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学和传统训诂学有联系吗

作者&投稿:照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古代文学中,音韵学指什么?~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等学科。

  音韵学和语音学不同: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有时还利用各种实验方法,来征明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音韵学则是把语音作为一个系统来观察,它研究各种语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语音学既然把语音当作生理现象或物理现象来研究,因此有所谓普通语音学,讲述发音器官的作用、各种语音的构成,那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只是每一个民族的具体语言还有自己的一些语音特点罢了。至于音韵学,则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因为音韵总是属于一种具体语言的,它具有很显著的民族特点,甲语言的语音系统决不可能跟乙语言的语音系统相同。

  但是,音韵学又是跟语音学有密切关系的。不能想象,一个人不懂发音的道理而能把音韵学研究好。因此,我们又可以说,语音学是音韵学的基础。

  汉语音韵学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传统,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术语。我们应该用现代的语音学的理论和术语去说明它。我们不能抛开古代的理论和术语不管,因为我们必须把音韵学这份文化遗产继承下来。


  【研究目的】

  我们研究现代汉语音韵学,是为了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严密的系统性,以便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有利于语言实践。

  我们研究古代汉语音韵学,因为它是与汉语史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语言学部门。必须先深入研究了古代汉语音韵学,然后有可能研究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

  音韵学也跟文字学有密切关系。有狭义的文字学,有广义的文字学。前者专门研究文字的形体;后者则研究字形、字音和字义。从广义看,音韵学又包括在文字学之中。文字学的旧名是“小学”,原来是一种识字的功课。古代的学者认为读书必先识字,因为有些古书的时代距离现代很远了,书中的文字,无论从字形方面看,从字音方面看,从字义方面看,都有许多是我们所不认识的了。而且汉字的形、音、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假如不懂古音,则古代的字形和字义也会不懂,或者是懂得不透彻。古人把文字(字形)、音韵(字音)、训诂(字义)看成是继承祖国文化遗产所必备的基础知识,那是很有道理的。

  中国传统音韵学一向被认为是艰深的学问,甚至称为是“绝学”。其实古代的一套音韵学理论和术语,如果拿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术语来对比,加以说明,也就变为比较易懂,甚至是很好懂的东西了。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在传统音韵学中,也有一些含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论,和一些玄虚的,缺乏科学根据的术语,我们在这一本小书中,或者是提出来批判,或者是索性略去不提。我们力求把汉语音韵学讲得浅显一些,同时也不能因为要求浅显而损害它的科学性。希望这一本小书能够沟通古今,使读者对汉语音韵学能够得到比较个面的基础知识。


  【音韵学的功用】

  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一、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就是在汉语音韵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突出的特点是比较详细地展示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拟音,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

  二、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音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韵知识。例如“幕”字,北京话读作〔mu�〕,而广东梅县话则读作〔m�k�〕,北京人和梅县人对“幕”字的读音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只要有点音韵学知识就会知道,原来北京话和梅县话都源自隋唐古音。在隋唐时,“幕”属于入声“铎”韵,带有塞音韵尾〔k〕,拟音为〔mɑk〕。北京人所以会把“幕”读成〔mu�〕,这是因为到元代时大部分北方话的入声韵尾发生了脱落,随着韵尾的脱落,其韵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梅县人所以会把“幕”读成〔m�k�〕,是因为入声韵尾脱落的这一现象在梅县话中至今也没有发生,由于塞音韵尾的稳定作用,其韵腹的变化很小。要进行方言研究,一般少不了进行方言调查,搞方言调查,需要亲自到方言区去口问、耳听、手记,做静态的分析描写工作,这同样需要具备音韵学知识。凡是有关方言调查的书籍,都免不了要讲述音韵学的基础知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规律。

  三、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

  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传统学问。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韵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是训诂学的得力工具,因为训释词义,往往需要通过语音说明问题。凡是有成就的训诂名家,无一不精通音韵学知识或本身就是音韵学大家,如清人戴震、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今人杨树达、杨伯峻、周祖谟等。《吕氏春秋·重言》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例子,足以说明音韵对于训诂的重要: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对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君呿而口金,所言者莒也。”

  东汉高诱对其中呿 、口金 的字注道:“呿,开;口金 ,闭。”“莒”的读音现在为jǔ,韵母ü属于闭口高元音,为什么高诱的注却说桓公发莒音时口形是张开的呢?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借助先秦古音的知识。原来“莒”在先秦属“鱼”部字,根据今人的构拟,其读音为〔kǐ 〕,韵腹〔 〕是个开口低元音,这难怪东郭牙说齐桓公发“莒”音时的口形是“开而不闭”了。如果不是靠先秦古音来说明,高诱“呿,开”的这个解释反而会使人感到莫明其妙,成为千古之谜。

