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投稿:习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基本特征:黄土、黄水、流沙是基本特色;塬、梁、峁、山、原、川是基本主体;环境脆弱是根本元素。

黄土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北接内蒙古高原,西与青藏高原相毗邻,处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上。四周由几条深大断裂带所包围。新生代以来,以断块运动为主,鄂尔多斯台向斜表现为中等强度的整体抬升,地形高差变化甚小,古地形条件有利于黄土堆积。所以,现今鄂尔多斯高原东南发育了典型的黄土地层和黄土地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形态复杂,发展速度快,它们是河流泥沙的供给地和初期搬运通道。黄土物质疏松,具垂直节理,易遭受侵蚀。黄土塬、梁、峁地形是今天黄土高原基本的地貌类型。 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耸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犹如海洋中的孤岛。例如六盘山以西的陇中高原上的屈吴山、华家岭、马衔山,陇东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白于山、黄龙山等。原(或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原地面,著名的有甘肃东部的董志塬,陕西北部的洛川塬。塬面宽阔,适于机械化耕作,是重要的农业区。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出长条状塬地,成为山梁,称为“梁”地。如果梁地再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状有如馒头状的山丘,当地称为“峁”。由“梁”和“峁”组成的黄土丘陵,高出附近沟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来源区。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在两岸形成小片平原,称它为“川”。川两旁还有阶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状平原,与条状分布的杖地不同。
  黄河在它的中、上游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把黄河“染成”了黄色。据测定,这一河段进入黄河的泥沙占全河沙量的90%。
  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就是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6省,面积64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晋西黄土层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根据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陇中高原。一称陇西高原。位于六盘山以西,是一个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多梁、峁、沟谷、垄板地形。②陇东、陕北高原。包括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经强烈侵蚀,除少数残留的黄土塬(董志塬、洛川塬)外,大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梁峁丘陵。其间只有少数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状似孤岛。③山西高原。包括五台山、恒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的地区。它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与陷落盆地组成。山地有吕梁、恒山、五台、中条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1500米,石质山地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分布范围约占全区面积的40%。④渭河平原,一称关中平原。位于渭河北山与秦岭之间,西起宝鸡。
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覆盖厚度最大的区域。该地区黄土平均厚度50~100米,洛川塬超过150米,董志塬最大厚度超过250米。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主要为风成黄土,粉粒占黄土总重量的50%,结构疏松、富含碳酸盐、孔隙度大、透水性强、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弱。
该区主要的土壤类型有褐土、黑垆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黄绵土、风沙土等。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有关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级组合研究成果,极低养分地区面积占21.1%,低养分地区面积占19.4%,中等养分地区面积占26.7%。
脆弱环境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表现为地址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滥牧、过樵、过牧,都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地频度增大。
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遭到侵蚀。然而,要把环境恢复到原来状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

 


