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的译文及含义?

作者&投稿:包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庄子·外篇·骈拇的原文译注~

骈拇枝指①,出乎性哉②!而侈于德③。附赘县疣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⑤!而非道德之正也⑥。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⑦,淫僻于仁义之行⑧,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⑨。是故骈与明者,乱五色⑩,淫文章(11),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12)?而离朱是已(13)。多于聪者,乱五声(14),淫六律(15),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16)?而师旷是已(17)。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18),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19)?而曾史是已(20)。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21),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22),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23)?而杨墨是已(24)。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25)。 1.骈(pián):并列,这里是指合在一起。拇:脚的大趾拇。骈拇是说脚的大趾拇跟二趾拇连在一起了,成了畸形的大趾拇。枝指:旁生的歧指,即手大拇指旁多长出一指。“骈拇”和“枝指”对于人体来说都是多余的东西,因此在全文述说中多次成为多余的、人为附加的代称。2.性:这里指天生而成,生而有之。3.侈:多余。德:得。4.附:附着。赘:赘瘤。县(xuán):悬。疣(yóu):这里用同“瘤”。5.藏(zàng):脏(臓),这个意义后代写作“臓”而简化为“脏”。6.正:中正,这里指千变万化的事态中无所偏执。7.有人认为“骈枝”二字为衍文,也有人认为“多方”二字为衍文,联系上下文意,“衍文”之说可信,鉴于下句“多方”二字再次出现,删去本句的“多方”二字,前后句式互相对应。五藏:即五脏,“五藏之情”指人的内在之情,即天生的品行和欲念。8.淫:耽滞,迷乱。僻:邪恶,不正。9.聪:听觉灵敏。明:视觉清晰。10.五色:青、黄、赤、白、黑五种基本颜色。11.淫:惑乱。文章:文采,错综而又华美的花纹和色彩。12.黼(fǔ)黻(fú):古代礼服上绣制的花纹。煌煌:光彩眩目的样子。13.离朱:人名,亦作离娄,视力过人。14.五声:即五音,五个基本音阶,古代音乐中以宫、商、角、徵、羽称之。15.六律:古代用长短不同的竹管制作不同声调的定音器,其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定调。乐律分阴阳两大类,每类各六种,阳类六种叫六律,阴类六种叫六吕。六律的名称是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16.金、石、丝、竹:各种乐器无不用金、石、丝、竹为原料,这里借原料之名作器乐之声的代称。黄钟、大吕:古代音调的名称。17.师旷:晋平公时的著名乐师。18.擢(chuó):拔,提举。塞:闭。“塞性”即闭塞正性。一说“塞”当为“搴”(qiān),也是拔取的意思。19.簧鼓:管乐和打击乐,这里用来泛指各种乐器发出的喧嚷。奉:信守,奉行。不及:赶不上,这里用指不可能做到。20.曾史:曾参和史䲡(qiū)。春秋时的贤人。曾参字子舆,为孔子的学生;史䲡字子鱼,卫灵公的大臣。21.累瓦结绳:比喻堆砌无用的词语。窜句:穿凿文句。22.游心:驰骋心思。23.敝:分外用力而疲惫不堪。跬(kǔi):半步;举足一次叫跬,左右两脚运行一次叫步。“跬誉”指短暂的声誉。24.杨墨:杨朱和墨翟,战国时代的著名哲学家。25.至正:至道正理。一说指至高无尚的道。 彼正正者①,不失其性命之情②。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③;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④,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⑤。意仁义其非人情乎⑥?彼仁人何其多忧也?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⑦;枝于手者,龁之则啼⑧。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⑨;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⑩。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11)?自三代以下者(12),天下何其嚣嚣也(13)?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14),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15),是侵其德者也(16);屈折礼乐(17),呴俞仁义(18),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19),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20),约束不以绳索(21)。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22),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23)?使天下惑也! ①正正:当是“至正”之误,上段末句即言“至正”,“至理正道”的意思。②性命之情:性,指本性,命,指天命,性命之情,就是物各自得顺其自然的真情。③跂:为“歧”字之误。④凫(fú):野鸭。胫(jìng):小腿。⑤去:摒弃,排除。⑥意(yī):感叹声,又写作“噫”。一说“意”当从字面讲,自认为的意思。⑦决:裂析,分开。⑧龁(hé):咬断。⑨蒿目:颇费解。一说“蒿”通作“?(hé)”,放眼远望的意思,一说“蒿”通作“眊(mào)”,眼睛失神的意思。译文从前一说。⑩决:断,抛弃。饕(tāo):贪。贵富:财产多叫“富”,地位高叫“贵”。(11)故:衍文。一说从字面意义讲。(12)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13)嚣嚣:喧嚣的样子。(14)待:依靠。钩(gōu):“钩”字的古体;木工划弧线的曲尺。(15)绳约:即绳索。下文皆称“?索”,故有人主张此处应依下文而改;旧注“绳约”释为“绳索约束”,更为失当。(16)侵其德:即伤害了事物的天性和自然。(17)屈折礼乐:就是用礼乐来生硬地改变和矫正人的言行。(18)呴(xū)俞:抚爱。