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武则天时著名的宰相是谁

作者&投稿:华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是谁?~

有:娄师德、李昭德、武承嗣、张柬之、狄仁杰等。
1、娄师德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
娄师德进士出身,由江都县尉累迁至监察御史。后以文官应募从军,西征吐蕃,立有战功,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
长寿元年(692年),娄师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内迁秋官尚书。后因征讨吐蕃兵败,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娄师德再次拜相,改任纳言,次年出任陇右诸军大使。699年(圣历二年),娄师德病逝,追赠凉州都督,谥号贞。
2、李昭德
李昭德(?-697年4月27日),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刑部尚书李乾祐之子。
李昭德出身于陇西李氏丹阳房,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御史中丞、陵水县尉、夏官侍郎等职。他在武周建立后以凤阁侍郎之职拜相,加授同平章事,后进拜内史。任相期间,打击酷吏,反对立武氏为太子,力保李唐皇室的皇位继承权。但因恃宠专权,引起朝臣不满,被贬为南宾县尉。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李昭德升任监察御史,结果被酷吏来俊臣与皇甫文备诬告谋反,斩于洛阳闹市。唐朝复辟后,追赠左御史大夫。
3、武承嗣
武承嗣(649年—698年9月19日),字奉先,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武则天侄子。
起家尚书奉御,迁秘书监,袭封周国公。光宅元年(684),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加同平章事,成为宰相,月余罢免。
载初元年(689),授纳言。天授元年(690),进文昌左相。武周时期,大肆诛杀大唐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建立武氏七庙,请求武则天立为太子,遭到狄仁杰等人反对。
长寿元年(692),罢为特进,忧郁而死。赠太尉、并州牧,谥号为宣。
4、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时期政治家。
出身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抚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个月后,为酷吏来俊臣诬以谋反,夺职下狱,贬为彭泽县令。营州之乱时,得到起复。
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迁纳言。用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举荐忠于唐朝的势力,成为大唐社稷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柱。
久视元年(700年),拜内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梁国公,累赠太师,配享中宗庙廷。

5、张柬之
张柬之(625~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唐朝名相、诗人。
涉猎经史,进士出身,授清源县丞。以贤良方正科入试,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论事得罪武则天,出任合州刺史、蜀州刺史、荆州长史。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迁洛州司马。狄仁杰再荐之,拜刑部侍郎。再得姚崇推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联合桓彦范、敬晖等人,乘着武则天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复辟唐朝。拜吏部尚书,封汉阳郡公,累封汉阳王。除恶不尽,遭韦后和武三思排挤,再贬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追赠司徒、中书令,谥号文贞,配享唐中宗庙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柬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承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昭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娄师德

1、许敬宗(592~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东晋名士许询后代。
出身高阳许氏,少有文名。隋朝大业年间,考中秀才,授淮阳书佐。其父被杀后,投奔瓦岗军,成为李密记室。李密兵败后,投奔唐朝,补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听闻其名,召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八年(634年),任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贞观十年(636年),坐国丧失礼,贬为洪州司马,历任给事中、检校黄门侍郎、检校太子右庶子、检校礼部尚书等职,参与《武德实录》《贞观实录》的撰写工作,受封高阳县开国男。
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时,岑文本死于行所。权授检校中书侍郎,起草诏书得体,深得唐太宗欣赏。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衔称。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支持“废王立武”,官运亨通,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兼任太子宾客。显庆元年(656年),拜侍中、监修国史,封高阳郡公,代李义府为中书令。
龙朔二年(662年),拜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衔。三年,拜太子少师、同平章事,位极人臣。咸亨元年(670年),以特进的身份致仕。
咸亨三年(672年),去世,时年八十一,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缪。著有文集八十卷,今编诗二十七首。
2、张柬之(625~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唐朝名相、诗人。
涉猎经史,进士出身,授清源县丞。以贤良方正科入试,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论事得罪武则天,出任合州刺史、蜀州刺史、荆州长史。得到宰相狄仁杰举荐,迁洛州司马。狄仁杰再荐之,拜刑部侍郎。再得姚崇推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联合桓彦范、敬晖等人,乘着武则天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复辟唐朝。拜吏部尚书,封汉阳郡公,累封汉阳王。除恶不尽,遭韦后和武三思排挤,再贬流放泷州,气愤致死,时年八十二。追赠司徒、中书令,谥号文贞,配享唐中宗庙庭。
3、姚崇(651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注重气节,勤习武艺,文武双全。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
神龙元年(705年),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受封为梁县侯。同情武则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为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贬为申州刺史。
唐玄宗亲政后,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执政三年,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开元九年(721年),去世,终年七十一,追赠太保、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
4、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后出为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652年)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天宝六载(747年),配享高宗庙庭。谥号“文忠”。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5、李多祚(654~707年),盖川人,靺鞨族。唐朝少数民族将领。
世为靺鞨酋长,率部归顺唐朝。骁勇善战,参与平定后突厥、黑水靺鞨、室韦及契丹的反叛,屡立军功,迁右羽林军大将军、上柱国、辽阳郡王,掌握禁兵、宿卫北门二十余年。
神龙元年(705年),趁着武则天生病期间,协助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杀死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协助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杀死武三思父子及其党羽。玄武门之外,唐中宗登楼呼叫,士兵临阵倒戈,兵败被杀,终年五十四。
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下诏平反昭雪,恢复官爵。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打算发动政变诛杀张易之兄弟的时候,准备引李多祚参加其事,问他:“将军在北门有多少年?”李多祚说:“三十年了。”张柬之又说:“将军打钟列鼎而食,金章紫绶,地位尊崇,位极武臣,难道不是大帝的恩德吗?”
李多祚流着眼泪回答说:“是高宗皇帝给的。”张柬之说:“如今高宗皇帝的儿子受到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个小儿的威胁,难道将军不想报答高宗皇帝的恩德吗!”李多祚回答说:“只要对国家有利,我一切都听相公安排,不敢顾及自身以及妻儿的安危。”
于是二人即共拜天地神灵盟誓,词语感动,义形于色,定谋诛杀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传位李显,功成后,李多祚受封为辽阳郡王,食实封八百户,其子李承训为卫尉少卿。当时,李显准备到太庙,命李多祚与安国相王李旦登辇夹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敬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柬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姚崇(唐朝政治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褚遂良 (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多祚

