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社戏》读后感

作者&投稿:元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导语:鲁迅先生的社戏,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接下来我整理了鲁迅《社戏》读后感,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鲁迅《社戏》读后感

  童年对很多人来讲,是高兴的,是难忘的,在成人后回想往事时,对其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感情,对于童年的回忆,每个人都各自拥有不同的风景。读鲁迅的《社戏》我们仿佛看到了他童年的“独特风景”。

  《社戏》这篇文章只是单纯的记录了一个孩子的童年生活,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属于自己的回忆,充满着喜怒哀乐。讲的是鲁迅小时候随母亲回外祖母家,与那里的小朋友钓鱼、放牛,一起玩耍,觉得这是片“乐土”。到了该看社戏的那天,由于叫不到船,所以他很伤心。但朋友们却想到了八叔的航船,便一起划船去看社戏。鲁迅和朋友们看了一会儿,虽然很有意思,但有些犯困。于是,他们坐着船回去。在途中,孩子们偷了阿发和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吃。不料六一公公并没有责骂,反而夸奖迅哥,有见识,并送他一些豆子吃。

  小说写的是“我”小时候在外祖母家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邻村看社戏的情景,处处洋溢着夏天的温馨,一切让人觉得那么和谐,自然,充满生趣。鲁迅先生的社戏,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

  我也喜欢文章中所提到的小朋友们。如双喜是小搭档中“最聪慧的”,仿佛小搭档的小首领普通,他的性情也体现得最为凸起:二心细如发,土头土脑,当“我”看不可戏,“急得要哭”时,双喜即刻能想出“好主见”,而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置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斤斗,“我”很绝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事给白地看”来抚慰“我”,体现了大哥般的关爱;他能做决定,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各人都曾经厌倦但又欠好说归去的时分,又是他发起回家;回程时去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阻各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晓得是要哭骂的”,阐明他长于为别人着想。孩子们之间的友情最单纯,没有任何污点,只是一张透明的纸。那种童年的感觉,我们到底已经遗忘了多久?

  我觉得这篇文章虽然对于景致的描写并不多,但是尽管少,分量却很重。在读了这篇文章关于景致的描写过后,才真的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的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在整篇文章的景致描写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这一句话。因为只有这句话能让我想象那沉静以及自失的心,并且让我也似乎“闻”到了豆麦蕴藻之香,那种感觉实在很真实。

  我想我现在可能只能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叙述我的感受,我的看法。但是,经过学习了解再加上读完他的其他作品后,我更能感受到鲁迅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在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把优美的字句运用得淋漓尽致。他把划船时的情景,社戏的场面,偷豆子的镜头,描写得极具画面感。比如“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这句,把航船形象地比喻为大白鱼,传神地给读者呈现孩子们划船的情形,具有深厚的文学魅力。

  我想鲁迅并不是仅仅以“鲁迅”这个身份来写这篇文章,而是以“周树人”这个人来写这篇文章。鲁迅很早就离开故乡,故乡给予他的,并非都是温馨的回忆,其间还有许多不幸与白眼,鲁迅对故乡,却有一种割舍不断的复杂情感。我很喜欢这种作者真情流露的文章,因为他仿佛真的能让我们身临其境。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仿佛映入我的眼帘: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桥、小巧玲珑。

  飞一般的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呀!“豆麦散发出草香味,河边的小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群山、依稀的赵庄、婉转悠扬的笛声,还有渔火等等。这些本来是农村中很普通的景色,也是我们农村孩子很熟悉的,但经过鲁迅的一番艺术加工,看上去简直变成了人人向往的神仙美景了。

  鲁迅《社戏》读后感

  《社戏》作为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文章,却放在了《呐喊》这部小说集中,令人感到有些奇怪。不过这就揭示了文章的另外一个中心。鲁迅不爱看剧场内的中国戏,而偏爱故乡的社戏;与鲁迅小时喜爱农村生活,都写出了农村真挚淳朴的民风。而鲁迅撰写这篇文章旨在呼吁人们:真实而高尚的生活,源于大自然的本质。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人们的心不断地变得浮躁,唯有停下脚步,寻像农村生活一样朴实纯真的生活,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

  作者在最后一段中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鲁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原因就在于,鲁迅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到社会,感受到这种朴实,这种善良,渐渐化作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军阀的压迫和黑暗的社会,正义和公正的得不到伸张。正如小说名为《社戏》并未直接写“我”小时所看的社戏,开头记述的却是“我”成年后在北京看戏的两次经历。

  那两次戏都没看好,反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沉闷、世故、污浊,这与“我”少时在平桥村的自然真率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鲁迅心中故乡实有两个,一是《故乡》中所描绘的现实中的故乡——描绘了现实中农村残破、凋敝的景象,一是《社戏》中所展现的理想中的故乡——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人情。他常常以理想故乡中的完美来反衬现实中的残破。《社戏》没有正面描写农村的苦难,但对理想中的故乡讴歌,也正是对现实的批判。

  鲁迅《社戏》读后感

  在《社戏》里阿发他们肚子饿了,去找豆子吃,但阿发并不是因为是自己家的豆子好,不让小伙伴吃,从而吃别人的。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一个诚实的人,你帮助别人,应该不求回报,这是做人的常识,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图什么,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帮。

  诚实,每个人都需要这两字,考试的时候,老师说过:“不管成绩好坏,也要做个诚实的人。没有了诚实,这个人就没有了活的自信。无论怎样,心里也要有诚实两字。”




社戏100字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社戏,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仿佛映入我的眼帘: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桥、小巧玲珑的划船。“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来到河边,...

