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互联网的发展史

作者&投稿:督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第一次互联网大浪潮1994年—2000年
从四大门户到搜索
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1997年6月,丁磊创立网易公司;
1998年张朝阳正式成立搜狐网;
1998年 邮箱普及&第一单网上支付完成
1998年11月腾讯成立 ,由马化腾、张志东等五位创始人创立。
1998年12月,由王志东先生创立新浪
1999年 聊天软件QQ出现,当时叫 OICQ,后改名腾讯QQ风靡全国。
1999年9月9日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在杭州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2000年1月1日李彦宏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

第二次互联网大浪潮(2001年—2008年)
从搜索到社交化网络
(博客、sns、论坛、微博)
2001年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
2002年,博客网成立
2002年,个人门户兴起,互联网门户进入2.0时代。
2003年 淘宝网上线,后来成为全球最大C2C电商平台;下半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
2004年 网游市场风起云涌
2005年博客元年
2006年熊猫烧香病毒泛滥,名为“熊猫烧香”的计算机蠕虫病毒感染数百万台计算机
2007年 电商服务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新兴产业
2008年 中国网民首次超过美国

第三次互联网大浪潮(2009年—2014年)
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入口从搜索到各种各样app分流)
2009年 SNS社交网站活跃,人人网(校内网)、开心网、QQ、等SNS平台为代表
2010年团购网站兴起,数量超过1700家,团购成为城市一族最潮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2011年微博迅猛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日益深入,政务微博、企业微博等出现井喷式发展。
2012年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过台式&微信朋友圈上线
2012年3月今日头条上线
2012年双11阿里天猫与淘宝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
被业内称为双十一的爆发点,这一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2012年双十一当日,天猫与淘宝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其中天猫达到132亿淘宝也有59亿。
2013年余额宝上线
2013年淘宝双十一销售额:350亿元
2014年 打车软件烧钱发红包,滴滴快的巨资红包抢用户,“互联网+交通”出行.
2014年阿里上市之后的第一个双十一:571亿元
2015年 首次提出“互联网+”;
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当日双十一销售额达到:912亿元
2016年,互联网直播、网红等热词“风靡全国”, 短视频造就第一网红papi酱!
2017年自媒体百家争鸣,互联网BAT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等纷纷砸金压自媒体平台,(百家号,搜狐号,网易号,大yu号、京东号、迅雷号等)
2016年天猫双十一狂欢节成交额 1207亿元 人民币
2016年12月3日知识付费掘起,
2016年12月3日,喜马拉雅FM中国第一个知识内容狂欢节,称为“123知识狂欢节”,消费超过5000万.
2017年微信推出看一看,搜一搜.
扩展资料:
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上网比例,移动互联网带动整体互联网发展
2、互联网发展从“广”到“深”,网民生活全面“互联网化”
3、支付类应用领涨,推动电商基因渗透更多线下消费场景
4、手机游戏异军突起,带动整体网络游戏使用率逆转增长
5、互联网理财用户初具规模,网络金融服务创新潮涌
6、社交网站使用率持续下滑,社交元素与其他应用的融合已成常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互联网

追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它的演变可概括地分成四个阶段:
(1)网络雏形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网络初级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主机互联,多个独立的主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联构成计算机网络,无网络操作系统,只是通信网。60年代后期,ARPANET网出现,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3)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太网产生,ISO制定了网络互连标准OSI,世界上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这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4)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网络向综合化高速化发展,同时出现了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就是以千兆位传输速率为主的多媒体智能化网络。

拓展资料: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 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就只有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一条链路,即两个节点和一条链路。
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百度百科

1、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2、1978,UUCP(UNIX和UNIX拷贝协议)在贝尔实验室被提出来。1979年,在UUCP的基础上新闻组网络系统发展起来。新闻组(集中某一主题的讨论组)紧跟着发展起来,它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然而,新闻组并不认为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它并不共享TCP/IP协议,它连接着遍布世界的UNIX系统,并且很多互联网站点都充分地利用新闻组。新闻组是网络世界发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3、1989年,在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历史上又一个重大的事件发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人----这些人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个分类互联网信息的协议。这个协议,1991年后称为WorldWideWeb,基于超文本协议――在一个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连接的系统,当你阅读这些页面的时候,你可以随时用他们选择一段文字链接。尽管它出现在gopher之前,但发展十分缓慢。

