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庐山的作品赏析

作者&投稿:夫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律。登庐山~

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陶令:陶渊明
一山飞峙大江边:庐山突然出现在眼前,迎面扑来
跃上葱茏四百旋:像走在庐山上面一样。

首联从动态入手。“飞峙”句写山,“跃上”句写人,庐山突兀凌空的雄姿,登山者豪迈振奋的神情,俱活现于这“飞”、“跃”二字之中。颌联承接“跃上葱茏”展开,登高望远,似乎世界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冷”是指冷静、冷淡面对反华势力的叫嚣,“热”一语双关,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同时也喻指当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
颈联借想象的翅膀,驰骋于长江上下,西望武汉,九派之上,彩云当空,黄鹤高翔;东眺三吴,波涛滚滚,烟雾缭绕。尾联以幽默的设问来否定没有阶级斗争的桃花源存在,要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耕田只能是幻想。
庐山为文人荟萃之地,登临歌咏之诗层出不穷,其中佳作迭出,令后人望而却步,岂敢再发吟哦,一试身手。但一代大诗家毛泽东就要以他的生活、经验、才识、豪气登临高歌一曲《登庐山》。
此诗起句中的一个“飞”字,用得简直俊逸壮阔、从容横飘,“一山飞峙大江边”诗句凌空突拔宛若山势挺立 ,诗意与山意浑然莫辨,双美合而为一齐漾读者心间。诗人一起笔就与过往诗人不同,一来就以独有的大气魄烘托庐山凌空欲飞的英姿。
接着从正面写出脱颖而出,另写进山登临的路线,那路线盘旋环绕,荡气回肠,一路上青翠迎接、相伴、引领朝上,清风送爽的夏日,苍茫幽深的佳景倍添登临之趣。接着“冷眼向洋看世界”,诗人直抒胸臆及现实处境,在高山之巅冷漠而不动声色地看着世界上的一切反动派所形成的反华包围圈。都予以“横眉冷对”,因为诗人之一生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确太多了,但从未被压垮过。
“热风吹雨洒江天”,诗人又把目光从国际(向洋)拉回了国内(江天)。这里的“热风”虽是实写夏日之风,但可引申为热情之风,热烈之风,再往前就可引申为那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大干快上,力争上游,加紧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巨大情怀。这股巨大的“热风”已从这里,从诗人屹立的庐山之巅洒向祖国万里江天。诗人的巨大热情也在感召着祖国,感召着亿万人民同心协力创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而这个世界又是通过“多、快、好、省”的“热风”旋起来的,在空中若骄阳朗照神州大地。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这两句工仗、典丽,“横、浮、下、起”连环动感,虚实相间,形成立体画面。而且诗人也对这二句比较满意,他在1959年9月7日给胡乔木的信中谈到对这两句的看法,认为这两句较好一些。同时还谈到写诗之难,“经历者如鱼饮水,冰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最后两行使诗歌出现了深刻的寓意。诗人在这里妙用了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这篇千古传颂的美文。通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桃花源”已附添了许多象征意义,但它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指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这种子虚乌有的社会只有告慰心灵,而在人世间却永远无法见到。 翦伯赞说:这首诗以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七律·登庐山的诗意
【出处】《七律·登庐山》——近现代: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译文】庐山凌空挺拔屹立长江岸边,在一路青翠中我驱车盘旋登临。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风吹来了雨滴洒向那江面。

七律登庐山赏析 七律登庐山欣赏
《七律·登庐山》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诗作首联从动态入手。“飞峙”句写山,“跃上”句写人,庐山突兀凌空的雄姿,登山者豪迈振奋的神...

七律·登庐山赏析
颈联通过想象,展现了长江上下壮丽的景色,东望三吴,西眺武汉,寓意国家建设的蓬勃发展。庐山历来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但毛泽东以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才情创作了《登庐山》。此诗以“飞”字开篇,展现出庐山的磅礴气势。接着,诗人描绘了山路的曲折盘旋,夏日的清风与翠绿增添了登临的乐趣。在诗的中部,毛泽...