魏征 (580 - 643 )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83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贞观七年(633),魏征代王珪为侍中。同年底,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向太宗上书说:「修建洛阳宫,劳弊百姓;收取地租,数量太多;妇女喜梳高髻,宫中所化。」太宗接书大怒,对宰相们说:「德参想让国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无发,才符合他的心意。」想治皇甫德参诽谤之罪。魏征谏道:「自古上书不偏激,不能触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善而从。请陛下想想这个道理。」最后还强调说:「陛下最近不爱听直言,虽勉强包涵,已不像从前那样豁达自然。」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入情入理,便转怒为喜,不但没有对皇甫德参治罪,还把他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观十年(636),魏征奉命主持编写的《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时称五代史)等,历时七年,至此完稿。其中《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和《齐书》的总论都是魏征所撰,时称良史。同年六月,魏征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之职。唐太宗虽将其任为特进这一散职,但仍让其主管门下省事务,其俸禄、赏赐等一切待遇都与侍中完全相同。

贞观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他还向太宗上了「十思」,即「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拥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上官仪,他主张废掉武则天。
还有很多。唐朝宰相很多,光唐高宗一个朝堂上有40多个宰相!

注意:长孙无忌不是,他是左仆射(读zuǒ pú yè),比宰相地位低。
狄仁杰也不是,他是唐高宗驾崩之后才上来的。

姚崇、狄仁杰

唐太宗是上官仪,武则天是娄师德吧,反正长孙无忌和狄仁杰不是

娄师德,狄仁杰就是他推荐的。


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共有几人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娄师德再次拜相,改任纳言,次年出任陇右诸军大使。699年(圣历二年),娄师德病逝,追赠凉州都督,谥号贞。3、王及善,洺州邯郸人。武则天时文昌左相(宰相)。他担任内史时,人称为“鸠集凤池”。唐高宗时,累官至礼部尚书。他规定官员不准骑驴上班,又派人终日驱逐,人称“驱...

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的名臣都有哪些
狄仁杰啊。姚崇啊 张柬之 算一个吧

历史有贞观之治 那么武则天在位期间被称为什么?
贞观遗风又称小贞观之治。武则天以巨大的魄力削弱贵族势力,提拔重用了许多以武家为首的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鼓励农业生产,州县荒地开垦并户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升迁。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朝令夕改、兵略多有...

唐朝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是不是李林甫是一个人哪?
当时,和太子司仪郎来济俱以文翰见重,时称来李。李义府著有《古今诏集》100卷、《李义府集》40卷传于世,又著《宦游记》20卷,未完成即亡。李义府虽有文才,但为人狡诈,因他善于吹拍武则天,对人笑里藏刀,以柔害物,故时人称之为“李猫”。李林甫 唐玄宗李隆基时著名奸相。善音律,无才学...

