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有什么文化意义?

作者&投稿:曹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猪八戒的形象的意义~

猪八戒的形象具有时代意义。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不习惯更不喜欢长期在外奔波的行旅生活,他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的,所以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回归土地、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农民心理。可以说,猪八戒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他深刻存在守着土地而养成的顽固的保守心理,和神、道、佛相对立,表现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猪八戒身上贪财、贪色、自私自利,还表现着明代社会好色好货思想的沉淀,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因为,随着明代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新生的市民阶层继宋、元之后进一步壮大,并在社会中开始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中国已经衰落的封建经济仍然非常强大,整个社会仍然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所以,明朝新兴市民阶层中仍然存在着进步与保守两种因素。猪八戒形象在明朝的市民阶层中具有普遍性,是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代表着农民阶层并具有市民特征的下层人民形象。
猪八戒的形象具有当代意义。猪八戒率性而为,张扬个性,其自然天性根源于他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凡夫俗子;一个普普通通、安守本分,一个并不情愿、时时打退堂鼓的凡夫俗子;一个作为上至公卿下至百姓都可以轻松嘲笑并调侃的对象,一个来自于人民内部的、带有芸芸众生的人性优点及弱点的形象,因此,具有迎合大众文化的当代意义。如民间中的一些歇后语: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猪八戒耍耙子——就会一手;猪八戒掏耳朵——里面有货;猪八戒调戏嫦娥——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当代也涌现出了几部关于猪八戒的影视产品,如《春光灿烂猪八戒》等。猪八戒之所以在当代大众文化圈里得到这样的欢迎,主要是与他的亲和力有关,与当今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关。所以,在当代社会,猪八戒的形象具有普遍意义。

