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朗读划分规律是什么?

作者&投稿:班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想要睡觉时看到美好的月色,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表达了很多人生的感慨。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记承天寺夜游》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有一篇古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80余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
1.学会通过轻重音、延长音等来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朗读方法;通过朗读,比较《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句式、节奏的不同之处,体会骈句和散句的不同美感。2通过绘制曲线图和借助联想与想象来解读作者微妙的心境,描述画面、意境,体会“念”“盖”“但”等常用文言词语的丰富意蕴,提高再造想象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答谢中书书在朗读节奏和句式上与记承天寺夜游有什么不同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是表达沉醉山水美景的欣喜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欣赏月光的喜悦之情和对贬谪和无事可做的悲哀。《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叙事类的文言文简短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 *** 进...

记承天寺夜游朗读配乐该用什么?要古典一点的纯音乐,例如琵琶语。 谢谢...
可以用《春江湖月夜》。《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赏析:文章开头在点明事件时间后,即写月色,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月色入户”中“入户”二字...

《记承天寺夜游》听课记录(简记)
一、朗读 学生范读正音-齐读(读音正确,停顿准确,声音响亮)-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疑难处交流)二、概括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完善(苏轼与张怀民一同到承天寺散步赏月)三、欣赏赏月的名句 对比阅读两种表达,发现“盖”:在隐晦的表达中,给人如梦似幻的感觉,猛然发现那才是竹柏的影子,陪人...

《记承天寺夜游》定篇类型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苏轼《自评文》) 《记承天寺夜游》仙笔也。读之觉玉宇琼楼,高寒澄澈。 (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东坡集录》) 坡公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使尽去之,而独存高文大册,岂复坡公哉?(袁宏道) 长或千言,简或数语,信笔写来,皆成文章,不假雕琢,自然成趣,犹如石晶珠母,自见光辉。(《东坡志林》...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三、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⑴读准字音:相与(yǔ)藻(zǎo)荇(xìnɡ)⑵读出节奏: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教师须提醒学生要根据...

余映潮《记承天寺夜游》课例研讨
余老师的朗读指导,总能抓住诗文关键处,一下子就读出文本的味道。    其次,读出宁静的氛围。文章《记承天寺夜游》,因为是夜游,写月夜美景,沉浸在美景之中,要读出宁静的氛围。语速缓一点,语调低一点,轻声朗读,读出宁静的氛围。具体的朗读指导,读出这一篇独有的味道,学生在朗读中...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

彝良县15960572908: 4.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答 谢 中 书 书(2)记 承 天 寺 夜 游(3)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4)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
文殷妇宝:[答案] 4. (1) 答/谢中书/书(2) 记/承天寺夜游(3) 实是/欲界之仙都(4)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彝良县15960572908: 记承天寺夜游节奏划分 -
文殷妇宝: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彝良县15960572908: 记承天寺夜游朗读节奏 -
文殷妇宝: 《记承天寺夜游》全诗朗读节奏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彝良县15960572908: 记承天寺夜游每句划分节奏、全文解释、 -
文殷妇宝: (空格处断句,斜杠处分层) 元丰 六年 十月 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 如 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彝良县15960572908: 读诗要在哪些情况停顿? -
文殷妇宝: 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

彝良县15960572908: 《记承天寺夜游》在句式、节奏、用词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
文殷妇宝: 特殊句式1、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 2、省略句 :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彝良县15960572908: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的停顿是什么? -
文殷妇宝: .《记/ 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 夜,解衣/ 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 遂至/ 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 如/ 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 何处/ 无竹柏? 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彝良县1596057290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怎么划分啊? -
文殷妇宝: 我们刚学完 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其实多惯了就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彝良县15960572908: 《记承天寺夜游》文中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如何划分文章层次 -
文殷妇宝: 文章可以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分为三部分,由开头到“相与步于中庭”为第一层,属于记叙;庭下如积水空明到盖竹柏影也为第二层属于描写;剩余为第三部分,属于议论、抒情. 记叙的要素集中在第一部分,时间:元丰六年九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和张怀民;起因:月色入户,事件:作者邀张怀民共同赏月

彝良县15960572908: 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在朗读节奏和句式上有何不同 -
文殷妇宝: 1,句式:《答谢中书书》是一篇骈文,以四字句为主;《记承天寺夜游》,句子参差不齐. 2,朗读节奏和情感不同.《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一文较为自然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