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众生皆有佛性

作者&投稿:朱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切皆众生皆有佛性,这是说众生本性即是佛性,但为什么会迷了呢?这是不是说成佛也会迷失本性呢?~

众生皆有佛性,是说众生本来就具有见识自我本性的最简单、纯洁的觉察力,所以说是本来的心性,由于有这样的心性,具有觉悟和反省的能力,所以“心性”其实就是“佛性”。比方说吧,我们知道有的事使我们高兴,有的事让我们不高兴,这个区别高兴还是不高兴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觉察能力,自己的本心,也就是对事物的分辨知觉。佛不是什么具体的人或者物,在这里指的是觉悟能力、觉察能力,因为佛的本意就是觉悟,佛陀就是觉悟的人的意思。
最初的本来觉性是最简单纯朴的种子,未经任何外物干扰和诱惑,而经过时间过程中各种外界生活的影响,自己思维上的妄念逐渐掩盖了对事物直接的理解,反而是以各种“执取”来分别,因此才产生了我们的各种烦恼。而佛法所言的正觉,则是让我们知道,我们所高兴或者不高兴的这些感觉,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无意义的,而后使我们自己能够认识自己的行为,做人、做事都更加有目的有方向。就比如一面镜子,蒙蔽灰尘后产生的影象是错误的歪曲的影象,只有擦净尘土,才能重新见识到自己的本来样子。因此,所谓的迷,是指我们生活过程中多很多事物自然生成而又误以为真的错误见解。
心性被干扰,是心性被蒙蔽,产生妄念的结果,而心性本身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我们认识心的那个思维过程被外界影响,是我们自己运用心的思维和行动时的错误执著见取。因此说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后的众生。
佛性的觉察来源于自我的控制和把握,这就是修行。