4、1991年,第一个连接互联网的友好接口在Minnesota大学开发出来。

5、现在——至今

微软全面进入浏览器、服务器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市场的转变已经完成,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公司。1998年6月微软的浏览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电脑显示出Bill Gates(比尔.盖茨)在迅速成长的互联网上投资的决心。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没有网信办的通报,大概已经很少有人会意识到:“那个TOM网”还活着。是的,TOM网还没有死,只是情势更加岌岌可危。
6月1日,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实施的首日,TOM网遭遇了6个月以来的第3次点名通报。此前,北京市网信办既已认定,TOM网因“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和人员情况等”不符条件,未能通过年检,整改数月后,至今未达要求。根据相关规定,整改后仍不符许可条件的,将暂停新闻信息更新,同时不予换发许可证。
这意味着,有着17年历史、一度跻身中国四大门户之列的TOM网,在经历了一系列商业决策失败之后,将彻底了断多年的痛苦挣扎。
2000年7月正式上线的TOM网,虽稍晚于新浪、搜狐、网易等新闻门户,但因恰逢中概股海外普遍受挫、网络泡沫正浓的当口,先后收购鲨威体坛、美亚在线及当时中国最大的电子邮局163.et,成功进入门户网站第一梯队。4年之后,TOM在线在香港和纳斯达克两地上市,一时风光无两。
虽然内容和流量与另三家门户相比有较大差距,但SP业务让TOM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可观收益。直至2005年第三季度,TOM在线的净利润达1288万美元,领先搜狐和新浪,但危机也在此刻埋下伏笔:TOM在线总收入的93.3%均来自无线增值业务。而后,由于SP行业乱象横生,国家相关部门重拳整顿,TOM网的营收受到巨大冲击。2007年9月,TOM在线从两地退市,成为当时第一家在海外退市的中概股。有着“中国SP第一人”之称的TOM在线CEO王雷雷,因涉中移动反腐风暴,在2010年被卷入调查(当时已离开Tom网)。
2005年1月,TOM网收入刚刚超过搜狐时,王雷雷曾高调宣布,对TOM来说,最痛苦和难以割舍的,就是门户网站业务。但退市以后,TOM果断放弃了大而全的新闻门户业务,大幅裁减门户员工,同时将重心转移到电子商务上,并力推TOM—Skype网络电话业务。王雷雷在离职TOM加入空中网后,也彻底放弃了熟悉的SP业务,将原本谋求向无线互联网门户转型的空中网彻底扭转了船头,把重心放在了游戏上。
接下来的几年里,被TOM集团寄予厚望的TOM在线,开始进入了漫长的战略盲从期:试图追赶一个个互联网风口,却都押宝失败,多个项目最终折戟。多年以后,TOM网再被许多人提起时,只落得个“沉迷于赚快钱”的断语。
2、
就在TOM在线放弃门户的时候,社交起家的腾讯后发制人,重点打造腾讯网。由于自带海量的用户入口,腾讯网在流量上快速赶上另三家,以搜狐、新浪、网易、腾讯为“四大门户”的说法,从此基本固定下来。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新闻门户是互联网信息匮乏时代里的唯一解药,也是中国网民将互联网具象化的最惯有认知。但随着各类互联网工具逐成信息的入口与出口,去中心化成为互联网内容领域的主流,门户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了。
尤其是,当移动互联网浪潮来临,资讯客户端纷纷引入机器算法,以大数据为基础,贴合个人兴趣推荐内容,彻底颠覆了信息分发的潮水走向。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四大门户之外,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兴趣推荐App走向舞台中央;各类垂直细分领域的媒体渐次加入客户端战场;社交领域的微信、微博俨然是巨大的信息分发平台;甚至各类工具型的App,也开始引入资讯内容打造信息流——万物皆媒的时代里,门户的不可替代性显得愈发低落。
原本代表着互联网先进生产力的门户,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媒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优秀人才的流失。