“呴俞仁义”就是用仁义的手段来抚爱和教化别人。(19)常然:常态,指人和事物的本然和真性。(20)附离:使离析的事物相互附着。(21)?(mò):绳索。(22)诱然:不知不觉的样子。(23)连连:不断的、无休止的样子。 ①易:改变。方向。②庄子认为唐尧以前,即原始氏族时代社会民情还是比较朴质纯厚的,虞舜以后,即进入夏、商、周三代,朴质纯厚的风气和民情才受到人为的干扰和蹂躏。虞氏即虞舜。招仁义:以仁义作号召。挠:搅乱。③殉:为某一目的而献身。④家:这里指家族。⑤数子:指上述四种人。⑥事业:即从事的工作。⑦臧、谷:家奴和童仆。⑧亡:逃跑,丢失。⑨奚事:事奚,即做什么。⑩?(cè):“策”字的异体,这里指书简。(11)博塞:亦作“簙簺”,一种类似掷骰子的游戏。(12)伯夷:殷商末年的贤士,反对武王伐商,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死名:为名而死。(13)盗跖(zhí):名跖,春秋末年著名的平民起义领袖,先秦不少著作中提到过他。“盗”是诬蔑之词。死利:为利而死。东陵:山名,一说即泰山。(14)是、非:这里引申为赞许和指责。 脚趾并生和歧指旁出,这是天生而成的吗?不过都多于常人之所得。附悬于人体的赘瘤,是出自人的形体吗?不过却超出了人天生而成的本体。采用多种方法推行仁义,比列于身体不可或缺的五脏呢!却不是无所偏执的中正之道。所以,脚上双趾并生的,是连缀起无用的肉;手上六指旁出的,是树起了无用的手指;各种并生、旁出的多余的东西对于人天生的品性和欲念来说,好比迷乱而又错误地推行仁义,又象是脱出常态地使用人的听力和视力。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一个视觉明晰的人来说,难道不是搅乱五色、迷滥文彩、绣制出青黄相间的华丽服饰而炫人眼目吗?而离朱就是这样。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听觉灵敏的人来说,难道不是搅乱五音、混淆六律,岂不是搅混了金、石、丝、竹、黄钟、大吕的各种音调吗?而师旷就是这样。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倡导仁义的人来说,难道不是矫擢道德、闭塞真性来捞取名声、而使天下的人们争相鼓噪信守不可能做到的礼法吗?而曾参和史䲡就是这样,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善于言辞的人来说,难道不是堆砌词藻,穿凿文句、将心思驰骋于“坚白”诡辩的是非之中,而艰难疲惫地罗列无数废话去追求短暂的声誉吗?而杨朱和墨翟就是这样,所以说这些都是多余的、矫造而成的不正之法,绝不是天下的至理和正道。那所谓的至理正道,就是不违反事物各得其所而又顺应自然的真情。所以说合在一块的不算是并生,而旁出枝生的不算是多余,长的不算是有余,短的不算是不足。因此,野鸭的小腿虽然很短,续长一截就有忧患;鹤的小腿虽然很长,截去一段就会痛苦。事物原本就很长是不可以随意截短的,事物原本就很短也是不可以随意续长的,这样各种事物也就没有必要去排除忧患了。噫!仁义恐怕不是人所固有的真情吧?那些倡导仁义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担忧呢?况且对于脚趾并生的人来说,分裂两脚趾他就会哭泣;对于手指旁出的人来说,咬断歧指他也会哀啼。以上两种情况,有的是多于正常的手指数,有的是少于正常的脚趾数,而它们对于所导致的忧患却是同一样的。如今世上的仁人,放目远视而忧虑人间的祸患;那些不仁的人,摒弃人的本真和自然而贪求富贵。噫!仁义恐怕不是人所固有的真情吧?而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又怎么会那么喧嚣竟逐呢?况且依靠曲尺、墨线、圆规、角尺而端正事物形态的,这是损伤事物本性的作法;依靠绳索胶漆而使事物相互紧紧粘固的,这是伤害事物天然禀赋的作法;运用礼乐对人民生硬地加以改变和矫正,运用仁义对人民加以抚爱和教化,从而抚慰天下民心的,这样做也就失去了人的常态。天下的事物都各有它们固有的常态。所谓常态,就是弯曲的不依靠曲尺,笔直的不依靠墨线,正圆的不依靠圆规,端方的不依靠角尺,使离析的东西附在一起不依靠胶和漆,将单个的事物捆束在一起不依靠绳索。于是,天下万物都不知不觉地生长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长,同样都不知不觉地有所得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所得。所以古今道理并没有两样,不可能出现亏缺呀。那么仁义又为什么无休无止地象胶漆绳索那样人为地夹在天道和本性之间呢?这就使天下人大惑不解了!小的迷惑会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会使人改变本性。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自从虞舜拿仁义为号召而搅乱天下,天下的人们没有谁不是在为仁义争相奔走,这岂不是用仁义来改变人原本的真性吗?现在我们试着来谈论一下这一问题。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没有谁不借助于外物来改变自身的本性。平民百姓为了私利而牺牲,士人为了名声而牺牲,大夫为了家族而牺牲,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牺牲。所以这四种人,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有各自的称谓,而他们用生命作出牺牲以损害人的本性,却是同一样的。臧与谷两个家奴一块儿放羊却都让羊跑了。问臧在做什么,说是在拿着书简读书;问谷在做什么,说是在玩投骰子的游戏。这两个人所做的事不一样,不过他们丢失了羊却是同样的。伯夷为了贤名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私利死在东陵山上,这两个人,致死的原因不同,而他们在残害生命、损伤本性方面却是同样的。为什么一定要赞誉伯夷而指责盗跖呢!天下的人们都在为某种目的而献身:那些为仁义而牺牲的,世俗称他为君子;那些为财货而牺牲的,世俗称他为小人。他们为了某一目的而牺牲是同样的,而有的叫做君子,有的叫做小人。倘若就残害生命、损伤本性而言,那么盗跖也就是伯夷了,又怎么能在他们中间区分君子和小人!况且,把自己的本性缀连于仁义,即使如同曾参和史䲡那样精通,也不是我所认为的完美;把自己的本性缀连于甜、酸、苦、辣、咸五味,即使如同俞儿那样精通,也不是我所认为的完善;把自己的本性缀连于五声,即使如同师旷那样通晓音律,也不是我所认为的聪敏;把自己的本性缀连于五色,即使如同离朱那样通晓色彩,也不是我所认为的视觉敏锐。我所说的完美,绝不是仁义之类的东西,而是比各有所得更美好罢了;我所说的完善,绝不是所谓的仁义,而是放任天性、保持真情罢了。我所说的聪敏,不是说能听到别人什么,而是指能够内审自己罢了。我所说的视觉敏锐,不是说能看见别人什么,而是指能够看清自己罢了。不能看清自己而只能看清别人,不能安于自得而向别人索求的人,这就是索求别人之所得而不能安于自己所应得的人,也就是贪图达到别人所达到而不能安于自己所应达到的境界的人。贪图达到别人所达到而不安于自己所应达到的境界,无论盗跖与伯夷,都同样是滞乱邪恶的。我有愧于宇宙万物本体的认识和事物变化规律的理解,所以就上一层说我不能奉行仁义的节操,就下一层说我不愿从事滞乱邪恶的行径。

