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修了哪三渠?

作者&投稿:华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渠指的是什么~

三渠一般指汉朝修建的三渠。
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三渠。

“四河三渠”是指市域内的伊河、洛河、瀍河、涧河和城市区的中州渠、大明渠、铁路防洪渠。我市将以“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统筹推进水、城、山、田、园、林、路等综合治理和提升,以截污治污、引水补源、河道治理、游园湿地、路网建设、沿河棚改、城市“双修”等为重点共安排实施项目234项,经过3年时间的综合治理,到2020年实现“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的总体目标,把“四河三渠”滨水区域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功能区,提升沿线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历史 西汉定都长安,关中是京师官吏、军队、百姓等以粮食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供给地。西汉重视开拓西北边疆,关中又是拓边的基地,肩负着提供粮秣的重任。因此,西汉一代,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7年),为了满足各方面对粮秣等的需求,除凿漕渠,从东方运粮入关外,更主要的是在关中增建灌溉工程,以扩大水浇地面积,增加当地的粮食产量。这就在关中形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兴建水利的高潮,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穿凿了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等大批农田水利工程。

西汉关中灌渠的穿凿,以龙首渠为较早,约在汉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间(公元前122—前111年)。当时有一位名叫庄熊罴的人,向皇帝上书,反映临晋(今大荔一带)人民的要求,希望开一条渠道,引洛水灌溉重泉(今蒲城东南)以东10000多顷盐碱地。武帝采纳这一意见,发兵卒万余人担任凿渠任务。他们自征县(治所在今澄城县西南)向南开渠,到商颜山(今铁镰山)麓,由于土质疏松,穿凿的明渠渠岸极易崩塌,改用井渠结构。井渠由地下渠道和竖井两部分组成。前者为行水路线,后者便于挖渠时人员上下、出土和采光。最深的竖井达40多丈。由于凿渠时挖出许多骨骼化石,当作龙骨,所以称为龙首渠。渠道挖通后,由于解决不了塌方问题,溉田效果并不显著。但却创造了先进的井渠技术。

六辅渠是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由左内史倪宽主持兴建。规模不大,为六条辅助性渠道的总称。后人认为它是引冶峪、清峪、浊峪等小水,灌溉郑国渠上游北面的农田。这些农田地势较高,郑国渠灌溉不到。六辅渠建成后,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工程的作用,据《汉书·倪宽传》载,他又规定了“水令”。这是见于记载的我国最早的用水制度。

六辅渠建成后第16年,即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动工穿凿白渠。这一工程由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和主持。渠首也在谷口,渠道在郑国渠南面,向东南流,经池阳(治所在今泾阳县西北)、高陵、栎阳(治所在今临潼县东北),注入渭水。长200里,灌溉郑国渠所不及的4500余顷农田。白渠建成以后,谷口、池阳等县因为有郑、白两渠的灌溉,便成为不知旱涝的高产区。当时当地,曾流行着这样一首民歌,歌颂两渠的作用: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白渠起后。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溉且粪,长我禾粟。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汉书·沟洫志》)

白渠的溉田面积虽然远比郑国渠小,但是由于它的比降较大,远比郑国渠合理,因而不像郑国渠那样易被泥沙堵塞,在历史上白渠长期发挥作用,并在唐、宋时还有所发展,而郑渠的下游很快就报废了。“泾水一石,其泥数斗。”含泥量高,可以压碱肥田,在短期内确实效果显著。但不能只见优点不见缺点,从长远看,年长月久后,容易淤高渠道和农田,导至田高于渠,渠高于泾,势必破坏整个灌溉系统。

西汉时新建的关中地区另一重要农田水利工程是成国渠。它建于何年,何人主持这一工程,史书没有明文记载,只说建于武帝在位期间。这是一条以渭水为水源的大型灌渠,位于渭水北面,渠首在郿县境内,傍渭水向东,经�[lí离](治所在今扶风县东南)、槐里(治所在今兴平县东南)等县,渠尾接上林苑的蒙茏渠。成国渠的长度略小于白渠,溉田面积约万顷左右,是白渠的一倍以上。后来还一度发展成关中最主要的灌溉渠道。上林苑在咸阳西面,周300里,跨渭水南北,是秦汉时帝王射猎游乐之所。蒙茏渠属皇家园林中水道,供浇园、荡舟等用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关中水利一直由三大渠系组成,即以泾水为水源的引泾渠系,以渭水为水源的引渭渠系,以洛水为水源的引洛渠系。可以说西汉时期这三大渠系已经基本形成了。

除上面所举一批著名的灌溉工程外,武帝时,还在渭水南面建成一批小型的灌渠,如灵轵[zhǐ纸]渠、�[wéi违]渠等。它们以发源于南山的山溪水为水源,灌溉渭南的农田。