2014年10月,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正式离职,挥别17年的门户生涯,这被广泛视为门户时代的彻底结束;2015年9月,网易总编辑陈峰离职,算上之前的赵莹、李甬,网易在3年多时间里换了3位总编辑;2016年年底,搜狐总编辑陈朝华离职……
不过,新型媒体形态的确立,复又吸引到一些总编辑回归内容。陈彤离开小米后,入职和今日头条、天天快报同一赛道的一点资讯,担任总编辑;陈朝华离开搜狐后,进入拥有360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打造的北京时间,出任联席总裁。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新闻门户在深受媒体变局影响的同时,自身也在因势而变。根据原新浪总编辑、现阿里文娱副总裁周晓鹏的理解,不少门户网站在移动端都做得有声有色,比如新浪新闻App在2016年的DAU实现了数倍增长;腾讯新闻App是市面上用户量最大的;网易新闻App则继续秉持网易系产品的高品质特点。“门户没有衰落或过时,过时的可能是我们对于门户的定义和理解。”
移动互联网狼奔豕突的几年光景,四大门户已经算是幸运儿,身居二三梯队的传统门户网站,大多遭遇着与TOM网相似的时代命运。
1999年成立的中华网曾耀眼于资本市场,但因为缺乏核心业务和盈利能力,终于2011年10月宣布破产保护,并从纳斯达克退市。2010年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的网站数量在半年以内,减少了44万个。2013年9月,曾被中国门户网站视为效仿对象的中国雅虎,正式关闭了在华门户业务。
3、
一定程度上,新闻门户是早年创业者入局互联网的黄金门票,但随着互联网商业版图的飞速拓展,那些曾引领风骚的门户大佬的命运,还得看各自的漫漫求索了。
2015年1月,“互联网教父”张朝阳高调宣布,要重新调整门户,“再造搜狐”。尴尬的是,搜狐SNS没做起来,他在新浪微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但无论是其予以众望的视频、游戏,还是资本层面的布局,搜狐至今都没有取得太大起色。19岁的搜狐,似乎已是积重难返。
被称为中国门户老大哥的新浪,在2009年时仅有870万美元的运营利润,和许多对手已不在同一量级。但微博救了新浪:新浪微博上线后,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经过短暂迷茫,新浪微博连续9个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微博鼻祖推特。不过,新浪的总体广告收入中,门户仅占很小的一部分了。
凭借游戏领域的IP优势,以及稳抓了智能手机红利和手游机会,市值400亿美金的网易现近乎是中国当代互联网的“第四极”。甚至有人横向比较过,2016年,网易的总营收相当于新浪加搜狐再乘以2还挂点零;单看市值,网易可以买8个新浪,25个搜狐。在网易营收中,门户的占比也已十分有限,甚至有一种说法:从2004年开始,网易对门户事业部的高管,就没有过任何期权奖励。2016年9月,网易单独分拆了门户新闻业务。
身居BAT的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身最快,凭借超级App微信,它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枕无忧”。除此以外,在内容、游戏、支付等方面的持续加码,以及资本层面的分散布局,使得这家超级公司的树根愈发粗壮。前不久,腾讯和它在许多战场的最大劲敌阿里,市值先后突破3000亿美元。
2014年,已经身处网游产业的王雷雷在一次采访时说,以前赚钱赚得太多太快了,现在想赚“慢钱”。但TOM网大概也没有选择快慢的可能了,如今的TOM网已是一派凋敝景象——画风基本停留在门户1.0时代,排版粗糙、秩序感欠缺、内容几无吸引力,部分新闻链接甚至指向数年前的信息。
知乎上有一则问题是:“TOM网的未来道理在哪”。一名网友的回答是:在互联网暗流涌动的年代,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只会导致舍本逐末,连最初的阵地(门户网站)都被瓜分的一寸不剩。TOM网的未来?还是先找一块土地再考虑种什么吧。
当今的中国互联网已是以BAT+TMD为流量担当,各个分野由小巨头霸占(其中也有BAT等巨头的影子)的复杂景象。即便如此,想必这也只是阶段性的战绩,更大的破坏和变化还将持续发生。
过去20多年间,中国互联网史是一部始终坚持革新、你追我赶、不断突破极限的商业大戏,多少人与故事走进了历史。那些历经浮沉逐渐稳固地位的旧族、半路杀出重围的新贵们,既要感念于时代的际遇,更大程度还得归因于其自身对未知的好奇心、恒久的努力,以及时刻傍身的危机感。过去20年是这样,未来20年还是这个道理。

