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评价方式

作者&投稿:泷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用文言文的方式评论一件事情300字

《放生》

去城三五里,山阴有一池,水不甚广。近年多有往放生者。所放,龟鳖鳅鳝,尤以龟鳖为多。或言某教众所为,善举也。然其舍近求远,弃贯城之江河不取,何以独觅此小池哉?莫解其故。除日常有零星作此为者外,每周似有一放生日。值此,携筐背篓,间或车载夫挑者,夥众纷至。集齐,于池畔诵唱有词,肃肃然。事既毕,万千生灵倾泻于小池,蔚为壮观。合十毕,方渐行散去。人既离,即有众渔者,趁放生物尚昏昏然,网抄人捕,俄顷复归鱼篓焉。比至来日,原物重为善行者购,且不较价。夥众再往小池放生矣。周而复始,又遭轮回。善行者取其善,渔者取其财,往返奔波受累者,仅龟鳖也。

2. 如何对文言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

对于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当前我国一线语文教师已经走出了只教文言知识的误区,加强了对文言文本的解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然而,对于实际的教学成果,很多语文教师还没有及时反思和评价的意识,即使有评价,也多是根据考点要求来进行知识点的考察,这就造成了教研成果和教学实践的脱节,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分离。本文拟在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的基础上,从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考试评价三个方面探究较为合适的文言文阅读质量评价方法。

一、课堂评价课堂评价与课堂活动的开展密切相关,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一般包括以下教学活动:(一)诵读诵读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界对于诵读含义的理解见仁见智,至今还存在争议。按照学界所公认的理解,所谓的诵读,指的是通过朗读的方式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并在此基础上读懂文意的一种方法。

我国古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普遍采用诵读涵泳这一教学方法,但由于某些教师对诵读法的理解有所偏差,在运用时趋于形式,导致诵读一度淡出语文课堂教学。近年来,学界逐渐认识到诵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诵读又重新回归到语文课堂中来。

对学生文言文诵读的评价,应主要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这是因为虽然文言文诵读的首要障碍是疏通字句,但诵读的目的在于理解文意,因而教师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和评价还是要与理解文意相结合。

在具体的评价语言上,有些教师喜欢用“你读得很好”或“你读得还不够好”来评价学生的诵读,但“好”在哪、“不好”在哪又没有明确说明,久而久之,学生便不会把教师的评价放在心上。诵读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那么教师在评价时就可以把学生诵读的情况跟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例如“你这样读的语气有点平淡,作者说这句话时是愧疚的心情,愧疚时候的语言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昵?”像这种看似评价,实则是对学生加以引导的语言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诵读的优点和缺点,也能及时进行改进。

(二)翻译当前语文教师对学生翻译的评价还是围绕着考点要求,对相对应的知识点进行机械地、割裂地评价,并且通常都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即学生翻译时,重要知识点答对某一点就得到相对应的分数,即使学生意思表达出来,但知识点没有完全一一对应也要扣除相应的分数。这种机械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不敢有个性地理解和翻译文本含义,只能按照教师的标准答案机械地记忆。

笔者以为,这种评价方式还是针对文言字词意思的考察,既然是翻译,考察内容应该是字词在文本语境中的含义,评价的也应该是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这时候如果再去按点得分,那就割裂了考察内容和有效评价的联系。其实,对于翻译,尤其是具有典型审美色彩的文言文,可以放宽对字词准确对应的要求,采用现代翻译学所提倡的“诗学策略”进行翻译和评价,因为“忠于原文”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一一对应,而是力求在文意、风格、审美等各方而与原文保持一致。

当然,中学生还难以达到这种程度,但教师可以在教学,尤其是评价时加以引导。久而久之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作业评价目前中学生文言文阅读作业,一般分为三类:背诵默写、翻译和课外阅读。背诵默写这类作业无疑要采用绝对性评价的方式。