  在大量的古代文献中,通假字是随处可见的。所谓通假字,今天来看就是古人写别字。通假字产生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它与本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在写本字时才容易写成通假字(仿古另当别论)。训诂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找出通假字的本字。由于语音在发展变化,有些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今天不相同了,如果不懂得古音,就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例如:

  《荀子·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其中“佛”字用“仿佛”或“佛教的创始人”去解释都不通,显然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应为“勃”。唐人杨 “佛,读为勃。勃然,兴起貌。”“佛”与“勃”的今音差异不小,一个声母是f,一个声母是b,一般人是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的;但是站在古音的角度看,二者不但韵部相同,而且声母也是相同的。怎么会知道“佛”与“勃”的声母是相同的呢?这就涉及到音韵学上一个重要的结论“古无轻唇音”。根据这一结论,上古没有f这类轻唇音,凡后代读作f的轻唇音上古均读作b、p一类的双唇音。由于佛、勃在上古的读音完全相同,所以古人将“勃”写作“佛”就不足为怪了。有时候,通假字与本字之间有声转现象,不懂音韵学的人就更难想到其间的联系了。例如: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瀚(一作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邶风·柏舟》五章

  其中“如匪瀚衣”一句,自毛亨以来的注释家多解释作“像没洗涤过的脏衣服”,比喻心中忧愁之至就像穿着没有洗过的衣服让人难受。这种解释在逻辑上讲不通,喻体和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与下文的“静言思之,不能奋飞”也联系不起来。事实上“匪”应是“篚”的古字。《说文解字》:“匪,器似竹筐。”“瀚衣” 应即“翰音”。“瀚”、“翰”上古音同属“元”部、匣纽,“瀚”通“翰”没有问题。“衣”、“音”声母相同,均属“影”母;但是韵部不同,衣属“微”部,音属“侵”部。根据王力先生的拟音,“微”部读音为〔�i〕,“侵”部读音为〔�m〕。二者声母、韵腹均相同,韵尾不同,一个属元音韵尾,一个属鼻音韵尾,为什么“衣”会通“音”呢?这就牵涉到音韵学上一个重要的音变规律“阴、阳对转”。原来在作者的方音中二字的读音是相同的,故可以通假。从通语的角度看,此二字的读音在作者的方言中发生了对转,即由阳声韵变成了阴声韵。“翰音”就是鸡。《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后世遂将翰音作为鸡的代称。张协《七命》(见《文选》):“封熊之蹯,翰音之跖。”吕延济注:“翰音,鸡也。”清陈梦雷《周易浅述》卷六:“鸡鸣必先振羽,故曰‘翰音’。”“匪瀚衣”中的“匪”用作动词,义为“关……在笼子里”。全句的意思应是“如同关在笼子中的鸡”,这样喻体和本体之间才有了相似之处:不能自由自在。同时和下文的“不能奋飞”也有了照应1。

  四、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

  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律。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对古代诗歌就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赏,学习不好,更谈不上研究。例如:

  青青子佩〔bu 〕,悠悠我思〔si�〕。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l�〕?

  《诗经·郑风·子衿》二章

  这章诗今天看来并不押韵,不懂音韵的人会误以为它原来就不押韵,其实在先秦是押韵的。“佩”、“思”、“来”三字同属一个韵部(之部),如果按照后面的拟音去读这章诗,其韵味马上就显现出来了。又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t�ia〕!�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a〕!

  这首诗今天看起来更不押韵,事实上在中古时期也是押韵的。“者”、“下”二字在平水韵中同属上声“马”韵。现在很多人喜好唐代的律诗,然而要真正懂得律诗的格律,学会调平仄,就非得具备一些音韵学的基础知识不可。例如古代属于仄声的入声字有相当一部分今天已变成了平声字,如果按照今天的调类去分析律诗的平仄,肯定就会出错,此以白居易的五律《草》为例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一”、“接”、“别”三字在普通话中分别读作阴平和阳平,在中古都是入声字,属仄声。如果按照今音将此三字作平声对待,就会误以为“一枯荣”、“接荒城”都是三平调,“满别”与“萋萋”没有作到平仄交替。

