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课后查找发生于春秋时期的相关成语典故

作者&投稿:巫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发生于春秋时期的相关成语典故有哪些?~

1、烽火戏诸侯:西周末代君主幽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她,周王命令燃烽火,在古代烽火是用来报告敌情的,当烽火燃烧后,各地诸侯率兵纷纷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拍手大笑。后来敌人真的来进犯,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结果西周灭亡,幽王被杀。
2、管鲍之交: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春秋时期很有才能的人,少时二人经商分利时,管仲曾欺哄鲍叔牙,多分给自己一些,鲍叔牙则因他家贫,不以为言。后来,两个好友分属齐国两个敌对的政治势力,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失败身亡,管仲被囚身问罪。鲍叔牙劝说桓公,立管仲为相。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以“管鲍之交”指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
3、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国国君设宴款待他,问他将来怎么样报答,他说:“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退避三舍。”后来已估晋君的重耳果然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4、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载:战国时,齐威王沉湎于酒色,国政混乱,诸侯并侵,危在旦夕,而左右大臣又不敢劝谏。滑稽善辩的淳于髡(kǚn),知道齐威王爱听隐语,便去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知道这是在讽谏自己,便说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亲自率兵应战,夺回了失去的国土。后以“一呜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5、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载:战国时,墨子主张“兼爱”,而杨朱却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提倡个人利已主义,孟子批评杨朱说:“杨朱主张为我,如果拔他身上的一根毛对天下有利,他也不干。”后以“一毛不拔”形容极端吝啬自私。
6、一暴十寒:《孟子.告子上》载:战国时,齐宣王昏庸无能,常被宫中的坏人所利用。孟子几次游说之,也不起作用。有人埋怨孟子没有好好地规劝他,孟子打比方辩解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未有能生者也。”暴:晒;寒:冻。后以“一暴十寒”比喻做事无恒心,努力少,懈怠多。
7、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王打败,越王句践立志报仇。为了激励斗志,他把苦胆悬于坐卧处,吃饭睡觉前都要尝尝苦胆。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此处不载卧薪事,“卧薪尝胆”一词出自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卧薪:睡在柴草上。后以“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立志为国报仇雪耻。
8、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年熟读兵书,善于谈兵,连父亲赵奢也问不倒他。后来代替廉颇做赵国大将,只按书本,不会变通,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打败,士兵被坑埋达四十万人。后以“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9、 围魏救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战国时,魏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采用军师孙膑之计,乘魏国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半路截击,魏军大败,从而解了赵国之围。后来军事上把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兵,从而取胜的策略叫做“围魏救赵”。
10、 老马识途:《韩非子.说林上》载:春秋时,齐桓公、管仲带兵讨伐孤竹国,归途迷路。管仲建议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于是选了几匹老马头前引路,兵将随其后,从而找到了归途。后以“老马识途”比喻经验丰富者能在工作中发挥引导作用。
11、 朝秦暮楚: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12、 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载寓言故事:养猕猴的老人在分给猕猴栗子时,说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众猕猴都生气发怒;老人改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众猕猴都高兴起来。后以“朝三暮四”表示以诈术欺人;或表示变化多端,反复无常。
13、 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生长在淮北就是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4、 东施效颦:《庄子.天运》载:传说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因为胸部疼痛而捧心皱眉。她的邻居中有个丑女见了,觉得那样很美,也学着捧心皱眉。人家见了都躲到一边不愿意看她。后来有就称这个丑女为东施,并用“东施效颦”比喻不知人家好在哪能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盲目模仿。

15、 东食西宿:《艺文类聚》卷四十引《风俗通》载寓言故事: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的儿子貌丑而家富,西家的儿子貌美而家贫。父母不能定夺,便让女儿自己拿个主意。女儿说:“我想在东家吃,在西家宿。”后以“东食西宿”比喻多方谋取,贪得无厌,贪利求惠。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 滥竽充数:齐宣王爱听人吹竽,每一次都是由三百人一同演奏。南郭先生面见齐宣王,说自己也会吹竽,齐宣王很高兴,给了他很丰厚的待遇。实际上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但是齐宣王喜欢听合奏,于是他就可以混在人群中假装演奏。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人吹竽,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跑了。