即众生皆具有佛性。菩萨讲的这个平等是建立在人人皆具有佛性这个平等上,并不是这个佛性在前世做了多少好事或坏事,今世投胎投得怎么样了,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不要以为今世出生的人全是平等的,你前世修多少,今世得多少回报。
今天给大家谈谈“功德”。我们天天讲功德,那么功德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善事和功德是两个概念?为什么功德能把你的业障
消除,而你做的善事却不能把你的业障消除。为什么做同样一件事情有的是功德,而有的是善事呢?
见证到佛性即功德。用白话讲,就是你做一件善事,是从内心发出的,而且是用本性具有的佛菩萨的佛性来做这件事情,就是功德。你能证悟到做这件事情的佛性,也就是说你在做善事的时候,你觉得我做这件善事,我能证悟出来,我能感受到,这是菩萨做的事情,那就是佛性,你见证到了佛性,你也做了这件事情你得到了回报,你是不是见证了佛性?
你在人间做一小时的佛,你所做的事情就是功德,你在人间做半个小时的佛菩萨救度人,你所做出的事情全部是功德。比如你今天给大家说法时,你当时感觉自己像菩萨一样在救度人,你从内心觉得他很可怜,我真的要救他,你与他讲的所有的话,做的事全部都有功德。然而如果因为他是你的亲属或朋友或你带有私心和利益,尽管你讲得很努力,但全部都是善事,了无功德。
从本性来看,见证了你的佛性加上你的应用,也就是说你在人间做任何事情时,做佛菩萨的事情时都是功德。要记住:人转世投人了,如果这个人具有佛菩萨的佛性,而且证悟了佛菩萨的佛性,然后又实践了佛菩萨的佛性,就是功。
什么是德?德就是平等,一个人有了平等心,他才能散发出大慈大悲的光。如果没有平等的心,你怎么能散发大慈大悲的光?观世音菩萨如果没有一种平等的心,怎么会下来救度娑婆世界的芸芸众生?观世音菩萨就是因为有这个慈悲心,有这个德,而且是平等的德,才下来救度众生。所以功德的“德”字很重要。这个平等,师父过去给你们讲过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在你转世之后,是平等的,并不是代表你前世做了多少功,多少德。
这个平等是大家共同享有一个平等学佛的机会,大家共同享有都具有佛性的特定条件,从这个条件上我们开始平等地修,你投到这个人间了就有机会平等的修,转世投人之后一切平等了,即众生皆具有佛性。菩萨讲的这个平等是建立在人人皆具有佛性这个平等上,并不是这个佛性在前世做了多少好事或坏事,今世投胎投得怎么样了,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不要以为今世出生的人全是平等的,你前世修多少,今世得多少回报。从这点出发哪有因为都是一样的,就一定都是平等的?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见到本性叫功,平等了,有平等心你的德性就出来了。内心谦逊是功,就是一个人的内心要谦虚,要卑下,也就是说你从内心发出的东西一定要谦虚,谦虚就是功德。外形于礼,就是对外讲究的是礼貌,讲究的是礼仪,给人家看到非常有礼貌、有礼仪,那就是你的德性,实际上这就是菩萨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内心要谦虚而对外要懂礼貌,你们修行之人的言行一定要注意,不要给人家看不起。
理解平等,平等是靠理解的,能理解这个平等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实际上你已证悟到佛性,即证明和悟出了这个道理,用一种你认为是修心修行的方法来悟出这个佛性。实际上求福报并不是功德,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求福的人得人天福报,许多人不会求功德,只会求福报。如在观音堂求菩萨保佑我的孩子呀,身体呀,财运呀等等,这都是求人天福报,但这不是功德。人天福报,业障和灵性是同时往前走的。比如:你身上有业障,也做了很多善事,你求人天福报希望有一个孩子,等你有了孩子出生后,这就是给你的福报。而你的业障却丝毫没有减少,你不能说我做了很多好事把我的业障也消除,那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功德是悟出来之后,用佛性去做每一件事情才可称为功德,一定要悟出来之后,也就是悟出这个道理之后。如果你没有开悟,你说我用佛性去做每一件事情,这是空的。比如:师父今天帮一位老人家求菩萨给她延寿,如果我没有开悟,我在帮老人家求菩萨时,因为她对我好,经常帮助我等等,这时我求的不是功德,因为在我心灵深处没有以一种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心和精神来救她,只是我觉得她很可怜,年龄又这么大了,我就替她求求吧,
这只能称为善事,不能称为功德,而且求的效果也不大。这就是嘴巴说用佛性去帮老人家求菩萨延寿,但是我真正的本性中却没有用一种真正的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去做。你们知道师父是怎样求的吗?师父在求菩萨帮老人家延寿时,因为这位老人家现在在修心修佛,她年纪这么大了,刚刚开悟开始修心,请观世音菩萨慈悲再给老人家的本性佛性多一点时间,让她多活一点时间,可以让她证悟更多的事情,证悟佛法,证悟让更多的人相信观世音菩萨。如果这样求,你的本性里面真正的佛性就出来了。要把自己的一切杂念全部扔掉,不要粘有一点点的私心,要从内心深处启发你的佛性,然后去做每一件事情,才能称为功德。一个人要证悟,要具有佛性的德,还要具有佛性的功,加起来才具有菩萨的功德。
念念无滞,即你的念头,你思想里想的任何事情已经根本没有一点阻碍了。也就是说你的脑子完全可以控制你自己,你的思想当中没有任何阻碍了。当你没有阻碍时就常见本性了,当你的念头没有杂念的时候,你就能经常看见自己本性的东西,只看见自己的本性没有用,还要加上佛性的应用。比如:一个人知道自己现在是在做菩萨的事情,但仅仅保护好我自己的形象,保护好我的语言,保护好我自己的思维是不够的,因为你没有去应用,没有把菩萨这么好的经文,这么好的思维,这么好的行为去教大家,你没有把菩萨的东西应用到你的生活中,你就不是佛菩萨,你做出的这些事情就没有功德。
恭录 再谈善事和功德的区别

