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阴阳问题

作者&投稿:司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医阴阳问题?~

首先,脏为阴,腑为阳。心,肝,脾,肺,肾是为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朋友,阴阳的区分古人用过一个方法,你要记住,阳就是山的面向太阳的一面,而阴就是背着太阳的那面,阴就是没有阳光的那一边,所谓的阳的对立面,对立这个词,很容易理解成势不两立,这就错了,这里的对立讲得是一种联结关系,举例,阴就是阳收藏起来的一个状态,阳气是运动的,它释放出来时就是阳,它释放差不多就要收藏起来了,阳气是光明的,光亮的,藏起来就没有光亮了,那这时候的阳气的状态就叫阴!内经说阴为阳之宅,就是这个道理,阳从屋里出来了就释放,进了屋就藏起来啦!其实阴阳都是状态,都是阳气运动的两种状态,阳就是阳气生长化的状态,阴就是阳气收藏的状态,至于人分阴阳,是人与自然一体而言,自然界是一个天地,人是感天地之气而生,所以人也是一个小天地,肚脐以上叫天,肚脐以下称地,肚脐就是中,天地交会在中,这样上中下三焦就都出来了,古人说背为阳,腹为阴,只能浅浅说几句,背字北月,北方归肾,至阴之地,月为水之精,月属于阴,阳气的“藏”这个状态就位于北方,之后藏完就要升了就要释放了,就要从北方向东方转移,所以背就是阳,背就是阳气从藏到释放经历的第一阶段,这个阳气就升到头顶然后就要下降,其实从理论上说升到肺就要降,肺是华盖,使升上去的阳气顶着肺盖,升极而降,肺在胸,这个时刻阳气释放到极点开始收藏,所以把胸腹称为阴,是告诉我们阳气开始降了,开始收藏了

阴阳存在着始终不断的增减盛衰的运动变化。1、彼此制约不及者为此消彼长。阴阳消长是指阴阳二气(能量)在行运中的变化状态的。阴阳在转化的同时也同样表现为消长的性质。比如说:一天12个时辰,中午为午时,为阳之极,这个时刻同时也是阴生的时刻,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在不断的消,而阴在不断地长,阳转化成了阴,而自己在不断的消失,到了子时为阴之极,从这个时刻开始,阴趋于消,阳趋向于长 春夏秋冬四季往复循环,任何时候都不会单独存在,寒极暖之机,暖极寒之兆也,所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此乃天地自然之理也
2、互根互用不及者为此消彼亦消。在四时寒暑的更替过程中,春夏期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而出现降雨增多,随着气候的转凉而雨雪亦少,即为阴随阳长和阴随阳消的正常变化,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阴阳的皆消与皆长变化,也存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中。如人饥饿时出现气力不足,即是由于阴(精)不足不能化生阳(气)而致阳亦不足,属阳随阴消的阴阳皆消变化。而补充营养物质(阴),化生能量(阳),增长了气力,则是阴得补充又能生阳,属阳随阴长的阴阳皆长变化。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阴阳双方中一方不足,不能化生、资助或促进另一方,可累致另一方也虚衰,称为“阴阳互损”,属于阴阳的皆消。其中,由于阴精不足,不能化生阳气而致阳气亦虚,称为“阴损及阳”,属于阳随阴消;由于阳气虚衰,不能激发阴精的化生,导致阴精也不足,称为“阳损及阴”,属于阴随阳消。
以气血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若气虚日久,不得恢复,则化血功能衰退,可在原气虚的基础上发展为气血两虚。或血虚日久,致气的生化无源,也可在血虚的基础上出现气血两虚。前者属于阳损及阴,阴随阳消;后者属于阴损及阳,阳随阴消。而在治疗时,补气则可生血,养血也可益气。此又属阴随阳长或阳随阴长的阴阳皆长。

中医辨证有“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八纲之别。而阴、阳又是八纲之总的纲领也。
你提出的1、2项之诠释,是中医用药方面的问题。即用药必须对症,并且又必须恰到好处,才能省事而速愈。
言及用药,要顾及的方面就太多了,故只能简捷论之;否则七天七夜亦说不清。
你问:“1、彼此制约不及者为此消彼长。”这是先辈们行医之心得、体会。皆是针对具体的症侯施治而言。当以临症施治而定,不可拘泥于某某之学术!否则,非因人施治而是刻舟求剑矣。
以黄芪-防风彼此合用为例:“黄芪畏防风”,最先载于明朝李[木延](合成一个字)所撰《医学入门》。《本草纲目》亦收录了“黄芪畏防风”之论。即此二味合用,就有你提出的“彼此制约不及者为此消彼长”。但是,当证侯必须之际,又不一定如此矣。举例,用《玉屏风散》治自汗不止,气虚表弱,易感风寒者,其方乃炙黄芪、防风各一两,炒白术二两。为未,每服三钱而甚效。若拘泥于“黄芪畏防风”之论,则《玉屏风散》就会被淘汰,更不会从明朝传至当代、后代矣。

你又问:“2、互根互用不及者为此消彼亦消。”这亦是先辈们行医之心得、体会。亦不可拘泥于一事也。例如,金-元朝李杲所创《当归补血汤》炙黄芪一两(若占全方之五份),酒洗当归二钱(则为黄芪五份之一)。治伤于劳役,肌热面赤,烦渴引饮之血虚证。若某患者确实是此血虚之证,并且其症特征有夜间症甚之况,则用《当归补血汤》又当因症而将当归一味增加到四钱或六钱矣。其理是:病甚于夜间,表明患者之证虚于八纲辨证中之“阴”分——昼属阳而夜属阴,夜阴之际病甚者,是外界属阴之时,其内之阴虚尤为突显矣。理当增加阴药当归以对症于阴虚过甚之患者,才是恰到好处。

总之,医工用药要知其然,更得知其所以然!总不应当拘泥于某某之言,而是得针对所治之证——理有千层剥,终不能失于理哉。例如:你说花生米是黄色,而我说花生米是红色。谁都没错,都能食之,只是所言的程度不一而已也。供你参考吧!

