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西游记》中,把佛道两教写融洽了呢?

作者&投稿:仇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佛道两教写融洽谈不上,但却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因为一般的读者读《西游记》时,总觉得作者在扬佛抑道,这种观点肯定是不对的。那他到底是一本怎样的小说,如何处理佛道之间的关系呢?

说《西游记》弘扬道教,肯定说不通。

《西游记》第五十一回、第九十一回开头的诗词都是元代全真七子马丹阳的作品。唐僧一行有难时,太上老君数次相助。孙悟空在三清观却让猪八戒把太上老君等丢进“五谷轮回之所”,让他们“享受”屎尿供奉。

小说家对无良道士的愤慨更突出。西天取经路上,给取经僧造成麻烦的几个地方,有很多是道士作祟:

车迟国害和尚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是道士;

乌鸡国变假国王的青毛狮子精也以道士面目出现;

比丘国要用一千名小儿心肝做药引的还是道士;

黑风山的妖魔也在那儿安炉炼丹,平顶山妖魔喜欢全真道人,黄花观大蜈蚣是道士如意君。

说《西游记》弘扬佛教,也不完全通

按说千辛万苦西天取佛经,自然是弘扬佛教。但小说中常让佛祖菩萨丧失庄严的法相,甚至变得滑稽可笑。孙悟空说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如来佛的弟子阿傩、伽叶向取经人要人事,孙悟空告状,如来佛却说经不可以空取;

孙悟空最恭敬的神佛是观音,他有难就请观音,甚至让菩萨变妖精帮他降妖,却又大逆不道地说:

观音活该一世无夫;

唐僧出大唐遇到的第一次大难,就是一百多岁老和尚贪恋唐僧袈裟引起的,为了一件袈裟,整个寺院的和尚一起办坏事,老和尚还和妖精交朋友……孙悟空曾多次当面对如来佛顶顶抗抗。

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如来佛不忍,孙悟空竟引用民间律法“教育”

佛祖:

“如来不该慈怜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曾有人把《西游记》与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相比,《天路历程》是在故事中插入宗教材料,《西游记》则以宗教故事的题材揶揄宗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陈独秀曾在《西游记新叙》批判过《西游记》三教合一的“昏乱思想”。《西游记》“混同三教”,却是多数学者认可的。

《西游记》对各派宗教神祇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为我所有,为我所批,为我所调侃。历来佛道对立,佛教徒孙悟空却和地仙结拜兄弟;当年他的老师须菩提既给他讲佛经,也讲黄庭经;观音菩萨请黎山老母一起考验唐僧师徒的诚心。“安天会”上,各种仙佛,不分教派,团聚一堂。

可不可以这样说:《西游记》把三教当原料,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取舍,用天才小说家的构思,炒出这盘杰出神魔小说的“菜”?其主要人物,不管唐僧还是孙悟空,受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影响更多。或许可以说:唐僧体现了儒家“柔”的一面,孙悟空体现了儒家“刚”的一面。

鲁迅先生已注意到《西游记》主题的种种歧义

“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明理法,文词甚繁”。

他充分肯定《西游记》的心学旨趣,却将小说定性为“神魔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第七章《明之神魔小说(上)》梳理了神魔小说的发展脉络:

奉道流羽客之隆重,极于宋宣和时,元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于人间。明初稍衰,比中叶而复极显赫,成化时有方士李孜,释继晓,正德时有色目人于永,皆以方伎杂流拜官,荣华熠耀,世所企羡,则妖妄之说自盛,而影响且及于文章。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折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

神魔小说的产生和时代风气有关。宋代宣和时崇尚道家达到鼎盛,元代信佛也崇道。明代中叶后道家又盛,并有人以道术封官。佛道之说影响到文学创作。


历来儒释道三教之争都没争出高低上下,只好说三教同源,不管是哪一教的正反两面,都可以统为“二元”,即用“神”和“魔”来概括。也就是说,“神”代表着义、正、善、是、真,“魔”代表着利、邪、恶、非、妄。鲁迅先生又说:

“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西游记》充满善与恶的斗争,真与邪的斗争,义和利的斗争,神和魔的斗争。这些斗争,有外在型的,比如总想吃唐僧肉的妖精跟孙悟空的斗争;也有内在型的,比如,猪八戒到底要不要坚决取经?最有意思的是,有些本来的魔,则通过斗争向“神”转化。黑熊怪如此,红孩儿小妖如此,猪八戒如此,沙僧如此,孙悟空更是如此。


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曾做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曾被法力无边的如来佛压到五行山下,曾被观音菩萨戴上令其苦痛不已的金箍,曾被师父动不动念紧箍咒。最终,跟如来佛成了“一字并肩佛”,位列观音菩萨之前。谁能说石猴不能成正果呢?