众生,亦译作“有情”、“有情众生”等,泛指一切生命存在,以人类为主,包括一切有生命的动物,佛教所认为的众生与现代的生命有很大不同。在它看来,世俗世界的一切众生,可以从大的类上分为六种,也就是天、人、阿修罗、畜牧、饿鬼、地狱、合称“六道”。六类众生分处欲、色、无色三种世界之内,又可分成许多更为详细的种类。如天可以分成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人可分为四大部洲;地狱可以分为八大地狱、十八地狱等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总不出此三界六道之外。
佛性,亦译“如来佛性”、“觉性”,原指诸佛的本性,后发展成为众生成佛的可能性、因性、佛性种子等。
早期的佛教理论基本不谈佛性问题,而是以因缘、因果为中心,组织佛教的各种理论,认为一切众生,皆为自身业力所迫,生死轮回于三界六道之中。故佛教当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截断因果,从世俗的三界中超出,进入无因无果的出世间。后来大乘佛教兴起,打破了世间与出世间的界限,否定在世间之外别有一个出世间存在;加以阐扬普遍佛性论的佛性思想出现,遂使众生佛性问题成为一个中心问题。佛性思想的看法认为,佛法是一种永恒的真理,是一种普遍的存在,能投入到一切万物之中,也能与一切众生相应符会。这种普遍的真理,一般可称为“真如”,当它显现在万物之中时,就是万物的“法性”。呈现在一切从生之内时,就是一切众生的“佛性”。由于“真如”是普遍的,所以“佛性”也就是普遍的。一切众生,无论其性质善恶染净,都会先天领有“真如”,即先天具有“佛性”,先天具有成佛的种子,这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理论基础。
所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先天具有成佛的因性种子,都具有成佛的可能性。温和地说,它意思就是说人人都可以修行成佛。极端地说,则意为每个人都先天就是佛,不待修行而与佛完全一致。
众生能否成佛,是大乘佛教的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小乘佛教一般不考虑这一问题,因为小乘一般以修证阿罗汉果为最高目的,不主张众生能修行成佛。初期的大乘经典开始提出了这一问题,如《般若经》说:“心性本净,客尘所染。”意思是说众生的心是本来清净的,只是因为“客尘”(外界的烦恼)所染才变得不净。这种“心性本净”思想的提出,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至中期大乘经典,如《涅盘经》、《胜鬘经》、《如来藏经》等,便明确提出了这一思想。如《大般涅盘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而佛性同时又是常住不变的。《大般涅盘经》集中体现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根本思想,一般被称为“涅盘佛性论”。
由于涅盘佛性思想与印度以“无我”为主体的佛教思想相冲突,故未能在印度本土广泛流传,但却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流传和发展。当涅盘佛性论在两晋之际初传中国之时,出现了以道生为代表的经师,专治涅盘,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被称为“涅盘学”,影响了当时许多着名的学者,并在当时掀起了一次大的学术讨论,成为中国佛教思想的主流。后来的大乘各派,多从佛性学说中汲取营养,以充实发展自家的学说。随着中国佛教各宗的出现,对佛性概念的解释开始了有了不同,对“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对众生佛性的问题一般有两种主张,一种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主张此说在印度有《涅盘经》及如来藏系统的各经典,在中国则有以道生为首的“涅盘师,”以及后来的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他们所以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根据于“真如遍在”、“佛性常住”的原理,认为佛性非常非断,非内非外,遍布一切众生与万物之中,故即使是断绝善根的“一阐提”(意为断除一切善根之人),其佛性仍在,也能成佛。另一种认为,众生中一类人即“一阐提”是没有佛性的,不能成佛;其他众生的佛性也有渐次之别。主张此说在的印度有瑜伽行派,在中国则有法相宗。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印度着名佛教学者世亲所说的五种姓说,认为声闻种姓的人,通过修习四谛可得阿罗汉果;缘觉种姓的人,通过修习十二因缘可得辟支佛果;如来种姓的人,通过修习波罗密多可得佛果;不定种姓的人,得果不定,或阿罗汉果,或辟支佛果,或是佛果;无种姓的人,因其断绝一切善根,终无出世功德,故展转复坠恶趣,永远不能成佛。而在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各家之中,对佛性的解释,以及对于获得佛性的方法,也有各自不同的说法。 有的主张顿悟,有的主张渐修。 在主张顿悟的人中,则又有大顿悟与小顿悟之别。各自的修行方法常常因之出现不同,表现出自家独特的宗门风范。
总之,“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中国佛教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它把成佛的可能性交给一切众生,保证了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从而使佛教更加具有了普遍意义。

