓言当中,只是一种假定的人生状态。

这里所说的自由,其实主要是指心灵上的自由,对于某一类人来说,心灵的自由可能要远比肉身的自由更为重要。比如1900,再比如卡夫卡。卡夫卡在给女友的一封信里说:“我经常想,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带着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掩户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里,饭由人送来,饭放在离我这间地窖很远的第二道门后。穿着睡衣,穿过地窖所有的房间去取饭,将是我惟一的散步……那样我将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啊!我将从什么样的深处把它挖掘出来啊!”这即是放弃肉身的自由以追求心灵的自由。
我们的心灵为什么会感到不自由?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我觉得,应该是因为顾虑太多。每一点顾虑对于心灵而言都是一道束缚,许多点小小的顾虑叠加起来,就能够造成一个牢笼,所谓“人生的如履薄冰感”,即是指此。在小说《地洞》里面,卡夫卡很形象地描述了一只人化了的土拨鼠,它每天都得提防各种威胁自己生存的新情况,并对自己的地洞是否安全可靠感到怀疑,它担惊受怕、寝食难安,夜里常常惊醒,它觉得自己的敌人多得数不胜数,对任一点轻微的异响都感到恐惧——由此可以看出,卡夫卡之所以要追求心灵的自由,恰恰因为他的心灵是最缺乏自由的,“人生的如履薄冰感”在他身上体现得最强烈。

为了使心灵获得自由,为了摆脱“人生的如履薄冰感”,为了使人生变得可以计算,我们习惯于依赖某种“全能之物”,比如上帝,而不是走卡夫卡的路子。基斯洛夫斯基的影片《十诫》之一,名叫《生命无常》,就涉及到了这个问题。
小巴伯家门前有一个湖,冬天的时候,湖会结冰,八岁的小巴伯很想去湖上滑冰,可冰的厚度是不确定的,难以保证其安全,为此他很苦恼。巴伯的爸爸是数学家,精通计算机,他相信一切都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包括湖上冰的厚度。圣诞节的前一天,巴伯想去滑冰,他按照爸爸所说打开计算机询问情况,计算机说:“I am ready”(我准备好了)。于是巴伯穿上冰鞋——这是爸爸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去湖上滑冰,可正当高兴的时候,冰裂开了……
——这是《生命无常》的剧情。
基斯洛夫斯基想要表达的是:“太过相信理性,当今的世界欠缺某种东西。”
“某种东西”是什么?

“如果上帝不存在,人类也会创造一个上帝。”对于我们而言,这个上帝就是理性与科学,我们将法律和计算机倚为全知全能,以为这二者足以消除那些让我们感到如履薄冰的偶然性因素,基斯洛夫斯基则显然对此表示怀疑,小巴伯的死即是对人类理性的一种反讽。人的生存充满了各种不可预知的偶然,这些偶然远非理性可以把握——在这一点上,基斯洛夫斯基与加缪的意思完全相同。
不同的是,用何种态度、何种方法来应对这些不可预知的偶然。对此,卡夫卡显得手足无措,他很脆弱,任一点小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击倒他,因此,他只有极力躲避和退缩,他的世界越来越小,从那个光怪陆离的“美国”,慢慢退回到“城堡”下的一个小小村落,再退回到饥饿艺术家的铁笼子里、杂耍演员的一根钢丝上、土拨鼠的狭小地洞中……就像1900宁死不肯下船一样,卡夫卡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而对外在世界的偶然和不确定充满了恐惧;与卡夫卡不同,加缪则一直在强调世界的荒诞,这种荒诞无处不在,是个人所无法回避的,因此,他成了见证世界荒诞的“局外人”,纵然有一腔热肠,也只是冷眼旁观。

