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下乡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又是受什么的影响。反正详尽介绍下吧

作者&投稿:福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知青是怎么回事,背景是什么,为什么知青要下乡?大概的起止时间,知青文学又是什么,请大家帮帮忙,多谢~

知青主要是指在文革时期的知识青年的简称。
起止时间: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知青下乡的原因:0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当时,美术家朱宣咸1958年创作的作品《知识青年出工去》,就非常典型生动的记录了在那个特定时代知识青年的画面。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00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即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使得中共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

知青文学:知青文学的主体: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作者:多为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主题:以知青生活为主,通过对知青生活的描写,去感知、去反思那个不平凡的时代;又有“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之说。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缩小城乡差距),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团市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因为下乡是别无选择。由于家庭影响升学不能,就业无门,呆在家里吃闲饭吧,那要到哪年哪月?再说娘老爹也养不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我是青帮二当家,望采纳

建国以后,我国由于是小农经济,几千年的农业为上,


什么是知青时代?
知青时代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中国大陆城市知识青年在农村或边疆地区参加农业劳动、接受教育和进行社会改造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背景是,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改善农村和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政府发起了大规模的知青下乡运动。数以百万计的城市知识青年被组织起来,前往农村、山区、牧区或...

“上山下乡”是怎么回事,有什么时代特色,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
知青上山下乡源起苏联 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改变了过去移民开荒的办法,而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而在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时了解到到了苏联的城市青年移民垦荒运动,回来后就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

知青是怎么回事,背景是什么,为什么知青要下乡?大概的起止时间,知青文学...
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知青文学:知青文学的主体: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作者:多为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主题:以知青生活为主,通过对知青生活的描写,去感知、去反思那个不平凡的时代;又有“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之说。

以前的知青下乡黑暗吗
首先,知青下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它源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实施了知青下乡政策。这项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让青年人到农村去接受锻炼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其次,知青下乡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基于自愿原...

什么是知青时代?
知青时代的背景是复杂的。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和共产党认为,许多城市青年过于受到资产阶级或反动派的影响,需要通过与工农群众的接触来改造他们的思想。此外,当时的中国也面临着人口压力和就业问题,将部分城市人口转移到农村被认为是一种解决办法。因此,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

知青下乡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又是受什么的影响。反正详尽介绍下吧_百度...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

什么是知青,知青是干什么的?
知青,是指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和70年代末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中学毕业被分配到农村“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初、高中青年学生,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特殊现象。期间,城镇、大、中城市的青年学生,被分配到边疆各省(区)的生产建设兵团、国营农场和农村。知青,...

反映知青下乡的历史剧,都有哪些比较经典的?
下乡知青,广义泛指下放到农村、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历史背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为了消灭“三大差别&rdquo...

知青为什么念念不忘那段下乡生活?
知青点的生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留下了人生的青葱岁月 ,我们是老知青眼中的新职青 ,也是最后一批知青,我们这些人招工以后 ,全国都撤了知青点 “知识青年下乡 ” ,一个时代的产物 ,画上了句号 。 这就是大浪淘沙,经风雨见世面,严父出贵子,严师出高徒,正如毛主席讲的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哪里去是大有作...

知青上山下乡人口是多少万
2000多万青年下乡。30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已成为历史,30年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成为了回忆。但是,这场在30年前席卷整个中国大地的上山下乡运动,不仅影响了2000多万知识青年的一生,而且冲击了这2000多万知青的父母、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社会。

松潘县19393793080: 介绍知青的背景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
怀旭速力: 积极的一面是,老员工走了,新员工自然也会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自己的努力如何把握. 在消极的一面,那就是“兔狐悲”的古老格言,感觉就没有稳定,努力遭受自然的热情.

松潘县19393793080: 知青下乡是什么时候
怀旭速力: 知青下乡是1968年12月开始,1978年10月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

松潘县19393793080: 知青是怎么上山下乡的?全国到底有多少知青 -
怀旭速力: 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万至1800万之间.

松潘县19393793080: “知青”是指什么?? -
怀旭速力: 知青并非如字面上的意思那样,是对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人的泛指,它指的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它包括的是曾在学校受过教育,然后在“上山下乡”这个特殊的政策之下,由政府所组织的到农村或连续从事农业生产的那批年青人.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