黄土区、带及沉积物 主要分布区域 地面物质特征
海拔高度平均在1200m左右,主要为风沙和岩屑所覆盖,无原生黄土分布,其他沉积物也较少。在浅平凹地有干涸或半干涸湖沼分布。整个区域受风蚀作用较强,外观上为一荒漠区。
由于所处位置为过渡带,因此在岩相变化上也较复杂,可划分为三类不同的沉积物:1)由砾石、砂、粘土和泥灰岩构成的萨拉乌苏组;2)由砂和薄层黄土状物质所覆盖的萨拉乌苏组;3)由片状砂及零星砂丘所覆盖的砂质新黄土。三类沉积物在区内分布时有交错。上述沉积物其岩性各有不同,但大部分都属于晚第四纪产物,其中砂质新黄土属于晚第四纪沉积,覆盖在砂质新黄土和萨拉乌苏组之上的砂、砂丘砂和薄层黄土状物质大部分属全新世的沉积,萨拉乌苏组则为晚第四纪早期的沉积物。
黄土高原区 老黄土带 该带东北起于陕西横山,向南通过靖边、柠条梁、巡检司、白于山,为老黄土的大面积集中裸露分布区,在广大沙黄土区和新黄土区的河谷两岸,多呈零星分布,但在六盘山以西,除渭河支流的葫芦河外,一般鲜见。 岩性呈棕黄色到淡棕红色,质地坚硬,颗粒组成与新黄土相似,即集中于微沙(0.05-0.01mm)、粉沙(0.01-0.002 mm)、和粘粒(﹤0.002mm)上,区别是粘粒含量较新黄土为多,剖面具有多层褐色土型埋藏土和石灰结核层,土层厚达100余米,绝大部分属第四纪早期产物。
砂质新黄土带 位于老黄土带集中分布区以南,自东北向西南后折向西北,沿线连接大同、朔县、神池、五寨、界河口、临县、清涧、安塞、环县、海原一线以北。 颜色灰白;比新黄土为粗,土粒平均直径大部分大于0.015mm,也较松散;0.05-0.01mm的微沙粒比新黄土和老黄土有显著增加,约在30%以上。垂直劈理较少。
新黄土带 位于黄土高原中南部,分布范围较广。 沉积于老黄土之上,沉积厚度多在40m左右,在六盘山以西多在50-60m。灰黄色,疏松,不见沉积层理,多粉粒,富垂直劈理。该带黄土粒径平均值均小于0.15mm,含沙量远较老黄土带、沙质新黄土带为小,粒度愈向南愈细。
在汾河、沁河等流域的寿阳、河津、沁源等地,也有分布。 三门组或泥河湾层是老黄土以下,第三纪之上的一套砂砾石层和粘土及泥灰岩层的通称。整个三门组岩系概括起来又分为两部分,即下部的下三门系和上部的上三门系。下三门系以泥灰岩、砂砾石层间夹亚粘土为主,厚达100m以上。上三门系由砂及砾石层组成,有时砂层和砾石层间互成层,层面水平,厚度较小,一般20—30m,与下三门系呈不整合接触,以河流相沉积为主。

晚第四纪现代洪冲层 呈零星分布,多见于大山的前缘,如大青山南麓和贺兰山的东麓以及吕梁山西麓都可见到成扇状分布的锥形体。 洪积物的成份大部分是由当地山区的基岩碎屑和粗粒的砂子组成,在洪积扇的末端部分才有较少的砂粒及黄土状物质成分。分布于太原盆地和忻州盆地边缘的洪积物则较特殊,组成物质以黄土状物质为主,粒度较细,只有在扇形的顶部才有附近山区的基岩碎屑成分。其厚度一般为5-10m,最大厚度不超过20m。
第四纪残积物 零星分布于不为黄土覆盖的基岩山坡上,如在秦岭、太行山、吕梁山、六盘山、贺兰山、大青山等山坡的低平部分,均有分布。 为碎屑及壤土所组成,表层富含腐殖质,不成层,与下伏基岩成分非常近似。厚度、颜色因风化时间的长短、地形、基岩、气候、生物等因素影响而不同。
现代河流冲积物 分而在河流的河漫滩,心滩以及超河漫滩的第一级阶地上,如太原盆地、渭河河谷、河套平原等。 岩性多为砂、砾石及壤土,层理较粗糙,常有透镜体夹层,分选较差,厚度小,多在5—6m之间,少数在2—3m之间。
基岩 晚第三纪三趾马红土 多分布在六盘山以东及其以南和以北地区,广布于吕梁山以西的晋西、陕北、陇东地区的沟谷中、上游底部,断续不相连接;在静乐、寿阳盆地以及汾河、黄河局部河段的宽谷边缘,亦有出现。 红土颜色呈红色到紫红色,粘重坚硬,不透水;其中含有埋藏土及石灰结核层,有时也有砾岩。红土厚度不一,最厚达90m,最薄不到5m。
甘肃群红色粘土 主要分布在六盘山以西和以南以北地区。其它基岩 主要分布在石质山区、土石山地区。山北段的轴心部分,岩系与东秦岭同;太岳山东坡、云中山西坡、吕梁山北段的两侧,吕梁山南段与崆峒山中段的轴心部分以及渭河下游平原北缘的一些断续山地,全为石灰岩;其余概为砂页岩。马衔山、华家岭及陇山南段多为花岗片麻岩,归入东秦岭岩系;兴隆山、屈武山、马万山、月亮山、香山、大、小罗山等主要为片麻岩、板岩、千枚岩,属南山岩系;牛首山部分为灰岩,部分为变质岩;六盘山全为砂页岩。