如上文所提到的,翻译也可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也可采用划分等级的方式,这里不做赘述。在课外阅读这类作业方而,当前文言文的课外阅读多是选取与所学课文在文体形式上相关联或相类似的作品,以及与所学课文知识点相通的作品,题型设置上基本与考试题型保持一致,主要包括重要字词意思、句子翻译和文本内容的理解。

笔者以为,这种作业还是为了考试而评价,为了评价而评价,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在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各方而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因而本来灵活性非常强的课外阅读,更应该根据学生需要,文言文本的特点以及教学的条件和目标作出灵活地设计和调整。例如在题型设置上可以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允许学生对文本有个性化的理解。

三、考试评价一般考试中对文言文的考察主要有两大题型,一种题型是课文名句默写,这也包括古诗词的默写,评价方式为绝对性评价;另一种题型类似于上文提到的课外阅读,也是按照中考或高考的考试大纲和标准设计的。笔者认为,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与考试大纲并不全然一致,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向新课标的要求靠拢,因为新课标是教育教学界的专家统一制定的,而考纲则是各地区依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的。

新课标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和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设定以及评价标准也应该以新课标为主要参考依据。笔者以为,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例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探讨文言文作品中难以理解的语句,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或者以文言文的形式写一篇小作文等等。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文言文阅读质量的评价形式较为单一,评价标准过于功利,评价与目标存在一定差异,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立足于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并切实结合学生的。

3. 请问古文赏析方法方式以及经典古文句子、

一首诗歌,应如何鉴赏?鉴赏出哪些东西来?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读·悟·联·结”四步鉴赏法,比较奏效。

一、读 “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

如何读?可事先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让学生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还可以事先选出与所读诗歌类型相同或完全相反的诗歌,比较着读。

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是利于诗歌的鉴赏,都可采用。如慢读、快读、不快不慢地读、抑扬顿挫地读、闭着眼睛读、瞪着眼睛读、摇头晃脑地读等等。

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意绪(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

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词——诗眼或词眼)和特定的意象。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它让学生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二、悟 “悟”是在“读”所感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过程。通过悟,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意绪等鉴赏内容,因此,这一步更为重要。

那么,“悟”什么?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1.悟意象 在悟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悟的过程中方能变盲目 而为有的放矢。

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营造氛围(如《琵琶行 》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

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想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

当然,这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一首诗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这就要求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有了意象这许多作用,悟意象就显得有据可依了,但如何悟呢?首先找出诗歌中的个体意象或是意象群,再进行揣摩感知。

如是个体意象,须赋予意象以人文情感进行鉴赏。如刘禹锡《石头城》一诗中的个体意象“潮水”,鉴赏时就须赋予人文情感。

“潮水”给人的感觉,它总是一来一回,来时似乎很激越、狂野,充满着一股 *** ,待它猛烈撞击着海岸或沿着沙滩耗尽一切力量之后返回时,却显得平和,似乎有些瘫软或者懊丧或者失落。就此,我们可以展开想象:潮水来时是想索取点什么,还是想发泄点什么?回去时,是得到了一种满足,还是遭到了冷遇?结合后面的“寂寞回”便可知晓。

由此推知,原来作者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

4. 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取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这就为教师明确了评价学习过程的最好选择。

语文的学习效果评价可以多方面地发挥群体的作用。例如作文批改上,可以采取让学生自我评价——同学群体评议——教师点拨——学生自我提高性评改。由于群体的知识比个人的知识更加丰富,对问题的加工比个体的加工更深入,因此,在师生群体讨论评议的情况下,学生作文的自我鉴定水平,文学欣赏水平会有长足进展,这比教师单方面批阅星星点点的红字,学生看一遍就算了的效果明显好些。在群体式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小作者的字、词、句运用能力,同学们可互相评说,个人观点相互碰撞,往往会出现很多思维的亮点。教师及时地捕捉并积极地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欣赏作文,评点作文的趣味性。训练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更多的作文知识,其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必要的评价和激励可激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欲望。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给予全面的评价,并通过评价引起学生心理上的积极期望,如一位教师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先读后问)“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同学们,如果去掉“小小”这个词,好不好?请大家按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后,纷纷举手,一致认为去掉这个词不好,并各抒已见。)

(学生发言略,以下仅摘录教师的评语)

师:能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说得有道理!