互联网的诞生是互联网发展史第一节



好像啦啦(✪▽✪)


简述互联网的发展史
1、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第一次互联网大浪潮1994年—2000年 从四大门户到搜索 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1997年6月,丁磊创立网易公司;1998年张朝阳正式成立搜狐网;1998年 邮箱普及&第一单网上支付完成 1998年11月腾讯成立 ,由马化腾、张志东等五位创始人创立。1998年12月,由王志东先生创立新浪 1999年 聊天软件QQ出现,当时叫 ...

互联网历史?
世界及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和现状1、1969年,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四个大学。ARPANET的建成和不断发展标志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纪元。2、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网络应运而...

简述互联网的发展史
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及影响
在20世纪九十年代才真正显露峥嵘的网际网路,是本世纪人类社会向著资讯时代发展所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它的历史作用已经超过了本世纪许多重大发明(如电子管、电视、雷达、半导体、电晶体、电脑、积体电路、微机以及人造卫星等)。网际网路从原来美国国防部冷战时期的内部试验网路Arpanet到美国教育科研机构的互联网路,走过...

Internet的发展历史
1978年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贝协议)在贝尔实验室被提出来,1979年,在UUCP的基础上新闻组网络系统发展起来。新闻组(集中某一主题的讨论组)紧跟着发展起来,它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然而,新闻组并不认为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它并不共享TCP\/IP协议,它连接着遍布世界...

互联网是怎么诞生的?
1992年,ISOC的成立,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联网的诞生,是一场科技与人类智慧的碰撞,每个节点、每一步发展,都承载着历史的烙印。参考资料:李星、包丛笑的《互联网发展史》、《军队杂志》、《互联网的起源》以及维基百科等权威资料。

简述internet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人类正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 Internet,如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

互联网发展历史
这就是因特网的 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通。为此, ARPA又设立了新的研究项目,支持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想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形成“互联网”。研究...

互联网是怎样发展的?
1.互联网发展史第一阶段(2000 年—2002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初级阶段。2000 年11 月10 日,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价值链。2002 年5月17 日,中国电信在广州启动“互联星空”计划,标志着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和ICP(InternetContent ...

东山区19643191202: 互联网发展史(记录互联网发展过程) - 搜狗百科
愈顺三七: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按编年体的形式,详细历数了互联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

东山区19643191202: 简述internet的产生以发展过程. -
愈顺三七: 随着NSFnet的建设和开放,网络节点数和用户数迅速增长.以美国为中心的Internet网络互联也迅速向全球发展,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纷纷接入到Internet,使网络上的通信量急剧增大. 1992年,Internet上的主机超过1百万台.1993年,Internet主...

东山区19643191202: INTERNET的发展简史!!!! -
愈顺三七: Internet的历史和发展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从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

东山区19643191202: 简述Internet的形成史. -
愈顺三七: 1960年代开始,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Advance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建立阿帕网ARPANet,向美国国内大学和一些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计算机网络和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1969年12月,ARPANet投入运行,建成了一...

东山区19643191202: internet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
愈顺三七: 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60年代,Internet起源 ·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 ·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 ·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 1、Internet...

东山区19643191202: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有哪些?
愈顺三七: 由于最开始互联网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于研究部门、学校和政府部门使用

东山区19643191202: 求网络技术的发展史 -
愈顺三七: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

东山区19643191202: INTERNET的历史我想知道因特网的历史,请详细的描述一下
愈顺三七: 我讨厌Cut and Paste, 不过……这些是从中文维基百科的《因特网》( ^n_n^) 因特网的诞生 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允许在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