在宁夏平原上,凿渠引水,灌溉农田,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秦自战国后期起,国力日渐强大。它除重视经营东方和南方外,也很注意开拓西方和北方。它先后打败了西戎义渠和游牧民族匈奴,将领土扩大到河套及其西南的广大地区。它为了巩固对这些地方的统治,除派驻重兵、营建西北长城等外,又在当地设立郡县,进行治理。其中北地郡的郡址虽然设在义渠(甘肃庆阳境),但其管辖范围已远及宁夏平原。郡的辖县之一富平县,治所便在今宁夏吴忠县西南,该县的主要管区,就是宁夏平原。秦既在这里筑长城,驻戍兵,派官吏,治百姓,为解决官兵的粮食问题,自然有必要兴建水利,以开发当地的农业生产。

2007-4-2 01:22 回复 风呤战 9位粉丝 2楼在较早的文献中,找不到秦朝曾在这里兴建水利的记载。不过秦人曾在此凿渠的传说,却广为流传。相传宁夏平原黄河以东的秦渠,就是因为它凿于秦而得名①。秦渠又名北地东渠,据说这个名称也与它位于北地郡的黄河以东有关。历史上北地郡的建制,虽然一直延续到唐,但其辖地达到宁夏平原的,只有秦、汉时期的北地郡。秦渠凿于秦朝,还是可能的。除河东秦渠外,据说秦还在河西穿凿渠道,后人称为北地西渠。

到汉朝,宁夏平原的地位比秦朝更为重要。为对付强大的匈奴,汉武帝在西北边陲实行大规模的军屯和移民实边政策。仅移民实边,先后将100多万内地居民,迁徙到五原、朔方(两郡都在河套一带)、酒泉、张掖(两郡都在河西走廊一带)北地等西北边郡。北地郡的宁夏平原,由于百姓、军队大幅度增加,一时建起了许多民政、军政机构。秦朝时,这里只设了一个富平
2007-4-2 01:22 回复 风呤战 9位粉丝 3楼县,到西汉,除富平外,又增设灵武(治所在今银川市北)、廉县(治所在今银川市西)、眴[shùn顺]卷(治所在今中宁县东北)等县。此外还有浑怀都尉、上河典农都尉等军事性质的机构。由于这里的地位日渐重要,东汉时将北地郡的郡治也移到了富平县。

与这些变化相适应,两汉时宁夏平原上的灌溉工程也增多和扩大了。在河东,相传汉武帝时开了一条新渠,即后人称呼的汉渠或汉伯渠。这条渠道的引水口在秦渠渠首上方,它绕过秦渠的南面和东面,到富平北面回注黄河。《水经注》引《地理志》说:“河水别出为河沟,东至富平,北入河。”这条河沟指的应是汉渠。汉渠的溉田面积要比秦渠大一些。在河西,东汉时凿了两条很长的灌渠,一条叫汉延渠,东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由郭璜主持穿凿。相传它是在原来北地西渠的基础上延展而成。另一条由徐自为主持穿凿,它在汉延渠西面,与汉延渠并行向北延伸。因为徐自为官居光禄勋,所以人们又称这条新渠为光禄渠。

可以说,后来银川平原的水利布局,汉朝就已经基本确立了


汉朝修了哪三渠?
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历史 西汉定都长安,关中是京师官吏、军队、百姓等以粮食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供给地。西汉重视开拓西北边疆,关中又是拓边的基地,肩负着提供粮秣的重任。因此,西汉一代,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7年),为了满足各方面对粮秣等的需求,除凿漕渠,从东方...

汉朝修了哪三渠
在河西,东汉时凿了两条很长的灌渠,一条叫汉延渠,东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由郭璜主持穿凿。相传它是在原来北地西渠的基础上延展而成。另一条由徐自为主持穿凿,它在汉延渠西面,与汉延渠并行向北延伸。因为徐自为官居光禄勋,所以人们又称这条新渠为光禄渠。可以说,后来银川平原的水利...

隋朝三渠是哪三渠?谢谢了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三国北方最重要的城市是哪?曹操是如何统一北方的?
直至汉末,经由曹魏时期开凿的一系列运河如利漕渠、白马渠等,特别是因北伐需要,开白沟、平虏、泉州三渠,从而形成了一条由邗沟、汴渠、白沟、平虏渠、泉州渠连接起来的由江淮直通北方、南北贯通的运河系统。便利的水陆交通加上人口及生产资料的不断积累,很快取代邯郸而成华北第一重镇。邺城地理位置尤其优越,为北方沟通...