基斯洛夫斯基与卡夫卡和加缪都不同,他不承认卡夫卡所追求的那种自由——即1900式的自由,他说:“囚徒没有自由,因为他们没有做道德或情感选择的可能。他们的选择少之又少,不必面临每天都会落在我们肩上的日常问题。他们没有爱的机会,只拥有爱的渴望。他们没有满足自己的爱情的可能。”的确,1900曾爱上一个女孩,但终因性格过于自闭而未能获得爱情,他只有爱的渴望而没有爱的机会,卡夫卡三次订立婚约又三次解除婚约,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关键是自由能否脱离这些“道德或情感选择”而存在,对于卡夫卡和1900来说,能;对于基斯洛夫斯基来说,不能。
基斯洛夫斯基也不认同加缪的“局外人”的态度,他曾说:“我不认为这个世上有绝对的正义这回事,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它。”但又说:“我认为能够提供绝对仲裁的标准的确存在。”这个标准,即是我们心中的上帝,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某种东西”。人类的理性和法律并不解决问题,上帝当然也不解决问题,但他至少能给我们一个寄托、一点温暖,即如刘小枫所说:“如履薄冰的生存者依靠的不是理性良知和拟人化的神去承负薄冰,而是在如履薄冰的生存中紧紧拉着上帝与人共苦时向人伸出的手。”

《生命无常》中有这样一段:
巴伯问姑姑:上帝是什么?
姑姑将巴伯抱在怀里,问:有什么感觉?
巴伯说:感觉到你的温暖。
姑姑说:上帝即在其中。
——问题永远不可能解决,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一点温暖。可见,基斯洛夫斯基也是个彻底的悲观论者。


海上钢琴师主要是描写什么?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

电影系列6: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描写的是一个在海上出生,在陆地上却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的这样的一个人。为了纪念捡到弃婴的那天,丹尼给婴儿取名1900。然而好景不常,一次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丹尼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

《海上钢琴师》的深度意义是什么?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船上的工人捡到了一个弃婴,工人为他取名1900,在船上有一架钢琴,1900整日与钢琴为伴,无师自通,成为技艺高超的钢琴大师。在船沉没于海底的最后一刻,他依旧选择坚守在船上,弹奏钢琴直至最后一刻。即使他唯一的好友劝他离开弗吉尼亚号,他也不愿离开,这艘船对1900来说意味着一切...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主题思想,是传播一种什么样的哲学理念和影视艺术...
《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描写了一个叫1900的人传奇而又十分凄凉悲怆的一生。1900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被船上工人捡到收养并起名1900,他一直生活在船上,凭借自己过人的天赋练就了非凡的钢琴技艺。他开始成为船上的钢琴师,经历了很多故事,而终究,哪怕他喜欢上了一个姑娘, 他也没有下过船,直到这...

电影《海上钢琴师》究竟是要传达什么
它一方面描写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诞性,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与毁灭,以及人类的孤独、失望、恐惧与厌世的种种消极思想情绪。《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极端地反映出现代人心理中最黑暗、最隐私的那一部分消极思想情绪。1900的故事虽然是象征的,却是真实的,不仅是艺术的真实,也是现实生活的...

为什么说《海上钢琴师》是部有深度的电影?
5.回归内心。1900通过演奏那架象征心灵的海上钢琴,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与内心世界。这架钢琴始终是1900精神寄托的所在,是他寻找自我的途径。电影因此呈现出一种“回归内心”的主题。综上,《海上钢琴师》通过1900这一主人公的成长与心志变迁,描绘出人性世俗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生命的无常与浮生若梦等深刻...

电影《海上钢琴师》究竟是要传达什么?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

《海上钢琴师》1900死在哪里
他死在了船上。《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

有没有描写钢琴家的电影
《森林中的钢琴师》是2007年的日本电影,故事主要讲述日本天才钢琴家阿宇野因为意外而导致手部受伤,至不能在钢琴上攀上世界的高峰,在心灰意冷之下, 阿宇野抛弃了他的钢琴。殊不知被弃在森林里的钢琴郤为一小孩发现,而小孩慢慢与钢琴发展出深厚感情, 在缘份的牵引下,阿字野发现这小孩便是自己的学生海,最令他...