在作品中,这个人物与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和美学意义。他与孙悟空和唐僧各据三角形的一个角,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他与孙悟空都是用浪漫主义手法精心塑造出的非现实人物,正如谢肇浙所说,孙悟空是“意之神”,尽管他躁动不安,但总是在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其间难免走弯路,但只要加以引导制约,就能达到至高至纯的人生境界。而猪八戒则是“意之驰”,表现了对现实的生活享受的向往,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扩展资料猪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好吃懒做,胆小,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猪八戒贪吃贪睡,好进谗言。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为什么连这样一个人也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
这与猪八戒的知错就改,能听取他人意见有重要联系,做到了悬崖勒马、甚至是浪子回头。在取经事业中的他对师兄的话还算得上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总算是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才有净坛使者的美好结果。
《西游记》是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猪八戒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评者众,见解各出:谓之“三教已括于一部”(明·袁于令《西游记题词》),谓之“此其书直寓言者哉”(明·陈元之《西游记序》),谓之“传《华严》之心法也”(清·尤侗《西游真诠序》),谓之“原是证圣贤儒者之道”(清·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批》),谓之“毫无情理可言,而行文之乐,则纵绝古今”(民国·冥飞《古今小说评林》),谓之“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人张书绅《西游记总论》说得好,“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非一部《西游记》也。以一人读之,则是一人为一部《西游记》;以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读之,各自有一部《西游记》”[1](P223-384),此足见《西游记》“一人一悟”之特色。西方著名哲学家加达默尔曾这样阐述理解的意义,“本文的意义超越它的作者,这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的。因此,理解就不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 [2](P380)接受美学家们也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意义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学名著进行创造性的当代解读,在理论上也是成立的。
  本文重点是对《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的当代意义给予创造性的阐释。在当代社会意识及文化语境中,它表征着在神权和政权意识上对神圣崇高意义的消解、在人性角度上对个体自然人性的呼唤,在国民意识上对国族性格的自我观照与反思、在文化意义上对大众文化的迎合等等当代意义。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堪称一个真正能够无视神权、无视皇权,只专注于个体生存需要之满足的人物。这与当代社会之后现代思潮所宣扬的解构崇高,消解神圣的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程度的契合性。如果说《西游记》中的天宫佛地代表着神权社会,人间君王世界代表着政权统治,那么,猪八戒在天宫无视天规戒律,率性而为,在人间君王面前也未曾有谦恭卑微之行径,实则意味着这个人物对神权社会与政权统治的满不在乎,意味着个体自然生命对神圣与崇高意义的漠视。猪八戒由天宫的天篷元帅贬为凡间的丑陋猪身,在取经路上常遭师父的责骂和师兄的棒打,但始终没有改掉率性由我的本性。如果说那个曾经离经叛道的孙悟空,渐渐地被驯化,最终臣伏于神权与君权,成为一个卫道者的话,那么对于猪八戒而言,所谓下凡历劫、取经受苦,就象是洗了一个囫囵的澡而已,其心性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第94回,师徒拜见天竺国国王时,唐僧唯恐徒弟丑陋惊了国王,猪八戒偏偏要掬嘴扬威,越发地弄精神。[3](P1279) 师徒三人于留春亭受用,八戒呆性发作,唐僧便骂他:“这夯货,越发村了!这是什么去处,只管大呼小叫!倘或恼着国王,却不被他伤害性命?”八戒顶了嘴,唐僧便命悟空打他,八戒终于反抗起来:“好贵人!好附马!亲还未成,就行起王法来了!”(P1285)自始至终,猪八戒心里没有神圣的天庭佛地,没有高高在上的君王威仪,神之于他,权之于他,都不过是形而上的身外之物,可以说,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按当代流行的后现代思潮来解释,可以说恰恰构成了对神圣与崇高意义的消解。当然,后现代思潮的解构意义是革命性的,而猪八戒并不是一个自觉的斗争者,他不具有主动性的颠覆性,他只是凭乎天性,自发地构成了对神圣与崇高意义的消解。