师:说得不错!你们是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说的。还可以从什么方面来理解?大家继续谈。

师:你真会动脑筋!从词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你读书真认真!结合句子的意思谈自己的感受,好!

师:讲得对!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不是单纯地说对与不对,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渗透了学习方法并给学生继续学习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创新意识由此萌芽。其成功之处主要是评价的激励,燃起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貌似平淡无奇的“小小”一词中竟包蕴着种种滋味,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发挥了自主精神,欣欣然投入小组讨论中,自由发表意见,如此长期训练,学生仔细阅读,自觉深思的良好习惯逐渐养成。质疑能力也会增强。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解、感悟,一方面自然展示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学效果。爱语文——学语文——形成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素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工具是一张试卷,这太过于单一、枯燥了。首先,我们要想办法改变制卷的模式,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命题标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检测,增加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正确导向。其次,我们还要改变试卷分析只看分数、只看等级的状况,彻底摒弃“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同样是60分的语文试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我们必须细加分析,逐一评判,找出学生的学习优势,提出其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阅读理解或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不强,我们就要引导他在知识的应用和阅读感悟、习作训练上多下功夫,反之亦然。同一道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做整齐划一的结论。再次,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语文试卷上看到比分数更多的内容,找到自己学习语文的努力方向。这样的教学评价才是对学生的负责,对学习效果的科学分析,也才能收到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在引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效果,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走出传统语文教学评价的误区,重视对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重视定性评价,重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将这些观念落实到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促其掌握科学的学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语文教学改革的空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5. 文言文的快速分析方法

我的几点体会,供借鉴:一、由浅入深。

你说的古书范围较广,但不论哪一方面的都要按照先易后难的程序。比如你对《史记》或史书有兴趣,可以先读其中的故事及译本,把其中的一些精彩段落熟读甚至背过,然后再去读整本的原著。

在基础未打好之前去读艰深的,只能破坏你的兴趣。二、掌握规律。

在熟读一些文言文的基础上,掌握文言文在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比如通假字、词的古今异义、各种句式、用语的倒装等。

三、坚持不懈。不要三分钟的热乎劲,也不要三更鼓五更鸡,只需要每天熟读上一篇即可,但一定要每天都不间隔。

需知这样看似很慢但一年就有300多篇的积累,有300篇做底子,加之借助工具书,你什么古书都可以读。四、读写结合。

光去阅读未免水过地皮湿,准备个小本子,把重要的亲自记下来,觉得没有可记的就把原文抄一遍,一定会加深印象。文言词汇学习六法 一、记诵法。

记诵,是学习文言词汇的最基本方法。特别是以下词汇更应记诵。

1.古汉语中为常用词汇,现在却已消亡的。如“朕”古代是指皇帝的自称,可现今却只有“皇帝”一词,而没有“朕”这一说法了。

类似的还有:、殂、闾、谪、宦等。 2.现代汉语中虽有此词,但意义却发生变化,古今意义似同而实异。

如“涕”古指“眼泪”,今指鼻涕。“信”古义为“真实”今为“相信”、“信任”。

“虽”古义是“即使”,今义是“虽然”。 二、联系法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虽有发展变异,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可以今推古。

1.联系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

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记号为主。如想知“郭”的意思,我们可以联系当今词语“城郭”,其实“郭”即“外城”之意,又如“故”当今有变故、缘故、故意、故乡、故交、病故等词,古代的“故”则集上述“故”的意义于一身。