意思是人间的至理正道,就是不违反事物的天性,而是顺应自然。
出自——春秋战国庄子《庄子·外篇·骈拇》。
原文: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气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跤;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枝于手者,龁之则啼。
译文:这就是所谓的真理,这就是不违反万物的规律。所以说不存在并生和多余,长的不算是有余,短的不算是不足。所以,野鸭的腿虽 然很短,续长一节就会有忧患;鹤的腿虽然很长,但截去一段就会痛苦。
所以天性是长的,就不能截短;天性是短的,就不能续长,这样就 没有什么忧愁,所以无须抛弃。噫!仁义恐怕不是人所固有的情谊吧? 那些倡导仁义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忧患呢?何况分开他的脚趾,他会哭泣;咬去他的手指,他也会哀啼。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其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语译】 野鸭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
【注释】 凫(fu伏):野鸭。 胫(jlng径):腿。
【出处】 《庄子·外篇·骈拇》:“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qi气);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说明】 《庄子》简介见第010条,《骈拇》,《庄子》中的一篇。这一篇庄子具体阐述了他的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主张。他爸仁、义、礼、智、乐、辩喻为人性上的骈拇(喻多余无用)。并从丧失生命和有损于本性这一根本出发,得出君子与小人、仁与不仁、盗跖与伯夷都没有什么区别的结论。归结到一点,庄子反对儒家的仁义治天下,主张一切顺其自然,认为所有世俗的价值观念都是损伤人的本性的,一切有为都不如乐天命的无为。
所节之句说的这个比喻,就是用来说明无论什么事物都要顺应自然规律这个观点的。后人也常引用这两句话说明这样的道理:凡事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