  猪八戒的自然天性根源于他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凡夫俗子。不比孙悟空是个自然灵根孕育的石胎,猪八戒飞升仙境成为天篷元帅之前是凡胎,贪食贪睡贪色贪利是其凡人本性。如果说在明代,创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猪八戒凡人本性的嘲讽,那么,在当代社会,诸如对个体的基本温饱的需求、正常婚恋的满足等等,都是合符人性需要的事情。经历了漫长的非人的封建时代,经历了人性被扭曲的二十年人间浩劫,在当代中国社会,人性最基本的需要才真正被关怀被重视。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是满足国民的“温饱”需要的;新婚姻法,以男女双方自愿结合或分离为准的,是合符人们自由婚恋的需要的。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能在当代社会呼唤人性回归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猪八戒的主要性格特点是“贪”,而凡夫俗子的特点也是“贪”,贪恋现世的人生享乐,即孔子所谓的“食、色,性也”。猪八戒除了在贪“名”上远远不及唐僧和孙悟空之外,他贪吃贪睡贪色贪财,这几“贪”都是作为一个凡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本性需求。猪八戒的“贪”有其个性特色。猪八戒的贪吃贪睡属于“贪”而不挑的类型。他贪吃,堪称饥不择食。第54回,在西梁女国光禄寺东阁就宴,八戒把那些五花八门的菜肴“一骨辣噇了个磬尽”(P758-759)。对八戒最有吸引力的字眼就是“斋”、“饭”这些字眼。西梁女王教取御米三斤,八戒听说个“饭”字,便接了捎在包袱之间,也不嫌沉重。(P760)他贪睡而不择地。第28回,在黑松林化斋的路上,他寻思,“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许多路。……也罢,也罢,且往这草科里睡睡。” (P382) 猪八戒贪色,却是贪而未淫。第18回,天篷元帅因贪色而被贬到凡间,到了凡间,虽然掳了高翠兰却也没强占了她。第23回,猪八戒贪恋四圣化变的母女四人的富贵与美艳,反倒受了一场大苦。第72回,猪八戒也只是变成鲇鱼在化为美女的蜘蛛精的腿裆里乱钻了一些时候 (P999),并未与蛛蜘精们乱性,相反,在打蜘蛛精时倒比孙悟空更加毫不留情。第95回,他见了霓裳仙子仍然抱住说:“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和你耍子儿去也。”(P1297) 这些行径至多可说是色心不改,但都没有达到“淫”的程度,堪称“好色而不淫”。猪八戒贪财,却贪而不夺。第38回,孙悟空为了煽动八戒去井里打捞国王尸身,便骗他有宝贝,八戒果然就十分卖力地下了井龙王水晶宫。(P528)第76回,孙悟空假冒勾司人要拿猪八戒的性命,八戒终于招供在左耳朵眼和里藏着四钱六分银子的私房。(P1056)第94回,天竺国王留下唐僧做女婿,送三个徒弟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八戒财色心重,即去接了。(P1288)猪八戒所以想得到这样一些财富,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认为劳而该获。另外,俗人的性格特点还包括本能的避害远祸。八戒的口头语言生动地表现出这种凡人本性,第20回,“哥啊,你不曾闻得‘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哩!我们躲一躲,也不亏人。”(P273) 第21回,“晓得!晓得!你只管快快前去!老猪学得个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P290] 第41回,“哥啊!你被那妖精说着了,果然不达时务。古人云:‘识得时务者,呼为俊杰。’那妖精不与你亲,你强要认亲;即与你赌斗,放出那般无情的火来,又不走,还要与他恋战哩!”([P569] 如果说作者在作品中对猪八戒这个人物的自然本性有所讽刺的话,我们现在看来, 猪八戒的这些自然本性又算什么,不过是一个平凡人最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已。小贪贪温饱,大贪贪疆国。平民百姓求的是个温饱与小康,也可能会因求温饱与小康而做出不够君子的事情,但那都是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善意地宽容过去的,毕竟,如今已经不是一个提倡“勒紧裤腰带干革命”的时代了,连我们的国家也在为百姓的温饱与小康而奋斗呢!
