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分段段意

作者&投稿:犁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塘荷韵》作者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清塘荷韵分段段意,供大家阅读!

  清塘荷韵分段段意方法一

  第一部分:(1——2)交代种荷的原因,说明为了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塘中最好有荷花。

  第二部分:(3——6)详细刻画在莲子入水后作者翘首期盼的心情。

  第三部分:(7——11)主要写赏荷的无限情趣。

  第四部分:(12——13)预想荷的将来,并为之祝福。

  清塘荷韵分段段意方法二

  种荷(第1~3段) 这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先用两个自然段写种荷的原因,再写种荷的过程。种荷的根本原因,不是客观上别人的命令或功利性需要,而是因为冷清的池塘“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99——中国文人固有的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可以分两方面看:一是要让生活环境有画意,池塘不能空荡荡的;二是池塘里就应该有荷花。可以说这是中国文人追求生活的文化品位、追求荷花一样的君子情操的下意识反应。这种意趣再加上对一些古诗词的自然引用,使文章极显“学者散文”的风采。

  盼荷(第4、5段) 这部分从全文看,是“低谷”部分,为后文的舒张做铺垫。种下古莲子后,作者“翘盼”它长出新芽,每天“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但一直什么也没有盼到,致使“我已经完全灰了心”——这是全文感情的最低点。到了第三年,虽然奇迹般地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因此这仍是作者的一个“令人灰心的一年”。作者就这样沉稳地叙述着一位老人殷切盼望荷花的故事,慢慢地描画着一幅画中色彩较淡的部分。

  赏荷(第6~13段) 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详细地抒写了自己观赏荷叶、荷花的欣喜之情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作者赏荷时的感情起伏跌宕:当“我”确认生长出的真是自己种下的“洪湖莲花的子孙”时,“心中狂喜”;当“我”看到满塘荷花时,感到“大快人意”;当夜来“我”“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时,“我”浮想联翩;当荷花已是“洋洋大观”时,“我为我的‘季荷’祝福”。在这种情感的变化中,作者想到了许多,最重要的是下面这句话: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这句话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主旨:赞美生命,讴歌生命的力量。

  清塘荷韵原文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晚上,我们一家人也常常坐在塘边石头上纳凉。有一夜,天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扑通一声。是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她大概是认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支离破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




谁有清塘荷韵的概括和感悟(概括120字以下,感悟200字)
五月草长莺飞,窗外的春天盛大而暧昧。这样的春日,适合捧一本丰沛的大书在阳光下闲览。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正是手边一种:清淡的素色封面,一株水墨荷花迎风而立,书内夹有同样的书签,季羡林的题款颇有古荷风姿。《清塘荷韵》是季羡林的散文名篇,写他无意在楼前清塘中投几颗莲子,竟得满塘风...

关于《清塘荷韵》的阅读题目
回答:种荷)—(盼荷)—(赏荷\/赞荷)—(祝荷) 8.外形之美:红艳耀目,与众不同,卓然挺立,迎风弄 姿内在气质:洁身自好,睥睨一切9.特点:美丽,高洁,坚韧,充满生命力 “季荷”因他而得名,是他亲手所中,又苦等四年的结果,包含他对荷花倾注的希望,荷花的精神是作者的精神写照

季羡林散文集读书笔记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于86岁高龄时完成的佳作,可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媲美。 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冀和怜爱跃入了红湖,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 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则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

清塘荷韵和七根火柴的习题和答案
清塘荷韵的习题和答案 作者在第四年是怎样描写荷花的生长?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 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 十几天的功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

急急急!!!<<清塘荷韵>>的高中现代文阅读答案
1.文章开头两段用了不少笔墨写楼前的清塘和国人对荷花的感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为下文“我”的池塘终于开出了荷花而感到欣喜若狂做铺垫,起到铺垫、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倒影映入水中,风咋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她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

清塘荷韵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

下面一段文字选自季羡林的《清塘荷韵》请根据选段说说季老清塘间的...
答题要点:概括得出:红色浓;花瓣多;花枝高(高高凌于莲叶之上)。也可以从下文诗句中读出在广阔的莲叶映衬下荷花别样红。 能从形态、色泽等方面来概括,内容表述合理即可。

读季羡林《清塘荷韵》有感
文章写成后,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能够读起来“如饮佳茗,香留舌本;如对良友,意寄胸中”。 季老所提出的这类散文作品,我想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是读过的,即使只有一两篇,也足够品味文香感悟久久。 最早读《清塘荷韵》时我还在海运公司做职员。业余时间里,除家务外大多以图书为伴,只是对于书的种类还是像小...