  • 完璧归赵:秦王听说赵王有和氏璧,想用十五座城来换。赵王派蔺相如携和氏璧到秦国谈判。秦王看到和氏璧后爱不释手,故意不提以城换璧之事。蔺相如假意要告诉秦王和氏璧上哪里有瑕疵,将和氏璧骗回手里,靠着柱子怒斥秦王言而无信,并说如果秦王强要和氏璧,他就和和氏璧同归于尽。秦王害怕和氏璧被摔破,于是拿出地图假意将十五座城划归赵国,但始终拖延时间。蔺相如看出秦王根本没有诚意,于是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为了面子不能伤害蔺相如,只好将他放回。

  • 鸡鸣狗盗:齐国孟尝君薛文出使秦国,被秦国扣留。他手下有一个门客去求秦王的妾,希望她能劝秦王放了孟尝君。秦王妾希望得到一件白裘,但白裘却已经被孟尝君送给秦王了。门客暗入王宫偷出白裘送给秦王妾,秦王妾于是建议秦王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到达函谷关,秦王后悔了又派人追捕。城门只有鸡叫时才会开,孟尝君很着急,他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引得函谷关的鸡一同鸣叫,城门于是提前被打开,孟尝君成功逃跑。

  • 唇亡齿寒:晋献公想去攻打虢国,但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于是他接受大臣荀息的建议,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良马、玉璧等丰厚礼物,希望虞国能借道。虞公想同意他的要求,大臣宫之奇却说虢国和虞国就像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嘴唇没了牙齿就会觉得寒冷,同样,如果虢国被灭,虞国亡国之日也为时不远。虞公不听,借道给晋国,结果晋国成功灭了虢国,回师途中顺便进攻虞国,虞公被俘虏,虞国灭亡。

  • 问鼎中原:传说禹为了治水方便,将中原分为九个州,并铸了九个鼎来象征自己的权威。实际上谁有九鼎,谁就是天下的共主,九鼎经过夏商传到周天子手中。楚庄王争霸过程中,把军队开到周朝都城洛阳南郊,举行阅兵仪式,周天子被迫派王孙满来犒赏楚军。楚庄王开口就问王孙满鼎的轻重大小,实际上就是想取周天子而代之。王孙满驳斥他说周朝虽然衰微但却是上天保佑的,鼎的轻重也不能问。楚庄王于是不再询问,撤军而去,却树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 一鼓作气:齐桓公在位初期,齐国军队并不强劲,但凭借其大国之力,进攻比她弱小的鲁国。两军在长勺对阵,鲁国君主鲁庄公打算击鼓进攻,但被曹刿劝住。齐军击了两次鼓,鲁军都没出兵,齐军第三次击鼓时,曹刿这才让鲁庄公击鼓进军,结果这一场仗下来,鲁军大胜,齐军大败。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会赢,曹刿说,齐军第一次击鼓可以激励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削弱了,第三次击鼓他们就已经没有勇气了,他们齐军气势减弱,而鲁军的气势正盛,因此长勺之战鲁国能赢。

  • 狡兔三窟:孟尝君薛文被封在薛城,有很多人向他借钱。于是孟尝君派门客冯谖去向这些人讨债,冯谖将所有欠债的人聚集在一起,当众烧掉了所有的欠条,对众人说他们有钱就还,没钱就不用还了。孟尝君听说后虽然很生气,却没把冯谖怎么样。后来孟尝君受到齐王迫害,被罢免相位,贬回薛城。回到薛城,孟尝君受到百姓的夹道欢迎,他很奇怪。冯谖对他说,狡猾的兔子会挖很多巢穴,这样才能保全性命,当初我烧掉了所有借条,就是为您在薛城挖了一个保命的巢穴啊。