  凡人是有缺陷的种群,贪吃贪睡贪利贪色,性之所然,在所难免。不幸的是,正因为猪八戒有这样的自然本性,他在小说中才常常被歧视被欺负,如同我们这个社会所谓的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期凌一样。第56回,孙悟空打死了草寇,唐僧令八戒筑坑掩埋,八戒就表示了他的不满:“行者打杀人,还该教他去烧埋,怎么叫老猪做土工?”行者反过来倒骂他:“泼懒夯货!趁早儿去埋!迟了些儿,就是一棍!”(P782)第96回,猪八戒因接受员外斋僧之物,被唐僧恶毒地骂了一通:“你这夯货,只知好吃,更不管回向之因,正是那‘槽里吃食,胃里擦痒’的畜生!”行者看师父脸色办事,当即就揪住八戒着头打一顿,骂道:“呆子不知好歹,惹得师父连我们都怪了!”连沙僧也帮腔:“打得好!打得好!只这等不说话,还惹人嫌,且又插嘴!”(P1308) 猪八戒自己对这种处境也看得明白,第88回,师徒四人别了郡侯,一路谈笑,八戒对孙悟空说:“哥的恩也有,善也有,却只是外施仁义,内包祸心。但与老猪走,就要作践人。”行者道:“我在那里作践你?”八戒道:“也够了!也够了!常照顾我捆,照顾我吊,照顾我煮,照顾我蒸……”(P1204)八戒在取经路上忍饥挨饿,做尽苦活累活的辛苦,取经将成,还在受师父,师兄和师弟的欺负,真是那弱势群体的代表者,值得为之洒一把同情之泪。
  如果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从凡胎里带来的自然属性象征着人之自然本性的抒张,那么,他作为一个传统的国民形象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与国民意识的同构,使这个形象获得了无限解读的可能,其当代意义亦因之而产生。所谓国民意识,即一个国族的人民的思想、性格与心理。猪八戒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代表着农民阶层并具有市民特征的下层人民形象,在二十世纪初曾由鲁迅先生入木三分地以“阿Q”这个人物定型化。在猪八戒身上,国民性格中的那种自大与自卑的心理奇妙地结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这一个”。猪八戒是自大的,比如第29回,猪八戒在宝象国玄耀法术(P398)。第67回,师徒四人过七绝山稀柿衕,猪八戒自夸有三十六般变化,拱胡衕时便特别地卖力。(P932)猪八戒又是自卑的,比如第23回,他说“哥啊,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P307);第38回,孙悟空诳猪八戒去找宝贝,八戒要分宝贝,理由是“我不如你们乖巧能言,人面前化得出斋来;老猪身子又夯,言语又粗,不能念经,若到那无济无生处,要好换斋吃么?”(P526) 他自大,是因为他好歹有些本领,虽然这本领赶不上他大师兄,但一旦有脏活累活苦活,他大师兄生性高傲,是不肯做的,全都使唤他做,这些活,正是他施展本领的时候,所以他以此自大;他又是自卑的,因为师傅时时不忘骂他“夯货”,大师兄也讥其为“呆子”,既便那个水平不比他高的沙和尚,也没把他看在眼里。在外貌上,他与唐僧的丰姿伟仪差之千里,在法术上,他又赶不上孙悟空的高超。他也只能以其“自大”来调和“自卑”,所以在总体上他才能蒙羞忍辱且心态平和。研究者们之所以认为猪八戒就是阿Q形象的远祖,道理恐在于此。正是那种深入国民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使得猪八戒怨而不恨,哀而不伤,自得其乐,一路明哲保身,最终混了个净坛使者的职称。
  在消费社会的享乐观念之浸淫下,当今大众文化呈现出媚悦大众消费者尤其是广大市民口味的特征。由于大众文化的市场取向,大众文化具有产业化、商业化、流行化、娱乐性、广泛性等特征。正如弥尔顿所说,大众文化是“通俗的、一次性的、消费的、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色情的、机智而有魅力的”。大众消费者需要大众文化,因为大众文化能够以轻松的方式抒泄市民们在这个竞争社会中的精神压力,在这种文化需求的背景下,猪八戒形象被反复改编、愈演愈烈的事实,说明了它予人以快乐的喜剧本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诗学》说:“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4](P16)作为一个上至公卿下至百姓都可以轻松嘲笑并调侃的对象,一个来自于人民内部的、带有芸芸众生的人性优点及弱点的形象,猪八戒无疑超脱于敌我对抗的性质之外,而以一种亲和的姿态走入大众的心中。在民间,诸如: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猪八戒耍耙子——就会一手;猪八戒掏耳朵——里面有货;猪八戒调戏嫦娥——也不掂量掂量自己,这样一些歇后语对大众而言可谓耳熟能详。年画《猪八戒娶媳妇》,东北地方戏二人转《猪八戒拱地》等亦是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38集神话打斗剧《春光灿烂猪八戒》,影片《阳光灿烂猪八戒》,动画片《天下掉下个猪八戒》等影视产品令人大快朵颐。智力游戏《快乐猪八戒》等娱乐产品,网上不胜枚举的关于老猪的各类搞笑材料等等,都是“猪八戒”这个人物在当代大众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产物。猪八戒在当代大众文化圈里得到这样的欢迎,既与当今人们的精神需要相关,也与这个形象的“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的喜剧本质相关。
  对猪八戒形象的当代意义的申发,其终极目的并不在于确证它究竟有哪些当代意义,而在于从方法论上尝试拓宽对经典名著的研究路径,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http://hi.baidu.com/dengshengsheng/blog/item/84c60c6d81e3effa43169427.html
  http://bbs.ahradio.com.cn/simple/index.php?t157456.html