打算广泛地方官发挥发挥 反对广泛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的...
语译】 野鸭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注释】 凫(fu伏):野鸭。 胫(jlng径):腿。【出处】 《庄子·外篇·骈拇》:“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qi气);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

凫短鹤长的诗词典故
【凫短鹤长】 宋·王令:“凫短鹤胫长,饮啄两自赡。”【胫长可截】 宋·陆游:“胫长犹可截,冠挂岂容弹。”【续凫断鹤】 清·钱谦益:“续凫断鹤枉人谋,万事终输鬼一筹。”【截短足凫】 金·元好问:“谁续长胫鹤,谁截短足凫。”【鹤长凫短】 金·元好问:“狗盗鸡鸣皆有用,...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的...
凫鸟的脚虽然短,但要加长却会让人担忧;鹤的脚虽然很长,如果减短了却是让人悲伤的事;所以,本来是长的就不要减短,本来是短的就不要去加长;表示凡事应顺从自然;违背自然规律会让原本合适的事物偏离所愿!

文言文《断鹤续凫》的翻译是什么?
传说古代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他想这样一起走路不方便,就把他们捉来,砍下鹤的一截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这样他们都不能走路了。【出处】: 《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

鹤长凫短的详细释义
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唐·成玄英疏:「凫,小鸭也。鹤,鸧之类也。胫,脚也。自然之理,亭毒众形,虽复脩短不同,而形体各足称事,咸得逍遥。而惑者方欲截鹤之长续凫之短以为齐...