《清塘荷韵》阅读题
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7)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

清塘荷韵读后感
这天偶看到季羡林老先生的《清塘荷韵》,读到第六段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季老的用心。 季老年复一年的观察门前清塘,始终没有放下,正是那份难得的等候期盼,最后迎来翠盘荷香六月赏。有一情节很是打动我,季老在看到花瓣落入池中的景象联想到的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季老深深体会到原作者深惜...

黑山县17663594891: 清塘荷韵段解和每段的句解(不要用全解上的) -
百红十滴:[答案] ● 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 夏日,在清澈的池畔,伴随着一股股飘来的清香,展现在你面前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自然美景.这是散文《清塘荷韵》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清塘荷韵》叙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

黑山县17663594891: 清塘荷韵的大意是什么如题 概括《清塘荷韵》这篇课文的大意 100字左右 -
百红十滴:[答案]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的散文名篇,写他无意在楼前清塘中投几颗莲子,竟得满塘风荷举.荷花是季老的爱恋所在,用它作书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也.张中行在序言中说,季先生...

黑山县17663594891: 《清塘荷韵》全文概括 -
百红十滴: 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 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 似地漂在那里,夜,天 空中的月亮又明又亮,把一片银光洒在荷花上.我忽听"扑通" 一声.是我的小白...

黑山县17663594891: 清塘荷韵的主旨是什么
百红十滴: 这篇散文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去”写起,到“推门进去”... 清塘荷韵的主旨是什么 《清塘荷韵》着重赞美荷花的高尚纯洁品质,《清塘荷韵》的...

黑山县17663594891: 清塘荷韵写了哪三件事 -
百红十滴: 作者想荷(1-2节)种荷(3节)盼荷(4-6节):失望——灰心——微有希望,仍令人灰心——狂喜赞荷(7节)赏荷(8-12节)祝荷(13节)

黑山县17663594891: 下面一段文字选自季羡林的《清塘荷韵》请根据选段说说季老清塘间的荷有哪些特点.(3分)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 -
百红十滴:[答案] 答题要点:概括得出:红色浓;花瓣多;花枝高(高高凌于莲叶之上).也可以从下文诗句中读出在广阔的莲叶映衬下荷花别样红. 能从形态、色泽等方面来概括,内容表述合理即可.

黑山县17663594891: 求《清塘荷韵》一课中诗句的解释 -
百红十滴: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进步. 编辑本段出处...

黑山县17663594891: 清塘荷韵写了哪三件事 -
百红十滴:[答案] 作者 想荷(1-2节) 种荷(3节) 盼荷(4-6节):失望——灰心——微有希望,仍令人灰心——狂喜 赞荷(7节) 赏荷(8-12节) 祝荷(13节)

黑山县17663594891: 《清塘荷韵》文中作者心情有哪些变化?请将各阶段作者的心情填写在横线上. 有塘无荷:________;种荷未发;________;荷叶初长;________;荷叶... -
百红十滴:[答案]解析: 心有遗憾(心病);完全灰了心(失望);微有希望却令人灰心;狂喜;大快人意;充满希望(做着春天的梦).

黑山县17663594891: 季先生清塘荷韵在荷花上寄托的感情是什么 -
百红十滴: 《清塘荷韵》是季老的散文名篇,写他无意在楼前清塘中投几颗莲子,竟得满塘风荷举.荷花是季老的爱恋所在,用它作书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也.张中行在序言中说,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这三个词,用于荷花也适合.在我看来,季先生学贯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专,所通梵巴语、吐火罗语,均属国内绝学,是公认的学界泰斗,其精深与朴厚,均可想见,恰如荷花灼灼其华,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唯“深情”二字,不读他的散文,难以意会,就像不爱荷花的人,自然不能领会其清净与孤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