胆小怕事,爱吃,到正义的时候挺身而出(经常说要回高老庄)

是的
西游记中有猪八戒是现实的化身丰富了人物形象。

胆小怕事,爱吃好睡..典型的小市民形象..

人的本性,他色心未泯,正如“食色性也”


谁有西游记的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西游记全集 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

吴承恩写〈西游记〉
《西游记》无时不在体现着吴承恩的官行和理想,努力建立个人的政治小团体,甚至辛苦地感化对手(猪悟能、沙悟静),从而企盼能保着王道(唐玄奘)一路西行。但奈何生逢末世,王道竞不争气,所以只能在小说中幻想着护送玄奘求得正果了。至于对唐玄奘的描述:正直、宽大、慈爱,以及宿命般注定修成正果并...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字什么,号什么,什么朝代人。...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吴承恩所着力描写的是西天路上每一场具体的战斗,是孙悟空如何在与阻挠取经的邪恶势力作斗争中取得胜利。总起来看,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幻想的情节,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勇敢前进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摧毁社会上一切邪恶势力以及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心。西天取经本身还包括四十一个小...

西游记作者介绍及历史背景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

《西游记》中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是哪两个?
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是“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这一回,即影视剧中所演宝象国擒妖,智激美猴王那一次。第二次是“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这一回,即孙悟空第二次被逐。但凡是孙悟空在的时候,基本上没有猪八戒和沙僧表现的机会,表现也是作为反面典型。

《西游记》全书共有几回?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到结束。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之旅,收服白龙马、猪八戒、沙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实际上只有七十七难),斩妖除魔,最后达到灵山,见如来取真经,带回东土大唐,并由此引回天上修成正果。《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

西游记第二十九回概括
《西游记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唐僧被捉之后,在洞内遇见一位妇人,那妇人自称是宝象国的公主她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捉到此地,想让唐僧帮她寄一封书信送给她的父王,唐僧答应了。公主劝老妖释放唐僧,老妖答应了公主的请求。唐僧带着书信来到宝象国,把公主所写的书信递给国王看。国王...

《西游记》的赏析谁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

昌图县13961401563: 西游记人物性格特点猪八戒 -
有窦艾唯: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嘴巴甜.但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猪八戒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好进谗言.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为什么连这样一...

昌图县13961401563: 猪八戒的人物形象描写 -
有窦艾唯: 猪八戒的形象具有时代意义.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不习惯更不喜欢长期在外奔波的行旅生活,他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的,所以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回归土地、眷念家...

昌图县13961401563: 猪八戒是什么样的人 -
有窦艾唯: 猪八戒是一个贪财好色,好吃懒做,却有憨态可掬的人. 猪八戒是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的角色.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会三十六变,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原文中又称天河宪节,并非道经的天蓬真君). 因调戏霓裳仙子(属于嫦娥中的一员,《西游记》中“嫦娥”是对月府所有仙女的称呼.并非民间传说里的后羿之妻姮娥.被逐出天界,却又错投猪胎.唐僧和孙悟空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在云栈洞与孙悟空大战,听说唐僧之名,前去拜见.从此成为唐僧的弟子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

昌图县13961401563: 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成什么仙1 -
有窦艾唯: 净坛使者.猪八戒是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的角色.又名猪刚鬣,法号悟能,浑名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会三十六天罡变,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钯).猪八戒前世为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

昌图县13961401563: 猪八戒这个人物的优点与缺点 -
有窦艾唯: 猪八戒是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登场的虚拟角色.又名猪刚鬣,法号悟能(观音取),浑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会天罡数的三十六般变化,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 ...

昌图县13961401563: 猪八戒的人物简介 -
有窦艾唯: 猪八戒可以说是西游记中最让人喜闻乐见的一个角色了.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满身毛病的家伙,反而会让人有“一见如故”之感呢?

昌图县13961401563: 在西游记中怎样评价猪八戒 -
有窦艾唯: 八戒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特别是现代,越来越被人喜欢了,仅以猪八戒为主题的电视剧就拍下好几部,如《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等等.妙趣横生,语言幽默,画面精美,无一不逗人乐,招人...

昌图县13961401563: 从智激美猴王中简述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
有窦艾唯: 猪八戒贪吃贪睡,但又不乏智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