总结:《西游记》是追求自我完善、实现人生价值的书。



因为在西游记中佛教和道教都存在,而且能和平相处。

因为在电视剧中,他们相处的非常和谐,而且经常会互相帮助,所以特别的融洽。

看似融洽,其实并非如此,佛教和道教都是各管各的,当然这也是作者想让我们看到的样子,就比如三个妖精驱赶和尚那一集


三打白骨精的原文-《西游记》第27回
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

关于《西游记》中人物的歇后语
猪八戒吃面条——— 粗中有细;狼吞虎咽猪八戒吃人参果——— 不知贵贱;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滋味猪八戒吃西瓜——— 独吞猪八戒充英雄 ——— 只是嘴皮子拱得欢猪八戒吹牛——— 嘴大说大话猪八戒打蚱蜢——— 笨手笨脚猪八戒戴花——— 自我欣赏;不知自丑猪八戒戴眼镜——— 冒充斯文;假斯文猪八戒的...

吴承恩《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有什么文化意义?
如果说《西游记》中的天宫佛地代表着神权社会,人间君王世界代表着政权统治,那么,猪八戒在天宫无视天规戒律,率性而为,在人间君王面前也未曾有谦恭卑微之行径,实则意味着这个人物对神权社会与政权统治的满不在乎,意味着个体自然生命对神圣与崇高意义的漠视。猪八戒由天宫的天篷元帅贬为凡间的丑陋猪身,在取经路上常遭...

四大妖猴,西游记中与悟空、六耳、通臂猿并称四大妖猴
出现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中,《西游记》原著中没有过多的描述。同时,通臂猿猴也在相关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出现。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绰号 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四大名著中人物绰号按名著顺序分列如下。《水浒传》人物绰号:天魁星呼保义 —— 宋江天罡星玉麒麟 —— 卢俊义天...

说说《西游记》中有什么可悲的细节?
牛魔王最悲剧的,不是儿子被强行带走,弟弟被打伤,正妻屡遭羞辱,二房被打死,而是最后,为了活命,被迫改变了自己的信仰。毕竟,家庭破碎、贫穷和疾病,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失去信仰才是。

车迟国斗法原文
《西游记》吴承恩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话说那国王见孙行者有呼龙使圣之法,即将关文用了宝印,便要递与唐僧,放行西路。那三个道士,慌得拜倒在金銮殿上启奏。那皇帝即下龙位,御手忙搀道:“国师今日行此大礼,何也?”道士说:“陛下,我等至此,匡扶社稷,保国安民,苦历二十年来,今日这...

西游记中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或片段有什么?
1、《西游记》中对女儿国国王的描写:“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斜軃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2、...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谁说的?
这句话第1次是出现在西游记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孙悟空说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这句话便是孙悟空对如来佛祖说的。这也是曲折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反动统治者坚决的反抗精神和征服...

请问:为什么孙悟空在《西游记》里说自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小说《西游记》中有这么一段:只见那美猴王睡里见两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带到一座城边。猴王渐觉酒醒,忽抬头观看,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美猴王顿然醒悟道:“幽冥界乃阎王所居,...

《西游记》中的场面
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谶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

临淄区18233681918: 为什么在《西游记》里,既有佛教的化身,也有道教的化身? -
肇送氯化: 客观地看,《西游记》中有关道教的内容的确是十分丰富的,甚至可以说,《西游记》虽是一部描写佛教取经故事的文学作品,但就其宗教思想体系来说,却是道教的.在与佛教和儒家的竞争之中,道教一直处于下风,然而一部《西游记》,却...