1、烽火戏诸侯:西周末代君主幽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她,周王命令燃烽火,在古代烽火是用来报告敌情的,当烽火燃烧后,各地诸侯率兵纷纷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拍手大笑。后来敌人真的来进犯,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结果西周灭亡,幽王被杀。

2、管鲍之交: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春秋时期很有才能的人,少时二人经商分利时,管仲曾欺哄鲍叔牙,多分给自己一些,鲍叔牙则因他家贫,不以为言。后来,两个好友分属齐国两个敌对的政治势力,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失败身亡,管仲被囚身问罪。鲍叔牙劝说桓公,立管仲为相。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以“管鲍之交”指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

3、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国国君设宴款待他,问他将来怎么样报答,他说:“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退避三舍。”后来已估晋君的重耳果然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4、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载:战国时,齐威王沉湎于酒色,国政混乱,诸侯并侵,危在旦夕,而左右大臣又不敢劝谏。滑稽善辩的淳于髡(kǚn),知道齐威王爱听隐语,便去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知道这是在讽谏自己,便说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亲自率兵应战,夺回了失去的国土。后以“一呜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5、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载:战国时,墨子主张“兼爱”,而杨朱却反对“兼爱”,主张“为我”,提倡个人利已主义,孟子批评杨朱说:“杨朱主张为我,如果拔他身上的一根毛对天下有利,他也不干。”后以“一毛不拔”形容极端吝啬自私。

6、一暴十寒:《孟子.告子上》载:战国时,齐宣王昏庸无能,常被宫中的坏人所利用。孟子几次游说之,也不起作用。有人埋怨孟子没有好好地规劝他,孟子打比方辩解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未有能生者也。”暴:晒;寒:冻。后以“一暴十寒”比喻做事无恒心,努力少,懈怠多。

7、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王打败,越王句践立志报仇。为了激励斗志,他把苦胆悬于坐卧处,吃饭睡觉前都要尝尝苦胆。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此处不载卧薪事,“卧薪尝胆”一词出自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卧薪:睡在柴草上。后以“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立志为国报仇雪耻。

8、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年熟读兵书,善于谈兵,连父亲赵奢也问不倒他。后来代替廉颇做赵国大将,只按书本,不会变通,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打败,士兵被坑埋达四十万人。后以“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9、 围魏救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战国时,魏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采用军师孙膑之计,乘魏国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半路截击,魏军大败,从而解了赵国之围。后来军事上把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兵,从而取胜的策略叫做“围魏救赵”。

10、 老马识途:《韩非子.说林上》载:春秋时,齐桓公、管仲带兵讨伐孤竹国,归途迷路。管仲建议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于是选了几匹老马头前引路,兵将随其后,从而找到了归途。后以“老马识途”比喻经验丰富者能在工作中发挥引导作用。

11、 朝秦暮楚: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12、 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载寓言故事:养猕猴的老人在分给猕猴栗子时,说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众猕猴都生气发怒;老人改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众猕猴都高兴起来。后以“朝三暮四”表示以诈术欺人;或表示变化多端,反复无常。

13、 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生长在淮北就是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4、 东施效颦:《庄子.天运》载:传说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因为胸部疼痛而捧心皱眉。她的邻居中有个丑女见了,觉得那样很美,也学着捧心皱眉。人家见了都躲到一边不愿意看她。后来有就称这个丑女为东施,并用“东施效颦”比喻不知人家好在哪能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盲目模仿。


15、 东食西宿:《艺文类聚》卷四十引《风俗通》载寓言故事: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的儿子貌丑而家富,西家的儿子貌美而家贫。父母不能定夺,便让女儿自己拿个主意。女儿说:“我想在东家吃,在西家宿。”后以“东食西宿”比喻多方谋取,贪得无厌,贪利求惠。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请你课后查找发生于春秋时期的相关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

发生于春秋时期的相关成语典故有哪些?
3、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国国君设宴款待他,问他将来怎么样报答,他说:“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退避三舍。”后来已估晋君的重耳果然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4、...