海上钢琴师影评1500字
1、”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

南京市17121719431: 海上钢琴师想表达什么? -
程蒋复方: 想表达纯真与自由. 《海上钢琴师》是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于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 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

南京市17121719431: <海上钢琴家>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啊? -
程蒋复方: 一个在轮船上烧锅炉的黑人发现了一个婴儿,可能是上流人士的私生子,然后他就把他养大,后来这个黑人被砸死了.这个孩子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条船,船上的人很喜欢他,当他对钢琴表现出特殊的兴趣以后,船长也准许他学习钢琴,后来...

南京市17121719431: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所表达的主题? -
程蒋复方: 一个被遗弃并且成长在往返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轮船上、表现出非凡音乐天赋的人,他没有出世纸,从不下船,在船上遥望城市,在轮船上感受来自大海的音乐灵感、即兴弹奏钢琴,创造世界上一首首独一无二的乐曲.他在船上遇到知音Max,也遇到一个清纯的女孩但怯于表达爱意,他一生唯一一次想下船是因为想去找那女孩.但看到茫茫无边际的纽约城市,他迟疑了,害怕坠入凡尘般丧失音乐的灵气,于是返回船上.大战后,船因废弃将被炸毁,他隐藏其中,不为人所知.好友Max找到了他,他坦言自己到了陆地会丧失音乐的灵气,他不愿意过追逐世俗功利的生活,因此永别了好友,最后和船一起被炸死.主题:在艺术自由和世俗功利生活之间的人生选择.

南京市17121719431: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
程蒋复方: 经典电影,描写的是一个天才在船上弹钢琴的一生,他怎么来的,怎么学会弹钢琴的,怎么死的....

南京市17121719431: 电影《海上钢琴师》究竟是要传达什么? -
程蒋复方: 1. 这片看了几遍,我的思想是偏向尤太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是因为中华民族和尤太民族有太多相同的遭遇.影片很写实,它的角度比较特别,把欧洲尤太人的遭遇集中投射到一个钢琴师的头上,可他又是幸运的,我想这是它成功的...

南京市17121719431: 能帮我用几句话来概括 海上钢琴师 的主要内容吗?谢谢 -
程蒋复方: 就是有个孤儿 被遗弃到了一艘游轮上他1900年出生~ 名曰1900一生没下过船 在海上 自学成才一路走来 打败了前来挑战的世界钢琴大师有了自己的爱情一直到 船报废销...

南京市17121719431: 海上钢琴师是关于描述什么故事情节的书??
程蒋复方: 讲一个叫1900的男人,很会弹钢琴,被一艘船上的锅炉工收养,从来没有下过船.然后遇见一个女子.但那个女子不知道后来走了.他就把他唯一一张唱片给毁了.后来船要废弃了,他和船一起消失于火海.是以一个曾经和他一起过的船上旅客的回忆来写的.他偶然听到了那张唱片…… 情节啊O.O讲的是1900的一生啊. 俺只知道1900很寂寞很寂寞,寂寞的只有钢琴.他惧怕与外界接触,不敢下船最终和船一起灰飞烟灭. 俺觉得像要传达的是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哎,毕竟很唯美╮(╯▽╰)╭

南京市17121719431: 海上钢琴师要表达什么意思? -
程蒋复方: 我觉得...是主角对船的爱,对钢琴的执着,无论金钱名利美女,甚至生命都改变不了他,都不会让他离开他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的大海,

南京市17121719431: 《海上钢琴师》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程蒋复方: 应该看到1900的天才技艺和他的纯真执着.世事变化无常,外面翻天覆地,而他几十年始终坚守着自己最初的感觉与梦想.就像现在的人们,被时代的洪流卷起,滚滚向前,随波逐流,像电影里的其他人一样,渐渐的早已迷失自己.而1900却...

南京市17121719431: 电影《海上钢琴师》要表达的是什么?
程蒋复方: 正如1900所说的 让我停止的不是我所看见的 而是我所未见的.有些人爱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世界. 1900虽然只在那一方小小的甲板,但他的心无所拘束,正如生命最初的样子.总之这部片子包含的东西很丰富,蕴含的哲理也很多.亲情、友情、大爱、和平、爱情、种族歧视、社会底层的生活现状、人们的拜金等等都包含在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