鹤长凫短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用“鹤长凫短”比喻事物各有特点

断鹤续凫是什么
《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归谅润嚷;鹤胫虽长,断之则悲。"2.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芝殃劝语;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示例:断鹤续凫,娇作者妄;移花接木,创始者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3.成语故事 有个多事之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

鹤短凫长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鹤短凫长”比喻颠倒是非,妄加评论

鹤长凫短的成语典故
【出处】: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举例造句】:鹤长凫短不能齐,到头来不知谁是谁。 ★元·吕止庵《集贤宾·叹世》套曲用典示例宋周紫芝《渔家傲》词:“遇坎乘流随分了,鸡虫得失能多少,儿辈雌黄堪一笑。堪一笑,鹤长凫短从他道。”元 吕止庵 《...

文风会风体现工作作风,也反映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下列名言最能体现改...
与题干要求无关。D项正确,“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思是野鸭的小腿虽然短,续长一截就有忧患;鹤的小腿虽然长,截去一段就会痛苦。告诫我们行事要遵循规律,工作中文风会风也需要结合实际,务求实效,宜短则短,宜长则长,符合题干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

西充县13515891967: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颈虽长,断之则悲 的意思 -
邗削舒瑞:[答案]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收藏此文笛翁 【语译】 野鸭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注释】 凫(fu伏):野鸭.胫(jlng径):腿.【出处】 《庄子·...

西充县13515891967: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颈虽长,断之则悲=取长补短吗 -
邗削舒瑞:[答案] 这句话不等于取长补短! 成语:取长补短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西充县13515891967: 断鹤续凫文言文翻译 -
邗削舒瑞: 传说古代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他想这样一起走路不方便,就把他们捉来,砍下鹤的一截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这样他们都不能走路了.【出处】: 《庄子·骈拇...

西充县13515891967: 断鹤续凫的成语典故 -
邗削舒瑞: 【出处】: 《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故事】: 传说古代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他想这样一起走路不方便,就把他们捉来,砍下鹤的一截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这样他们都不能走路了.

西充县13515891967: 鹤长凫短的出处是什么?
邗削舒瑞: [出处]《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 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西充县13515891967: 续字开头的成语 -
邗削舒瑞: 续凫断鹤拼音: xù fú duàn hè释义: 比喻违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损.出处: 《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示例: ~,截足以适履,犹以为工未至也,如是则宁复有诗哉?...

西充县13515891967: 断鹤续凫的出处是什么?
邗削舒瑞: [出处]《庄子•骈拇》: “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 虽短,续之者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西充县13515891967: 《成语大全》中四个字的含动物名称的成语有哪些? -
邗削舒瑞: 狼烟四起、 狼飧虎咽 、放鹰逐犬 、续鹜短鹤 、鹤唳风声狼烟四起[láng yān sì qǐ] 解释: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例句:烽火连天、狼烟四起,亦是众侠客初试锋芒、建功立业的好时机.狼...

西充县13515891967: “断凫续鹤与鹤长凫短”是互为反义词吗?
邗削舒瑞: 不是.“鹤长凫短”的“凫”是野鸭,全语的意思是:鹤的腿长, 凫的腿短.此语出自《庄子.骈拇》:“长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是故 凫胫(小腿)虽短,续之...

西充县13515891967: 鲜为人知的成语故事?最好字少一些,要内容要内容,要内容(故事情节)要很少人知道的,这是我们老师给我们出的,我现在好烦呀! -
邗削舒瑞:[答案] 1.肉薄骨并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出自】:《元史·郝经传》:“肉薄骨并而拔之,则彼破壁孤城而... 喻滥竽充数,徒多无益. 【出自】:语出《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9.蟹匡蝉緌(xiè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