2.联系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熟语、方言土语等,如“敝”,古义为“破旧”,这一意义至今仍保留在成语“敝帚自珍”之中,“敝”的另一义项是作谦词,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今有熟语“敝人”、“敝姓”。

三.比照法。 该法是利用古汉语中同义词连用、对偶、互文等语言特点来了解古义,如《出师表》中“咨诹善道”中的“咨”、“诹”即为同义词连用,都是“询问”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求”、“责”均为“要求”之意,“全”、“备”均有“完备”之意。

另外把同义词中的不同之处加以比较并编成歌诀来记,也不失为一种迅速有效的方法。如“有声有泪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

有声无泪谓之号”。 四、分析法 1.分析汉字。

即分析汉字本身的特点来理解其意义。如“监”描摹的是人低头看水盘(古时以水盘为镜)之状,引伸为监督,又如“淼”字是利用古代“三”表多数的特点,表示大水。

此外,还可以利用偏旁或推知古词义的范畴。如从“石”的多与“石头”有关,《活板》中“则字平如砥”的“砥”即指磨刀石。

2.分析词汇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确定词义。如《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的“策”,后面有代指千里马的“之”,所以应解释为“鞭打”。

五、抽绎法 古汉语词汇中,有许多是多义词,逐一记住是很困难的,因此可抓住一个比较概括的意义,然后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再作变化。如古汉语中“为”字是典型的多义词,在初中文言文中仅作动词就有一二十种用法,因此,我们可以避繁就简,只要抓住一个基本义“做(事)”即可。

六、归纳法 与“抽绎法”相反。我们可以把分散于不同课文中的某词汇的不同用法归纳起来,加以比较鉴别,从而全而了解该词汇的意义。

如“属”字:(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司命之所属。

(3)属予作文以记之。(4)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在(1)中作“类”讲,在(2)中作“隶属讲”,在(3)中同“嘱”,嘱托的意思,在(4)中作“相连系”讲。 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一是“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二是“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明确了这些要求,有助于我们在学习文言文课文时落实重点,也有助于复习迎考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走入盲区。 其次,要把握好文言文阅读题综合性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题的综合性体现在对多种知识的考查上,其中对选文的出处、作者所在的朝代、与作者相关的其他情况、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句意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等内容占了相当的比例。对这部分知识,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知识落实到实处,在考试时就不会手足无措,另外还有一部分试题牵涉到文章的思路、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

作者的感情倾向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等,解答这部分试题,要认真分析试题提供的语段,把现代文阅读的方法、技巧移植到文言文阅读上来,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障碍是古今语言的不同。

在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时,要把这种古代语言转换成现代汉语。一般来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的语段,均选自教材中的基本课文,由于这些课文在平时学习时老师都讲过,因而这种语言转换的过程并不。

6. 文言文有哪几种形式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如何评价一篇文言文
一、言文分离。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

文言文怎么鉴赏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

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和评价题的解题策略
①信息提取法,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和评价题的解题策略。准确地归纳核心信息:人、事、景、情、理等。②题面验证法。利用试题题面快捷地帮助自己从整体上把握文意。2.把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具体方法 ①借助整体阅读归纳主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先要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

赏析文言文的方法技巧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

文言文有哪些特点?
文言文最大的特点是语言简练,用字凝练,阅读朗朗上口。其次,就是对我们当代人来说,阅读有一定难度,个别字词含义需要揣摩。

一段文字用文言文如何表达方式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四、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

关于文言文的方法及作用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同小异的方法是: 1、多读有趣的文言材料。 阅读始终是学好文言文最根本的方法,但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没有兴趣,学的非常被动。 其实,文言材料浩如烟海,还是有一些充满了趣味的,多读这些,对于提高语感,扩大积累都很有好处。 2、多做断句练习,提高理解水平...

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怎么办
也可以采用成果展示的方式,例如让学生写小论文、进行演讲等;同时也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例如学生的课堂表现、读书笔记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家长的参与: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中来。例如,家长可以陪伴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讨论等;也可以与教师...