  如何辨认入声字,这成了现代人特别是北方人学习诗律的一大难关,但是只要懂得点音韵学,入声字的辨识就容易多了。

  音韵学的代表人物--樊腾凤
  [编辑本段]
  樊腾凤(1601-1664年),邢台隆尧县西良前村人,我国著名的音韵学家 以创著《五方元音》闻名全国。樊腾凤是一秀才,清兵入关后,他积极参加反清活动,自为军师,联合本村人高唐、高殿,邻村人梁路头、贾二杆杖等人,拥载邻村人叫赵二疯子的为皇帝,抗击清兵。后来失败,赵二疯子等被杀。樊腾凤在地窖里藏了三年,写成了《五方元音》。这种字典用的是反切法,用十二进个韵母和二十个声母来拼音。十二个韵母是:一天、二人、三龙、四羊、五牛、六獒、七虎、八驼、九蛇、十马、十一豺、十二地。二十个字母是:梆、匏、木、风;斗、土、鸟、雷;竹、虫、石、日;剪、鹊、系、云、金、桥、火、蛙。用这种方法查字很方便。
  《五方元音》原以木版本刊出。他的后代将木版卖给山东省东昌府一家,此人把木版带到上海用石印翻印,流行全国。上海锦章图书局印行的石印本,封面题“五方元音大全,樊腾凤先生原本”,这种版本流传很广。

这两门课之间没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语音学和音韵学,推荐先学前者。音韵的入门书推荐唐作藩《汉语音韵学教程》,王力的《汉语音韵》太浅,杨剑桥《汉语音韵学教程》较深,训诂...不如去学学文字学

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
  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传统学问。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韵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是训诂学的得力工具,因为训释词义,往往需要通过语音说明问题。凡是有成就的训诂名家,无一不精通音韵学知识或本身就是音韵学大家,如清人戴震、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今人杨树达、杨伯峻、周祖谟等。《吕氏春秋·重言》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例子,足以说明音韵对于训诂的重要: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对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君呿而口金,所言者莒也。”
  东汉高诱对其中呿 、口金 的字注道:“呿,开;口金 ,闭。”“莒”的读音现在为jǔ,韵母ü属于闭口高元音,为什么高诱的注却说桓公发莒音时口形是张开的呢?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借助先秦古音的知识。原来“莒”在先秦属“鱼”部字,根据今人的构拟,其读音为[kǐ ],韵腹[ ]是个开口低元音,这难怪东郭牙说齐桓公发“莒”音时的口形是“开而不闭”了。如果不是靠先秦古音来说明,高诱“呿,开”的这个解释反而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成为千古之谜。
  在大量的古代文献中,通假字是随处可见的。所谓通假字,今天来看就是古人写别字。通假字产生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它与本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在写本字时才容易写成通假字(仿古另当别论)。训诂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找出通假字的本字。由于语音在发展变化,有些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今天不相同了,如果不懂得古音,就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例如:
  《荀子·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其中“佛”字用“仿佛”或“佛教的创始人”去解释都不通,显然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应为“勃”。唐人杨 “佛,读为勃。勃然,兴起貌。”“佛”与“勃”的今音差异不小,一个声母是f,一个声母是b,一般人是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的;但是站在古音的角度看,二者不但韵部相同,而且声母也是相同的。怎么会知道“佛”与“勃”的声母是相同的呢?这就涉及到音韵学上一个重要的结论“古无轻唇音”。根据这一结论,上古没有f这类轻唇音,凡后代读作f的轻唇音上古均读作b、p一类的双唇音。由于佛、勃在上古的读音完全相同,所以古人将“勃”写作“佛”就不足为怪了。有时候,通假字与本字之间有声转现象,不懂音韵学的人就更难想到其间的联系了。

专业选修课啊,那就不用两个都选,选一门自己有兴趣的。建议选修汉语音韵学,实用价值高一些,对于研究古诗词、还有文言文的学习帮助大一些。


汉语音韵学和传统训诂学有联系吗
训诂学是研究我国古代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传统学问。与训诂学关系密切的学科有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献学等,其中音韵学与训诂学的关系最为重要,是训诂学的得力工具,因为训释词义,往往需要通过语音说明问题。凡是有成就的训诂名家,无一不精通音韵学知识或本身就是音韵学大家,如清人戴...

文字学包括哪些内容
文字学包括训诂学、音韵学。一、训诂学。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训诂学是研究中国传统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起源于先秦时期,战国末期的《尔雅》被认为是最早的训诂学著作。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

音韵学和训诂学哪个简单?
哪一个都不简单啊!都是汉语言文学必修专业课。个人觉得训诂学相对简单一些。

音韵学和训诂学,先学哪个好?
这两门课之间没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语音学和音韵学,推荐先学前者。音韵的入门书推荐唐作藩《汉语音韵学教程》,王力的《汉语音韵》太浅,杨剑桥《汉语音韵学教程》较深,训诂...不如去学学文字学

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哪个最简单
音韵是最好的。音韵不需要大量阅读和积累,不需要有很强的音韵学、文献学基础,属於老来红的领域。文字学现在一般划归考古方向,也是需要看材料,并且有很好的条件跟著考古队到处跑,见识第一手材料。

传统语言学的三个分支
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的状况及发展。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文字学是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古代文字,是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的边缘学科。

训诂学和音韵学哪个版本的好?
训诂学:《尔雅》《说文解字》是必读的,这是训诂学的始祖,郭在贻先生的《训诂丛稿》和《训诂学》,还有许威汉的《训诂学导论》都可以读。音韵学:王力的《汉语音韵》,中华书局出版的那套《国学入门丛书》中的一种。分量不大,说得很浅易,覆盖的面又广,传统音韵学的各个方面都谈到了,最值得...