唐朝著名古迹有什么啊
1.明堂 明堂,唐神都洛阳紫微城的大朝正殿,亦是唐洛阳城地标性建筑。唐睿宗垂拱三年(687年),武则天下诏拆除紫微城正殿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号“万象神宫”,建成后放任百姓参观九日。证圣元年(695年)被毁,次年重建号“通天宫”。明堂高294尺,共三层,底层为方形,四面各施一色,象征四季。

武则天在位时换了几位丞相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娄师德再次拜相,改任纳言,次年出任陇右诸军大使。699年(圣历二年),娄师德病逝,追赠凉州都督,谥号贞。3,王及善 王及善(618年-699年),洺州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武则天时文昌左相(宰相)。他担任内史时,人称为“鸠集凤池”。唐高宗时,累官至礼部尚书。他规定官员...

唐代诗人有哪些?
这些古诗也能够帮助后辈们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以及历史,在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作为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抒发情感,寄托志向,还能够反映现实。在唐朝时期,除了李白,杜甫这样的名人之外,还有很多著名的诗人。一、王维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阶段,学生们肯定都学过...

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遗风。贞观遗风又称小贞观之治,《资治通鉴》认为唐高宗在位初期的永徽之治有贞观遗风,中国学者郭沫若认为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是唐朝的盛世之一。武则天以巨大的魄力削弱贵族势力,提拔重用了许多以武家为首的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

狄仁杰的故事和他创造的伟大业绩 还有李世民的故事和伟大业绩
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

武则天时期的重要变法是什么?
一、参预朝政时期的改革 在唐高宗统治时期,武则天参预朝政20余年,帮助唐高宗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和提高行政效率而进行的。改革的内容包括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以及对官制进行局部调整等。《氏族志》是唐太宗贞观年间修成的一部关于士族等级的书。唐太宗修《氏族...

新洲区14770011749: 唐高宗与武则天时著名宰相是谁 -
邴秦海斯: 狄仁杰

新洲区14770011749: 武则天三位当朝宰相分别是谁
邴秦海斯: 武则天在位期间共有78任宰相,其中著名的有:狄仁杰,娄师德,王及善,李昭德,张柬之

新洲区14770011749: 经历了唐高中和武则天两个时代,被后人称为“唐室砥柱”的著名宰相是谁? -
邴秦海斯: 狄仁杰

新洲区14770011749: 求问武周(武则天时期)年间当时朝中比较有名的大臣有谁?请问武则天当政时期,当朝的重臣极其其他臣子都是谁.除了狄仁杰,什么武三思他们意外的人... -
邴秦海斯:[答案] 1、娄师德(630—699年),字宗仁,汉族,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县师寨镇安庄村)人,唐朝大臣、名将.唐高宗、武则天两代大臣.他是文武兼备的全才,无所不能的神探狄仁杰的老师. A 娄师德自幼才思敏捷,弱冠便以进士及第授江都(今江苏...

新洲区14770011749: 武则天时期的著名女宰相是谁 -
邴秦海斯: 第一位正史有载的女相是武则天时代的上官婉儿,后被玄宗所杀 另有一位是太平天国时的女相,洪宣娇,洪秀全的妹妹还有一位是虚构的女相,孟丽君 孟丽君是清代才女陈端生的长篇弹词《再生缘》中的主人公,历史上并无此人. 孟丽君是兵...

新洲区14770011749: 狄仁杰是怎样的一个人?
邴秦海斯: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狄村人.出生于一... 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宰相.他执法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甚至敢于犯颜直...

新洲区14770011749: 武则天登基后的大臣有哪些?
邴秦海斯: 武则天称帝后,为了防止旧臣反抗,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同时为了培植、扩大自己的势力,大批录用人才,并把此项政略看成治国之本,天子之责.为招罗...

新洲区14770011749: 唐高宗时期有哪些名臣? -
邴秦海斯: 狄仁杰——神探法的官的原型狄仁杰(607—700)(或630—700),字怀英,生肖为虎.唐代并州太原(今太原南郊区)人;隋唐武周时的著名宰相,生于公元630年(一说607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 武则天时期宰相,杰...

新洲区14770011749: 唐朝有哪几位有名的宰相? -
邴秦海斯: 唐高祖 裴寂 唐太宗 房玄龄 唐高宗 长孙无忌 武则天 狄仁杰 唐玄宗 张九龄 唐代宗 李泌 唐德宗 陆贽 唐宪宗 裴度 唐武宗 李德裕 唐玄宗 白行简 唐昭宗 崔胤

新洲区14770011749: 狄仁杰是个怎么样的人 -
邴秦海斯: 狄仁杰画像狄仁杰(630—700)(或630—700),字怀英,生肖虎,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太原南郊区)人;隋唐武周时的著名宰相,是武则天时期宰相,唐朝杰出的政治家.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两个时代,而他政治生涯的颠峰是在武则天时期. 中文名:狄仁杰国籍:中国出生地:山西太原出生日期:630年逝世日期:700年职业:宰相所处朝代:隋唐武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