于春的散文
有关于春的散文篇1 春眠不觉晓,处处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天是个绚丽多彩的季节,春光明媚,春风拂面,春暧花开,春回大地,万物苏醒,百花开放,万紫千红,桃红柳绿,春天是诗人和画家笔下的宠儿。但在四季如春的南方,特别是在喧嚣的都市里是感觉不到春的来临,只是在回南风的潮湿里,你才会醒悟:哦,春天来...

你驻足于春色中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你停下了脚步,伫立其中,身边环绕着春天的景象。这句话是动漫 《四月是你的谎言》中的经典名句。“你驻足于春色中,于那独一无二的春色中”,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情感。看似是对春色的喜爱,实则是对主人公的喜爱。春色独一无二只因有你。你一驻足,便是一道美景。而春色再美,也不过是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
吞噬细胞进行吞噬消化,从而消灭病毒;故B错误.C、病毒寄生于细胞内,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产生细胞免疫,致敏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故C正确.D、致敏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能加强相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故D错误.故选:C.

7年级语文上册《春》课后习题第2题
12、《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哪里?答案:出自于宋代释志南的是《绝句》。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仗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3、《春》中“一年之计在于春” 出自哪里?答案:出自南朝·梁·萧绎的《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

于春天的句子
5、杉树枝头的芽簇已经颇为肥壮,嫩嫩的,映着天色闪闪发亮,你说春天还会远吗? 6、春天在学校里,春天到了,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学校也热闹起来了,他们坚信,春天的播种,秋天必有收获。因为有播种的时期就有收获的时候。春天让学校更加生机勃勃,小朋友们啊,脱下了冬装,换上了薄薄的衣裳。 7、我...

23世纪宝鼎的课后题解
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夏铸九鼎的传说,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于春秋时代的“问鼎中原”事件,是这种观念的延续。而现今已发现的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青铜器——商代司母戊鼎,则可让我们感受到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肠道病毒进入机体经过吞噬细胞的作用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故C对。其余各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有关季节的科学小知识
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应避免耗伤阳气和阻碍阳气的情况发生。 这是春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具体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保暖防寒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 由于冷空气...

神池县15346872169: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
佼义利胆: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

神池县15346872169: 求春秋时期成语故事越多越好一定是春秋时期的最好是成语故事
佼义利胆: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 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

神池县15346872169: 春秋时代的成语 -
佼义利胆: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

神池县15346872169: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成语故事? -
佼义利胆: 有以下成语故事: 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神池县15346872169: 跟春秋有关的成语 -
佼义利胆: 1. 兵车之会]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2. 伯玉知非]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3. 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

神池县15346872169: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和故事 -
佼义利胆: 1、烽火戏诸侯:西周末代君主幽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她,周王命令燃烽火,在古代烽火是用来报告敌情的,当烽火燃烧后,各地诸侯率兵纷纷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

神池县15346872169: 初中历史关于春秋战国的成语 -
佼义利胆: 退避三舍

神池县15346872169: 请各史通讲出几个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不小于10个)
佼义利胆: 1滥竽充数 2刻舟求剑 3买珠还椟 4还壁归赵 5画饼充饥 6鸡鸣狗盗 7南柯一梦 8后来居上 9负荆请罪 10一衣带水 11指鹿为马 12凿壁偷光 13一毛不拔 14一鸣惊人 15一箭双雕 16高水流水 17请君入瓮 18披荆斩棘 19

神池县15346872169: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
佼义利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

神池县15346872169: 成于春秋时期的书有哪些? -
佼义利胆: 《诗经》、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道德经》(又称《老子》或《道德真经》)、《春秋》、《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