训诂学 文字学 音韵学的哪个就业前景更好
说就业前景的话,都不好。实在要在三者中选一个,音韵应该是最好搞的。训诂需要大量阅读和积累,而且要有很强的音韵学、文献学基础,属於老来红的领域。文字学现在一般划归考古方向,也是需要看材料,并且有很好的条件跟著考古队到处跑,见识第一手材料。拿不到第一手材料的文字学,都没啥搞头。

训诂学好学吗?有人说要有很强的音韵学功底,是这样吗???
训诂学要求音韵学功底深厚(尤其是殷商古文)。在考究古代词义上,音韵学(尤其是古音学和北音学)起到的作用是极大的。训诂学要求较高的金石学基础,很多史料都来自金石,最典型的如甲骨文、古玺文、金文和汉画像砖。这些可以提供一些为正史所不传的历史信息。训诂学还要求博览群书,明察秋毫。可以通过...

训诂学与修辞学的关系
(一)训诂学和音韵学 训诂的目的在於通古语,而要通古语就得明瞭古音以及古今语音的演变,因此训诂学离不开音韵学的帮助。音韵学对训诂学的贡献,除了让我们明白古今语的传承关系而外,主要是帮助我们认识古书文字假借以及阐明词和词义的孳乳关系——这就是清代语文学者常说的“由声音以通训诂”。...

河源市17035781788: 汉语音韵学和传统训诂学有联系吗
宜复尿毒: 专业选修课啊,那就不用两个都选,选一门自己有兴趣的.建议选修汉语音韵学,实用价值高一些,对于研究古诗词、还有文言文的学习帮助大一些.

河源市17035781788: 清朝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篆刻学等一些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的同时兴起有没有内在联系?最好有详细回答 -
宜复尿毒: 当然有联系.清朝是满人入主中原,对汉人有很深的猜忌心理,屡兴文字狱就是为了钳制汉族文人的反清思想,文人不敢论时政,只好考古考据埋首于文字研究,你说的这些学科没有一项和时政及社会现实有关联,所以不会触犯清廷的忌讳,是最安全的致学方向.

河源市17035781788: 古代汉语与训诂学的关系 -
宜复尿毒: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

河源市17035781788: 不好意思我的问题打错了,应该是古代汉语和训诂学的区别与联系 -
宜复尿毒: 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

河源市17035781788: 古汉语音韵学求助 -
宜复尿毒: 或应属匣母,因为今天读h声母的字,不是来自晓母就是匣母.而“蜮”的声母是喻三(云母),根据喻三归匣,可以确定或为匣母字.反过来也可以从或是匣母,知道蜮是喻三.因为今天读零声母又属撮口呼字,只可能来自疑母,喻三和喻四这几个声母,蜮从或得声,可以知道蜮应是喻三.

河源市17035781788: 语言学就业好,还是汉语言文字学就业好??它们的就业方向大体有什么?谢谢 -
宜复尿毒: 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字学都是师范类的专业,以我们学校湖北大学为例,有一个国家基地班(不超过30人来的样子),不分方向,还有两个普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班级,每班40人,属于师范类,但以前有不少校友未必从事教师职业 至于语言学,范围就比汉语言文字学要广泛得多,灵活性比较强,可以去很多地方,比如报社,党政机关,高校等等,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有个大致的了解

河源市17035781788: 我国传统语言学大体上包括哪三部分 -
宜复尿毒: 包括音韵学 训诂学 文字学 以上三个统称“小学”. 其中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的状况及发展.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 文字学是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古代文字,是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的边缘学科.

河源市17035781788: 古代学者所说文字之学包括 -
宜复尿毒: 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 早在先秦时代,前人就开始了对汉字的研究.两汉时期,研究汉字已发展成为专门的学问,东汉许慎撰著的《说文解字》,就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汉字研究成果和发展水平.从汉代...

河源市17035781788: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宜复尿毒: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学的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文学概论、美学、古代文论、...

河源市17035781788: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方向 -
宜复尿毒: 汉语言文学考研是近几年的热门专业,它的考研方向有八个,具体该如何选择,考生要依据自身情况谨慎对待.下面对这把各方向进行详细的解读,从复习备考到报考热度到就业,希望考生参考借鉴. 具体包括8个方向 050101文艺学 050102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