社戏的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社戏,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仿佛映入我的眼帘: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桥、小巧玲珑的划船。“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来到河边,...

杜戏的读后感,快哦!
当我看完《社戏》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后,我闭上眼睛,仿佛看到12岁的鲁迅正和小伙伴们看戏,他们有说有笑,还喝着豆浆,笑容挂在脸上,享受与伙伴们玩耍的时光。童年的多姿多彩,少不了朋友的陪伴。我想起《社戏》的最后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

读《社戏》读后感50字?
在这几天中,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他的名字叫做《社戏》。这篇文章是反映农村生活的,而我也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因此感觉很亲切。当我读《社戏》的时候,一幅十分美丽的“农村夜景图”就浮现在我的眼前: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板小桥,小巧玲珑的划船。“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来到...

社戏读后感
今晚在灯下,开始我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来写这一篇读后感。经过妈妈的指点,我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这一篇作文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在乡下无忧无虑的生活和乡村社戏这一种奇特的娱乐活动,描写的是年少时鲁迅先生假日里到乡下和他的小伙伴们掘蚯蚓,钓鱼虾,一同去放牛,一同去看戏,一同去偷豆子,生动的记叙...

社戏读后感
翻开语文书,第一眼就看见了xxx写的《社戏》——这部我以前就读过的文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完后,我有了很多新的感悟。社戏,江南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似乎听起来并不稀有。而“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却在到赵庄看戏”,“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之前,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我的...

求《社戏》读后感。300字。要体现人美、景美、情美。谢谢了。快!_百度...
我反复地读者这篇我最喜欢的小说《社戏》,仿佛感到整篇作品中的每一个词都倾注着鲁迅对农村孩子深深的爱,我真切地感受到农村孩子也是很幸福的。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

社戏的读后感!!!急急急急急急!!!
《社戏》读后感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充满着童趣与欢乐。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甜蜜纯真的情感的。《社戏》扑面而来的就是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淳厚的风土人情。同以江南农村为背景《故乡》描绘了现实中农村残破、凋谢的景象。然而《社戏》展现的则是另一幅记忆中理想的...

社戏第十一至十三段读后感
这些本来是农村中很普通的景色,也是我们农村孩子很熟悉的,但经过鲁迅的一番艺术加工,看上去简直变成了人人向往的神仙美景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鲁迅对农村的怀恋,对他小时候在外婆家的眷恋之情。《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

社戏读后感200字,初一水平
我很喜欢读鲁迅公公的作品,特别是《社戏》这篇文章,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使我读了还想读。每当我翻阅时,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仿佛映入我的眼帘: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桥、小巧玲珑的划船。“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来到河边,...

萨迦县18793978314: 鲁迅写的《社戏》的读后感 -
黎凌怡玫: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

萨迦县18793978314: 急需读鲁迅《社戏》有感一篇!!!!! -
黎凌怡玫: 谈到鲁迅,恐怕大家想到的多是他深邃独到的思想和热烈冷峻的情感.他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的小说笔锋锐利,直中要害.但今天我向从另一个方面谈论自己对鲁迅的一点感觉.《社戏》我最喜欢的鲁迅的文章之一.这篇散文式的小...

萨迦县18793978314: 读鲁迅社戏有感(两百字左右)急!!! -
黎凌怡玫: 不会自己写?还到网上来找答案,自己却不动脑筋.这其实很容易的,结合文章中心背景情节和自己的感想来谈就可以了.

萨迦县18793978314: <<社戏>>的读后感
黎凌怡玫: 鲁迅先生的社戏,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仿佛映入我的眼帘: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

萨迦县18793978314: <社戏>读后感 -
黎凌怡玫: <社戏>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小说<呐喊>中的一篇,是作者虚构的童年时发生的事. <社戏>写的是主人公在夏天时到鲁镇去,和一些小朋友们玩,又去看社戏,回来的路上还偷豆吃,不亦乐乎.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

萨迦县18793978314: 求鲁迅《社戏》读后感~急用 -
黎凌怡玫: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也似的好戏了.”我想鲁迅并不是仅仅以“鲁迅”这个身份来写这篇文章,而是以“周树人”这个人来写这篇文章.我很喜欢那种作者真情流露的文章,因为那是很感...

萨迦县18793978314: 鲁迅的《社戏》读后感 -
黎凌怡玫: http://baike.baidu.com/view/30102.html?wtp=tt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0102.html?wtp=tt

萨迦县18793978314: 社戏读后感 -
黎凌怡玫: 《社戏》读后感 <社戏>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小说<呐喊>中的一篇,是作者虚构的童年时发生的事. <社戏>写的是主人公在夏天时到鲁镇去,和一些小朋友们玩,又去看社戏,回来的路上还偷豆吃,不亦乐乎.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真的,一直到现...

萨迦县18793978314: 社戏读后感300字 -
黎凌怡玫: 读过我最喜欢的小说《社戏》,仿佛感到整篇作品中的每一个词都倾注着鲁迅对农村孩子深深的爱,我真切地感受到农村孩子也是很幸福的.《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

萨迦县18793978314: 鲁迅社戏感受急! -
黎凌怡玫: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于1922年10月,作者少年时代在农村看社戏经久不忘,到了成年,在北京看的京戏却索然无味.作者在回忆对比中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给读者留下了质朴,温厚,可爱的农村小朋友的形象,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