临淄区18233681918: 玉皇大帝人物评价 西游记中为什么既有佛教又有道教 -
肇送氯化: 西游记的作者是深谙佛道俩道的深藏不露的俗外奇人其在著作中的很多事件人物的发生或显现的次数(数字)均是暗合佛道俩道的三昧和玄机的所以西游记里的人物评价才有又有佛教又有道教的情形所以现在世人对四大文学名著的评价西游记应该排第一才名副其实呢

临淄区18233681918: 西游记的作品价值 -
肇送氯化: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

临淄区18233681918: 《西游记》中的佛教与道教 -
肇送氯化: 中国的国教只有道教,儒教,没佛教的分.佛教是印度来的.外国人的东西.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道教的,只不过佛教软弱需要道教的保护而已.

临淄区18233681918: 西游记中佛教和道教的关系? -
肇送氯化: 作为佛弟子的孙悟空,他先是从菩提祖师那里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和驾筋斗云;然后在太上老君的丹炉里,炼就出铜头铁臂火眼金睛.菩提祖师并不想让孙悟空到处惹是生非,所以嘱他出去以后别说自己是菩提祖师的弟子.大闹天宫眼看就要成功了,不料太上老君的“金刚镯”法力实大,打了猴头,可见老道此“乘”不小;至于释迦佛化五指为山,则更显出佛法无法.在佛一边看,道家是邻居;在道一边看,佛家多有缘.于是佛家的童子,道家的坐骑,分别在师徒四众取经路上扮演了不同角色,成就一时助道之缘.有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家与佛家的对立,我觉得那是道家与佛家的传人没有得到师祖真传;你看太上老君,释迦牟尼,从来不发生争战.从而你就知道:人有人的见识,道有道的境界,佛有佛的慧眼.

临淄区18233681918: 西游记里讲的是道教还是佛教 -
肇送氯化: 主要说的是佛教,主要讲述三藏法师去印度(天竺)求取佛经的故事.作者以这段历史虚构出一些神话故事来写出西游记

临淄区18233681918: 1.营造了佛道二教的洞天福地及净土世界的夸张手法和虚幻意识, -
肇送氯化: 《西游记》的创作思维不是平实和一般的思维,而是充分发挥作家驰骋想象能力的奇 幻思维.这种思维在古代神话中曾经比较发达,明代中期以后的新思潮的出现,使长期受到 抑制的奇幻思维获得再生和振兴. ①作者成功地吸收了佛道二教为自神其教所营造的洞天福地及净土世界的夸张手法和 虚幻意识,将神话世界的描绘推向了极致. ②作者又吸收借鉴了道教神仙谱系和佛教天王金刚之类神佛形象的外貌特征和各种神 奇本领,创造了一大批形象奇特,本领超群的神魔形象. ③作者没有把描绘神话环境的神魔形象作为目的,而是将它们作为编织神奇故事的彩 带和锦缎,为叙述神奇故事和塑造神话形象服务.

临淄区18233681918: 西游记融合了儒释道三教,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
肇送氯化: 中国历史博大精神,源远流长.我国的文化同样也是在历朝历代中逐渐发展与完善.我国古代的文化、思想、经过不断的发展在明清朝时期已经产生了多种思想学派,当中受各朝统治者推崇的为:儒教、道教、佛教、程朱理学、心学. 今天我们...

临淄区18233681918: 《西游记》逐渐由佛教故事转变为道教故事? -
肇送氯化: 不是,中国传统的排序是儒道释,道教先于佛教.西游记是道教背景下的佛教故事

临淄区18233681918: 中国道教与佛教是不是互相搀合? -
肇送氯化: 在某种意义上说,你说的没错.自佛教传入,在民间广为流传,加上本土的道教,佛、道二教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之风盛行.并且这样的风气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所以会出现宋明理学,以应对佛、道二教的挑战.但是在传教过程中,三教又相互融合.儒学的思想家吸收了佛、道二教的一些思想,以便于传播自己的思想.很简单的例子:关羽关云长,在佛教中是伽蓝菩萨.道教中是武财神.而儒教中则是武圣人.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情况在《玉历宝钞》一书中尤为明显.不但宣扬儒教的三纲五常,更有生死轮回,成仙成佛等说法.可以是又一例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