佛性,就是本性、真心,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只是无明所盖,而成众生。这个佛性,就是众生的成佛之内因。人人本具佛性,故人人皆可成佛,众生也皆可成佛。
就如黄金做的碗、项链、手链、耳环,形状不同,而其本质,都是黄金。
众生也是如此。本具佛性,本来是佛,因妄念,以为有我的存在而成众生。成佛,就是通过修行,让自己再证悟这个本来面目。

打个比方,不管是水滴还是浪花还是水流还是冰块还是雪花,实质都是水,都有水性,有水的湿性。众生、万物、万法,都是一体,就是你的真心本体、本来面目,其性曰自性、佛性。

佛曰不可说

众生皆有佛性


佛祖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一切生命,本来是佛,由于执著颠倒而为不同的生命,就是这个意思。人有人的执著,各人有个人执著。狗有狗的执著,蜈蚣有蜈蚣的执著。所以成为不同的人、狗、蜈蚣。这些颠倒执著掩盖了本有的佛性,掩盖了本有的智慧,虽然成为人活着狗,本有的智慧并没丢失。所以说皆有佛性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么?
所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先天具有成佛的因性种子,都具有成佛的可能性。温和地说,它意思就是说人人都可以修行成佛。极端地说,则意为每个人都先天就是佛,不待修行而与佛完全一致。 众生能否成佛,是大乘佛教的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小乘佛教一般不考虑这一问题,因为小乘一...

为什么说众生皆有佛性
所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先天具有成佛的因性种子,都具有成佛的可能性。温和地说,它意思就是说人人都可以修行成佛。极端地说,则意为每个人都先天就是佛,不待修行而与佛完全一致。众生能否成佛,是大乘佛教的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小乘佛教一般不考虑这一问题,因为小乘一般以...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 什么是佛性?
众生皆有佛性,是说众生本来就具有见识自我本性的最简单、纯洁的觉察心,是指本来的心性,由于有这样的心,才说具有觉悟和反省的能力,最初的本觉具有最简单纯朴的种子,未经任何外物干扰和诱惑,而经过时间过程中各种外界生活的影响,自己思维上的妄念逐渐掩盖了对事物直接的理解,反而是以各种“执取”...

法师开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什么意思
一切众生 , 佛性的意思:今天跟大家讲佛性本性的具足,每个人都拥有佛性。佛性是什么?佛性就是人的一种本性,本性就是良心和智慧,当一个人拥有本性、良心的时候,这个人才会拥有自己另外的一种善性,那就是佛性。佛性就是在你的身上、在你的本性当中已经具足的、你本来就拥有的摩尼珠,那是一...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 什么是佛性?
佛性,谓众生觉悟之性。佛指觉悟,性,意为不变。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佛性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涅槃经》卷二七:“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北齐书·杜弼传》:“闻卿精学,聊有所问,经中佛性、法性,为一为异?”...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出自哪里?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征得”此句出自《华严经》,通俗地讲就是 人人本是佛,但因妄想分别而迷了,使智慧德能无法显现。若凡夫能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立时 便与佛无二,佛的智慧神通我们也立时便得。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是对于什么无佛性而言?如果没有无,怎么会有有?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谓众生,就是没有解脱没有成佛的六道有情,已经解脱或成佛的就不叫‘众生’了。众生(玄奘法师说这个翻译不准确,应当翻译成有情),是数数来生世间的意思,而解脱者不再受生,所以不名为众生。佛法中没有‘不同维次空间’,这个词是科学外道的词语,不是佛法的意思。佛法准确说...