黄土高原在地理区划上位于北方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46个地(盟、州、市),282个县(旗、市、区),面积积6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33.7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黄土面积覆盖最大的高原。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但由于植被稀疏,夏季降水集中且雨量大,流水冲蚀作用强,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地表支离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
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陇东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5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
黄土高原广布黄土,厚达50至80米,陇东、陕北厚达150米,最厚的地方达200米。由于历代战乱、盲目开荒放牧及乱砍滥伐导致高原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黄土的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特征。
平坦耕地一般位于沟谷或小型盆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机械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但是,黄土高原地区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
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
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黄土北起长城,南界秦岭,西从青海湖,东到太行山面积约达3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地理上称为黄土高原。本区除了一些基岩裸露的山地外,黄土基本上构成连续的盖层,厚度达100~200m,形成非常特殊的地貌。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及新疆等地前低山丘陵及一部分山地的山坡上,黄土呈片状分布,而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和古河谷阶地上,也断续分布着经过搬运的黄土状土层。东北松辽平原、辽西翼北山地、华北平原和山东低山丘陵等地亦分布有黄土和黄土状土层。上述地区黄土一般呈零星分布,厚度也不大,加上自然条件等因素,黄土地貌发育受到很大限制,形态不典型。
黄土峁
黄土峁简称峁,是椭圆形或圆形的黄土丘陵。峁顶面积很小,呈明显的穹起。由中心向四周的斜度一般在3~10°。峁顶以下直到谷缘的峁坡,面积很大,坡度变化于 10~35°之间,为凸形斜坡。峁的外形呈馒头状。两峁之间有地势明显凹下的窄深分水鞍部,当地群众称为“墕”。
滑坡
黄土谷坡物质在重力作用下的块体运动,是谷坡扩展的主要形式,其中,滑坡是常见的一种。黄土滑坡发生后,在谷坡上部遗留下圆弧形的黄土陡崖(滑坡壁)与坡脚的庞大滑坡体。
黄土坪
分布在黄土高原河流两侧的平坦阶地面或平台,称为黄土坪,简称坪。有些黄土坪即是黄土梁峁区河流的阶地,沿谷坡层层分布。另一些是由于现代侵蚀沟的发展使黄土墹遭到切割而留的局部条带状平坦地面。黄土地区的河流阶地,每一级平台的下方有明显的陡坡,平台面向河流轴部方向倾斜。
黄土陷穴
黄土陷穴是黄土区地表出露的一种圆形或椭圆形洼地,我国西北称为龙眼或灌眼,深度大的称为黄土井,分布很广。它是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沿黄土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并把可溶性盐类带走,下部黄土层被水流蚀空,表层黄土发生坍陷和湿陷而形成的。黄土陷穴往往出现在水流容易汇集的谷间地边缘地带,谷坡坡折的上方和冲沟中跌水和沟头陡崖的上方,常呈串珠状分布。
黄土塬
黄土塬简称塬,是黄土高原谷间地地貌的一种
类型,具体是指四周为沟谷蚕蚀的黄土高原。在我国西北,由于长期沟谷蚕蚀,面积较大的塬已保存不多。面积大、形态完整的塬,破碎塬是由塬四周沟谷源侵蚀分割塬而形成的,它基本上保留塬的主要特征:塬面平坦,塬边坡折明显。破碎塬面积明显地比塬小。
黄土墹
黄土墹简称墹或墹地,它是黄土覆盖古河谷,形成宽浅长条状的谷底平地,又与两侧谷坡相连,组合成宽线的凹地,宽度一般数百米至几公里,长度可达几十公里。多出现在现代河流向源侵蚀尚未到达的河源区,平面图形常呈树枝状。
黄土梁
黄土梁简称梁,是长条形的黄土丘陵。黄土高原地貌组合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高原沟壑区;一类是丘陵沟壑区。前者由黄土塬和沟谷组成,后者由梁、峁和沟谷组成。无论上述哪一个类型,梁是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普遍的谷间地地貌。梁可分为三种:平顶梁、斜梁、起伏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的主要是平顶梁(简称平梁),分布在丘陵沟壑区的以斜梁和起伏梁为主。