找400字写一处风景的作文
长安城有着完善的供水系统,除凿井外,还有永安、清明、龙首三渠分别引进氵高水与氵产水,流经城内,北入宫苑。后又修漕渠,引黄渠注入曲江池。长安城的建筑模式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一个典范,对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及国内一些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唐末天�元年(904),朱温挟唐昭宗迁都洛阳,命长安居民...

唐代有哪些宫
前三渠开凿于隋初开皇三年(583年),漕渠开凿于唐天宝元年(742年)。特点隋大兴唐长安城总体上是中轴对称的格局,设计时参考了邺城和汉魏洛阳城的布局。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附会《易经》中“干卦六爻”的说法,根据龙首塬分为六条岗地的特点,安排了功能不同的建筑。此外,在城市的边缘规划了园林区,既可美化环境,又...

河南兰考有什么旅游景点
第五段:野三渠 野三渠位于兰考县境内。野三渠因其奇峭的山势和幽深的峡谷而得名。野三渠峭壁陡峭,壮丽奇观,是兰考的自然宝藏之一。野三渠峡谷中溪流潺潺,瀑布飞瀑,景色怡人。此外,野三渠还有“溶洞群落”、“百泉汇流”、“崖壁瀑布”等众多景观,让人流连忘返。第六段:靳庄古堡 靳庄古堡...

山西大同是哪朝都城?
北魏都城

梅列区18948325465: 汉朝修了哪三渠? -
慕学消癌: 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历史 西汉定都长安,关中是京师官吏、军队、百姓等以粮食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供给地.西汉重视开拓西北边疆,关中又是拓边的基地,肩负着提供粮秣的重任.因此,西汉一代,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公...

梅列区18948325465: 三渠指的是什么 -
慕学消癌: 三渠一般指汉朝修建的三渠. 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三渠.

梅列区18948325465: 汉代有哪些水利工程? -
慕学消癌: 西汉定都长安后,每年需从关东运输大量谷物以满足关中地区贵族、官吏和军队的需求,转漕逐渐制度化.汉初,每年运量为几十万石.武帝初年,增到一百多万石,以后又增到四百万石.元封元年(前110),根据桑弘羊的建议,令民纳粟补...

梅列区18948325465: 汉朝经济成就重要概括 -
慕学消癌: 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牛耕更加普遍,铁农具更进一步推广,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耕作技术有了显著的改进. 在西汉前期,牛耕已在黄河流域逐渐盛行起来,也存在用马耕地的现象.与此同时,铁制农具的制作与使用比较广泛...

梅列区18948325465: 重视水利建设的汉朝皇帝有哪几位他们的措施取得了什么成?重视水利建
慕学消癌: 汉武帝】时,国家富庶,开始大规模的兴修水利.首先开凿的是漕渠,于元光六年(前129年)开工,三年完成.主持这一项工程的是水工出身的徐伯.过去运粮,自黄河...

梅列区18948325465: 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我国境内主要水利工程有哪些 -
慕学消癌: 春秋:邗沟(吴,隋时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芍(què)陂(bēi)(楚) 战国:引漳十二渠(魏)、鸿沟(魏,汉代被称为蒗荡渠)、郑国渠(秦)、都江堰(秦) 秦:灵渠(与以上两个统称秦国三大水利工程) 汉:漕渠、六辅渠、白渠;另外同一时间今天的新疆地区出现了坎儿井

梅列区18948325465: 汉朝的发明和水利方面的成就,他们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
慕学消癌:[答案] 汉代的发明知道的有: 蔡伦的造纸术、张衡的浑天仪地动仪,还有指南针,(汉前的指南车基本上是靠在车前的杆子的日照影子指南的.),刘安发现了豆腐的做法.瓷器的制作方法也在东汉比较成熟了. 水利 武帝元鼎三年(前114),设水官管理关中...

梅列区18948325465: 汉代修建的水利工程 -
慕学消癌: 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如漕渠、六辅渠、白渠等;江淮、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西北主要是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梅列区18948325465: 秦汉时间经济为什么会这么繁荣? -
慕学消癌: 1、农业:铁犁牛耕普及,精耕细作技术发展(1)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即二牛抬杠,二牛三人,西汉后期二牛一人,东汉出现一牛挽犁),后来出现了翻土的犁壁,耦犁技术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

梅列区18948325465: 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
慕学消癌: 一、农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 1、农具的改进、牛耕的推广 耕犁安装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赵过发明播种耧车 二牛抬杠、一牛挽犁 2、水利的地区特色 黄河流域修渠 漕渠、六辅渠、白渠江淮、江汉 修天然陂池东南 排水筑堤变良田西北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