你好,所谓阴阳对立制约,是指相互联系的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着差异或相互斗争、互相抑制和相互排斥的关系。阴阳的对立关系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规律。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始终处在差异、对抗、抑制、排斥之中。阴阳对立制约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阴阳双方是相对的、有差异的,如上与下、天与地、内与外、气与血等,都具有相对的属性。凡阴阳所指代的事物,其属性都是对应的,没有两相对应的双方便构不成阴阳。二是指某些范畴的阴阳,在属性对应的同时,还存在着相互制约、排斥的趋势,两者呈现出你强我弱的态势,如寒与热、动与静、阴邪与阳气、阳邪与阴液等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抗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阴阳双方的相互制约既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否则,阴阳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在人体就会发生疾病。若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导致其不足,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若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则无力制约另一方而导致其相对偏盛,即通常所说的“阳虚则阴盛 ”、“阴虚则阳亢 ”,或“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
阴阳互根。即阴阳双方相互依存,每一方都以相对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寒为阴,热为阳,没有寒之属阴,就无所谓热之属阳;反之亦然。这些都说明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阴阳的互根是从哲学高度归纳出的结论,具有一般性的普遍意义。
谢谢

1.中医讲究阴阳调和,阴阳二气在体内彼此制约又相辅相成,若多食性烈性温的食物,会造成阳气过盛,此时阳气压制阴气,会造成阳盛阴衰,容易上火,反之,多食性寒性凉的食物,会造成阴气过盛,阴盛阳衰,容易体寒,影响消化吸收。
2.体内五脏又按五行分,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火土木金水,五行相生相克,若有一个脏器出现病变,会影响其他四个脏器的功能,互为根本,互相影响。若心出现病变,心属火,木生火而火生土,会造成脾脏和肝脏功能退化,反之若肾脏功能良好,肾属水,金生水而水生木,会使肺脏和脾脏功能更好。
以上就是所谓此消彼长和此消彼亦消。阴阳合于五行,如水流于河道。

不及就是不如的意思,阴阳相互对立制约,制约失常,比如阴不如阳,则阴无法制阳,反过来,阳比阴强,则阳制约阴更更甚,阴消阳长,即为此消彼长。
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为根本,阴有不及,则阳失阴之根本,导致阳亦不及,既此消彼亦消。


茄子河区19121118047: 关于中医阴阳问题 -
谏莫五味: 阴阳与对立统一的种属关系;阴阳的科学(热力学)定义;"阴和阳"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中医书的阴阳是 对立统一的种属关系: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茄子河区19121118047: 关于中医阴阳,寒热的问题?? -
谏莫五味: 你好首先,你很有才华你的第一个观点很对.第二个观点就不那么准确了1,阴虚则阳盛,阴阳是平衡的,是相互制约,资生的,阴中含阳,阳内居阴,阴虚后,阳就会独旺,独旺,会产生热,阴虚就不能制约阳,阴在阳的蒸熏下就慢慢见少,如:见底之水,阳光暴晒,也就变成热水.阴在阳的蒸熏下就慢慢见少,就成为虚,热水+虚=虚热了.2.阳虚阴盛阳虚不能制约阴,如:冬鼎内水,有底火时,热升腾而化寒,底火渐弱,上寒渐盛,底热逐少止灭,又化为寒.因损耗过度,致虚,所以阳虚阴盛见虚寒.

茄子河区19121118047: 中医阴阳指的是什么?阴阳不平衡会有哪些问题?
谏莫五味: 阴阳不平衡,即身体免疫力下降,会生病. 人体阴阳是每时每刻发生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以人来看,刚出生的小孩属于纯阳之体,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不容易生病,即使有病好的也快.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趋于阴阳平衡,所以中年人的体质是最好的,最后步入晚年,这时阴盛阳衰,所以老年人多是滋阴部肾为主. 以天来看,白天属于阳,夜晚属于阴,白天机体功能强盛,而夜晚机体功能容易减弱,需要休息. 一般而言,自身活动是不会造成阴阳平衡的失调.只有在病理情况下,邪气侵袭人体五脏六腑,造成某一脏器功能失调,才会发生阴阳的不平衡

茄子河区19121118047: “黄帝内经”对阴阳的解释
谏莫五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 最好能找到一本【内经】的白话文,再结合《中医基础学》,就会有很大帮助了. ...

茄子河区19121118047: 中医学如何看待阴阳失调?
谏莫五味: 阴虚阳亢中医学认为,正常人体处于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疾病的产生是由于各 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发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衰和偏盛的结果.机体阴阳平衡失...

茄子河区19121118047: 中医中的阴阳有什么区别?如题 谢谢了 -
谏莫五味: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

茄子河区19121118047: 中医对阴阳的理解是什么?
谏莫五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它最初的涵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因此,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这个概念引入医学领域,即是将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为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

茄子河区19121118047: 中医阴阳哲学中左阳右阴 -
谏莫五味: 我想回答你两个问题:1、为什么在人体里,左肾为阴右肾为阳?答:在中医,人体分为左右两侧,左为血,右为气.而在中医,血、津液等都属阴,气属阳.据此,我以为可以推想出此问题的答案了.但我不确定,是我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