七律·登庐山赏析
庐山为文人荟萃之地,登临歌咏之诗层出不穷,其中佳作迭出,令后人望而却步,岂敢再发吟哦,一试身手。但一代大诗家毛泽东就要以他的生活、经验、才识、豪气登临高歌一曲《登庐山》。此诗起句中的一个“飞”字,用得简直俊逸壮阔、从容横飘,“一山飞峙大江边”诗句凌空突拔宛若山势挺立,诗意与山...

七律·登庐山的作品赏析
要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耕田只能是幻想。庐山为文人荟萃之地,登临歌咏之诗层出不穷,其中佳作迭出,令后人望而却步,岂敢再发吟哦,一试身手。但一代大诗家毛泽东就要以他的生活、经验、才识、豪气登临高歌一曲《登庐山》。此诗起句中的一个“飞”字,用得简直俊逸壮阔、从容横飘,“...

七律·登庐山原文_翻译及赏析
——现代· *** 《七律·登庐山》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镟。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病身初谒青宫日,衰貌新垂白发年。寂寞曹司非熟地,萧条风雪是寒天...

七律·登庐山的介绍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毛书法真迹:冷眼望 ...
成了“冷眼向洋看世界”。“向”就是面对,而与张望则已没有多大关系。“望”和“向”一字之改,可以看出他对党内不同意见的不满心态,已经到难以忍受,一触即跳的地步了——“热风飞雨”也成了“热肤挥汗”——心情无疑更加不耐烦。参考:从书法看毛泽东心态:第三次手书《登庐山》心情极差 ...

七律·登庐山诗意
庐山,如一座巨龙般傲然屹立于长江的河畔,翠绿的山道蜿蜒曲折,引领我驱车攀登其雄伟的身躯。我凝视着远方,冷漠的目光穿透云层,遥望无垠的大海,感受着微风带来的一丝湿润,雨滴轻轻洒落在江面上,激起层层涟漪。云雾缭绕的江河之上,黄鹤振翅飞翔,留下一道道优雅的轨迹,直下而过的江涛卷起团团烟雾,...

七律·登庐山概述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首次公之于众是在1963年12月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毛主席诗词》中。庐山的美景在诗中被细腻描绘,山势雄伟,景色壮丽。"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展示了庐山的峻峭与生机。"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则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洞察力与豪情。"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

保山市18441948912: 七律·登庐山(毛泽东诗作) - 搜狗百科
雪政赫宁: 庐山凌空挺拔屹立长江岸边,在一路青翠中我驱车盘旋登临.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风吹来了雨滴又洒向江面.云飘江河之上黄鹤当空高翔,波涛直下江东腾起袅袅烟雾.昔日的陶潜也不知去到哪儿了,桃花源里是否可以躬耕劳动?

保山市18441948912: 求《登庐山》全诗 -
雪政赫宁: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汗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保山市18441948912: 七律·登庐山中峙的意思 -
雪政赫宁: 挺拔屹立

保山市18441948912: 季羡林的登庐山赏析 -
雪政赫宁: 季羡林先生觉得绿是庐山的精神,绿是庐山的灵魂,没有绿就没有庐山.他在含鄱口远眺时信口写一“七绝”:“近浓远淡绿重重,峰横岭斜青蒙蒙,识得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保山市18441948912: 七律·登庐山是词还是诗? -
雪政赫宁: 七律是律诗之一----七言律诗.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还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

保山市18441948912: ...为什么?4、(第8章的内容)社会环境堆汤姆的心理有什么样的影响?5、如果你遇到了汤姆的遭遇,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6、(第14章的内容)作品通... -
雪政赫宁:[答案] 7 汤姆变得神采奕奕,兴致勃勃. 8 我会.男孩子应该有勇敢的天性和基本的责任心. 9 汤姆是主人公,关于他,梗概中有简单的概括──“淘气的机灵鬼”“镇上孩子的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我们看看汤姆在山洞里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