不知道你说的特殊性都是哪些方面,你可以从百度百科中详细了解。
黄土高原在地理区划上位于北方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46个地(盟、州、市),282个县(旗、市、区),面积积6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33.7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黄土面积覆盖最大的高原。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但由于植被稀疏,夏季降水集中且雨量大,流水冲蚀作用强,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地表支离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过滤性特征十分明显,试从气候,植被,农业三方面说明
1、气候: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
2、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3、农业:从农耕区向牧区过渡.


黄土高原具有什么特点?
3、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4、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黄土高原在地理区划上位于北方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46个地(盟、州、市),282个县(旗、市、区),面积积62万平方公里,水...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什么
黄土高原气候特征: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由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才呈现出如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局面。黄土高原地处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北起阴山山脉,西...

黄土高原地貌特点
地貌特点: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六盘山与吕梁山之.司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如下: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广义上的黄土高原即黄土区,黄土面积63.5万平方千米,其中原生黄土38.1万平方千米,次生黄土25.4万平方千米,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狭义上的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

黄土高原属于亚热带吗
1、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等省份。它东起黄河,西至秦岭山脉,南至长江,北临内蒙古高原。2、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地表多为黄土层,故得名。地势相对平坦,但有着波浪状的起伏,由于长期风蚀作用,形成了众多壮丽的黄土地貌景观,如...

黄土高原位于哪里?它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就是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6省,面积64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

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表现为地址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官渡区13775502956: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
绽变复甘: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过滤性特征十分明显,试从气候,植被,农业三方面说明1、气候: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2、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3、农业:从农耕区向牧区过渡.

官渡区13775502956: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 -
绽变复甘: 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500到2000.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官渡区13775502956: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过滤性特征十分明显,试从气候,植被,农业三方面说明 -
绽变复甘: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过滤性特征十分明显,试从气候,植被,农业三方面说明1、气候: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2、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3、农业:从农耕区向牧区过渡.

官渡区13775502956: 黄土高原环境的显著特征是 -
绽变复甘: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从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塬,墚,峁等黄土地貌分布广泛.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

官渡区13775502956: 黄土高原的特点 -
绽变复甘: 黄土高原的特点 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降水稀少;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貌特点:千沟万壑 黄土呈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

官渡区13775502956: 高中地理.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包括水文.水系.形成原因.还有降水这些等.越详细越好在线等.好急... -
绽变复甘: 黄土高原形成有:气候,温带季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壤,土质疏松;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形成沟壑纵横状态.

官渡区13775502956: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
绽变复甘: 黄土高原东部是沿海平原,西部是西北内陆,黄土高原正好处于两者的中间过渡地带.另外,它还是湿润向干旱过渡,森林向草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过渡地带的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官渡区13775502956: 黄土高原的地理非常特殊,它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两者有着 -
绽变复甘: 黄土高原因春季风力强劲,地表解冻快,地面植被覆盖率低,因而黄土高原的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春季. 故选:A.

官渡区13775502956: 黄土高原的明显特征是什么 -
绽变复甘: 黄土高原 黄河在它的中、上游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暴雨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

官渡区13775502956: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从什么,天气,植被 -
绽变复甘: 黄土高原由于黄沙和基岩构成,天气: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多为牧草 最近由于国家重视整治黄河,在黄土高原加强植树造林 求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