小学语文老师用文言文给学生写评语,这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家长也学也期待更加有创意的方式,想给他们一个新感觉,更愿意看。让他们能知道我,方便以后沟通。”他觉得,要做一个好老师。应该“非常关爱孩子,贴近孩子生活,也关系孩子的学习和个人成长。”真是个好老师!货真价值的语文老师啊!真羡慕!现代人普遍的文史知识的缺失,希望...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特点与不同,是什么?
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

济阳县18966884345: 如何对文言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 -
人爱扶严: 对于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当前我国一线语文教师已经走出了只教文言知识的误区,加强了对文言文本的解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然而,对于实际的教学成果,很多语文教师还没有及时反思和评价的意识,即使有评价,也多...

济阳县18966884345: 用文言文的方式评论一件事情300字 -
人爱扶严: 《放生》去城三五里,山阴有一池,水不甚广.近年多有往放生者.所放,龟鳖鳅鳝,尤以龟鳖为多.或言某教众所为,善举也.然其舍近求远,弃贯城之江河不取,何以独觅此小池哉?莫解其故.除日常有零星作此为者外,每周似有一放生日.值此,携筐背篓,间或车载夫挑者,夥众纷至.集齐,于池畔诵唱有词,肃肃然.事既毕,万千生灵倾泻于小池,蔚为壮观.合十毕,方渐行散去.人既离,即有众渔者,趁放生物尚昏昏然,网抄人捕,俄顷复归鱼篓焉.比至来日,原物重为善行者购,且不较价.夥众再往小池放生矣.周而复始,又遭轮回.善行者取其善,渔者取其财,往返奔波受累者,仅龟鳖也.

济阳县18966884345: 对文言文的认识从内容情感分析 -
人爱扶严: “作者在文言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的思想主张,以及作者对文中人、事、理的看法评价,是作者的感情态度在文中的反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分析概括作者在文言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把作者在文中或直露、或含蓄、或集中、...

济阳县18966884345: 古文如何鉴赏?请详细指教!
人爱扶严: 首先,多看点字词把它们大体弄清楚了什么意思后才可以通览全文. 其次,对于上古,中古,近古的语音系统了解点然后明白语音的变化,以及通假的用处. 再者,熟悉一些典故,古人写文章喜欢用典,显得含蓄但是让后人觉得晦涩,所以不明白它的寓意那就很难理解的 再者,明白作者写作的大体思想以及那个阶段的写作风格,那就比较好把握文章的主旨了 最后,要先粗读大概,字细读字词以及整体段落,然后整体领会古文的意思

济阳县18966884345: 文言文的快速分析方法? -
人爱扶严: 我的几点体会,供借鉴:一、由浅入深.你说的古书范围较广,但不论哪一方面的都要按照先易后难的程序.比如你对《史记》或史书有兴趣,可以先读其中的故事及译本,把其中的一些精彩段落熟读甚至背过,然后再去读整本的原著.在基础...

济阳县18966884345: 古文赏析、点评、论述该怎么写、须注意什么? -
人爱扶严: 如果是应付作业和考试的话,还可以知道一二,如果是专家点评,我就帮不上什么忙了. 古文点评其实很简单,大体分几个部分,这几部分是可以互相穿插写的,可以根据多种方式进行段落分配.不一定非要按以下下几部分分段的哦. 1、要解...

济阳县18966884345: 语言表达的方式? -
人爱扶严: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疑问.........3、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

济阳县18966884345: 文言文有哪几种形式 -
人爱扶严: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

济阳县18966884345: 怎样自己写好赏析,包括古诗、宋词、节选短文、文言文!急啊,求大神提点! -
人爱扶严: 诗词鉴赏中的几种答题格式 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

济阳县18966884345: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形式有哪些 -
人爱扶严: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包括阅读理解,文言判断,文言文的翻译,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判断,参考价值,写作能力口语表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