原来所有众生皆有佛性。
原来所有众生都是平等无异,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现在我们因有妄想执着,真心被根本烦恼,贪瞋痴三毒遮蔽了,做出来的事都是颠倒的,所以沉沦苦海,在六道轮回。这句话是释迦牟尼佛悟出来的,出自《华严经》卷第五十一,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主要经典,华严宗的立宗之经。

为什么说"众生皆有佛性".包括花花草草.砖砖瓦瓦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在我们的真性中,我们曾都是佛。但是我们的佛性却被源自我执的业力所遮敝了。而宣传连没有生命的东西,如砖石草木等都有佛性是从天台九祖荆溪湛然的“无情有性”说开始的,已经超出了印度佛教的一般学说...

荔波县13468825452: 为什么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闽戴流感: 《涅槃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讲的是所有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要想把这种潜在的佛 性(又作如来性、觉性,即佛陀之本性)变成现实就只能是修行不懈.说得再直白 一点就是: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 在中国,“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始于东晋支道林的“一阐提皆得成佛”,即再坏、 再没有资质(“一阐提”)的人,还是有着成佛的潜质.后来的六祖惠能更是提出了 著名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使得佛教之门广开.他认为,一个人是否能成佛,不 在于他的根器和资质如何,而完全在于他是否能明心见性,即“自性若悟,众生是 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荔波县13468825452: 为什么说“众生皆有佛性” -
闽戴流感: 应该是----------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经典原文】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华严经》

荔波县13468825452: 为什么说万物皆具佛性 -
闽戴流感: 说的不对.只有有情众生才有佛性,无情之物只有法性,没有佛性.佛性是成佛的基础,有情有佛性能成佛,无情无佛性不能成佛.

荔波县13468825452: 为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何谓佛? -
闽戴流感: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东西没有一定的定义. 佛学是广博的,并不是什么定理一样,不同层次对相同的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什么是佛性只有你自己能告诉你自己没有人能告诉你,如同一个人告诉你:“火是很烫的!”,但是如果你自己从来没有被烫过,你怎么能知道烫是什么感觉呢?我认为学佛最忌讳的就是背诵一些什么条条框框啊什么的,一切都只有自己探索才有可能成功!!!

荔波县13468825452: 如何理解众生皆有佛性 -
闽戴流感: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09-05-23 点击次数: 1176 佛性,即本觉之性,是诸佛本性,亦是宇宙的真如法性在众生之中的显现.佛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说的是一切众生都有先天具有成佛的因性、种子,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或者说,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因无明烦恼所障,不能显得.因此,只要依佛学修学,断障证真,人人皆有可能成佛.

荔波县13468825452: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 什么是佛性? -
闽戴流感: 佛性,也可以翻译成如来、法性、觉性,原指诸佛的本性,后发展成为证身成佛的可能性、因性、佛性种子,意思是一切众生皆有觉悟的本性.法藏认为:“在众生数中名为佛性”.所谓佛性,就是众生成佛的原因种子,是对众生成佛的可能性...

荔波县13468825452: 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
闽戴流感: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法性不增不减”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也是中国禅宗的重要思想.它认为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这种佛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佛的.这个教义可以追溯到佛教的起源...

荔波县13468825452: 为什么人有佛性啊?难道就因为一句话?如果这样的话不是变得迷信吗? -
闽戴流感: 众生都有佛性,为何没有成佛?因为有:因果报应,我们今世是还果报的.那上辈子我们为什么是人,欠下果报?因为人都是知错不改如果佛是超越三界,是不是脱离物质的存在?世界一定是物质决定的吗,不是吧.(如果是,你本就不信佛,还问什么)

荔波县13468825452: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么? -
闽戴流感: 所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先天具有成佛的因性种子,都具有成佛的可能性.温和地说,它意思就是说人人都可以修行成佛.极端地说,则意为每个人都先天就是佛,不待修行而与佛完全一致. 众生能否成佛,是大乘...

荔波县13468825452: 人人皆有佛性 出处 -
闽戴流感: 《楞严经》七处征心、八还辩见,反复辩论,最终所得出的结论,就是人人具有不生不灭的佛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