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渔家傲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亥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作者写作背景~

【一】
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 《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词,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二】
范仲淹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1]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
《渔家傲·秋思》意境图
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情绪”,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
词是范仲淹守边愿望和复杂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将士们的心理是矛盾复杂的。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
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2]

历史评价
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3]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仁宗时,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康定元年(1040)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庆历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再进前所陈十事》,要求原有法度的范围内,作一些改革,因遭到反对,主持“庆历新政”,次年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历知邓州、杭州。皇祐四年,徙知颖州,卒于途中,年六十四。谥文正。[3]

【三】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4]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10]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四】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校注》。


【五】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现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

这首《渔家傲》援禅家语入诗词,以增加其理趣。所演绎的是南岳临济宗福州灵云志勤和尚的故事。
首三句,讲灵云三十年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无孔窍”,典出《庄子》,亦即“鯈忽凿窍”之寓言。据《淮南子》:“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此用来比喻灵云三十年来的不彻不悟。“得眼迷照”,是说灵云几次将悟还迷。佛家有“五眼”之说,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其中肉眼和天眼只能看见世间虚妄的幻象,慧眼和法眼才能看清事物的实相。因此,此处的“眼”,当指慧眼或法眼。“参学了”的“了”,作“完成”讲。
  下面两句讲灵云参悟的境界。“呈法要”即是得佛法的意思。“无弦琴”,用陶渊明故事。“(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靖节传》)。黄庭坚以此作比,意阐释至法无法的禅理。
  词的下片,由灵云之事生出感想,大意是说灵云为求“悟”的境界,历经曲折,虚度了半辈子。我们应以此为鉴,趁着年少及早悟道。岂但见花能悟道,天地万物,流水行云无不蕴藏着道机禅理,因此,参禅学佛实非高不可攀之事,灵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该见笑于桃花了。这里所着重阐扬的,仍是“顿悟”之说。黄庭坚看来。灵云三十年的蹉跎,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他身上,顿悟之中尚有“渐”的痕迹。诗的末句所揭示的就是纵横自,纯任本然的意境。

渔家傲 黄庭坚

  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王环中云:庐山中人颇欲得之。试思索,始记四篇①。
  万水千山来此土②。本提心印传梁武③。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江头暗折长芦渡④。  面壁九年看二祖⑤。一花五叶亲分付⑥。只履提归葱岭去⑦。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

①作于元丰三年秋,时离汴京归江南赴太和任。
  ②此土:指中国。达摩祖师本印度人,来中国传教,故云。
  ③本提心印:禅宗不立文字,心相印证,悟性成佛,故称心印。传梁武:达摩于梁普通三年来华,梁武帝萧衍迎入金陵,作偈论道。
  ④“江头”句:达摩与梁武帝论道,武帝不能悟,悄然北归,至江滨无舟可渡,乃折苇渡江。
  ⑤“面壁”句:达摩自金陵北归止少林寺,面壁九年,传道于慧可,慧可便为禅宗尊为二祖。
  ⑥一花五叶:《景德传灯录·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禅宗以达摩为中华始祖,为一花,演化曹洞、临济、云门、沩仰、法眼五派,为五叶。
  ⑦“只履”句:传说达摩为人毒死,三年后有人见手提一只鞋,过葱岭,去西天(见《景德传灯录·菩提达摩》)。


赏析 渔家傲
按:陈师道以为:“今代词手,惟秦七(观)、黄九(庭坚)耳,唐诸人不迨也。(《后山诗话》)”此词是为了向叔父讨要产于苏州的湿红笺,所以上片渲染了一下湿红笺产地和其本身的美好,这样好的东东,别人可没福见到,可自己是“街南小阮”哦,所以“应先得”。下片又说春天来了,景色美好,不...

全部家当求几首经典的禅诗!
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黄山谷(庭坚)四首寓禅词 渔家傲·其一 万水千山来此土,本提心印传梁武.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江头暗折长芦渡.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渔家傲·其二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

各位帮帮忙,先谢了,赏析陈师道《渔家傲》
按:陈师道以为:“今代词手,惟秦七(观)、黄九(庭坚)耳,唐诸人不迨也。(《后山诗话》)”此词是为了向叔父讨要产于苏州的湿红笺,所以上片渲染了一下湿红笺产地和其本身的美好,这样好的东东,别人可没福见到,可自己是“街南小阮”哦,所以“应先得”。下片又说春天来了,景色美好,不...

求一些好的佛话
以示佛理禅机.梅花有灵,当更澡雪精神,绽放于寒风冰雪之中.黄山谷(庭坚)四首寓禅词渔家傲·其一万水千山来此土,本提心印传梁武.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江头暗折长芦渡.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此首讲达摩祖师生平. 渔家傲·其二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

阿巴嘎旗15951199699: 黄庭坚渔家傲写作背景
右柴更年: 渔家傲 黄庭坚 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王环中云:庐山中人颇欲得之.试思索,始记四篇①. 万水千山来此土②.本提心印传梁武③.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江头暗折长芦渡④. 面壁九年看二祖⑤.一花五叶亲分付⑥...

阿巴嘎旗15951199699: 《渔家傲》创作背景 -
右柴更年: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阿巴嘎旗15951199699: 范仲淹的《渔家傲》 写作背景 -
右柴更年: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阿巴嘎旗15951199699: 渔家傲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
右柴更年: 表达将士功业未立,无计归家的责任感,披露爱国衷肠.

阿巴嘎旗15951199699: 渔家傲 鉴赏越全越好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
右柴更年:[答案] 范仲淹《渔家傲》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平定西夏叛乱的...

阿巴嘎旗15951199699: 渔家傲和破阵子两首词在情感上的异同 -
右柴更年: 两首词都写了宋朝军营的边塞生活,时间上都是秋季. 渔家傲用环境烘托生活,写出边塞秋天的凄冷萧条,战争的紧张生活;破阵子以秋天为背景表现战争生活,吃饭、点兵、演武,气氛热烈,场面壮观,没有秋天萧条的特点

阿巴嘎旗15951199699: 渔家傲写作背景介绍?跪求! -
右柴更年: 标题 渔家傲 作者 毛并 年代 宋 内容 极目丹枫迎霁晓.山明水净新霜早.燕去鸿归无事了.天渺渺.风吹平野低寒草.渐过初冬时节好.寻梅踏雪城南道.追忆旧游人已老.欢更少.孤怀拟共谁倾倒. 注释 【注释】:

阿巴嘎旗15951199699: 李清照《渔家傲》的诗句当时的写作背景 -
右柴更年: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简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

阿巴嘎旗15951199699: 黄庭坚被贬时期有多少作品? -
右柴更年: 由于桀骜的性格,黄庭坚自视甚高,不知不觉中得罪了赵挺之.后来,赵挺之得势,屡在皇帝面前进献谗言,抨击黄庭坚种种所谓的不是,公报私仇.黄庭坚一贬再贬,59岁的时候,他被贬至宜州,冥冥中寻到了不得已的归宿.落魄宜州的黄庭...

阿巴嘎旗15951199699: 登快阁的诗意 -
右柴更年: 1、诗意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